渴望人生的夜色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次欢庆南极考察队归来的酒会上,有人问考察归来的南极探险家秦大河教授:“你们在南极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是冰川和寒冷吗?”
  众人议论纷纷,南极白皑皑的冰川、积雪和寒冷一定会是队员们面临的最大生存挑战,更麻烦的是患上“雪盲”,四周看上去都是白茫茫的。
  面对大家的猜测,秦教授一一摇头否定,他说:“我们在南极面临最大的困难是那里没有黑夜的极昼。”
  怎么会是极昼?大家更不解了。在灿烂的阳光下,我们可以尽情地工作、休闲,可以做我们想做的任何事情。谁不是渴望阳光讨厌夜晚呢?
  秦教授见大家很不解,微微一笑解释道:“在南极,每当极昼时,没有了黑夜也就没有了日期,我们连续几十天都要生活在灿烂的阳光下,生物钟一下子就被打乱了,困了的时候怎么也睡不着,因为四周都是白皑皑的雪和灿烂的阳光交织折射出的亮度,让人很难安静入睡。即使你能睡着,那种强烈的光很快就能把你从睡梦中刺醒。”秦教授停了一下又说,“极昼可以让人精疲力竭、精神焦躁,在整个极昼期间的南极大陆没有藏身之地,而雪崩和其他的意外则很容易避免。”
  秦教授叹了一口气说道:“为了平安度过极昼,我们已做了数百种尝试,包括增加帐篷里的阴暗度、在冰川和积雪下穴居,结果都不理想。因此在南极的极昼期间,我们最大的渴望就是太阳能早一点落下。”
  秦教授旁边的一位老教授附和道:“在南极的极昼期,我们最渴望的就是那一抹夜色。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在黑夜中好好睡一觉。”
  渴望夜色,在我们看来是多么怪诞的一种渴望呀,我们总是在渴望着明媚的阳光,可在南极考察的这些科学家竟然最渴望的是生命中的一抹夜色。
  陽光对我们很重要,可是闪烁着星光的夜色对我们也必不可少。这又何尝不是我们人生的意味呢?我们生命中需要别人的鼓励,可是人生的坎坷对我们同样是很珍贵的。在我们珍惜别人的鼓励时,更应该珍惜生命中的挫折。
  (木木摘自《风流一代·青春》)
其他文献
被书名吸引,买了一本《夏至将至》。  这是白水社出版的散文集,作者永田和宏先生是细胞生物学方面的权威,同时还是一位和歌诗人。文章围绕他与同为诗人的妻子河野裕子的生活,记录日常点滴。书名取自永田先生知道妻子癌细胞扩散、大限将至时,所写的一首和歌。  过一日  少一日  与你的时间  夏至将至  影像和文字虽有区别,但这首和歌传达的感情和审视时间的方式,让我发现了某种自己想表达的理想形式。散文中还有一
期刊
4月15日,著名高尔夫球手泰格·伍兹再次称霸奥古斯塔,凭借1杆优势逆转夺冠。“老虎”伍兹回来了。   在泰格·伍兹的比赛生涯中,有为数极少的几次,可以让我们看到始终待在“学习区”的效果。  泰格·伍兹挥杆,动作已经开始了。这时候比赛现场突然有异动,比如说有个观众大声喊叫,或者有人突然跑出来,总之这个异动会干扰他的动作。他会把做到一半的动作生生停住,然后调整姿势,重新开始。  普通观众看到这个场面也
期刊
一个人,一台5D4+百微,8年间拍遍全球200家博物馆,他镜头下的文物美得不可方物,很多人因为他的照片爱上了博物馆和摄影。他就是许多摄影和文博爱好者的偶像,博物馆摄影师动脉影。  对于各种赞美和崇拜,动脉影始终觉得受宠若惊。他不是专业摄影师,也并非文博工作者,拍摄博物馆完全是个人兴趣。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喜爱博物馆的普通游客。  2012年,动脉影逛陕西历史博物馆时,被何家村窖藏展中的唐代金银器所
期刊
初中那会儿,父亲母亲已在南方做生意多年,家里生活条件很好,我过着富足而小资的生活。但我的学习还是蛮不错的,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市里的一所实验中学。  那时,学校搞勤工俭学,在校园西北角空地开了10亩地,分给各个班,让自己种东西,收获后自己賣作为班费。王老师带着我们把这块地种上了菜,这是我头一次干农活儿,有一种说不出的新鲜感。  李同学家在农村,是学习上的佼佼者,学校一届只在各乡镇招10名学生,他是其
期刊
一所学校的招聘现场。  校长问:你能做些什么?  罗素:我会用手画画。  校长:用手?  这时罗素一脸淡定,他在手上蘸着颜料画了起来,一幅肖像画逼真地在他手上呈现,然后他往纸上一印,令人震惊的效果出现了:独特的手指纹理有种特别的美感,让人惊喜。校长被这从未见过的创意打动,罗素成功入职了加州San Jose小学。  罗素·鲍威尔(Russel Powell)是一名来自美国加州的艺术家。罗素自小就热爱
期刊
日本的停车场很大气,车位划得宽,而且每个商店、饭店都有足够的停车位。如果你想开一家饭店或商店,那就要考虑你的店里能坐多少人,要设相应的停车位,否则你再有钱,建店手续也批不下来。  我在名古屋市的一条马路边上,看到一个日本女孩子站在电杆下面,手持笔记本,不断地抬头望着什么,然后低头记着什么。一连半个多月,这个女孩风雨无阻地站在那里。有一次雨下得很大,她竟然擎着雨伞,依然如故地站在那里,望着或写着。我
期刊
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一些体形较大的鲸鱼类海洋哺乳生物相互之间联系时会发出各种声音,但是它们获得对方的信息,主要不是通过听声音,而是通过从骨子里感受声音。  如果我们也能像鲸鱼这样交流,那该有多好呀!  我们不需要大声嚷嚷、喋喋不休,就能够沟通心灵。我们不需要条分缕析、反复琢磨,就能够分享见闻。我们不需要伶牙俐齿、巧舌如簧,就能够说到對方的心坎里。  因此,如果你准备演讲,不但要考虑
期刊
●自律是她人生的底牌  1970年4月,华春莹出生在江苏省淮阴县的一个干部家庭。“干部子弟”的身份并没有给华春莹带来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她反而穿戴朴素、学习更加刻苦。  1988年,华春莹以全县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南京大学外文系。花一样的年纪,同学们在情感上有什么问题都会去找她倾诉,可是这个“情感专家”在大学里却一场恋爱都没谈。  由于来自当时教育水平并不发达的苏北,华春莹的英语口语水平不尽如人意。舍
期刊
克劳德·莫奈年少时,住在海滨城市勒阿弗尔。他爸爸是个开杂货铺的,每天不忘告诫莫奈:你要继承家族的伟大生意——杂货铺!可是莫奈却爱趴在窗口,看外面的一切:泥土、森林、果园、树篱、海岬,以及天空和海洋。晴天时,勒阿弗尔的阳光甜浓到可以饮用,铺陈在漫长的海岸线上,海岬的折缺和阴影、绿树的起伏和线条,最后,还有在诺曼底阳光下,蔚蓝的、深蓝的、浅紫的、深绿的、浅绿的、灰色的、白银色的海洋。  保罗·塞尚18
期刊
我十三岁的时候,妈妈买了一辆自行车,每天骑着去上班,可是她刚学会,还不敢骑,不会上车,也不会下车,骑在路上摇摇摆摆的。  我家住在五楼。那个时候,买一辆自行车虽然不比登天难,但也是极其珍贵的。所以,自行车是不能放在一楼的,不然肯定会丢。每天早晨我要把妈妈的自行车从五楼扛到一楼,晚上再扛上去。  那時,我已经很有力气了。自行车扛在肩上下楼时,我总是走得潇洒自若,耀武扬威。我在过道里转来绕去,右手抓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