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自由及其在中国的实现

来源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Y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迁徙自由是一项基本人权,是现代法治社会中公民必不可少的权利之一.2004年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对我国宪法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改,尽管没有明文确立迁徙自由,但从修改的内容和立法的趋势分析,迁徙自由重归宪法为期不远.迁徙自由并不是天赋之权,其产生与市场经济有着深厚的经济、社会渊源,我国改革开放至今,重新确立迁徙自由的社会政治条件已经成熟.本文从迁徙自由的经济、法律渊源入手,结合迁徙自由在中国存在、发展的历史,探讨了在中国确立迁徙自由的思路,以期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主体活动的制度环境和完整的社会主义人权体系.
其他文献
文章以产业保护和产业安全为核心范畴进行理论构建。阐述了产业保护、产业安全的含义及其关系。提出了衡量产业安全的“三权”说,并指出它们是确保国家产业安全的重要因素。分析和探讨了中国产业保护和产业安全的对策问题,提出了三大总对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加强立法工作;并对我国农业、金融业、高科技产业三大产业的保护和安全分别进行了对策分析。
本文对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包括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理论依据、新阶段农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和实现新阶段农业健康顺利发展的政策选择。
文章运用翔实的资料阐述和分析了周恩来经济发展思想。作者把它概括为六论:四化目标论,经济首位论,农业基础论,治水兴林论,科技关键论,结合统一论。四化目标论是周恩来经济发展思想的主题和战略目标,文章论述了这一思想的观点、内容、发展变化及与此思想密切相关的五个问题,特别指出了邓小平对四个现代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经济首位论,论述了周恩来的经济建设居于首位的思想观点,分析和论述了相关的三个重要观点和五个重大关系问题。农业基础论,论述了周恩来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及其四个根据,关于农业的两个思想观点,关于农业和粮食的七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微观和宏观的双重规定。从微观上讲,国企改革的核心在于打破既有的残缺产权结构,构建收益权与控制权有机统一的完整产权结构;从宏观上讲,在于寻求一条既不引致潜在资产损失短期内显性化,从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又能实现国有资本加速增值,并用增值收益有效补偿潜在资产损失的改革路径。既有的私有化论、行业退出论、投资重体换位论、法人社会主义论和国有股权主导的股份制改造论等改革思路却无法同时满足国企改革的双重规定,难以将国企改革引向成功。作者提出了国企改革的全新思路:国有资本“搭便车”运营
社会主义所有制实践是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成功以后,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面临的并要长期解决的重大课题。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所有制实践过程中,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急于求成的问题,过早追求马克思所设想的公有制社会,过分追求公有制的单纯性和所有制结构的单一性,...
文章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股份制理论及其与当代中国股份制实践的内在逻辑关系,对目前正在普遍进行的公有制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进行了深层次的理论思考。认为股份制并不具有所有制的属性,因而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全面发挥股份制的溶合功能和分离功能,并把着力点首先放在其分离功能上;股份制有利于吸收和培养优秀人才,因此应该利用股份制加快现代企业家的培养。文章还提出要尊重股份制自身发展的规律,为我国股份制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以便利用股份制促进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最终胜利
<正>199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29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2001年,根据第55届联合国大会第201号决议,"国际生物
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强调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即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又实现了对资源的保护。这需要利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有效的管理手段来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
<正>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城东南部,从县城沿曲陆高速公路召夸方向可直达景区,距县城18公里,是集游览、观光、会务、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