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腹型肥胖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腹型肥胖、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的相关性。

方法

以2018年1—12月于北京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健康查体并行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的 1 728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MS者1 210例,腹型肥胖者1 161例,空腹血糖升高者1 335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P阳性与MS及其组分的相关性。

结果

1 728例体检者中HP阳性者491例。HP阳性与HP阴性者的MS患病率[73.3%(360/491)比68.7%(850/1 2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3.55,P=0.060)。HP阳性者腹型肥胖、空腹血糖升高率[71.7%(352/491)与80.7%(396/491)]均高于HP阴性者[65.4%(809/1 237)与75.9%(939/1 2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6.36,P=0.042;χ²=4.50,P=0.034)。HP阳性者非肥胖率低于HP阴性者[28.1%(138/491)与34.3%(424/1 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36,P=0.042)。HP阳性者高血压、高甘油三酯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总胆固醇升高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率[73.3%(360/491),41.3%(203/491),男性32.1%(112/349)和女性47.9%(68/142),9.0%(44/491),10.8%(53/491)]与HP阴性者[71.0%(878/1 237),37.0%(458/1 237),男性28.5%(239/839)和女性39.9%(159/398),7.8%(96/1 237),10.1%(125/1 23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0.95,P=0.330;χ²=2.78,P=0.096;男性χ²=1.54,P=0.215,女性χ²=2.71,P=0.100;χ²=0.68,P=0.409;χ²=0.18,P=0.671)。MS与非MS者的HP阳性率[29.8%(360/1 210)与25.3%(131/5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3.55,P=0.060)。腹型肥胖、空腹血糖升高者的HP阳性率分别为30.3%(352/1 161)和29.7%(396/1 335),高于腹围正常、空腹血糖正常者[24.5%(139/567)与24.2%(95/3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6.31,P=0.012;χ²=4.50,P=0.034)。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者[29.1%(360/1 238)比 26.7%(131/490)]、高甘油三酯血症与甘油三酯水平正常者HP阳性率[30.7%(203/661)比27.0%(288/1 06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0.95,P=0.330;χ²=2.78,P=0.096)。调整年龄、腹型肥胖、空腹血糖升高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腹型肥胖者HP阳性率为腹围正常者的1.327倍,空腹血糖升高者HP阳性率为空腹血糖正常者的1.287倍。高血压、高甘油三酯、低HDL-C、性别与HP阳性不相关。调整年龄、高血压、高甘油三酯、低HDL-C、空腹血糖升高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HP阳性者腹型肥胖率为HP阴性者的1.277倍。

结论

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与腹型肥胖、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呈正相关。

其他文献
针对基于激光轮廓仪的工件尺寸测量系统中,存在数据处理量大、工件边缘粗糙和激光轮廓仪安装倾斜导致的尺寸测量不准等问题,进行了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通过指定扫描方式和路径获取有序网格状数据,利用点云数据处理、几何特征检测技术、误差补偿方法对工件进行平面尺寸测量,通过测量工件三视图中的平面尺寸得到工件三维尺寸测量结果。论文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利用有序网格状数据,进行了工件三维尺寸测量的点云数
该文报道1例以左心室心肌肥厚起病、多系统受累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探讨了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心肌肥厚鉴别诊断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治的认识。
Takotsubo综合征(TTS)又称为应激性心肌病,常继发于严重的情绪或躯体(创伤、重症疾病等)应激。该文报道1例继发于肝囊肿穿刺术后的TTS患者,提示常规医疗操作后甚至无明确诱因情况下出现突发胸痛、气喘、晕厥的患者,在排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常见病因后需结合心电图、心肌酶学、超声心动图和造影等排除TTS可能。
心脏作为人体内代谢最为活跃的器官之一,每日的收缩活动会消耗巨大的能量。由于心脏能量储备较少,且对能量缺乏的耐受能力很低,故多种病理生理因素均可造成心肌能量代谢障碍,最终导致心肌细胞的损伤或坏死。在心力衰竭(心衰)所致的心脏结构重构和电活动重构的基础上人们越来越关注心肌能量代谢重构。随着新型药物的研发、新研究结果的公布,心衰的治疗有了更多选择。该文对心肌能量代谢的特点及其与心衰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从能量代谢角度为心衰的药物治疗提供新思路。
马凡综合征(MF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结缔组织病,其中以主动脉扩张及夹层形成为主的心血管系统病变对MFS患者的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目前缺乏针对MFS的特异性治疗,仍局限于对症治疗。鉴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可通过分泌蛋白水解酶、增强局部炎症反应和促进血管钙化等加速夹层/动脉瘤形成,该文对其与MFS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深入了解MFS的发病机制及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思路。
炎症反应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嗜酸性粒细胞(EOS)作为炎症反应的效应细胞,可分泌多种促炎因子、趋化因子以及毒性颗粒蛋白,并可与多种细胞相互作用。早期研究认为EOS主要参与寄生虫感染和过敏性疾病,近年来发现EOS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但现有研究有限,EO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该文对EO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损伤/保护作用及研究中存在的争议进行了综述,以期进一步明确EO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与其临床结局息息相关,良好的自我管理可改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和再住院率。2016年以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先后发布了心力衰竭诊疗及管理的指南和共识,均给出了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推荐意见。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有哪些自我管理相关的因素会影响预后?具体推荐意见及其证据级别如何?该文对此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心血管专业医师及患者提供参考。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和终末期表现,运动康复已被证实是一种多靶点、多通路、安全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命质量的临床干预方案。为了更好地普及慢性心力衰竭的运动康复,研究团队通过前期研究探索出链接三级医院与社区医院进行慢性心力衰竭运动处方制定的方法,在社区通过6min步行试验距离制定相当于无氧阈强度,同时开发搭建贯穿线上线下的技术协作网络,确保基层医院和医生能够安全高效地运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社区管理与长程运动康复,构建医院-社区-家庭同质化运动康复服务体系。
随着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年轻化及逐年上升的趋势,慢性心力衰竭将成为社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有指南提出心脏康复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管理中属于Ⅰ类推荐,建立从医院到社区/家庭的连续性心脏康复体系较为迫切。文章阐述了全科医生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的定位认知、全科团队知识储备及管理措施等方面内容,探索如何更加便捷地将心脏康复的理念传递到基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心力衰竭康复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