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探究题的探究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在语文阅读方面,强调了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与创造性,因而在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增加了对探究能力的考查。《考纲》对“探究”这一阅读能力层级的要求是:
  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基于《考纲》对“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于是乎文学作品阅读中便出现了一道压轴题,名曰“探究题”。从近两年来各省市高考所出的“探究题”来看,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有所突破,有的原地踏步,新瓶装旧酒。“探究题”作为新题型,它在内容上应有哪些基本要求,应如何出题才能真正考查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它的答案应如何编制,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探讨的。笔者对一些省市所出的高考“探究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究,得出以下看法,现不揣浅陋,和盘托出,以就教于方家。
  一.探究题的内容及难易程度应如何把握?
  探究题的内容应是文本中有疑难、有深度甚至是有争议的问题。它可以是思想内容方面的,也可以是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的。它可以就部分内容及其手法出题,也可以就全篇主要内容(如主旨等)及艺术技巧(如全篇结构技巧、主要表现手法)出题。但由于探究题是一道压轴题,一般赋6-8分,因此所出题目内容应在高中毕业生应有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向“大一些”、“深一些”、“难一些”的方向定位,以体现试卷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否则就与压轴题不相称。
  如2009年山东高考语文卷第22题:第四部分中提到“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而余光中认为“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请联系中文的纯洁度问题,谈谈你的看法。(6分)2009年宁夏高考语文卷第11-(4)题: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地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这两个题目从思想内容或艺术表现规律方面着手考查,是就有难度、有深度或有争议的问题出题。山东卷要学生依据对文中语言的理解,谈对中文纯洁度的看法,这是一个有高度和深度,具有时代性和迫切性,有供学生思考空间的好题目。而宁夏卷的这个探究题既可考查学生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又可考查学生对艺术表现真实性规律的理解,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
  相比之下,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卷的探究题就逊色得多。以2009年江苏卷探究题《上善若水》中的第14题是这样的: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答案是: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从此题的设计意图来看,是要考查学生对作者创作思路和创作意图的把握。但是这个题目好似一个信息筛选题,并不能考查学生多少探究能力。学生只要梳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再抓住文章开头的提示:“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就不难得出答案。因此这个探究题只要在文中仔细找找有用信息就可以了,并没有什么可深入探究的,也不能考查出学生多高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
  二.探究题创新性应体现在哪里?
  探究题的创新性体现在设计的问题应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上。如果探究题的内容仅限于对文本语言、思想情感及艺术技巧等的理解赏析,那就是老套的题目。好的探究题应从文本内容出发,给学生以高于文本的,可能而又足够的空间,来体现其较高层次的认知水平及阅读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水平和能力的深入考查,以利于筛选高素质的人才。例如2009年辽宁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遗璞》中的第11题的第(4)小题: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2009年安徽卷现代文阅读《董师傅游湖》中的第14题的第(2)小题:小说中将“校园渐向公园靠拢”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请结合这一背景,谈谈这篇小说给你带来什么启示。这两个题目都是基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的好题目。
  三.探究题的答案应是怎样的?
  探究题的答案应是多元的,多向的,多层次的。对有争议的问题来说,其答案当然毫无疑问应是多元的,多向的,多层次的;而对于没有争议的题目,也应该鼓励有见地的多元、多向、多层次的答案,这样才能体现“个性化的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及“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要求。如2009年安徽卷探究题第14题的第(2)小题(小说中将“校园渐向公园靠拢”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请结合这一背景,谈谈这篇小说给你带来什么启示)的答案就比较单向、死板,仅着眼于文本内容,没有体现个性与创意。该小题是一个开放性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文本探究能力。该题要求结合“校园渐向公园靠拢”这一背景来谈启示,这是解题的一个关键点(也是一个亮点),“校园渐向公园靠拢”是说校园在扩大,学校的规模在扩大,现实生活在不断发展变化。学生回答问题应基于这一背景。而该小题的参考答案却是:
  示例一:“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做人要像董师傅那样,脚踏实地,厚道本分,心态平和,有立足于世的本领,有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
  示例二:“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从小翠身上,我们意识到,面对新环境,要学会适应,学会生存。”
  示例三:“校园渐向公园靠拢,说明生活环境在不断地变化。这启示我们:无论生活环境怎样改变,不变的应该是人的自然本真;我们应在喧闹的环境中,寻找一块心灵的绿洲避免浮躁。”
  示例四:“在熙攘的校园中,董师傅热心帮助小翠的情景启示我们:和谐的氛围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去营造,去呵护。”
  该小题的参考答案示例基本上是从文本中提炼出来的,而没有高于文本的地方,确实显得美中不足。既然是要结合“现实生活不断发展变化”这一背景来答题,而人岂能不发展变化?而董师傅在文中只是一个传统型的人物,而非创新型的人物,他脚踏实地,厚道本分,心态平和,乐于助人,有立足于世的本领,有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而缺少的恰恰是创新精神和发展意识。董师傅既然手艺精湛,何不让它发扬光大?董师傅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手艺来创办一个公司,以实现人生的飞跃,这岂不更与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合拍?而这一点正是探究内容中最闪光、最具有时代气息的一点,可惜参考答案示例中却没有提及,岂不遗憾?
  
  刘有斌,语文教师,现居安徽广德。本文编校:舒 坦
其他文献
小豆子开场白我是唐豆——看清了,不是糖豆,不要像关心一样想舔(tiǎn)我一口吧!关心是谁?我的同桌呗!可他从来没“关心”过我,哼!我的好朋友叫柳叶子,没有她,我的心里话都不
新课程的实施对语文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语言表达要准确流利,锲而不舍地阅读学习,灵活多样的授课方法,规范美观的板书,既教书又搞科研,娴塾的信息技术,高尚的道德品质。 The
3月1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官网同时发布建筑市场监管司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今年的工作要点,建筑市场监管工作思路:以深化建筑业重点环节改革为核心,以推动企业发展为目标,加强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今日已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之一。无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信息技术与纳米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都离不开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学好物理,
如今法国文学正面临着他化的现象,这一现象代表着世界文化正在经历着一个过渡时期,也是文化汇集的铺垫。长久以来,文学有他化与化他之说,如今法国文学的进步为文学的去留提供
小猪丢丢在集市上从鹿阿姨手里买了颗魔(mó)豆。听说有魔豆的人,就会天天快乐。路上,丢丢碰到了小狗汪汪。汪汪告诉丢丢,应该把魔豆放在玻璃(bōli)杯里,那样可好看啦!回到
期刊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我们迎接新挑战指明了方向。一时间,其也成为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词。着眼于我们涂料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如何提高中学数学潜能生的数学成绩,已成为中学数学教师常思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潜能生学习现状、原因、心理进行分析,并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入手
儿童从出生到3岁是体格、精神和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是进行教养的最佳期,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百年大计。 对婴儿实施教育,必须以良好的生活秩序做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