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BTA保护的白铜在模拟工业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

来源 :金属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vllnv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涂盐沉积的方式进行室内加速实验,通过SEM/EDS、XRD和电化学测试等分析技术,研究受苯并三氮唑(BTA)保护的白铜在模拟工业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腐蚀初期受BTA保护的白铜表面存在棱状的盐结晶,说明腐蚀介质无法完全渗入基体.随着腐蚀时间延长,其对应的腐蚀电流密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其原因在于表面除了BTA化学转化膜还存在因腐蚀而产生的氧化膜,2者的共同作用延缓了腐蚀的进行,而当局部的BTA膜层因不断消耗出现破损,腐蚀区域则会从此处开始扩展,腐蚀电流密度也会随之增加.对比BTA处理前后的白铜,虽然最终的腐蚀产物主要成分均为ZnSO4·6H2O和Cu4(SO4)(OH)6,呈现为疏松多孔状,但从截面形貌和动力学曲线分析,受BTA处理后的白铜腐蚀程度更轻微.
其他文献
高温防护涂层在航空发动机或燃气轮机上有着广泛应用,活性元素在高温防护涂层上得到了大量应用,尤其在降低氧化层生长速率和提高其粘结性方面,但是目前活性元素的微观作用机制还存在较大争议.在提出的几种解释中,氧化物“钉扎”模型往往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型,但目前依旧存在争议.本文综述了自氧化物“钉扎”现象发现以来该模型的发展,包括模型的提出、氧化物栓与氧化层粘结性的关系、如何提高“钉扎”效果、不同情况下氧化物栓的生成和长大等,并介绍了该模型存在的缺陷.最后对该模型在自身完善方面及该模型和活性元素效
针对表面张力影响下的W-Ni-Fe三元合金,通过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建立了仿真多元金属液滴碰撞融合过程的数值模型,获得了流体在等离子球化过程中的流场和温度分布.结果表明,W的占比越高、粒径越小、环境温度越高、Marangoni力越大,则球化度越好.根据SPH模拟结果选择了平均粒径1.5μm的W粉、平均粒径4.1μm的Ni粉和平均粒径2.4μm的Fe粉为原料,按照质量比W:Ni:Fe=90:7:3进行喷雾造粒,在等离子焰流温度为8000℃条件下球化,球化后的三元合金粉末球形度好,内部致密.球化后颗粒
期刊
采用低温奥氏体预变形+等温贝氏体相变相结合的工艺,研究了变形对中碳贝氏体钢相变和组织的影响,利用热模拟实验、SEM、TEM、XRD和拉伸实验等分析了变形影响残余奥氏体的微观机理及其对强塑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过冷奥氏体在300℃变形20%,不仅可以加速随后等温贝氏体相变,细化贝氏体组织,同时还能增加室温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及其稳定性.残余奥氏体稳定性同时受C含量和位错密度影响,延长等温时间可以增加奥氏体中C含量;变形可以使奥氏体中位错密度增加,有利于获得稳定性较高的残余奥氏体,从而优化超高强贝氏体钢综合性
利用小角度X射线散射技术获得的系列定量信息,综合运用时效析出动力学理论和析出相切过、绕过强化机制,研究了AA 7055铝合金在120和160℃时效过程中的屈服强度演变模型.结果表明,在时效早期盘状析出相的盘面半径和半厚度均与t1/2(t为时效时间)成线性关系;在时效后期,析出相尺寸则与t1/3成线性关系.时效过程中析出相体积分数与t的变化关系遵循JMA(Johnson-Mehl-Avrami)型表达式.综合考虑了GPI区和η\'相2类析出相对合金强度的贡献,并且分别考察了这2类析出相的模量强化机制和共
基于JMatPro热力学软件计算并考虑化学元素间相互影响,设计了690 MPa级抗震耐蚀防火功能结构一体化高强建筑用钢,其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主要为:Fe-0.08C-0.3Si-1.1Mn-0.12(Nb+V+Ti)-1.6(Cr+Cu+Ni+Mo)-0.002B-0.004N.经实验室冶炼和控轧控冷工艺(TMCP)处理后,采用EPMA、EBSD等多种微观分析和性能测试手段对该低碳微合金钢的微观组织特征、强韧化机理和力学性能、防火性及耐蚀性等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低碳微合金钢TMCP状
通过对5 mm厚2507双相不锈钢进行搅拌摩擦加工,研究了在加工速率为100 mm/min时搅拌头转速对加工区域组织、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搅拌头转速的增大,搅拌区晶粒尺寸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加工热循环和应力变形对加工区铁素体与奥氏体组织比例的变化影响不大,其铁素体含量仍保持在标准规范40%~60%之间.仅在搅拌头转速为200 r/min时,在加工区底部发现σ相析出.加工区显微硬度分布呈现“盆状”,其硬度最高值出现在搅拌区前进侧的底部,对应搅拌区晶粒尺寸最细小处.随着搅拌头转速的增加
使用25 Hz振动频率、2 mm振幅、100 MPa摩擦压力和150 MPa顶锻压力的工艺参数对GH4169合金和S31042钢进行线性摩擦焊连接,通过OM、SEM和TEM分析异质接头的组织特征,并进行拉伸、硬度和蠕变实验测试异质接头在室温和高温环境下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GH4169合金与S31042钢的连接界面在线性摩擦焊过程中发生动态再结晶,形成无孔无裂纹的冶金结合,同时焊缝区在高温和应力作用下形成大量弥散分布的强化相颗粒.通过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的综合作用,异质接头的抗拉强度高于S31042钢,焊缝
期刊
利用热模拟机制备T23钢粗晶热影响区(CGHAZ)试样,对其进行650℃、0~48 h时效实验,对时效前后的试样进行高温短时蠕变破断实验,评价其再热裂纹敏感性,采用OM、SEM、TEM+EDS等手段分析CGHAZ在时效过程中的显微组织演变,对断口形貌及断口附近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分析合金元素在晶界附近的分布,揭示T23钢CGHAZ形成再热裂纹的机理,探究时效改善再热裂纹敏感性的原因.结果表明,T23钢CGHAZ在焊态下为马氏体/贝氏体混合组织,硬度较高;经650℃时效后组织发生回复及再结晶,位错密度下降,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