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微课”活水来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_huo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喜欢这句话:人活着,最要紧的是寻觅到那片代表着生命绿色和人类希望的丛林,然后选一处高高的枝头,站在那里观览人生。消化痛苦,孕育歌声,愉悦世界。
  我寻觅到的那片丛林便是教师队伍,那个高高的枝头便是一方小小的讲台。时光悄悄流逝,《木兰诗》正在继续进行,自己觉得昨天、今天、很多天的课堂还是笑声不断、生动有趣的。也许真是自己觉得,依旧还是那几个学生愿意主动举手回答。学生也希望快乐的学习,但是他们配合老师带动课堂气氛、制造快乐的方式仅仅局限于语言的诙谐、幽默,不能从对课文深层的探究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问题到底在哪儿?我的课到底该何去何从?我不想责怪学生,他们毕竟是孩子,也许他们也有所谓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不想发火、抱怨,我不想课堂就此陷入悲哀的轮回。可是,我的的确确也被伤了心。听写作弊、三分之一的人周末不背书、三分之二的人默写《木兰诗》的注释都会出错、课堂上的死寂等状况,这一切都重重地击打我的心。我在反思:说实话,在学生心里,到底有多少人重视语文,如果做个调查,我相信事实应该是惨不忍睹的,这也是长期困扰语文老师的问题。教学是双边活动,激发兴趣,创造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动起来,让师生感受快乐,享受幸福,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那么,语文课就应该变成理想中的熏陶思想和洗礼精神的殿堂,应该成为生命与生命相互影响的心灵家园。
  如何让课堂充满魅力?课程改革、课堂改革、教学改革等,都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自觉学习、学会学习、高效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互助、积极展示、大胆质疑”。总之,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开放课堂,解放学生。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开发学生的潜能。当今社会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学校正在变得个性、智能和生态。在新技术背景下,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网络互动教与学的应用研究探索,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和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因此,我决定把《木兰诗》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我准备应用微课的形式,希望课堂教学能充满活力。
  课前,向学生介绍微课应用学习的网站,学生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开心,眼里流露出热切的盼望。经过课前的铺垫,上课时学生对木兰熟悉了解了,然而争议来了:有学生认为木兰还乡是她不慕功名富贵,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本色,有学生提出异议,于是正反双方展开了辩论。辩论到最后,大家达成了共识: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
  在激烈的辩论中,还带出了几个问题:①南朝民歌的修辞运用(或特点);②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③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④我对木兰的新看法;⑤诗歌中的错误。我把问题留作他们的课后练习,让探究延续到课外。
  在分析写作特色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和会见亲人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十年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作者为什么不重点写木兰战场的英勇杀敌呢?
  有学生提出,如果重点写木兰征战的过程,诗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大家齐心协力创作起来:呼呼复呼呼,木兰当月练。不闻机杼声,惟闻鸡鸣声。长矛光闪闪,短剑轻出鞘。夏练三伏天,冬练冰雪寒。可汗大点兵,木兰狂欣喜。辞别爷娘去,速到黑山头。行军若飞度,万里如眼前。骑马战场上,杀敌如乱麻,东城杀贼寇,西市捣老巢,南山擒敌首,北河断粮草……学生边写边改,兴致勃勃,那股兴奋劲旺盛得如盛开的向日葵。经过对比,他们明白了:木兰虽是战场上的英雄,更是一个女孩子,诗歌的详略安排,是为了更多地展示木兰奇女子的一面。
  我也被他们感染得兴奋异常,加入了他们创作的队伍。大家对自己的作品赞叹不已,有人负责记录,有人负责打印,有人负责保存,第二天还在孜孜不倦地修改。课堂一改往常的沉寂、冷清,焕发了勃勃生机,师生都享受到了创造的快乐。我继续尝试着了解学生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努力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把学习的主动权、创造权还给学生,立足三个改变:一是“师长”变“学长”,二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是“教室”变“学室”。
  利用微课可以帮助教师打造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活动,解决具体问题。既然占用了宝贵的课堂时间,那么就要在解决问题中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收获。同时,微课可以让学生尝到合作的快乐,让每一个学生真切感受到团队的作用,并体会到为团队作贡献的自我认同感。让学生有思考、有质疑、有探究、有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一言以蔽之,把机会交给学生。
  用创新去唤起课堂的生命力,才能让学生热爱学习,不断学习,并且终身学习。老师最要紧的任务,是教学生寻觅到那片代表着生命绿色和人类希望的知识丛林,然后让他们选微课这一高枝,彻底把课堂搞活,使学生真正实现高效的自主学习。
其他文献
★情景描述案例  这学期接手的是初一新生,新问题层出不穷。有个小男生,上自习课时头上蒙了块红布,弓着腰环视全班同学扮鬼脸。我简直哭笑不得,因为两个星期内我已经给他调了五次位!有时自习课上管不住嘴巴,总想找人说话,有时偷偷摸摸传纸条吃零食做小动作,有时向家长撒谎要钱花,有时拖拉懒散不写作业……  几乎所有同学都看着我怎样收拾这个调皮蛋。怎么办?上次调位时他就说过“我到哪儿都适应!”看来单靠调换座位并
期刊
通常读以战争为题材的作品也好,看同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好,感觉上总会与“血雨腥风”“枪林弹雨”“刀光剑影”“伤残死亡”“惨烈沉痛”这些词语联系在一起。孙犁的《芦花荡》同样写的是战争故事,却没有这样的凝重,多了的是“清风徐来,水波微兴”的唯美。这种艺术感觉的比较之下恰恰给了我们理解这篇文章的切入口:诗化小说特点在这篇文章中的具体呈现方式,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个人的几点浅见。  一、比较之中看情节  《芦花荡
期刊
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最现实、最经常、最活跃的因素,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动力。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第斯多惠曾说: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教学是为了诱发学生学习的
期刊
写作教学从小学三年级甚至有的家庭更早就开始了孩子的写作训练,但是直到高中毕业,仍然不能写出如意的好文章。总结起来,原因有两点:一是无内容可写,二是不知怎么写。前者属于生活积累、认识水平的厚薄高低问题,后者属于方法技巧的掌握运用问题。而作文教学的低效率,是造成学生作文功底不深的一个主要原因。  一、增强作文命题的有序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是最需要用系统的方法对学生进行
期刊
一、注重引导,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关键是要激发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兴趣。要想引起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我认为:  首先,应依靠教师自身魅力来吸引学生,因为学生对教师产生敬慕之情,会被学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那门学科上,形成对那门学科的兴趣。为了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每次习作,教师如能坚持同学生一道写作,写下水文,并把它张贴出来,让学生品味,长此以往,教师的写作水平将
期刊
在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是新课程的最重要实施者,新课程理念对班主任意义更加重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好的班主任能够带好一个班,能够对一个班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为社会培养一个班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多管齐下,创建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首先,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创造温馨的班集体环境,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汇聚全体学生智慧是前提条件。班级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成长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除了扩大识字量、准确书写祖国的文字外,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的观察与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搞好语文教学,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善于留心观察生活,从中得出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新认识、新感悟,用笔把它们捕捉到笔记本上,写作文就不会无米下锅了。  二、要用循序渐进的方式
期刊
中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答,已经成为常规。随着这种状况的发展,学生的提问意识逐渐淡化了,认为提问是教师的事。加上一些心理因素,学生在课堂上便“只动手,不动口”了。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陶行知先生也说“发明千千万,起于一点问”。可见,作为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认识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进而敢于提问,善于提
期刊
语文综合性学习,必将对学生的语文修养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我就语文综合性学习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一、教师要深刻领会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  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对“综合性学习”有着中肯的指导,说“综合性”一是听、说、读、写融为一体,尤其把写作、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中心内容是在综合性语文活动中,提高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性,重点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考试中占有40%的大比例分数,可以说占了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但是,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因此学生一见作文心就烦。老师呢?也害怕作文教学,因为尽管很努力地讲解,但学生仍无所适从,一筹莫展,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得到提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成为语文教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