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资产减值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探析

来源 :今日财富·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zzb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2006年新会计准则颁布实施的背景,在新旧资产减值准则比较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出台给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带来的影响,并对如何控制上市公司利用新资产减值准则进行盈余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选择最为有利的会计政策以使会计报告达到期望水平。近年来有关会计的研究表明,资产减值一直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最主要手段之一。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并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正式实施。在旧准则对八项资产减值计提规定的基础上,新准则单独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对资产减值计提基础、前提、标准和操作步骤等方面作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尤其是关于禁止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规定必然会对现行会计准则下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产生一定影响,抑制一部分盈余管理手段。
  一、与旧准则相比,新资产减值准则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基础、前提与范围的改变
  首先,新准则引入了“资产组”这一概念来解决单项资产难以独立确认未来现金流量的问题,改变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基础。新准则明确规定:对于那些不能独立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应按其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减值损失。
  其次,新准则明确规定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前提是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这与国际惯例中“资产减值经济性”的确认标准是一致的。同时,新准则对资产减值迹象判断的标准更加细化,使会计人员在实务中更易于操作。
  另外,新资产减值准则扩大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有利于监管部门对企业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监督和控制,制止企业通过虚增或是虚减资产来操纵利润的行为。新准则中除了原准则中规定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外,还增加了消耗性生物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等七项资产项目,从而尽量多的将资产中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部分扣减出去。
  (二)资产可收回金额确定方法的变化
  新准则规定被测试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应当根据销售净价和使用价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确认。使用价值即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选择合适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
  (三)资产减值损失转回规定的变化
  为了避免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操纵企业财务数据,新准则明确规定:资产减值一经确认,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此政策促使企业更为客观地判断资产的真实价值,降低了企业以增加利润为目的任意设计资产减值准备的可能性,缩小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
  (四)资产减值披露内容的扩大
  新准则在要求披露当期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外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披露项目,包括提取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累计金额,资产组的基本情况及其所包括的各项资产于当期确认的减值损失金额等等。另外,新准则增加了商誉减值处理的详细规定,并特别指出企业应至少在每年年终时,对企业商誉进行减值测试。这些规定有利于报表使用者更好地判断公司经营状况和报表信息的可靠性。
  二、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及方式
  应收账款、存货、投资等资产类项目作为企业经营运行的主体,在资本结构中占很大比例。由于这些资产基数很大、影响因素复杂,因而给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也就自然而然成了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企业通过调整各年减值准备的计提数额,以期改变当期利润的情况包括以下几种:
  (一)亏损上市公司巨额计提减值准备
  由于企业经营不善或是其他原因,我国证券市场每年都会出现一定数量的ST公司与PT公司。所谓ST公司指的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每股净资产低于面值,或者财务状况异常,股票被进行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而PT公司指的是连续三年亏损,股票被暂停交易的上市公司。这些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连年亏损,往往利用会计政策的模糊性,在亏损第一年就计提巨额资产减值准备,一年亏个够,从而为第三年扫亏留下巨大利润操作空间。
  (二)扭亏上市公司减值准备的非正常转回
  已经亏损一年或者两年的上市公司,为了达到“保牌”或者“摘牌”的目的,就必须在两年之内扭亏为盈,但是此类公司主营业务往往不景气,难以在短期内有所增长。因此,此类上市公司只好通过资产减值准备来大做文章,要么提取较低比例的资产减值准备,要么转回以前年度的资产减值准备,甚至通过注销资产减值准备来提高当期收益。
  (三)盈利上市公司加速计提
  我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着一种基于业绩稳定增长的利润平滑动机,上市公司一般倾向于呈报逐年增长的经营业绩,以树立公司良好形象,增强投资者信心。因而,盈利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为了树立公司股票形象,或者在业绩考核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就会利用资产减值政策把部分会计盈余递延到以后各期来体现。另外,管理当局出于债务契约、降低现金支出、减少应纳税收等原因,也会通过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粉饰财务报表的目的。
  三、资产减值准则变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新资产减值准则充分考虑了当前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将资产减值项目增加到十六项,从各个方面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特别是关于禁止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规定,有效抑制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作为“秘密准备”来调节盈余的状况,必然会遏制部分盈余管理手段,制止企业通过调节资产数量来操纵利润的行为。
  但是,企业盈余管理动机并未消除,新资产减值准则的颁布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依旧留有空间:
  第一,资产减值确认条件过于主观。企业在判断资产减值绩效时,必须根据企业外部经济、市场、技术、法律等环境来综合判断,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很好的职业判断能力,但是这种职业判断是主观的,这就使得资产减值确认有了较强的主观性。再加上某些迹象判断标准本身就过于笼统,譬如新准则对资产组的划分标准不明确,这些因素增加了新准则的执行难度,容易引发盈余管理行为。
  第二,资产减值计量标准的不确定性。在新资产准则约束下,资产可收回金额由资产公允价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来决定,事实上这两种方法来确定可收回金额都具有不确定性。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生产资料市场、证券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还都不成熟,市场价格难以真正反映价值,获得资产的公允价值相当不易;再加上我国判断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信息匮乏,企业管理当局主观意志或多或少会对对未来现金流和折现率的预测额产生影响。
  第三,资产减值范围的局限性。新准则规定了资产减值准备“一经确认,不能转回”,但这仅仅规范了长期资产。新准则对于存货、应收账款和金融工具等减值准备仍然可以继续计提并转回,上市公司有可能会利用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的计提、转回来调节年度利润,从而使之可能成为资产减值准备中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
  四、控制上市公司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对策
  (一)会计准则的进一步修订与完善
  虽然新资产减值准则在资产减值准备方面规定更加详细,操作性更强,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应加强对可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监督。根据新准则规定,上市公司仍然可以通过流动资产的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因此应该加强对这方面的审计监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同等规模的上市公司在职业判断和估计上的比对分析,及时发现上市公司人为操纵利润的行为,杜绝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现象的发生。
  另外,适当限制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权。为了尽量减少人为利润操纵的行为,会计政策制定部门应在新准则的基础上制定更加具可操作性的指标,特别需要加强的是可收回金额的操作性规范。尽可能地缩小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的范围,谨慎赋予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权,避免灵活政策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工具。
  (二)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首先,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企业在执行资产减值准则中,要征求具有会计专业知识的独立董事、企业内外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确保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
  其次,建立健全的上市公司财务预算制度。在资产减值计量中,公司的全面预算体系起着基础性作用,可以使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量成本大为减少。新准则中资产组的划分、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及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都需要财务预算的支撑,因此,建议上市公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立一个权威性和独立性较强的预算管理委员会,以降低会计计量成本,保证公司经营活动的协调运转。
  最后,加强会计人员素质教育,建立和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新资产减值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的确定、现金流量的预算以及商誉的价值测试都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外,如何建立一个对经理人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经理人员的有效流动及合理配置,增加他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责任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不断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完善配套的政策法规
  当前,我国股票市场资源配置的主要依据是上市公司的报表业绩,因此许多公司为了获得优势资源,往往利用会计选择权“制造”报表业绩。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杜绝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证券监管部门应该改革资源配置方式,对相关政策法规加以修改完善,构建全面细化的指标体系,增加企业持续盈余指标、经营性现金流量指标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状态描述性指标,以减少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平滑的外在诱因,规避企业实施的盈余管理行为。
  
  【参考文献】
  1文秀勤.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07.
  2胡畔.浅谈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J].会计之友,2006(8).
  3马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4邵小玮.新资产减值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探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7)
  [1]文秀勤.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07.
  [2]胡畔.浅谈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J].会计之友,2006(8).
  [3]马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4]邵小玮.新资产减值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探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7)
其他文献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提出了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对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融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逐步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为国民经济
期刊
【摘要】本文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了农村正规金融与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条件,并对两者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论显示,我国农村经济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村非正规金融,农村正规金融发展阻滞,难以满足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交易成本;农村金融;农村经济    一、引言  农村金融的改革发展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曾有学者指出,中国在金融改革中存在着一系列的主要问题,其中农村金融存在着很
期刊
【摘要】在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背景下,吸纳外国公司来我国证券市场上市融资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国际板的建设必须完善制度设计,加强监管,本文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引入国际板的动因,并为国际板的制度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国际版;制度;股市场    一、中国证券市场引入国际板的动因  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10年12月正式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战略规划(2011-2020年)》。推进国际板市场建设成为该
期刊
【摘要】小额贷款公司在引导民间资本流向农村欠发达地区,促进“三农”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尚不规范,法律法规不健全,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存在诸多挑战。本文结合在小额贷款公司的实习经验,分析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发展建议。  【关键词】小额贷款;监管;融资    一、发展现状  2005年12月,两家民营小额贷款公司获准在山西平遥成立,标志着小额贷款公司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信用卡的普及,刷卡消费,提前消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对现金在零售市场中的主导作用发生明显的替代作用,方便了百姓生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但也衍生了消极的副产品,信用卡犯罪活动不断增多,犯罪形式不断更新,本文就银行信用卡支付漏洞问题行文论述。  【关键词】信用卡;后三码;信用卡复制器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信用卡的普及,刷卡消费、提前消费已经被越来越多
期刊
自从加入WTO以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国内商业银行也在不断成熟强壮的过程中,收获了令世人瞩目的业绩。今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篇之年,展望未来五年,中国仍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同时,从我国政府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的规划内容看,随着消费与内需的启动,消费理念的逐渐变化,中国将进入消费型社会,居民个人财富也将进入快速积累时期,这些都将无疑为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快速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机构改革日渐深入,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以及对我国经济方面的影响,在后金融危机下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成为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会计管理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的对策。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银行会计;风险防范    一、金融危机对我
期刊
【摘要】中共人民银行宣布自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自2008年12月23日以来,央行首次调整利率。12月25日晚央行再次宣布加息,自2010年12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50%提高到2.7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6%提高到5.81%。为什么央行会在3
期刊
【摘要】本文梳理了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统计数据,分别从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上证券交易、网上求职和网络教育等方面分析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以及对百姓生活的各种影响。  【关键词】电子商务;现状;发展    进入新世纪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呈现出爆炸性增长。随之,一种基于互联网、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银行电子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客户数据为依托的全新的商务模式——电子商务(
期刊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难以替代的作用。然而,融资难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将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对策    一、 前言  据统计,中小企业数量已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8%以上,中小企业在创造新增的就业机会方面的比例高达80%,在全国工业企业总产值及其利润中所占的比例分别达6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