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查干奴尔地区构造单元属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带,本区位于乌力吉—锡林浩特元古代华力西期燕山期铜铁铬金萤石成矿带(Ⅲ级),索伦山—查干哈达庙铬铜成矿带(Ⅳ级)克克齐—查干哈达庙铜成矿带(Ⅴ级),为铜的成矿有利地带。经过前期物化探工作及对比邻区成矿条件,认为该区有形成铜矿床的条件,应进一步进行工作。
[关键词]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找矿;预测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388-01
1 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
1.1 区域地质概况
区域上构造单元属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带,哲斯林西复向斜,构造线方向为近东西向,出露地层主要为中石炭统—第四系,二叠纪、侏罗纪中酸性侵入岩发育。区内侵入岩较发育,以二叠纪侵入岩及早侏罗世侵入岩为主。
本区位于乌力吉—锡林浩特元古代华力西期燕山期铜铁铬金萤石成矿带(Ⅲ级),索伦山—查干哈达庙铬铜成矿带(Ⅳ级)克克齐—查干哈达庙铜成矿带(Ⅴ级),为铜的成矿有利地带,目前仅发现铜的矿(化)点,本区内有二个铜矿点(图1)。
1.2 区域地球物理概况
2006年自治区安排进行1/5万航空综合测量的航空磁测资料显示有好的航磁异常,根据1/5万航磁成果,在工作区内出露四个航磁异常,主要有蒙C-2006-45航磁异常、蒙C-2006-46航磁异常、蒙C-2006-47航磁异常与蒙C-2006-45、46、蒙C-2006-48(图1)。
2 查干奴尔地区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
2.1 查干奴尔地区地质概况
本区出露地层比较简单,主要为二叠系大石寨组(P1ds)、哲斯组(P1zs)、白垩系下统李三沟组(K1ls)、白垩系上统二连组(K2e)、第三系始新统阿山头组(E2a)及第四系全新统。
本区侵入岩出露面积约12km2,主要分布在测区中部,呈岩株状,由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组成。此外,本区内还广泛发育有花岗岩脉、伟晶岩脉、石英脉、闪长玢岩脉、闪长岩脉。
2.2 查干奴尔地区地球物理特征
通过地面1∶1万高精度磁法测量,发现有8个北东向串珠状磁异常,并按从西到东,从南向北的原则对各异常编号为M46-1、M46-2、……M47-6、M48-7、M48-8号异常。从磁异常展布的形态特征看,与早侏罗侵入的花岗岩体关系密切,基本反映了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构造带和中酸性岩体物性特征,一些具有规模的磁异常应为深部磁性体引起的矿化异常。经高精度磁法扫面之后圈定的异常与航磁异常相对照,参见磁法综合异常图所示M46-3、M46-4、M46-5号地面磁异常与航磁46号异常吻合较好,M47-6号地面磁异常,与航磁47号异常吻合较好,M48-7、8号地面磁异常,与航磁48号异常基本吻合。
2.3 查干奴尔地区地球化学特征
与激电剖面测量的同时,进行了10条剖面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所采样品均做光谱定量分析,分析项目:Au、Ag、Cu、Pb、Zn、Sb 、As、Mo、W、Sn共10个元素,经统计计算求得元素的异常下限值:Au 1.642 PPb、Ag 84.047PPb、Cu 30.707 PPm、Pb 24.816PPm、Zn 64.034PPm、Sb 1.278 PPm、As 16.715PPm、Mo 1.573 PPm、W 1.527 PPm、Sn 3.074PPm。
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剖面线上,根据取样分析结果,大致确定出各元素异常区段,各元素异常的地质背景说明,工区内第三系出露地区无异常或异常分布稀少,说明成矿作用发生在第三纪之前;二叠系及白垩系出露地区及花岗岩分布区,在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及花岗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等地段的异常相对密集,是成矿的有利地段。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区的东北部5号、6号磁异常区西侧及西南部1号、3号磁异常区范围,为元素异常分布的密集区段。
3 查干奴尔地区成矿条件分析
3.1 查干奴尔地区铜矿成矿的构造环境
查干奴尔地区位于内蒙中部造山系(华北陆块北缘增生带)林西-苏尼特右旗华力西构造带,南部有华北地台与兴安造山系的分界断裂,北部锡林浩特中间地块与苏尼特右旗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的分界断裂,夹在这两个深大断裂之间。根据岩体特征分析,本区的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等复式岩体应为成矿岩体,其分异出的含矿热液,可因地质背景不同分别形成细脉侵染型矿床(斑岩型)或脉状多金属矿化。
内蒙古境内已知铜矿床空间上主要沿深(大)断裂分布在不同性质构造单元接触部位,在断隆—断陷带中分布在断隆上;裂陷槽中分布在受同生断裂控制的三级盆地内。根据查干奴尔地区的地质背景分析,本地的矿床类型应为细脉侵染型或脉型铜多金属矿床。
3.2 查干奴尔地区与周边地区金属矿产成矿对比分析
内蒙古全区金属矿产Ⅰ级成矿带属古亚洲成矿域的北部及迭加于古亚洲成矿域北东部的滨(西)太平洋成矿域,内蒙古周边东西向古生带古亚洲成矿域及北东向滨太平洋成矿域,矿产资源丰富。从成矿构造环境分析,蒙古国境内的察干苏布尔加和欧玉陶勒盖大型古生代斑岩型铜金钼矿床,均位于古生代古亚洲成矿域。
察干苏布尔加、欧玉陶勒盖大型铜金矿床处于古亚洲成矿域北部,属古生代蒙古弧形构造带的东段,即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古生代增生带及二连—贺根山板块对接带北缘,区域构造线方向呈北东东向—北东向。主要为呈北东东向展布的下古生界奥陶系海相、浅海相火山岩及矿屑岩—碳酸盐建造,上古生界泥盆系浅海相滨海碎屑岩、碳酸盐岩及海相火山岩系,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海相中性—中酸性及二叠纪火山岩、侵入岩发育,共同构成规模宏大的近东西向—北东东向—北东向古生代火山—岩浆岩带。察干苏布尔加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和欧玉陶勒盖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即位于该火山—岩浆岩带。
查干奴尔地区与欧玉陶勒盖大型铜金矿床相邻,并且查干奴尔岩体与欧玉陶勒盖岩体均与多期次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故在查干奴尔前期工作中以寻找斑岩型铜矿为目标。欧玉陶勒盖矿床,成矿主岩为长石斑岩、长石—角闪斑岩,通过钻孔验证,查干奴尔岩体主要为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组成,与欧玉陶勒盖岩体不同,但查干奴尔地区构造复杂,围岩蚀变强烈,围岩蚀变主要有碳酸盐化、绿帘石化并常伴随黄铁矿化等。本区由于受到构造活动、岩浆期后热液以及蚀变作用的控制,在强蚀变的破碎岩中经常见到有稀疏浸染的黄铁矿出现,同时蚀变增强时也有黄铜矿可伴生。ZK05孔180m处肉眼见到明显的黄铜矿化,目估含黄铜矿3%左右,经光谱分析含Cu793—1691PPm,同时含Au0.14g/T,Ag3.75g/T。应进一步进行查证。
4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以及前期对查干奴尔地区的工作,认为在该区找到铜多金属矿还是很有希望的。
1、在查干奴尔前期工作中,仅针对M46、47施工六个钻孔,未对M46、47南部进行验证,故还需施工一定数量的槽探和钻孔工作量,以彻底查明是否有花岗岩和二叠系灰岩的接触带以及可能产生的矿化。
2、本区蚀变作用有向西增强的趋势。因此建议在211线ZK04、ZK06孔以北加一个孔,以探明其蚀变作用及含矿性。
3、以1:1万磁法平面等值线图和1:500、1:1000、1:2000磁异常延拓图看,M48-8磁异常地表峰值集中向下延伸较深,亦有必要进行槽探和钻探进行验证。
[关键词]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找矿;预测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388-01
1 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
1.1 区域地质概况
区域上构造单元属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带,哲斯林西复向斜,构造线方向为近东西向,出露地层主要为中石炭统—第四系,二叠纪、侏罗纪中酸性侵入岩发育。区内侵入岩较发育,以二叠纪侵入岩及早侏罗世侵入岩为主。
本区位于乌力吉—锡林浩特元古代华力西期燕山期铜铁铬金萤石成矿带(Ⅲ级),索伦山—查干哈达庙铬铜成矿带(Ⅳ级)克克齐—查干哈达庙铜成矿带(Ⅴ级),为铜的成矿有利地带,目前仅发现铜的矿(化)点,本区内有二个铜矿点(图1)。
1.2 区域地球物理概况
2006年自治区安排进行1/5万航空综合测量的航空磁测资料显示有好的航磁异常,根据1/5万航磁成果,在工作区内出露四个航磁异常,主要有蒙C-2006-45航磁异常、蒙C-2006-46航磁异常、蒙C-2006-47航磁异常与蒙C-2006-45、46、蒙C-2006-48(图1)。
2 查干奴尔地区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
2.1 查干奴尔地区地质概况
本区出露地层比较简单,主要为二叠系大石寨组(P1ds)、哲斯组(P1zs)、白垩系下统李三沟组(K1ls)、白垩系上统二连组(K2e)、第三系始新统阿山头组(E2a)及第四系全新统。
本区侵入岩出露面积约12km2,主要分布在测区中部,呈岩株状,由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组成。此外,本区内还广泛发育有花岗岩脉、伟晶岩脉、石英脉、闪长玢岩脉、闪长岩脉。
2.2 查干奴尔地区地球物理特征
通过地面1∶1万高精度磁法测量,发现有8个北东向串珠状磁异常,并按从西到东,从南向北的原则对各异常编号为M46-1、M46-2、……M47-6、M48-7、M48-8号异常。从磁异常展布的形态特征看,与早侏罗侵入的花岗岩体关系密切,基本反映了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构造带和中酸性岩体物性特征,一些具有规模的磁异常应为深部磁性体引起的矿化异常。经高精度磁法扫面之后圈定的异常与航磁异常相对照,参见磁法综合异常图所示M46-3、M46-4、M46-5号地面磁异常与航磁46号异常吻合较好,M47-6号地面磁异常,与航磁47号异常吻合较好,M48-7、8号地面磁异常,与航磁48号异常基本吻合。
2.3 查干奴尔地区地球化学特征
与激电剖面测量的同时,进行了10条剖面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所采样品均做光谱定量分析,分析项目:Au、Ag、Cu、Pb、Zn、Sb 、As、Mo、W、Sn共10个元素,经统计计算求得元素的异常下限值:Au 1.642 PPb、Ag 84.047PPb、Cu 30.707 PPm、Pb 24.816PPm、Zn 64.034PPm、Sb 1.278 PPm、As 16.715PPm、Mo 1.573 PPm、W 1.527 PPm、Sn 3.074PPm。
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剖面线上,根据取样分析结果,大致确定出各元素异常区段,各元素异常的地质背景说明,工区内第三系出露地区无异常或异常分布稀少,说明成矿作用发生在第三纪之前;二叠系及白垩系出露地区及花岗岩分布区,在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及花岗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等地段的异常相对密集,是成矿的有利地段。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区的东北部5号、6号磁异常区西侧及西南部1号、3号磁异常区范围,为元素异常分布的密集区段。
3 查干奴尔地区成矿条件分析
3.1 查干奴尔地区铜矿成矿的构造环境
查干奴尔地区位于内蒙中部造山系(华北陆块北缘增生带)林西-苏尼特右旗华力西构造带,南部有华北地台与兴安造山系的分界断裂,北部锡林浩特中间地块与苏尼特右旗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的分界断裂,夹在这两个深大断裂之间。根据岩体特征分析,本区的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等复式岩体应为成矿岩体,其分异出的含矿热液,可因地质背景不同分别形成细脉侵染型矿床(斑岩型)或脉状多金属矿化。
内蒙古境内已知铜矿床空间上主要沿深(大)断裂分布在不同性质构造单元接触部位,在断隆—断陷带中分布在断隆上;裂陷槽中分布在受同生断裂控制的三级盆地内。根据查干奴尔地区的地质背景分析,本地的矿床类型应为细脉侵染型或脉型铜多金属矿床。
3.2 查干奴尔地区与周边地区金属矿产成矿对比分析
内蒙古全区金属矿产Ⅰ级成矿带属古亚洲成矿域的北部及迭加于古亚洲成矿域北东部的滨(西)太平洋成矿域,内蒙古周边东西向古生带古亚洲成矿域及北东向滨太平洋成矿域,矿产资源丰富。从成矿构造环境分析,蒙古国境内的察干苏布尔加和欧玉陶勒盖大型古生代斑岩型铜金钼矿床,均位于古生代古亚洲成矿域。
察干苏布尔加、欧玉陶勒盖大型铜金矿床处于古亚洲成矿域北部,属古生代蒙古弧形构造带的东段,即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古生代增生带及二连—贺根山板块对接带北缘,区域构造线方向呈北东东向—北东向。主要为呈北东东向展布的下古生界奥陶系海相、浅海相火山岩及矿屑岩—碳酸盐建造,上古生界泥盆系浅海相滨海碎屑岩、碳酸盐岩及海相火山岩系,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海相中性—中酸性及二叠纪火山岩、侵入岩发育,共同构成规模宏大的近东西向—北东东向—北东向古生代火山—岩浆岩带。察干苏布尔加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和欧玉陶勒盖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即位于该火山—岩浆岩带。
查干奴尔地区与欧玉陶勒盖大型铜金矿床相邻,并且查干奴尔岩体与欧玉陶勒盖岩体均与多期次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故在查干奴尔前期工作中以寻找斑岩型铜矿为目标。欧玉陶勒盖矿床,成矿主岩为长石斑岩、长石—角闪斑岩,通过钻孔验证,查干奴尔岩体主要为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组成,与欧玉陶勒盖岩体不同,但查干奴尔地区构造复杂,围岩蚀变强烈,围岩蚀变主要有碳酸盐化、绿帘石化并常伴随黄铁矿化等。本区由于受到构造活动、岩浆期后热液以及蚀变作用的控制,在强蚀变的破碎岩中经常见到有稀疏浸染的黄铁矿出现,同时蚀变增强时也有黄铜矿可伴生。ZK05孔180m处肉眼见到明显的黄铜矿化,目估含黄铜矿3%左右,经光谱分析含Cu793—1691PPm,同时含Au0.14g/T,Ag3.75g/T。应进一步进行查证。
4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以及前期对查干奴尔地区的工作,认为在该区找到铜多金属矿还是很有希望的。
1、在查干奴尔前期工作中,仅针对M46、47施工六个钻孔,未对M46、47南部进行验证,故还需施工一定数量的槽探和钻孔工作量,以彻底查明是否有花岗岩和二叠系灰岩的接触带以及可能产生的矿化。
2、本区蚀变作用有向西增强的趋势。因此建议在211线ZK04、ZK06孔以北加一个孔,以探明其蚀变作用及含矿性。
3、以1:1万磁法平面等值线图和1:500、1:1000、1:2000磁异常延拓图看,M48-8磁异常地表峰值集中向下延伸较深,亦有必要进行槽探和钻探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