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构建物理模型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sa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物理模型”的 含义及作用
  物理模型是人们认识和把握自然界中一切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而创建的简化模型,在物理学上,通常面对复杂多边的问题的处理,都是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次深入的法则,将研究对象进行抽象化、理想化、简单化等方法建立物理模型,起到 “去次取主”、“化繁为简”的处理,从而寻找出反映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的内在本质及规律实现认识问题的目的。它是人们研究物理问题和探讨物体事物的本质而作出的一种简化的描述或模拟。
  二、 高中物理模型的种类及实例分析
  物理学的目的在于认识自然,把握自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求教师要尽量多地将实物、图片等展示给学生,以形成表象认识基础。构建物理模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构建物理模型时主要有以下几类:
  1.实物模型
  如:质点、传送带、点电荷、轻杆、轻绳、轻弹簧、小船渡河、子弹达木块等
  【实例分析1】
  质量为M的木块被固定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0水平飞来,穿透木块后的速度为V0/2。现使该木块不固定,可以在光滑水平面上滑动,同样的子弹以初速度V0飞来射向木块,如果M/m<3,那么子弹将
  (A) 能够射穿木块
  (B) 不能穿过木块,留在木块中共同运动
  (C) 刚好穿透木块但留在木块边缘共同运动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解析】设木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时子弹刚好能穿过木块,则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得:
  mV0=(M+m)V ①
  根据功能关系知木块固定时子弹穿过木块克服阻力做功为
  ②
  因是同样的木块,所以在木块不固定时,假设子弹能够穿过它则克服阻力做功应相同:
  ③
  联立①-③解得:
  M/m=3 ④
  当M/m=3时子弹刚好穿过木块;当M/m>3时子弹能穿出木块;当M/m<3时子弹不能穿出木块。故选答案B。
  【模型点拨】
  子弹打木块是动力学中最重要的实物模型之一,常见子弹击中非固定的、光滑木块的物理情景,包括一物块在木板上滑动、小球在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竖直平面内弧形光滑轨道上滑动、一静一动的同种电荷追碰运动等等,基本特征是物体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冲量作用下,实现系统 内 物体的动量、能量的转移或转化。
  此类模型解题思路和方法:
  (1)子弹对地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木块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
  (2)以子弹击中木块时刻开始计时,建立v—t图像,如图1甲和乙(其中甲图为子弹穿出木块的情景,乙图为子弹停留在木块中的情景。
  特别说明,上两图中纵坐标的含义 表示各时刻的速度,斜率表示两者的加速度。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两者间的相对位移,即 。[来源:学_科_Z_X_X_K]
  2.条件模型
  条件模型很多,如:光滑、轻质、均匀分布、不可伸长、缓慢等,是一类高考常考的题型,其中考察知识点比较综合,处理方法也因题不一,而动力学问题解决方法是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以及抓住临界条件、或者加速度突变的点,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实例分析2】
  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
  A.当F<2μ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
  B.当F= 时,A的加速度为
  C.当F>3μmg时,A相对B滑动
  D.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
  【解析】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B与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当 时, ,AB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时,B与地面间会发生相对滑动,选项A错误;当 时,假设AB之间无相对滑动,则AB的共同加速度为: ,
  此时AB之间的摩擦力为 ,AB间不会发生相对滑动,此时AB的加速度均为: ,选项B错误;
  当F>3μmg时,F>fmax,AB间会发生相对滑动,A相对B发生滑动,选项C正确;
  A對B的最大摩擦力为2μmg,B受到的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μmg,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 ,选项D正确.故选CD。
  【模型点拨】
  解决条件模型类问题一定要按规范的格式进行:
  (1)画图分析,根据题意作出描述物理情景或过程的示意图,动力学问题则要考虑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
  (2) 找出临界点,如“恰好”、“刚好”等。
  (3)动力学问题通常要根据系统的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结合求解,比较简单。
  物理题中的实际问题多数是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问题,这类问题大多没经过加工处理成纯粹的物理模型,这要求我们在熟悉上述纯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方法来构建实际问题中的物理模型。
  高中物理模型还有很多类型,这里只列出最常见的三种,物理模型的构建和解读能快速准确地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构建物理模型,培养学生构建物理模型的意识,并能准确地解读出这个物理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课标依据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教师的工作,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情感。”  學情依据师生关系是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重要关系之一。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学生具有向师性,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学生会对老师具有权威性产生质疑。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专
期刊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通过作文的练习,学生可以提高思维逻辑能力,可以自由流畅的表达心灵地需要,可以在思想上与人碰撞出火花。而写作又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包括收集素材、确定主题、文字表达等几个环节。本文旨在探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农村学生;写作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使用正确的语言文字,提高对语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在我国首次提出了英语教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综合素质为本,以人的持续发展为本;培养的是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又能持续发展的完整的人,而不是单纯着眼于他眼下掌握了多少个单词和句型。即一切从人出发并通过人、为了人、完成人的发展并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先成人,后成才,英语教育也同样责无旁贷地承担着这项历史使命。  我国长期应试教育造成过弱的文化陶冶,
期刊
一、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法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基于大脑的发散性思维模式创制有效思维工具。它要求沿着“中心→四周”的方式绘制思维导图,即从一个中心点出发,扩展出许多二级关键词,再以这些关键词为中心,扩展出更多层次的关键词。  简单地说,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率地表达思维轨迹的思维工具,每张思维导图只能有一个主题。主题部分一般都是图形,被放置在一张思维导图的中央,剩下的部分统统思维导图的分支,分支
期刊
阅读是初中语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初中生而言仅仅依靠课文阅读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需组织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课外阅读,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将教材资源与课外资源进行有效结合,借助课外阅读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知识的输入量,提升阅读能力。  一、初中语文阅读向课外延伸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
期刊
书法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融为一体,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民族的骄傲。学生通过汉字的书写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017年語文课程标准中低年段教学目标之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喜欢汉字,主动识字和写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书写,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
期刊
解题思路  推断题的解题关键在于寻找“题眼”,物质的特殊结构、状态、颜色、类别、特性及反应特征、现象等都可作为题眼,应重点掌握。  1.锁定“题眼”:全题兼顾,找到题目的突破口,并把题目的关键信息标注在题中。  2.“顺藤摸瓜”:根据找到的题目突破口,进行顺推或逆推,把推出的关键信息标在题干上,进而全面解答。  3.自我验证:把推出的答案代入原题中进行检验,确保推断和答案的正确性。  中考推断题常
期刊
想学好小学语文,就必须阅读大量的文字。阅读不仅丰富了信息的获得方式,也打开了学生更广泛的认知视野,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对课文的情节内容理解更深入。不过,当前我国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仍比较被动,又特别是村校,教师少,学生也少,既上语文,又上数学等,又当班主任,相对来说比较忙,这就需要引入更新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的质量,又可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是本文所提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接下来
期刊
一、强烈的事业心及情感渗透铺就英语教学成功的基石  教师的情感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就像演员全身心地进入角色一样。当一位教师有着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思想境界,才能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才会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便是产生良好教学情感的思想基础。在任何课程的教学中,除了传授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外,还要有情感渗透的一方面。  如今的中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教师要想上好英语课,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来说,由于内容比较枯燥、繁多容易引起抵触情绪,失去学习兴趣。任课教师如果能从化学课的学习开始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求知欲,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就一定会学好化学这门功课。  众所周知,初三学生正处于学习兴趣广泛、求知欲比较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点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