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直接关系着初中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可通过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阅读教学,来检验学生的创新思维。语文课程中的写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特定要求用书面语言创造文本,以发展和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学习活动。写作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高低。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写作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大部分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知识面比较狭隘,不仅素材积累有限,还缺乏写作兴趣。学生既不会写也不愿意写,仅仅是为了应付教师、追求高分而照搬照抄写作模板,作文能力难以得到真正提升。所以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有效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本文探讨了激发其写作兴趣的教学策略,以期构建乐学课堂,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与语文综合素养。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元化方法激发写作兴趣
在农村初中写作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存在厌学、惧学心理,面对作文下意识地想要逃避。这其实不难理解,他们大多不爱阅读,平时的阅历有限,积累不足,用学生的话说就是“没什么可写的”,所以在写作时只能罗列一些无意义的空话、套话,一句话反复说,或者强行插入名人名言、好词佳句,这种围绕主题“东拼西凑”而成的文章不仅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对学生来说也是负担,是为了应付教师而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写作过程并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元化方法激发其写作兴趣,让学生逐渐爱上写作,在写作中有所收获。
比如,在讲授“学写记叙文”时,许多学生看到题目就愁眉苦脸,认为这是一堂难熬的作文课。中学生记叙文写作,-般来说还是遵守”我手写我心”的原则,写生活中的体验,写所见所闻所感。农村中学生,面对自然界中春夏秋冬的时序变化,周围是周而复始的春播夏长秋收冬藏的画面,加上学校、家庭、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可以选择的生活素材是贫乏的、单一的。语文教师要想办法引导学生走出学校、体悟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才能写出新鲜的、活泼的记叙文。然后以具体的文章为例,讲解写作技巧,如以朱自清的《春》为例,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接着,老师让学生发挥想象对春天进行描述。在几次小练笔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仿写的任务,根据自己在农村的见闻,模仿《春》的写作形式,创作文章,抒发情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写作,激发其写作兴趣。
二、教师坚持以身作则,充当表率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教师既然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就要遵守师德,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坚持以身作则,充当学生的表率和典范。农村学生的眼界相对狭隘,教师可谓是榜样般的存在,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平时多阅读、自觉练笔,注重提升自己,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经常和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和小练笔,调动其写作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写作,提升写作能力。
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教师可以每个月定期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平时为学生推荐好书,要求其自主阅读或在小组中合作阅读,摘抄好词佳句,有感受时也要及时写下来,在活动中分享;教师也要参与其中,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表达自己对人物、情节的看法。在作文教学“学写故事”中,教师先分享了自己印象最深的故事。然后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故事。有的学生说了课文中的故事,有的说了嫦娥奔月、封神榜等神话传说,还有的说了《灰姑娘》等童话故事。他们说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概括总结、语言整理和表达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其思考怎样写好故事:“这些故事有共同点吗?什么故事最吸引人?”让学生掌握设置悬念、展开联想和想象等写作手法。最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见闻和经历挖掘身边常见的事物,以“——的故事”为题,写一篇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教师率先分享了自己家的宠物猫离奇失踪,最后又带回了同伴的故事,将生活中很平常的小事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也写出了一个个趣味横生的故事。
三、关注社会时事热点,精选主题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
如今,我们处于信息大爆炸时代,虽然部分农村地区的交通、出行等不太方便,但信息并不是闭塞的,只要有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学生就能接收到大量信息。初中生的好奇心很强,面对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教师不能堵而不疏,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其摆到明面上,和学生共同交流、探讨,这样,既能带领其了解世界,也能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三观。所以教师平时要关注社会时事热点,精选主题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
比如,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蔓延,我们曾一度陷入人人自危的恐慌气氛中,是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以及其他英勇的“抗疫者”为大家撑起了一片蓝天。教师可以组织一次主题为“抗疫英雄”的作文课,先向学生介绍自疫情出现以来的现状,然后播放相关的纪录片或电视节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当初无数的医生、护士、专家们前赴后继奔向病毒发现地,才避免了疫情的大范围传播和蔓延。至今还有许多的医护工作者夜以继日地同病毒作斗争,甚至有人因感染病毒而死亡,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有学生写道:“自从疫情爆发后,我每天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浏览器,查看疫情实时动态,看着确诊病例增加,还有许多患者死去,我的手就攥得越来越紧……”真实抒发了自己的感受,每个人在这次作文课中都感触颇多、收获颇多。
综上所述,缺乏写作兴趣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的客观现实,但教师只要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坚持作文训练,有效积累写作素材,就能取得实效。因此,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构建系统化的写作训练指导体系,不断提升写作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唐建新.在理想与现实中构建写作教材序列:统编初中语文写作教材的编写与使用[J].语文建设,2020(05):15-20.
[2]黄伟.基于名著阅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分析[J].科技风,2020(08):69.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写作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大部分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知识面比较狭隘,不仅素材积累有限,还缺乏写作兴趣。学生既不会写也不愿意写,仅仅是为了应付教师、追求高分而照搬照抄写作模板,作文能力难以得到真正提升。所以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有效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本文探讨了激发其写作兴趣的教学策略,以期构建乐学课堂,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与语文综合素养。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元化方法激发写作兴趣
在农村初中写作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存在厌学、惧学心理,面对作文下意识地想要逃避。这其实不难理解,他们大多不爱阅读,平时的阅历有限,积累不足,用学生的话说就是“没什么可写的”,所以在写作时只能罗列一些无意义的空话、套话,一句话反复说,或者强行插入名人名言、好词佳句,这种围绕主题“东拼西凑”而成的文章不仅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对学生来说也是负担,是为了应付教师而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写作过程并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元化方法激发其写作兴趣,让学生逐渐爱上写作,在写作中有所收获。
比如,在讲授“学写记叙文”时,许多学生看到题目就愁眉苦脸,认为这是一堂难熬的作文课。中学生记叙文写作,-般来说还是遵守”我手写我心”的原则,写生活中的体验,写所见所闻所感。农村中学生,面对自然界中春夏秋冬的时序变化,周围是周而复始的春播夏长秋收冬藏的画面,加上学校、家庭、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可以选择的生活素材是贫乏的、单一的。语文教师要想办法引导学生走出学校、体悟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才能写出新鲜的、活泼的记叙文。然后以具体的文章为例,讲解写作技巧,如以朱自清的《春》为例,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接着,老师让学生发挥想象对春天进行描述。在几次小练笔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仿写的任务,根据自己在农村的见闻,模仿《春》的写作形式,创作文章,抒发情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写作,激发其写作兴趣。
二、教师坚持以身作则,充当表率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教师既然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就要遵守师德,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坚持以身作则,充当学生的表率和典范。农村学生的眼界相对狭隘,教师可谓是榜样般的存在,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平时多阅读、自觉练笔,注重提升自己,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经常和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和小练笔,调动其写作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写作,提升写作能力。
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教师可以每个月定期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平时为学生推荐好书,要求其自主阅读或在小组中合作阅读,摘抄好词佳句,有感受时也要及时写下来,在活动中分享;教师也要参与其中,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表达自己对人物、情节的看法。在作文教学“学写故事”中,教师先分享了自己印象最深的故事。然后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故事。有的学生说了课文中的故事,有的说了嫦娥奔月、封神榜等神话传说,还有的说了《灰姑娘》等童话故事。他们说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概括总结、语言整理和表达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其思考怎样写好故事:“这些故事有共同点吗?什么故事最吸引人?”让学生掌握设置悬念、展开联想和想象等写作手法。最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见闻和经历挖掘身边常见的事物,以“——的故事”为题,写一篇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教师率先分享了自己家的宠物猫离奇失踪,最后又带回了同伴的故事,将生活中很平常的小事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也写出了一个个趣味横生的故事。
三、关注社会时事热点,精选主题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
如今,我们处于信息大爆炸时代,虽然部分农村地区的交通、出行等不太方便,但信息并不是闭塞的,只要有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学生就能接收到大量信息。初中生的好奇心很强,面对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教师不能堵而不疏,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其摆到明面上,和学生共同交流、探讨,这样,既能带领其了解世界,也能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三观。所以教师平时要关注社会时事热点,精选主题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
比如,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蔓延,我们曾一度陷入人人自危的恐慌气氛中,是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以及其他英勇的“抗疫者”为大家撑起了一片蓝天。教师可以组织一次主题为“抗疫英雄”的作文课,先向学生介绍自疫情出现以来的现状,然后播放相关的纪录片或电视节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当初无数的医生、护士、专家们前赴后继奔向病毒发现地,才避免了疫情的大范围传播和蔓延。至今还有许多的医护工作者夜以继日地同病毒作斗争,甚至有人因感染病毒而死亡,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有学生写道:“自从疫情爆发后,我每天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浏览器,查看疫情实时动态,看着确诊病例增加,还有许多患者死去,我的手就攥得越来越紧……”真实抒发了自己的感受,每个人在这次作文课中都感触颇多、收获颇多。
综上所述,缺乏写作兴趣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的客观现实,但教师只要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坚持作文训练,有效积累写作素材,就能取得实效。因此,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构建系统化的写作训练指导体系,不断提升写作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唐建新.在理想与现实中构建写作教材序列:统编初中语文写作教材的编写与使用[J].语文建设,2020(05):15-20.
[2]黄伟.基于名著阅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分析[J].科技风,2020(0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