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化学新课程全面实施,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已被广大教师认同,不少教师积极尝试探究教学,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阶段,教师虽然都想积极参与到新课程的教学研究中,但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往往又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很容易造成老教师凭经验教学,知识讲授“一步到位”,青年教师照本宣科,“水过地皮湿”;课堂教学讲授多,探究少.这无形中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加大了教材的深度和难度. 在教研室的指导下,我们以探究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为主要目的,按模式分析的方法结合我县实际开展课题研究,经过反复的实践研究,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线索,以探究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以课时学案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化学科学探究教学的基本模式.下面就以我在化学②中《化学能与电能》一课的教学,来说明如何选择探究模式.
其基本模式及教学设计流程图见下图.
1.展示问题情景.利用多媒体等形式给学生展示情景:①电力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和作用;②我国目前和未来发电总量构成;③火力发电的原理、利与弊分析;④燃烧的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创设情景时要注意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可以用演示实验、化学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创设学习情景,但要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
2.引导发现问题.学生从熟悉的学习情景中产生问题是探究教学的起点和成败的关键.课堂中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投影提出下列问题:①能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②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是什么?③能否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拆开来进行?目的是通过问题探究,为实验方案的设计打好基础,铺平道路.问题的难度和跨度可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探究难易、开放程度等灵活设计.问题的提出要有足够思维量,要让学生“跳一跳,摸得着”.要善于把一个复杂、难度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关联的子问题,有助于学生产生“心求通而未解”的认识冲突.
3.指导方案设计.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过程,也是过程与方法的主要体现.课堂中结合原电池的构造条件,要求学生从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溶液两个方面选择组织实验,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可行性.此阶段教师要做好知识铺垫和方法引导,启发学生对问题可能的预案主动地进行大胆假设和合理猜想,并依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对猜想做出初步分析论证.合理的方案才能指导有效的行动,教师要积极参与方案的设计,指导学生以独立自主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制定实验、调查、讨论等方案,学生亲历方案的制定过程,并学会对方案进行评价.
4.参与过程实践.教师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适当的给予指导,使实验过程更趋于完美,操作更安全合理.学生可根据选定的一种或几种方案进行实验,要记录实验现象,积极思考,相互讨论.课堂上根据实验方案,学生主要采用Zn、Fe、Cu作为电极,硫酸、乙醇溶液以及西红柿等水果作为电解质溶液,采用多种自由组合,进行实验,并记录每一组实验现象及结论.要注意,学生分组实验是一种较好的实验方式,但采用哪种实验方式,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学生基础、实验设施都比较好,就可以采用学生分组实验;如果学生基础或实验设施一般,也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到讲台上演示实验;如果学生基础或实验设施较差,也可由老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讨论探究得出结论.
5.引导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学生学习结果形成的主要阶段.本节分组实验后主要采用数据表格化处理,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列表:①两极材料不同的各种现象;②不同溶液的各种现象;③电极在同一容器和不同容器中的现象.通过问题结果的数据处理,引导学生自行归纳出原电池的主要内容,填写教师预先设计的表格和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编制的表格,总结出学习本知识点的方法和规律,使学生能系统的掌握知识点.数据处理是总结科学探究学习结果的过程,也是内化、概括、建立概念体系的过程.
6.引导实际应用.归纳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和构成条件,并将原电池转化为技术产品——化学电源,总结归纳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并会对一些化学电源的组成、工作原理,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各个课堂学习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有关原电池的各种观点.通过设计一系列题目进行交流,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完成有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实际应用是探究活动的延伸,学会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探究成果,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7.总结评价反思.本节课的评价和反思主要有:①对研究成果的评价和反思,即化学电源的使用以及所引起的环境问题;②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和反思.③引导学生对原电池的概念、组成、工作原理等知识掌握的程度,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会了那些方法,以及与同学合作情况进行反思.目的是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回顾过程与方法,形成知识网络.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间的联系,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将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组织与归纳、分析与概括,得出正确的结论,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总结,与同学交流.并思考:过去所学的哪些知识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有所帮助,自己应如何与本组的同学进行合作.
以上是我们探索的化学科学探究教学的基本模式及各个环节的教学策略.但并不是所有探究活动都要遵循这样的模式,教学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灵活处理.如探究的问题可以是开放的、也可以是半开放的,可由学生提出、也可由教师提出或师生共同提出.探究结论是弹性的,活动的环节可多可少,教学指导的程度和学生自主探究的程度应该根据学生、学习内容和环境条件来决定.我们研究的探究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也还不成熟,什么样的内容适合什么样的探究模式,仍需不断探索.因此,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仍需进一步探索、不断去完善.
其基本模式及教学设计流程图见下图.
1.展示问题情景.利用多媒体等形式给学生展示情景:①电力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和作用;②我国目前和未来发电总量构成;③火力发电的原理、利与弊分析;④燃烧的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创设情景时要注意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可以用演示实验、化学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创设学习情景,但要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
2.引导发现问题.学生从熟悉的学习情景中产生问题是探究教学的起点和成败的关键.课堂中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投影提出下列问题:①能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②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是什么?③能否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拆开来进行?目的是通过问题探究,为实验方案的设计打好基础,铺平道路.问题的难度和跨度可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探究难易、开放程度等灵活设计.问题的提出要有足够思维量,要让学生“跳一跳,摸得着”.要善于把一个复杂、难度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关联的子问题,有助于学生产生“心求通而未解”的认识冲突.
3.指导方案设计.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过程,也是过程与方法的主要体现.课堂中结合原电池的构造条件,要求学生从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溶液两个方面选择组织实验,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可行性.此阶段教师要做好知识铺垫和方法引导,启发学生对问题可能的预案主动地进行大胆假设和合理猜想,并依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对猜想做出初步分析论证.合理的方案才能指导有效的行动,教师要积极参与方案的设计,指导学生以独立自主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制定实验、调查、讨论等方案,学生亲历方案的制定过程,并学会对方案进行评价.
4.参与过程实践.教师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适当的给予指导,使实验过程更趋于完美,操作更安全合理.学生可根据选定的一种或几种方案进行实验,要记录实验现象,积极思考,相互讨论.课堂上根据实验方案,学生主要采用Zn、Fe、Cu作为电极,硫酸、乙醇溶液以及西红柿等水果作为电解质溶液,采用多种自由组合,进行实验,并记录每一组实验现象及结论.要注意,学生分组实验是一种较好的实验方式,但采用哪种实验方式,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学生基础、实验设施都比较好,就可以采用学生分组实验;如果学生基础或实验设施一般,也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到讲台上演示实验;如果学生基础或实验设施较差,也可由老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讨论探究得出结论.
5.引导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学生学习结果形成的主要阶段.本节分组实验后主要采用数据表格化处理,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列表:①两极材料不同的各种现象;②不同溶液的各种现象;③电极在同一容器和不同容器中的现象.通过问题结果的数据处理,引导学生自行归纳出原电池的主要内容,填写教师预先设计的表格和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编制的表格,总结出学习本知识点的方法和规律,使学生能系统的掌握知识点.数据处理是总结科学探究学习结果的过程,也是内化、概括、建立概念体系的过程.
6.引导实际应用.归纳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和构成条件,并将原电池转化为技术产品——化学电源,总结归纳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并会对一些化学电源的组成、工作原理,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各个课堂学习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有关原电池的各种观点.通过设计一系列题目进行交流,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完成有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实际应用是探究活动的延伸,学会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探究成果,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7.总结评价反思.本节课的评价和反思主要有:①对研究成果的评价和反思,即化学电源的使用以及所引起的环境问题;②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和反思.③引导学生对原电池的概念、组成、工作原理等知识掌握的程度,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会了那些方法,以及与同学合作情况进行反思.目的是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回顾过程与方法,形成知识网络.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间的联系,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将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组织与归纳、分析与概括,得出正确的结论,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总结,与同学交流.并思考:过去所学的哪些知识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有所帮助,自己应如何与本组的同学进行合作.
以上是我们探索的化学科学探究教学的基本模式及各个环节的教学策略.但并不是所有探究活动都要遵循这样的模式,教学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灵活处理.如探究的问题可以是开放的、也可以是半开放的,可由学生提出、也可由教师提出或师生共同提出.探究结论是弹性的,活动的环节可多可少,教学指导的程度和学生自主探究的程度应该根据学生、学习内容和环境条件来决定.我们研究的探究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也还不成熟,什么样的内容适合什么样的探究模式,仍需不断探索.因此,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仍需进一步探索、不断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