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艺术源于生活并且能够创造生活。但我们现在的美术教学往往远离儿童的生活经验,脱离了真实的社会,偏向于想象编成的美术教材。这种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使学生们很少接触书本以外的知识,他们对现实世界缺少仔细的观察,仅以教材中同龄人的范画作为学习的对象,致使审美视野狭窄,绘画创作局限于记忆画和想象画,作品呈现概念化和形式化,使艺术失去了原有的魅力,渐渐地他们对美术创作也失去了兴趣。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将越来越成为他们出现美术学习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新课标要求美术课程要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因此,教学中,我以课堂为起点,采用 “回归自然”艺术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美术兴趣为前提,关注美术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密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的联系,创设和谐教学情境。让美术课走进生活,让孩子们在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创作的乐趣,潜移默化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观察自然(视听艺术)
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蕴含着无限的美。在我们林家村小学这片自然资源丰富的环境中,就有许多自然之美。利用这一资源优势,我引导学生平时多留心身边的事物,多观察。不放过任何一次好机会,带学生走入大自然,去寻找、去欣赏大自然中至真至纯的美,这些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秋天来了》一课时,我利用合适的机会把学生带到校外。利用原汁原味的秋天美这一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们讲授正确的观察方法及创作方面的知识。在孩子们的印象中,秋天就是黄色的。但在这次体验活动中,孩子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秋天,他们发现原来秋天可以是渐黄渐绿的,那种由绿变黄的景象,让他们惊讶。回到教室后,学生凭借自己的观察,大胆地尝试直接用色彩去表达,去抒发。置身自然当中,用心创作出来的作品,效果非常好。
(二) 感受自然(知觉艺术)
新课标中倡导美术活动要让学生体验创作,从而获得美术创作的乐趣,这样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回归自然”艺术教学法,注重科学调动学生的“眼、手、口、心、脑”,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时候,亲自去体验,用心感受大自然,用心描绘真实的大自然。三年级教材《风来了》一课,是比较难表现的作品。因为风的形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只有在风吹来时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我带孩子们来到大自然中,让他们身临其境,自由地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观察风吹来时物体和人物的变化,体验顺风、逆风时的不同感受,感悟风的表现形式。这种“回归自然”教学法,加深了学生们对风的认识和感受,学生们表现风的时候,形式多种多样,画面效果非常丰富。
(三) 利用自然(体验艺术)
新课标指出:创新是美术教学领域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创作时要不断鼓励学生思维方法求异、创新,作画材料、表现方式要创新。乡村随处可得的泥土,树枝,石头以及一些农作物,这些都是美术创作的绝好素材。我们要给学生更广的想象空间,让自然再现于课堂,让孩子们动手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体验其中的乐趣。在学习《色彩ABC》一课时,我要求学生课前搜集制作色彩的原料。每个学生都带来一大袋材料,他们大胆地尝试着,小草中提取出绿色,西瓜中提取红色……一个个惊喜在激发着他们的创作欲望。他们利用自己制作出的色彩享受了一次与自然的对话。那堂课我们用不同颜色的果实收获了一张张精彩的艺术作品,而且在这些作品上布满了丰富的肌理,美妙极了。
在这样的体验活动中,我以“回归自然”艺术教学法为要旨,综合运用各种教法。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寓教于乐,享受艺术。
(四) 回归自然(从心艺术)
艺术源于生活。我们的心也应该归于自然,用心感悟自然,从心创作。学生们应该时常走入自然,亲近自然。在美术活动中让学生回归自然,体验创作,从而获得美术创作的乐趣。在学习《堆沙》一课时,当把孩子们带出教室,走入沙土地时,同学们很兴奋。在大自然的拥抱下,他们完全放松下来,一个个小精灵们仿佛回到了无所顾忌的幼儿时期,他们在沙土地上,玩着画画、写字、踩脚印、挖洞、堆沙堆等游戏。他们用心雕琢着一件件奇特的沙堆作品,在想像活动中孩子们充满了回归自然的乐趣。此时此刻,他们的心也已归于自然。这种趣味性的美术活动扩大了孩子们的参与面,丰富了他们回归自然的体验,在动手实践中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要注意的问题:
(1)实施“回归自然”艺术教学法,要做到因材施教。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审美能力、绘画水平等因素,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整体提升学生艺术水平的基础上,关注个别提高。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2)“回归自然”艺术教学法并不是一种非常完美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以此方法来进行每一种类型的美术学习活动,而是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能在这种自由、有趣的体验活动中达成知识与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四、取得的成效
(1)“回归自然”艺术教学法,把握 “自然是创作的源泉”这一宗旨,让每一个学生受益匪浅。增强了学生们对艺术创作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孩子们在与自然的对话过程中不断拓展思路,呈现出多样的创作风格,美术创作也成为有激情的体验。
(2)这种教学法改变了学生创作中原有的单一性程式化风格,激起了学生创新作品的内在动力,带动了孩子们手工制作的积极性。瓜果溢香的夏季,孩子们将家里栽种的各种小瓜果和蔬菜带到课堂,发挥想象力,用蔬果混搭设计出一个个小小的艺术品。在这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创作中,孩子们把自己的想法表现的淋漓尽致,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开发。
(3)采用“回归自然”艺术教学法后,学生们的观察和审美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认识到:艺术是无处不在的。有些同学注意观察身边事物,收集了大自然中一些被丢弃的物品,经过巧妙地加工,把它们变成艺术品。利用这一契机,我通过引导教学,简单的示范、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与美术创作结合起来,利用普通的材料,创作出了很多令人赞叹的手工作品。
五、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回归自然”艺术教学法,对于地处农村地区的学生们来说,是很好的学习美术的方法。但对于城市的学生们来说,可能他们利用自然资源就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可以考虑在城市学校利用自身环境优势开辟自然资源、组织游玩活动等方法给学生们提供一些亲近自然的平台。
“教学有法,贵在得法”,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当前有关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研究很多。“回归自然”艺术教学法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多吸收当前美术教育中的优秀成果,以后还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艺术源于生活并且能够创造生活。但我们现在的美术教学往往远离儿童的生活经验,脱离了真实的社会,偏向于想象编成的美术教材。这种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使学生们很少接触书本以外的知识,他们对现实世界缺少仔细的观察,仅以教材中同龄人的范画作为学习的对象,致使审美视野狭窄,绘画创作局限于记忆画和想象画,作品呈现概念化和形式化,使艺术失去了原有的魅力,渐渐地他们对美术创作也失去了兴趣。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将越来越成为他们出现美术学习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新课标要求美术课程要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因此,教学中,我以课堂为起点,采用 “回归自然”艺术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美术兴趣为前提,关注美术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密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的联系,创设和谐教学情境。让美术课走进生活,让孩子们在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创作的乐趣,潜移默化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观察自然(视听艺术)
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蕴含着无限的美。在我们林家村小学这片自然资源丰富的环境中,就有许多自然之美。利用这一资源优势,我引导学生平时多留心身边的事物,多观察。不放过任何一次好机会,带学生走入大自然,去寻找、去欣赏大自然中至真至纯的美,这些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秋天来了》一课时,我利用合适的机会把学生带到校外。利用原汁原味的秋天美这一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们讲授正确的观察方法及创作方面的知识。在孩子们的印象中,秋天就是黄色的。但在这次体验活动中,孩子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秋天,他们发现原来秋天可以是渐黄渐绿的,那种由绿变黄的景象,让他们惊讶。回到教室后,学生凭借自己的观察,大胆地尝试直接用色彩去表达,去抒发。置身自然当中,用心创作出来的作品,效果非常好。
(二) 感受自然(知觉艺术)
新课标中倡导美术活动要让学生体验创作,从而获得美术创作的乐趣,这样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回归自然”艺术教学法,注重科学调动学生的“眼、手、口、心、脑”,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时候,亲自去体验,用心感受大自然,用心描绘真实的大自然。三年级教材《风来了》一课,是比较难表现的作品。因为风的形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只有在风吹来时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我带孩子们来到大自然中,让他们身临其境,自由地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观察风吹来时物体和人物的变化,体验顺风、逆风时的不同感受,感悟风的表现形式。这种“回归自然”教学法,加深了学生们对风的认识和感受,学生们表现风的时候,形式多种多样,画面效果非常丰富。
(三) 利用自然(体验艺术)
新课标指出:创新是美术教学领域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创作时要不断鼓励学生思维方法求异、创新,作画材料、表现方式要创新。乡村随处可得的泥土,树枝,石头以及一些农作物,这些都是美术创作的绝好素材。我们要给学生更广的想象空间,让自然再现于课堂,让孩子们动手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体验其中的乐趣。在学习《色彩ABC》一课时,我要求学生课前搜集制作色彩的原料。每个学生都带来一大袋材料,他们大胆地尝试着,小草中提取出绿色,西瓜中提取红色……一个个惊喜在激发着他们的创作欲望。他们利用自己制作出的色彩享受了一次与自然的对话。那堂课我们用不同颜色的果实收获了一张张精彩的艺术作品,而且在这些作品上布满了丰富的肌理,美妙极了。
在这样的体验活动中,我以“回归自然”艺术教学法为要旨,综合运用各种教法。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寓教于乐,享受艺术。
(四) 回归自然(从心艺术)
艺术源于生活。我们的心也应该归于自然,用心感悟自然,从心创作。学生们应该时常走入自然,亲近自然。在美术活动中让学生回归自然,体验创作,从而获得美术创作的乐趣。在学习《堆沙》一课时,当把孩子们带出教室,走入沙土地时,同学们很兴奋。在大自然的拥抱下,他们完全放松下来,一个个小精灵们仿佛回到了无所顾忌的幼儿时期,他们在沙土地上,玩着画画、写字、踩脚印、挖洞、堆沙堆等游戏。他们用心雕琢着一件件奇特的沙堆作品,在想像活动中孩子们充满了回归自然的乐趣。此时此刻,他们的心也已归于自然。这种趣味性的美术活动扩大了孩子们的参与面,丰富了他们回归自然的体验,在动手实践中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要注意的问题:
(1)实施“回归自然”艺术教学法,要做到因材施教。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审美能力、绘画水平等因素,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整体提升学生艺术水平的基础上,关注个别提高。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2)“回归自然”艺术教学法并不是一种非常完美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以此方法来进行每一种类型的美术学习活动,而是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能在这种自由、有趣的体验活动中达成知识与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四、取得的成效
(1)“回归自然”艺术教学法,把握 “自然是创作的源泉”这一宗旨,让每一个学生受益匪浅。增强了学生们对艺术创作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孩子们在与自然的对话过程中不断拓展思路,呈现出多样的创作风格,美术创作也成为有激情的体验。
(2)这种教学法改变了学生创作中原有的单一性程式化风格,激起了学生创新作品的内在动力,带动了孩子们手工制作的积极性。瓜果溢香的夏季,孩子们将家里栽种的各种小瓜果和蔬菜带到课堂,发挥想象力,用蔬果混搭设计出一个个小小的艺术品。在这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创作中,孩子们把自己的想法表现的淋漓尽致,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开发。
(3)采用“回归自然”艺术教学法后,学生们的观察和审美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认识到:艺术是无处不在的。有些同学注意观察身边事物,收集了大自然中一些被丢弃的物品,经过巧妙地加工,把它们变成艺术品。利用这一契机,我通过引导教学,简单的示范、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与美术创作结合起来,利用普通的材料,创作出了很多令人赞叹的手工作品。
五、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回归自然”艺术教学法,对于地处农村地区的学生们来说,是很好的学习美术的方法。但对于城市的学生们来说,可能他们利用自然资源就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可以考虑在城市学校利用自身环境优势开辟自然资源、组织游玩活动等方法给学生们提供一些亲近自然的平台。
“教学有法,贵在得法”,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当前有关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研究很多。“回归自然”艺术教学法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多吸收当前美术教育中的优秀成果,以后还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