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人生教育于文本阅读探讨之中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263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疑前对所提问题的有关内容作一些必要的知识讲解,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进而快速的进入文本阅读。通过简单设疑,学生对人物有个初步认识,并对主人公窦娥产生了同情之感。
  二、讨论问题细分析,走近窦娥
  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预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现困难的地方提出疑问,再引导他们探讨。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曲调阅读、形象分析、誓愿剖析三个方面设置一些问题,让同学们在阅读时引起注意,有目的地进行思考、探讨,带领学生渐渐走进窦娥这个人物。
  1.窦娥为什么叫走前街而不走后街?这表现了她的什么性格?
  2.怎样理解窦娥说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这句话?
  3.窦娥临死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她,是出于怎样的思想感情?(重点讨论,见仁见智)
  4.“无头冤”是什么意思?“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是怎么回事?这两个典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明案情是假,冤情是真)
  5.“六月飞霜”“东海孝妇”的典故的意思是什么?起什么作用?
  6.三桩誓愿的实现采用了什么手法?其艺术效果如何?
  下面是课堂部分实录。
  师:通过有关问题的讨论,同学们对窦娥有了认识,请就“窦娥冤屈”提出自己疑问,作进一步探讨。(学生拿出质疑本,同桌互相交流质疑话题,准备参与讨论)
  师:请大家看清讨论的话题,最好不要超出这个范围。
  生:窦娥为什么要发下“亢旱三年”的毒誓?
  师:谁来回答这个问题。(冷场)
  师:窦娥觉得自己冤吗?她知道受冤的根源吗?她想到冤屈日后能平反吗?”
  生1:窦娥有冤,无法申诉。
  生2:窦娥冤屈,内心充满怒火。
  生3:表现窦娥敢于反抗。
  师:大家说得都对。窦娥临刑的三桩誓愿,层层深
  师:大家说得都对。窦娥临刑的三桩誓愿,层层深
  入地表现了她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怒和坚决抗争。这既是本折的高潮,也是全剧的高潮,“亢旱三年”誓愿,使主人公的反抗精神得到完美的体现,人物性格得到充分的展示,一个善良而又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丰满、鲜明地立在我们面前。
  师:还有什么问题。
  生:窦娥的三桩誓愿能实现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哪位同学回答,要说出为什么。
  生1:不能实现,因为这是窦娥的愤激之言。
  生2:能实现,六月天下雪,即为证明。
  生3:能,因为窦娥冤屈太深,激怒了上帝。
  生4:不可能,六月天下雪是巧合,现在不是也有这样的恶劣天气发生的吗。(学生点头赞同)
  阅读是一种文字信息产生强烈共鸣的复杂的情感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上下功夫,就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激起情感的鲜明爱憎。在阅读教学中,教者要把情感培养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一环来抓,深刻挖掘文中的内涵与情感因子。问题提出后,不要让学生急于回答,要留有一些时间让学生思考,对“窦娥为什么要发下‘亢旱三年’的毒誓”多数学生不理解,改问“窦娥觉得自己冤吗?她知道受冤的根源吗?她想到冤屈日后能平反吗?”通过层层发问,学生渐渐理解了窦娥当时的心情。
  三、探究问题深思考,辨清善恶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学生对窦娥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对她的冤屈寄予了同情。再设计一个比较有深度的问题作进一步探讨,以便提高他们辨别善恶的能力。
  师:“窦娥是被昏聩的官吏判成杀人死罪的,剧作为何要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猛烈的谴责呢?”(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弄明白在封建社会里,人民不仅受到封建政权的压迫,还要受到神权的严重束缚。按世俗的观念,天地鬼神是明察世间是非,主持人间公道的。封建官吏为了愚弄人民也往往以青天自喻。在当时的社会中,天地鬼神是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但窦娥敢于怒目青天,痛斥大地,对之进行愤怒斥责。从她激烈言辞中,可以看到窦娥初步而又朴素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也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反抗)
  生1:作者同情窦娥,让违背天理的人受到惩罚。
  生2:作者对统治者深恶痛绝,借窦娥的冤屈抒发一腔怒火。
  生3:黑暗势力强大,人们无法抗争,只好借助神灵的力量。像孟姜女哭倒长城三百里,董永与仙女成亲等神话故事,最终的结局都是由上帝办成的。
  师:说得好。在现实生活中,窦娥的三桩誓愿是不可能实现的,在现实世界上,窦娥的鬼魂也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但是这些在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作品里发生了,并且显得那样地合情合理,一点也看不出有牵强的痕迹,以致我们读了之后,相信它符合于生活的真实,这完全得益于作者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它不仅表明窦娥的冤屈的深重、反抗的强烈,而且显示她的愤怒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反抗情绪和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理想。作者所创造的浓郁的悲剧气氛,使主题逐步地深化,构成了全剧的高潮,充满了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从学生点头称是中,看出学生对文本的主旨已基本掌握,此时,再深究一下,会使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得到提升。“《窦娥冤》是悲剧,读后留给我们的除了同情、愤怒,还有些什么呢?请就造成窦娥冤屈的原因作深入思考。”
  师:由“窦娥含冤负屈”大家想到了什么?(开放式探讨)
  生:想到了如今好人受气。
  师:举例说明。
  生1:买到假货,受气。
  生2:帮助别人做好事,不被理解,受气。(学生笑)
  生3:想到了执法不严,坏人趁机使坏,欺压百姓。
  生4:想到了人们不敢讲真话、做真事,到处造假。
  生5:想到了人们虚伪,说的一套,做的却是另一套,譬如学校搞调查,常常让我们说假话。(学生小声议论,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这是常有的事,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
  师:真够大胆。(学生笑了,一个女生还加了一句:“本来就是这样”)
  生:当今像窦娥一样受冤的例子还是有的,那些有权的、有钱的欺压百姓的事常有发生。近来媒体报道的富二代、官二代们的所作所为,确实让人不平。我们这些穷二代、贫二代今后走上社会拿什么和他们拼呢?(鼓掌)
  师: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怎么办?
  生1:除了拼命学习,还能有什么呢。
  生2:越是这样,越要拼命学习,我们虽然失去了外部环境的优势,但是,我们还有远大的理想和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信念、意志等这些绝对优势,这是我们今后立足社会的资本,也是与富二代们抗衡的法宝。(鼓掌)
  师:真棒。为同学们的这种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豪气而感到欣慰,这是深入阅读的结果,如果坚持下去,我们的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请同学们课后完成“由窦娥含冤负屈想到的”训练题,要有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从学生的回答中,教者看到了当代高中学生身上所肩负的沉重的使命感、责任感,他们从窦娥的冤屈剖析中看到了旧社会的黑暗、官府的罪恶,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中看到了社会的不公。
  语文教学除了担负着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素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人生成长教育。语文教师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终生发展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文本研读中以疑为抓手,让学生产生困惑,以疑为纽带,让学生动脑思考,以疑为桥梁,让学生思维畅通,从而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渐渐清晰起来。
  ★作者单位:江苏宝应中学。
其他文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宏伟的外观、精巧的布局、华贵的陈设,让读者目睹了贾府的尊贵奢华,而王熙凤、贾宝玉的盛装丽服,彩绣辉煌,五彩缤纷,使我们领略到了重量级人物出场时的绰约风姿。但细细品读,你会发现曹雪芹对林黛玉的衣着服饰始终不提一字,全文先后三次对林黛玉的肖像进行了描写,不管是在众人眼里.还是在王熙凤的眼里,抑或是在宝玉眼里,甚至整部《红楼梦》中也少有她的衣饰
中日关系在变好还是变坏?这种设问在中日国力逆转的当下,显得并非那么恰当。笔者宁愿认为,中日关系正在摩擦中走向成熟,理想的状态是任何一项摩擦都不至于引发关系的骤冷骤热。一个近例是,当今日本国首相野田佳彦就任后立即公言在职期间不会去参拜靖国神社,要知道野田是曾经否认被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有罪的甲级战犯是战争罪人的“民主党内右翼代表”,他即便在历史观上和日本政府的正式见解公开抵触,也不愿在靖国参拜问题上
一、分清文本要素,提取中心  传统论述文的构成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如果在文本解读中关注要素,就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论述类的传统议论文“江苏卷《谈静》”为例。  ①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②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③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④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爱情也是。早就有人在唱:“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楚,糊里又糊涂。”它倒成为乐趣之一。  但是,不是所有恋曲,都有美好回忆。  有人堕入万丈深渊,有人被关入爱情牢笼。受到委屈的一方,有被形容为棋子的,来去全不由自己。甚至是成为影子的,离不开TA,却变得可有可无。  谁错了呢?清官难断家务事。  爱情有输赢,但爱拼不一定会赢。有时候,不认输的人,拼尽全力捍卫自己,像是一场战斗。转身发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北京 100816)  译者按:在比利时,ICT无界限项目(ICT Without Boundaries)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帮助身体和心理有障碍学生进行学习。学校信息化计划以地方或学校信息化发展战略为基础,为学校提供在线支持。教育门户网站www.KlasCement.net是教师分享学习材料的重要平台。该门户网站鼓励教师参与并共享学习材料,自建立以来,已吸引6万名成员,获
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始终存在,双方关系合作的一面目前很明显和突出,但不等于就没有摩擦,台湾问题、西藏问题、新疆问题等涉及中国主权问题是重要考验,贸易纠纷不断也不能忽视。一些敏感问题处理不好,仍有可能重起风波。    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    《南风窗》:您1993年4月到1998年2月担任驻美大使,这期间,中美关系多有波折,比如围绕着最惠国待遇的争执、“银河号”事件、美国反对北京申办2000年奥
又见《红楼梦》!  果然还是《红楼梦》!  看到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附加卷的考生,在心里肯定会有这样的感叹!笔者看到试题之后也是这么想的,在附加卷名著阅读的简答题部分出现关于《红楼梦》的题目,一点也不意外,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回顾往年的考题来进行确认。  2008—2015年考题回顾:  2008年:《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5
虽然会在一定范围对社会保障费用进行一定调整降低,却再不会回到上世纪90年代社会保障系统性缺乏的状态,而是会在另一个层面上,完善十多年来一直在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包括更全面的覆盖,以及费率在各机构和各地区的合理分摊。  2016年全国“两会”后,已经有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天津、云南和甘肃等在内的12个省(直辖市)对社保费率或者是医保费率进行了下调。  这一轮降费率,起于中央政府在经济下行期间为
羊年开年后,有两件事看来纯属巧合:先是习近平首谈要消除改革的“中梗阻”;随后一部控霾的纪录片引爆网络热点。无论是来自高层的谈话,还是来自民间的舆论,共同点都是将矛头指向利益集团。这不由令人联想:这是要向特殊利益集团开战的节奏吗?  当然,将中国空气污染的原因直指能源垄断集团,虽比以往的媒体分析都更加抵达真相,但是要将所有的板子打在利益集团身上,却仍遮蔽了部分事实。实际上,利益集团总是存在,但其行为
在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字词教学而轻文本赏析的情况。这种教学,不仅使学生觉得学习文言文枯燥乏味,就文本的教学而言,教师更是错失了引领学生对文章内容与写作技法进行理解欣赏与借鉴的机会。我觉得,如果能巧妙地借助古人评论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探究赏析,就可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古人评论赏析选材的典型性。  一个人的生平事迹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