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学习视角下的语文课前导学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mdm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息学习中的“先学”,即利用课前的“学习导航单”等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前自主探究问题,进行体验,通过整合资源引导学生用大问题串联学习,指向目标进行大信息搜集,从新旧知的联系中关注文体,凸显语用,让学习不再从“零”开始。
  【关键词】全息学习;课前导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6-0020-04
  【作者简介】沈春媚,常熟市实验小学(江苏常熟,215500),高级教师,全国科研型教师,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全息学习是以促进“全人发展”为目标,在学习主体、课程形态、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建设等方面的整体变革或学习革命,为笔者所在学校承担的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人民教育》在2016年第2期以《全息学习:改变“学习”的面貌》为题报道了我校对该项目的认识和实践。
  全息学习视角下的课堂,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固定封闭的教室,而是多元信息汇集的中枢,来自不同学生、不同途径、不同方式的信息在这里汇集、碰撞、整合。因此,课前对学生学习起点的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决定着教学内容,也决定着课堂学习过程的长短、效果等。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状:很多教师把课前精力全部放在教学设计上,花大力气设计了一节课,却全无用武之地,原因就在于把学生的学习看作了“零”起点。全息学习提倡“学程融通”,进行“课前导学”,把课后的部分作业时间前置,以“学习导航单”的形式,通过纸质或电子形式发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前自主探究问题,进行体验。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导航单”完善教学设计,思考学情,进行预测:学生想学什么,怎么学?学的过程中会碰上哪些障碍,如何解决?怎样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学习导航单”让教师从习惯性地“从‘教’出发”转换到“从‘学’出发”,避免了每节课都从“零”开始的重复费时。
  一、整合资源——大问题串联
  在“人是如何学习的”这个问题上,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脑科学进行了长期广泛的研究,认为学习是基于“理解—联结—激活—提取”的内化过程。“全息学习”强调基于理解的“体验性学习”,强调基于学科的“大观点组织”,重视“先学”,让学生在课前自主探究问题、发现和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课堂,教师从学生的课前体验中提取观点,串联教学。
  如何设计“学习导航单”,引导学生提问?教师以课本为基础,捕捉学生身边的最新教学资源,进行优化与统整,从而设计出有“悬念”“挑战性”的大问题,请学生在课前进行初步思考;或在“学习导航单”上留下空白,直接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统整。从这些大问题的设计中,能发现学生理解教材的视角和教师不同,发现学生对问题的认知与教师认知的区别……在此基础上的教学设计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习具有张力。
  笔者在五年内先后两次执教了苏教版六上《牛郎织女》一课,以下为第一次设计:
  第一板块:概括故事梗概
  本文是民间故事,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
  第二板块:评说人物形象
  1.默读课文,文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到有感触的地方可以动笔圈圈画画或写写批注。
  2.交流读书收获。
  第三板块:展开丰富想象
  师:我们读过很多描写牵牛星和织女星的古诗词,如刘禹锡的《浪淘沙》,杜牧的《秋夕》……其中,最早的是汉末著名组诗《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真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假如他们能互诉衷肠,他们最想说些什么呢?
  不难看出,这一设计是以“感知人物形象”和“体验人物情感”为重点的。几年后,笔者第二次执教该课,站在学生的视角重新考虑,发现这样的设计停留于教师的主观臆测。其实,孩子是读着故事长大的,读故事的能力是人类的天赋,这样的民间故事在他们幼儿时期就已耳熟能详,对其中的人物形象早已了然于胸。因此,我设计了大问题串联式的“学习导航单”:
  整理分析全班的“学习导航单”,我发现每位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梳理都有自己独特有趣的方法,他们对故事中人物形象的把握非常准确,还能从文中引述理由,并加上自己的看法。40多张“导航单”,完全颠覆了我的原有设计,乃至学生观和教学观。基于这样的起点,我作了如下设计——
  第一板块:概要讲述故事(注重方法指导)
  1.展示多位学生梳理主要内容的方法(思维导图、树形图、唯美漫画……),打开思路。
  2.定格两份作业(用字最少和用字最多的学习导航单),请作者分别概要讲述课文故事。
  3.师生点评,归纳指导。
  (1)如何列出故事大框架,进行概要讲述。(2)如何从长文中,抽出一条线索(如本文时间线索),串联故事进行讲述。
  第二板块:重复创造讲述(突出人物形象)
  1.四人小组评说人物形象后,推选代表汇总小组意见上台评说。
  2.紧扣人物形象,进行重复讲述和创造讲述。
  (1)重复讲述:选取“人牛情深”片段,学习抓住关键词讲述故事的方法。(2)创造讲述:选取“王母阻隔”片段,学习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讲述的方法。
  第三板块:解决疑难问题(进行分层探究)
  将学生“导航单”上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难度系数一颗星、两颗星的在组内解决;难度系数三颗星的在全班解决。
  难度系数一颗星:
  1.牛郎为什么对老牛那么好?
  ——付雅莹、张思萌等
  2.为什么织女下凡三年,王母娘娘才发现?
  ——杨多等
  3.织女为什么愿意下凡做牛郎之妻?
  ——沈天纬等   难度系数两颗星:
  牛郎织女生活得很幸福,王母娘娘为什么百般
  阻挠?
  ——杨思佳、胡宇阳、施柳柳等
  难度系数三颗星:
  故事到“隔河相望”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还要
  写“鹊桥相会”?
  ——吴业晟、黄诗钰等
  学生的质疑涉及文本内容、语言、人物形象、民间故事的表达方式等,出乎笔者意料。对小组研讨的问题,学生如果能解决了,便是自己的收获,印象必然较深;如果不能解决,也就发现了困惑所在,在课堂上经师生讨论,必会恍然有得。其间教师所讲述的,只是学生想领悟而领悟不到,想研究而研究不出的,这才显出教师的真作用。
  以上展示的只是某一个班的状况,笔者在几个不同的班执教过该课,因“学习导航单”呈现了不同的学情,就能重新整合资源,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案。每次教案不同,学生的表现也不同,课堂活泼而生动,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二、指向目标——大信息搜集
  搜集资料一贯是语文预习作业之一,作者的信息、课文的历史背景、拓展的资料等是经常需要查找的内容。可往往是学生不着边际地搜寻,教师不屑一顾地对待。在学生所找的资料中,有些根本没有学习价值,即使有,也没有在课堂达到其效果。因此,教师设计“大信息搜集型”的“课前导学”时,要让这些信息指向学生的学习目标——我为什么要找到这一信息?搜集这些信息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根据这样的理念来进行导学,才能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感性认识,以信息促进对内容的理解和学习。
  苏教版五下《望月》一课的电子“导航单”上,教师用轻松活泼的导语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并创建了一个“资源库”,在资源库中,提供了与月亮相关的资料。资源库也是不断生成的,每个学生都可以上传自己搜集或制作的相关材料,有的学生查找了有关月亮的古诗词,有的学生制作了月相变化的微视频……
  以上表格所指的平台是笔者所在学校与技术公司合作开发的“全息学习云平台”,该平台基于Windows、Android、iOS操作系统,在PC、iPad都能便捷运用,学生可登录平台,输入自己想学习的内容。《望月》一课的学习目标之一是“感悟作者、诗人、小外甥望月的‘美’‘情’‘趣’,了解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的人物特点”。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进行筛选后,用“导语”分解本课学习目标,再提供大信息搜集的资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已有学习基础,用信息平台搜集资源,这些资源和“学习目标”之间的关系是隐性的,是需要思考、交流和激活过程的,课堂就成了这当中的一个媒介。
  学习《牛郎织女》一课时,很多学生在“学习导航单”上提出了“老牛为什么会说话?”这一疑问,教师及时将这一问题在云平台呈现,引导学生关注,学生在课前进行信息搜集,课上有备而来,他们这样交流:
  生1:我在网上获得信息,那头老牛是以前玉帝未成仙时的坐骑,后来因为触犯天条被贬人间,所以它拥有神力,会说话。
  生2:其实老牛是个神仙,能够未卜先知,它知道牛郎织女会相遇,会相爱,为他们所感动,所以他要帮助牛郎织女。
  生3:在民间故事中,动物开口说话是常事,这是民间故事常采用的表现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神奇的想象,特别有意思。
  这些大信息的搜集指向了民间故事的一个重要特点:富有神奇的想象。这是作为民间故事文本教学中不可回避的一个方面,笔者在教学时抓住学生搜集的信息,作为学习起点重构课堂教学,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民间故事表达形式的一大特征。
  三、关注文体——新旧知联结
  为把握学情,展开新课的教学,“课前导学”还承担着联结新旧知的功能。语文教材往往同一个单元的几篇文章文体各不相同,同一类文体的课文散见于各个主题单元之中或各册中。教师如果缺乏文体意识,对教材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某个单元的主题上,只关注一篇篇具体的表达主题的文本内容,缺乏系统的思考能力和思维习惯,就会忽视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全息学习视角下的“课前导学”,重视从整体出发,全面观照语用教学。在设计导学时重视复习旧知,沟通与新知之间的联系,并作一定的思考和整理,以激活某些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新知的学习和迁移做好铺垫。
  如苏教版五下的《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文,课前的“学习导航单”引导学生回忆曾学过的说理文《说勤奋》和《滴水穿石的启示》,从“结构”“材料”“语言”几个角度促进学生思考,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找准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生长点。
  再如苏教版五下《神奇的克隆》是一篇说明文,学生之前已接触过此类文体,掌握了“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因此,课前的“学习导航单”请学生根据旧知思考:文章是怎样把“克隆”这个事说明白的?采用了哪些方法?请列举一二。
  学生找到了“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以及句例,但“菜单”上也呈现了部分学生对说明方法把握不准确的例子,如把“排比”当成说明方法。教师很好地把握了这一新旧知联结之间的难点,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起点展开教学。同时,有两位学生发现了“下定义”这一说明方法并找到句例,这正是本课要学习的新知,教师就请这两位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学习,“学习导航单”成为课堂学习绝好的资源之一,“导航单”的设计中,对文体的关注,也直指语文学习的根本。
  真正意义的课堂,前提必然是找寻到学生学习的起点,剖析学生学习的本质,改变教学行为。课前导学让学习不再从“零”开始,课堂教学得以新生,唯有这样,才有教师真实地教,也才有学生真正地学习。
其他文献
桂林不仅拥有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还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桂林石刻就是其中重要的代表,它是传承桂林历史内涵和人文底蕴的重要载体,在桂林石刻的传承和发展中,方信孺发挥着积极的
<正>主持人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而这些都离不开大量的阅读。阅读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
小说中人物形象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及表情等来刻画,《红楼梦》除了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外,还大量地写到人物的“冷笑”。本文从人物的“冷笑”入手,将林黛玉与
《连城诀》表现的爱恨纠葛,为我们勾勒出一部人物众生相,而这其中体现的人性笔者以为都可以用一个“贪”字概括,至于各自的贪法归纳起来正是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性
目的观察复方亚甲蓝局部浸润麻醉在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共选取混合痔患者2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采用复方亚甲蓝(亚甲蓝+罗哌卡因+曲安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在教与学的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人格影响、专业知识的传授以及社会信息交流、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本文从高职院校师生关系不和谐的
【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速与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德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不少老问题依然存在甚至更加突出,许多新问题以十分复杂多样的面
孟子的思想是对孔子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孟子在孔子“仁”的基础上,纳入“义”,将“仁义”并举。为何孟子思想中多出了“义’,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提出了“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提问不仅可以及时检查学情,开拓思路,启迪思维,还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节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所
从事艺术设计.尤其是从事现代平面设计的人,在创作初期还有些许的艺术冲动,偶有灵感能够创造出一些作品,能够对一些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经过一段艺术创作的高潮期之后。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