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中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_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程改革中,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也越来越多. 这给广大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挑战. 特别是数学教师更应该转变旧思想,寻找新的教学方法.
  一、转变教学理念、形成良好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使学生得到“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即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变“教师主宰”为“教师主导”;变“学生模仿”为“学生探究”;变“注重教条结论”为“注重知识发现过程”. 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的概念”时,先出示两道与学生生活非常密切的应用题,让学生先把式子列出来,再比较两个式子的异同点,最后再归纳总结出“一次函数的定义”. 让学生从一般问题过渡到特殊问题中来,然后又将特殊问题回归到一般问题中去. 这一过程加深了学生对“一次函数定义”的掌握,充分地体现了上述的教学理念.
  二、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靠单纯的模仿与记忆就能培养的,而是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来实现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举学生身边的实例. 例如:存钱的利息计算、土地的面积计算、树木高度的测量等. 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与价值性,同时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热爱数学,自觉地学习数学.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注意渗透数学思想.
  (一)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近年来,由于数学考题中增加了对数学综合能力的考查,特别是数形结合思想方面.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把代数中的数量和几何的图形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二)渗透符号口诀表述思想
  初中数学符号是比较多的,而且各种符号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意义. 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教会学生运用简洁的口诀来表达深奥复杂的数学道理,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根据取值情况,可以总结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小小大大取无解”. (即:如果未知数的解集都是大于,则不等式组的解集取较大的那一个;如果未知数的解集都是小于,则不等式组的解集取较小的那一个;如果未知数大于小的数而小于大的数,则不等式组的解集取中间的那一部分;如果未知数小于小的数而大于大的数,则不等式组没有解. )
  (三)渗透“化归类比”的思想
  运用化归类比思想,往往可以让学生在沉重枯燥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的激情和灵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对旧知识的遗忘,使知识能顺利地迁移.
  三、合理调控解题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生的解题活动最能促进思维的发展,要使解题活动在发展学生思维上取得最佳效果,还必须合理地调控学生的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学生的解题活动又必须置于教师的合理调控之下,依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为学生主动、独立地参与解题活动创设情境、启迪思维、指明方向. 这就是说,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教学中应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挥积极主动参与的主体作用.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进行解题的能力
  一般来说,解题教学的情境创设,主要包括问题情境的提供;解题基础知识、经验的准备;思维障碍的排除和问题情境激发的情感和动机状态等方面.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针对这些方面,努力为教学情境的创设做好分析、奠基工作,就一定会有助于学生开展有成效的解题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二)有系统、有层次地精心选配习题,合理组织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及其运用的能力
  一般来说,解题教学中,除了要求例题的选配要具有目的性、典型性、启发性和延伸性等特点外,一般还应提供学生独立练习的习题,在选配时应注意适用性、巩固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原则.
  这里还应指出,数学习题的题型应该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解题胃口”. 但这并不排除传统的、富有启发性的“老题”、“陈题”,不少好的题目仍然有使用价值;同时,也应该反对选编那些一味追求“新花样”的偏题、怪题和难题,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四、强化学习氛围、促进良好学习习惯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逻辑思维较强且枯燥乏味,容易让学生乏味甚至厌学. 仅有教师的“单相思”,而没有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高效课堂也就无从谈起.
  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 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可见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只注重物质的奖赏与惩罚的教育,无益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通过对“儿童爱好名誉、惧怕羞辱”的培养,使其不断习得学习的成就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才是教育的真谛.
  五、转换教师角色、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
  “师道尊严”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教师应转换自身角色,丰富自身教学机智. 铭记“学校为学生存在,不是学生为学校存在”,教师应扮演好“助产医师”的角色.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课堂情境时时都在变迁,课堂成员也时时都在发展,教学中教师也应像“水”一样曲直自如,依势而动,灵活地去驾驭课堂.
  (一)以学定教因势利导
  备课仅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预案,切忌受其约束,过分强调课堂“有为”. 当学生无法理解讲授时;当学生的思考与教师不一致时;当学生提出质疑时……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程序,顺应学生思维发展,不要怕丢面子,也不要怕完不成教学任务. 否则会抑制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欲望,扼杀其创新的火花.
  (二)学会倾听
  教学过程是教师主体主导学生主体,学生主体超越教师主体主导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学生是有思维的鲜活的人,切忌视为机器. 学生自主选择的愿望是强烈的,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 教师要善于装“糊涂”,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答;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 为师不忘童年梦,常与学生心比心,让讲解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思维方式. 要善于倾听,让学生的话语权得以尊重.
其他文献
学习数学就是要学会数学中所蕴含的逻辑思维,就是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有必要重视数学的学习.众所周知,小学六年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那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多变的作业呢?  一、童趣性的作业设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
GDX-2包装机组小盒在成型后到包透明纸前有一个运动方式的转变过程,小盒由竖向运动转变为横向运动。国内多数厂家采用了小盒内烟支滤嘴朝前这种方式,易造成烟支烟丝下陷。为避免这一
以一株从西藏灵菇中分离的高产胞外多糖嗜热链球菌为研究对象,利用IRIE培养基进行发酵培养,通过离心、除蛋白、醇沉、透析等分离手段获得嗜热链球菌胞外多糖,并通过DEAE纤维
研究一种添加板栗粉和脆米的新型桃酥类产品,通过对板栗粉、脆米、棕榈油(18℃)、白砂糖等原辅料的添加量,焙烤温度,焙烤时间等工艺因素的研究,最终确定该产品的最佳配方为面粉
酱油发酵的过程需将原料(小麦)输送至指定工序,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输送。文章简要介绍气力输送的基本原理,给出一种小麦气力输送系统设计计算方法,通过对小麦气力输送基本参数的确
【摘要】 对数学教学而言,要让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就得教会他们从敢于提问,愿意提问,到会提问开始. 这种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并且有利于数学建构性的学习. 【关键词】 提问情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绝不是老师的“满堂
【摘要】随着教学制度的改革与教学思想的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参与性课堂,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形成主动学习的姿态,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参与性课堂;教学方法  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数学的教学过程不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要积极动脑,对教师讲述的内容
【摘要】因教育的特殊性和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中职院校数学教学面临着改革的必然性,中职院校数学教学存在着结构单一、方法陈旧、没有与专业教学挂钩等问题,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重视数学的工具性,实施弹性数学课程体系,强化计算器运用教学.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改革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我国的中职院校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必然,与时代接轨,与职业教育相连,摒弃学院作风与纯学术教育才是可取之道.中职数学教
【摘要】小学数学不会自发形成和现实生活的关联性,通过数学知识和方法可以处理部分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必须采取具有实效性的方法.本文依据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展开,旨在持续性拓展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并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发展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数学是小学生对世界感知的主要途径之一,并不能独立在生活以外形成作用,同时也不可自教材和课堂学习中与现实生活自发形成直接的关联性.较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