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载同步NAND FLASH存储控制器设计

来源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1987_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满足海量空间科学数据对高速存储的需求,设计一种星载同步NAND FLASH存储控制器。通过对星载存储系统吞吐率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采用具有同步数据接口的NAND FLASH存储器件、在存储阵列之间引入八级流水操作、对NAND FLASH数据总线进行并行扩展的设计方案,对存储控制器的软硬件进行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能够有效提升星载存储系统的吞吐率,设计中的功能模块化及接口标准化有利于系统进一步灵活扩展。
其他文献
为探究外掺剂类型对SMA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采用马歇尔设计法设计了玄武岩纤维SMA-13、木质素纤维SMA-13和复掺抗车辙剂与木质素纤维的SMA-13沥青混合料.采用车辙试验、单轴贯入试验对3种沥青混合料进行短期及长期高温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短期老化中相较于传统的木质素纤维SMA-13沥青混合料,抗车辙剂的掺入可以有效提高SMA-13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长期老化中复掺抗车辙剂和木质素纤维沥青混合料的长期耐高温性能较差,高温稳定性随着时间的增长而迅速衰减,玄武岩纤维的掺入,可以大幅改善沥青
为精准描述地球表面点的位置,需要建立精确的地球坐标系统.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测绘类专业领域经常使用的四种地球坐标系统:1954北京坐标系、国家80坐标系、WGS84坐标系以及CGCS2000坐标系,详尽地描述了坐标系统建立的四种常用椭球的几何参数,厘清了建立在椭球基础上的3种本质相同形式不同的坐标系,以及坐标系之间的转换模型,最后针对吉林建筑大学GNSS实训场地建设的成果进行了坐标转换的实例计算.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传统村落在新时代的保护和发展指明了方向.立足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朝鲜族传统村落孟岭村为例,在分析村落地理区位、发展历史、经济水平以及村落格局和文化特色的基础上,针对孟岭村存在的诸如建筑风貌杂乱无序、文化传承主动性差、设施配套不完善、产业结构单一、旅游开发滞后,村民参与动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从完善规划、创新模式、整治环境、文化自觉、产业多元等着手,提出了孟岭村保护和发展的具体策略,以期能为我国朝鲜族聚居地区传统村落振兴提供有益参
为解决人工蜂群算法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根据OL(正交学习)的特点,在最大化利用函数评价次数的前提下,对每次参与正交学习的维数进行优化,提出QOL(四分之一正交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将随机选择与精英引导方法结合用于维的选择,保持探索能力的同时,加快收敛速度。QOL方法位于每一代搜索的末尾,方便嵌入ABC算法。在22个基准函数上的实验结果表明,QOL方法可以显著提高人工蜂群算法的求解精度、鲁棒性和收敛速度。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节点能耗不均衡导致网络生存时期短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CTABC)和模糊C均值(FCM)聚类的分簇路由算法(AFCR)。簇构建阶段,基站采用由CTABC优化的FCM对网络节点聚类分簇;每个簇内,节点基于自身状态分布式竞选簇首;簇间路由阶段,通过引入经济学中的基尼系数对蚁群优化(ACO)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基于改进ACO的簇间路由算法;簇内通信阶段,引入区分忙闲节点的轮询控制机制。在不同的场景中对所提协议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FIGWO和GAFCMCR算法相比,
对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和未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三点式弯曲加载试验,研究CFRP加固技术对钢筋混凝土梁的抗拉、抗压承载力以及抗弯性能等各方面的影响.试验表明,CFRP加固后能够有效延长梁的裂缝出现的时间,并能抑制裂缝的扩展,CFRP加固后的钢筋混凝土梁的极限承载力、抗拉和抗压能力以及抗弯性能均有较大提升,同时通过有限元软件对CFRP加固后的钢筋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为提升钓鱼网页检测的准确率和效率,提出基于主辅特征的混合式深度学习模型。从URL、HTML页面内容和文档对象模型(document object model,DOM)结构中提取39种特征来表示钓鱼网页的多样性,其中包括两种新特征,基于信息增益将这39种特征根据重要程度分为主要特征和辅助特征;将两种特征向量通过不同通道分别送入由卷积神经网络和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组成的混合式深度学习网络进行训练,对两通道的输出进行加权融合实现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有效地检测钓鱼网页。
随着协作机器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汽车行业,其系统需要具备满足安全标准和现场使用要求的安全方案。本文对协作机器人的技术规范进行解读,将其梳理为应用系统设计和安全方案评估两个相互关联的过程;以此作为理论指导,基于UR5协作机器人,将发动机装配线上原有的手动检测工位改造为人机协作的自动检测工位;进行风险评估,在规划设计阶段,从工位布局、控制系统设计、安全防护和使用信息等方面,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最后在生产使用过程中验证该安全方案的有效性。
针对新型微热管阵列应用于轻轨车辆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中自然冷却系统,建立实验系统测试在不同车辆速度微热管阵列的温度分布特性,并利用ICEPAK对各个工况进行模拟,热源的实验温度与模拟温度相差不超过5%.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风速下,微热管阵列可将IGBT模块200℃高温最少降低至59.8℃,可有效降低热源温度且均温效果明显,传热效率更高;主部热管导热系数在2.4×103W/(m·K)~4.3×103W/(m·K)之间变化,且随气流速度增加导热系数与微热管
近年国内水下机器人应用呈现大幅增长趋势,主要包括科研考古、水产养殖、水利水电检测、海洋工程、打捞救助等;大部分行业应用以水下摄像头观察为主,在水域比较浑浊的区域则使用多种声呐设备进行辅助导航,辅以水声定位系统进行辅助定位,确认异常点的位置,同时还可以搭载机械臂、打磨刷等特殊工具对异常点进行简单处理,从而实现更加智能的作业;搭载三维成像声呐可以对待检测建筑或结构进行三维点云重构,对水下结构物有更加宏观和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