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罗塔耶夫《儿童组曲No.4》的作品结构分析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ihua511352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拉基斯拉夫·佐罗塔耶夫(Zolotaryov Vladislav Andreyevich,1942—1975,后文简称佐罗塔耶夫)是20世纪苏联著名的巴扬手风琴作曲家,他为近现代巴扬手风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笔者以佐罗塔耶夫《儿童组曲No.4》的作品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法、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佐罗塔耶夫这部作品的特性进行深入剖析,进而更加了解这部作品。
其他文献
苗族音乐元素因其独特的调性以及鲜明活泼的节奏在古筝曲中运用颇丰.《溟山》是王中山采用湘西苗族地方音乐素材进行创作的,描述了一座大山四季之中种种多彩的变化.乐曲创作
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与社会其他因素产生着必然的联系,人们在重视教育的过程中,开始提倡教育的多元化。高校音乐教学基于多元化教育的发展理念,不断进行音乐教育的多元化思考
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日益临近,全国上下掀起了冰雪运动热潮,雪地足球作为冬季运动项目中竞技性强、趣味性重的运动项目,深受广大冰雪运动爱好者青睐。在冬奥会背景下,雪地足
《化装舞会》是探戈音乐的代表曲目,由赫拉尔多?马托斯?罗德里格斯(Gerardo Matos Rodríguez)于1917年创作.在《化装舞会》乐曲的演变过程中,特别是在中国流传时,产生了较大
审美风格不仅是区分同类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志,也是创作者和演奏者高度成熟的表现。在当代高校琵琶演奏和教学中,多数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演奏水平,可以流畅的演奏作品,但是一曲
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立德铸魂,而且高校也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高校的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近年来,多元文
[摘要]针对当前音乐院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本文尝试以“思政+音乐”为切入点,以“学生—学校”二维基础框架进行分析。学生主要从意识提高、能力提高、素养提高等方面着手,学校从氛围营造、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育模式与方法等方面着眼,合力提升音乐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思政+音乐”;音乐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一、背景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
谈到现实主义歌剧的起源,比才可为19世纪现实主义歌剧的先驱.这位作曲家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对歌剧艺术发展史具有深刻的影响.比才的现实主义歌剧具有独特的戏剧魅力,创作内
期刊
中国声乐在结合自身风格特点与西方发声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至今,已经形成成熟独立的中国唱法体系,声乐教学的方式方法,也随着审美的提升不断完善和改进。艺术表现是演唱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