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斯管作品中民族元素与现代技法的融合研究

来源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ag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萨克斯管中的现代技法与中国民族元素的融合,体现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新时代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巴山夜雨》与《京味儿》这两部作品就是沿着这一方向创作的优秀作品。引进西方的作曲手法,融入中国民族元素,并加入萨克斯管现代演奏技法。本文通过对两首作品的分析与研究,让人们认识到萨克斯管作品创作与演绎中,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技法的融合对萨克斯管专业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荷花淀》是孙犁先生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也是中外小说史上战争题材的“诗化小说”代表作品之一,几十年来一直作为必读课目选入中学语文教材.这篇作品的大小环境描写、风光景物描写、风俗人情描写、人物性格刻画、语言心理描绘、细节动作抓取、故事情节编织、审美意蕴开掘等方面都值得分析、揣摩、鉴赏、评论,可供后来者学习、模仿、借鉴.也许有人会认为作品没有写出战争的残酷和壮烈:作为战争题材作品,我方军民居然一点伤亡都没有,战士们埋伏在荷花淀中宽大的荷叶下面,“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此时,几个怀揣各种理由,第一次外出寻夫就遭
期刊
《商山早行》是一首让人愈咏愈悲的羁旅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明丽清远:晨光清新,马铃叮当脆响;辽阔的天空,点缀着一弯静静的月儿;无边四野,村落安静,清亮高昂的鸡声此起彼伏;山路上,槲叶纷纷飘落,铺满山路,金黄的叶子沿着山路一直延伸到远方;路边的枳花映着灰白的驿墙,在摇曳的晨曦中明艳生动;路上有霜,霜色晶莹透亮.这副图景,有声有色有温情,是一幅温馨美丽之景,但细细品读就会发现,这明丽的背后,总萦绕着一股若有若无的悲凉之气,这股气愈品愈浓,怎么样也挥之不去.
期刊
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主要的养老模式就是居家养老。目前社区在环境设计中对老年人的考虑不够周全,使老年人在社区活动中存在诸多不便,设计中常常忽略老年人对室外空间活动的需求。而室外环境设计对于居家养老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特征、人性化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社区室外环境设计要以人为本,更多关注老年人群体,将设计的落脚点放在为其创造一个温暖、便捷、有人情味的的生活空间,从而帮助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重庆川剧是西南地域一种动态和静态结合的传统特色戏曲文化,在中国众多戏曲中,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重庆川剧的动态形式和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唱、做、念、打等上,静态形式和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其服饰、脸谱和其它各种相关的表演道具上面。对重庆川剧的动态形式的动作与声腔,服饰、脸谱和其它相关的表演道具的静态形式和文化内涵的造型、色彩等进行研究,让其能够转化为适应现代消费观念的设计产品,从而形成有效的传播途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地指出语文核心素养包含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标志着语文教学关注的重点已由《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版)》颁行之前的“双基”和颁行之后的“三维目标”转向学科核心素养.鉴于不少语文教师还致力于让学生在教师“串讲”基础上熟记词汇解释、文言译文和教参结论的不良倾向,本文拟以《咏雪》为例,阐述根据选文特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以就教于方家.
期刊
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过程方面,提示在一到两学期内安排18课时完成一部长篇小说阅读和一部学术著作阅读.然而问题接踵而来: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中的角色如何定位?一本书阅读下来学生需要建构起怎样的整本书阅读经验?如何监控和测评学生的实际阅读效果?下面以《边城》整本书读写教学为例,谈谈基于导控、层读与深度研写一体化的整本书读写教学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期刊
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篇曾说:“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1]他要表达的意思是诗歌意境必须要有“隐秀”的特征,如果一首诗歌语词直白,情感显浅,情仅尽象中,那么它生成的意境必然空洞、无物,不仅没有意蕴丰富的诗性特点,更没有生命的意趣与灵性可体味。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诗歌的意境与语言、意象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印证了“意境生于言而兴于象”的说法。语言与意象是诗歌意境构成的基础要素,没有语言运用
期刊
一直以来,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被视为写景名篇,并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一线教师的教学也大体围绕着分析北国的秋“清、静、悲凉”三个特点和几幅秋景图展开,体会本文的悲凉意味.这样的解读基于一定的道理但缺乏新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言:“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因此,本文将探讨文本背后“秋士”的精神写照.
期刊
《百合花》是一篇集女性作家细腻柔美的情感风格和革命作家深沉真挚的情感特点于一体的优秀小说.探究这篇小说的情感内蕴,人们习惯从意象,如百合花、野菊花等入手,逐渐深入展开.但文中的另一重要意象——毛竹却常常被忽视.
期刊
一   按照我原来的备课习惯,教《我的叔叔于勒》一定会“自然而然”地采用“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赏析重点语句——概括小说主旨”的流程。这似乎成为小说教学的“集体无意识”,而学生最终获得的是关于“三要素”的文体知识。我在阅读了施良方教授的《课程理论》《教学理论》以及其他教授的课程与教学理论著作之后,阅读了王荣生教授、孙绍振教授以及肖培东老师等专家和教师的理论著作与实践案例之后,对过去的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