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的身体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1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出生之后,总是迫不及待地把小手塞进嘴里,他最先探索的是自己的身体。当孩子慢慢有了自主意识,开始去观察自己和他人的差异时,他最常用的字就是“我”。这是成长发育的规律,更是人类的本能,我们对外界一切的好奇其实都源于对自己身体感受的认知和探索。
  为什么我的小手能抓住球?为什么我会生病?为什么我不能吃杧果?为什么我会流眼泪……孩子是最擅长感受到自己身体的力量和变化的人,但是通常他问出的这些很有分量的“为什么”,都被淹没在沉默里,因为成人也不知道,或者说不清楚,抑或是说了一个简单的答案又禁不起孩子继续的追问。这可能让很多孩子早早放弃了对这一类问题的好奇和探究,因为他得不到想要的答案,也没有得到继续探索的鼓励。
  还记得我女儿3岁多的时候,有一次去一位朋友家玩,被一本叫作《肚子里有个火车站》的绘本迷住了,她让我给她讲了好几遍,然后自己翻来覆去地看,最后朋友不得不将这本书送给了她。在很多年里,这本书都是她非常喜欢的一本绘本,并且每次有小伙伴来家里玩的時候,她都不忘向人家推荐。我觉得这可能是孩子终于找到了一种能回答自己关于身体问题的方法——看绘本,她大概一直很想知道,自己的小肚子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吃下去的东西都去哪儿了。后来我也注意给她补充了一些关于人体的科普绘本,有了这些科普知识的“打底”,她一直对身体保持着好奇,这让她对生物学科中“生物圈中的人”这部分的学习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在前一阵的中考复习中,我看很多孩子都被什么体循环、肺循环、泌尿系统、眼球的构造等折磨得发狂,她却能在生活中像开玩笑一样地说出这些知识要点,上个厕所要嘀咕一遍“尿的形成”,听歌的时候会“独白”一下“听觉的形成”,这让我这个“人体盲”深感佩服。
  说到这儿,真的要说说父母们也得加强对身体的认知这件事。这不仅仅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其实也是为了更好地养娃。有些父母一遇到孩子生病就先自己乱了阵脚,连去挂哪个科室的号都不知道;有些父母则是对孩子的身体变化视而不见,等带孩子去看病时已经延误了病情。这当然都不是最好的养育状态。只有充分认识身体、了解身体,我们才能谈及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另外,健康还应该包括精神健康,这更是当今时代更重要的必备健康素养。前一阵一个即将高考的女孩对妈妈说:“妈,你帮我约心理医生吧,我压力太大了,我得去咨询,不然可能会垮掉。”咨询了几次之后,这个女孩顺利地回到了正轨,能量满满地冲刺高考。但我不知道,如果一个孩子对自己的心理变化不敏感、不知情,也不知道出现问题该怎么办时,会不会有一天就真的突然“断弦”了。这种事发生得还真不少。
  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学习、工作,这是大家都懂的道理。而全面认识自己的身体,才能让我们真正拥有健康,包括身心的健康,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认识自己的身体这事儿也不难,和孩子一起从阅读人体科普绘本开始吧!
其他文献
Part1 数据里的隔代养育现状  1隔代养育家庭知多少  ●根据中国老龄中心的调查,参与养育孙子女的祖辈比例从1994的66.4%上升到2002年的72%。  ●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参与0~3岁孙子女养育的祖辈比例在2002年时是84.6%,而到了2014年,这个比例已达到99.9%!  ●2016年,一项针对全国10多个省市10000名以上的0~15岁孩子家长进行的调查显示
我家2岁的小姑娘每天晚上都要让我给她“讲书”。“讲书”是她的原话,我猜可能是因为她还不会说也不理解“读”这个词。这事让我欣喜,但有时也让我“躁狂”。看到她这么喜欢阅读,当妈的当然高兴,在外人面前说起来时也总是沾沾自喜。但每当她玩到已经很晚,依然还固执地要求我讲完好几本绘本才肯睡觉时,我常常会按捺不住内心急躁。看来,当一个合格的妈妈,我还需要继续修炼。  从怀孕开始,我就设想着要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
有那么一些可爱又调皮的小宝宝,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和爸爸妈妈见面,于是早早地来到人间,让爸爸妈妈措手不及,焦虑不安......而他们的成长过程,也因早到而比足月宝宝更为艰难。为了更好地呵护这些早到的小天使,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就有了11月17日这个“世界早产儿日”,这个日子专属于早产宝宝。但我们需要每一天都像在“世界早产儿日”那样去关爱他们,让他们的羽翼尽快地丰满起来,去迎接充满希望的未来! 
妈妈不让小汤圆玩水,小汤圆偏不。他用“啊——”来表示抗议,并且一股脑地把玩具丢进水池,一场母子战争即将上演……  为什么孩子要“对着干”?  用句时髦的话来说,“第一反抗期”就是儿童日益增长的个人发展需求与成人控制之间所产生的矛盾。  两岁左右的宝宝对周围环境的控制能力日益增強,他们能跑会跳,也能用简单的语言交流了,于是他们总想寻找各种机会证明自己,会说“我自己”“不用你”等语,喜欢尝试各种在成人
肺结核似乎是很久远的疾病了,现在还有必要说它吗?当然有必要!因为随着药物耐药性的增加,肺结核又卷土重来了。  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儿童期感染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是肺部疾病和胸内淋巴结肿大,当孩子出现持续3周以上的慢性不间断的咳嗽,发热超过两周,体重减轻或生长迟滞时,需要警惕肺结核。严重的儿童肺结核也可导致死亡。值得慶幸的是,诊断为肺结核
PART3  观察孩子的生活环境和孩子自身生长的“生长与收藏”的自然节律有无改变,就能判断出孩子是否要生病。中医给孩子看病,也是依此观念。  受访专家|张永红(中医全科医生,北京悦乎中医诊室主治医师)  采写|张安妮(特邀)  我们先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病”这个字——甲乙丙丁的“丙”外面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病字头”。在中医五行的论述中,东方系甲乙木(主生机的少火生发状態),南方系丙丁火(主生机的少火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不应该生气,应该是平和的;有些父母觉得如果孩子生气了,是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但实际上,如果父母能对生气这件事更新一下观念的话,就会发现,生气不仅不是坏事,还会促成孩子和家庭的成长。  生气是什么?  首先,让我们放下“生气不好”的成见,来重新认识一下生气是什么。  一切都很正常  《菲菲生气了》是一本经典绘本,绘本中讲了菲菲生气的原因:她玩得正高兴时,姐姐来抢玩具了,而且理由正当—
PART2  急诊室里发生的事,是影视剧最喜爱的题材之一,那里每天都“上演”着各种喜怒哀乐,展现着人们最真实的情感和最虚弱的一面。长年累月在儿科急诊室值守的医生们会遭遇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分别讲述的更加真实的故事。     发烧、咳嗽、吞食异物,是儿科急诊中最常见到的病例。哪些真的很急,哪些不用着急;哪些必须马上采取救治手段,哪些只需要观察,请跟着我们一起来急诊室“巡诊”吧!  
NO1. 吃饭时到处跑  宝宝每次吃饭都要抓,抓来了也还坐不住,让不少妈妈又生气又好笑。宝宝吃饭坐不住,可能是他还想玩一会儿,也可能是他还一点都不饿,对吃饭毫无兴趣,于是就在屋子里面没有目的地到处乱跑,跟大人打游击。  给父母的建议:  少吃零食。如果宝宝老是零食不停嘴,他不饿,对吃饭就提不起兴趣。很多零食含添加剂,吃多了不仅会影响宝宝正餐的胃口,而且会伤害健康。平时少给宝宝零食,尤其要做到正餐前
如果希望培养一个极为优秀的孩子,那么,可能就要接受她平衡高压力生活的某些怪方式;如果完全不能接受,那就要放弃对培养一个“完美”孩子的追求。    一家三口来找我咨询,问题是孩子肚子疼。当然不是一般的疼,否则不会来找我。他们的女儿 7 岁半,最近肚子疼得不能上学,严重时晚上不能睡觉。经过了不同专家的诊断、不同医院的检查,北京、上海两地中国最权威的机构他们都去过了,生物学检查的结果也都是阴性……这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