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园林观念的结构演迁:以唐至清代官修类书中的园林知识迁移为中心

来源 :装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luyundongPP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唐至清代的四部官修类书中,由造园实践驱动、以类目为单位的园林知识的迁移,见证了古代最高统治者与文士阶层的传统园林观念在一千余年间的结构性演迁——从初唐提倡“农艺”,到盛唐—北宋关注“营造”,再到清初融入“考工”成为一种旨在维护儒家社会秩序的“经世之道”.尽管“园林”在传统知识系统中始终未能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这四部类书中,其立足设计和建造的“营造”观念却呈现持续增强的趋势.
其他文献
张展,上海博路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应用艺术学院创始人,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理事长,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文化办公用品产业分会理事长,东莞市循环经济工业设计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工业设计十佳杰出设计师从步入工业设计领域以来,在30多年的时间里,他亲身参与和见证了上海乃至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并一路顺风顺水,把设计教育与设计服务均做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在他的主持设计下,团队完成了上千项新产品开发工作,并获国家发明、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800余项,成功地把学院与商业两条路汇合在一起.
基于叙事设计与湖湘红色文化,探讨了湖湘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中叙事设计的方法与实践.运用大量的文献调研和具体的设计实践分析叙事设计与湖湘红色文化的内核和内容,提出了湖湘红色文创产品叙事设计方法模型;将湖湘红色文创产品叙事设计的方法分为设定叙事主题、确立表述层次、设计叙事情节、实现叙事目的 这四大步骤,并分析了其不同步骤的基本内容和相互作用;结合伟人故里“红三角”中的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彭德怀故居等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实践案例,归纳与总结了叙事设计方法与文创产品输出的方法与规律;以叙事设计为切入点,以湖湘红色文化
文化复兴背景及本土价值的回归,使中国传统的、本土化的文化特性不断被挖掘,并逐渐成为设计教学的重要议题.本教学的重点在于,如何在关照传统的同时关注当下语境中传统智慧的新生.这一过程的规范化是教学的难点.课程以传统榫卯为载体,以建构主义迁移理论为指导,通过“体验与理解传统”“学习并反思当代”“自我建构与创新”三个阶段8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对旧有传统的学习,获得智慧和启迪,并对解决当下的问题产生积极的意义,使传统知识产生正向迁移.
学位
锦是提花织物.壮锦织造历经原始腰机、斜织机、多综多蹑纹织机等机型后,于清代出现竹笼机.竹笼机通过花本符号编码快速有效获取提花织物,较其他织机在手工提花及织锦幅面有效率性、延展性,这一成功使匠人们意识到花本提花是提高壮锦织造技艺的关键,此后持续两次织机改良.文章通过竹笼机、排子机、电脑控制机在机型、技艺流程的比较分析来解析壮锦织造原理,认为壮锦织机的多次改良不仅使技艺得到有效传承,壮锦审美价值亦得到彰显,是民族非物质文化活态传承的经典范本.
绩麻织布曾是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的民间工艺.在对非遗夏布织造技艺的田野考察中发现,其保护与传承存在对生态异化的诟病与对创新转化的推崇.民艺在融入现实文化场域中,如何优化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闲云夏布是民艺转化再生的一个生动案例,对该田野个案的追踪和反思,为民艺复兴提供了一个理论和实践的支撑.坚持传统手工的核心技艺,呵护其在一定地域、历史文化形态中形成的差异性,并提供现实场域中文化的“差异性”体验,是民艺转化的现代性诉求.
清代以来,在酉水流域土家族的殡葬习俗中,流行着一种独特的牌楼式墓碑,成为当地社会转型与文化重塑的重要媒介.其最开始作为当地殡葬改革的一部分出现,在建造方式上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代模数制方法,其内涵所承载的旌表制度与宗法制度逐渐改变并影响了酉水流域土家族社会生活与民族历史,具有特殊且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20世纪30年代后期,福州烟台山马厂街一带“园庐”建筑群的出现,以及其空间特征所对应的社群、文化和地形条件,一起构成了近代福州城郊最具地域特色的山地形“里弄式”社区.文章即以马厂街忠庐住宅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将福州城郊山地形环境的特殊性、女性教育的普及,以及传统宗族关系的解体等区域性、社群性内容同“园庐”的建筑风貌、空间形制进行并置讨论,进而探讨忠庐住宅在特定历史阶段关于日常生活和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关系,考察近代中西文化杂糅背景下福州住居文化的发展与衍变.
中国现代设计的生发很大程度上受西方、日本的影响,工艺美术概念更是如此.近代博览会是联结中国与西方(包括日本)的重要管道,作为近代中国参加博览会之中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巴拿马博览会为中国与西方全方位对接、对照提供了契机.现代展示分类机制下的对接,推动了中国传统“文物观”的反思,以及对更为久远的重视器物本体传统的追溯.中西工艺品的对照,推动了工艺美术、图案等概念在中国落地生根.
民国时期,姚华作为“立宪派”士绅所作的“中国图案史”《中国图谱源流考》具有四点独特之处:其一,《源流考》中姚华指出“图案”即中国旧有之“图谱”并溯源了本土图谱金石传统,这是基于“立宪派”士绅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民族主义”;其二,《源流考》采用了传统骈文文风和体现传统天道观及形上学的分类方式,这显露了“立宪派”士绅在私领域仍具有公共性的“传统常识”;其三,《源流考》体现崇尚“变幻”审美倾向源于其“变化史观”,此史观为“立宪派”士绅接受“西方新知”的前提条件;其四,新式的历史分阶及命名法体现了“立宪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