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景祥:味觉江湖的不老传说

来源 :烹调知识·名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ward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饮食江湖,纷争不断,只为那至尊的江湖地位。曾经的江湖老大——鲁菜,在其他菜系冲击下,起起伏伏,兴衰不定。几十年来,鲁菜的城墙头上却始终站着一位勇士,或守或攻,从未退缩。他就是鲁菜泰斗颜景祥,18岁入江湖,刀起刀落已有50余载,留下一个个传说,而且传说仍在继续……
  2009年12月份,我两度叩开颜景祥大师的家门。
  在见大师之前,关于他的江湖传说也有所耳闻,刀法超群,得到梁继祥师傅真传,能在一块红绸布上把一两肉切出60多条细丝;厨艺了得,爆、炒,烧、炸、塌,扒……鲁菜“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有情有义,这位江湖中的真汉子,意外得到濒临失传的鲁菜秘籍。
  大师就在眼前,敦厚、热情,典型的山东人性格。随着大师娓娓道来,我走进了他的味觉江湖,聆听关于他和鲁菜的一个个传说。
  
  一切天注定
  
  1939年2月,颜景祥出生在济南一家普通的家庭,过着清贫的日子。小时候,家里开着一个小饭馆,用来维持生计。那时,颜景祥每天放学后;总会来到小饭馆帮父母干活。
  做饭是生存的一种方式。从小,他就懂得了这个道理。
  1956年,他高中毕业。和那个年代不少穷人家的孩子一样,他对自己的前途表现得非常茫然,没有伟大理想,没有人生规划,甚至连想做一份什么样的工作也没好好考虑过。他想到的,只是如何赚钱帮帮父母。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即便你不去选择,总有一条摆在你的脚下。就在这一年,济南市饮食服务公司开始招收学员,他报了名,顺利地进入当时极为红火的燕喜堂饭庄,成为一名学徒,从此正式踏入饮食行业。
  一切那么自然,或许是冥冥中自有天定。
  说起燕喜堂饭庄,我们需要重提一下它的显赫身份。旧时济南有四大鲁菜馆,其中一家就是燕喜堂。燕喜堂创建于1932年3月,时值南燕北归时节,便得了这个雅号。它共有18间营业室,同时可容纳200人就餐。燕喜堂的菜好,就餐环境又颇具家居生活的气氛,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感觉。很多人都以在此就餐为荣。开业不足两年,便跻身济南府餐馆三甲,成为鲁菜的金字招牌。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几度停业,又几度重新开业,但最终还是关了门。
  “那个年代的市场,没有其他菜系进来竞争,鲁菜馆非常红火,燕喜堂每天一开门,早在门口等侯的人就会拥进来。”虽然从小就在饭馆里帮忙,但是颜景祥从没见过这样的阵势,好比是从业余队伍进入正规部队,着实兴奋了一阵。
  
  拜名师门下
  
  兴奋并没有持续太久。由于生意好,饭馆每个人员都非常忙,特别是学徒,每天7点多到饭店,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推煤,掏灰、洗菜,剥蒜皮,刮鱼鳞……抽空还得给客人端茶送水。每天面对这些琐碎而繁杂的事务,让颜景祥产生了厌烦情绪。
  还好,吃苦耐劳、不服输的性格让他克服了不良情绪,坚定地走了下来。
  进入燕喜堂的第二年,颜景祥拜当时燕喜堂的招牌师傅、有鲁菜“四大名旦”之称的梁继详为师。由于他勤奋好学,尊敬师长,进步很快,颇受师傅宠爱,故得其真传,厨艺提升很快。1960年,他在几个学徒中率先结束了学徒身份,并在这一年举办的全省商业技术比赛中荣获刀工,烹调两项第一名。
  
  获鲁菜秘籍
  
  做菜先做人。从小就沉浸在孔孟之道中的颜景祥,自然懂得做人的道理。他对任何人都谦逊有礼,谁遇到困难,都会尽力去帮忙。对于自己的师傅,他更是视如自己父亲那般去尊敬,孝顺。
  1962年,梁师傅哮喘病复发,一病就是大半年。由于梁师傅没有子女,只和老伴生活在一起,这让颜景祥很不放心。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去看望照顾师傅。那段日子,师徒二人的感情进一步加深。收到了这么一个有情有义的徒弟,老人很欣慰。
  有一天,病了很久的梁师傅给了颜景祥一包东西。老人说,这是他最值钱的东西,一定要帮他守好、用好。梁师傅留给他的是一些珍贵的鲁菜菜谱,里面好多菜在市面上已见不到,濒临失传。
  梁师傅最终没有熬过那一年,颜景祥披麻戴孝送了师傅最后一程。此后,梁师傅的嘱托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中,片刻不敢懈怠。开除无情徒
  做任何行业都要情义先行,否则就不能算是成功。颜景祥不仅将情义作为自己的从业标准,也是他收徒,考核徒弟的标准之一。如果自己的徒弟过不了情义关,即使在厨艺方面再有天赋,他也会将其逐出师门。
  由于颜大师声名在外,加上他又总毫不保留地传授技艺、不遗余力地提携后辈,不少人求拜到他的门下。现在他的徒弟徒孙已近千人,可谓桃李满天下。
  尽管现在徒弟们大都出徒,各自独当一面。但是,他们的心从来没有分散过,一直那么团结。每年一次的师徒聚会上,颜景祥总会要求徒弟们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007年,他的一个徒弟不幸查出肺癌,颜景祥和他其余弟子及时伸出援手,捐钱的捐钱,照顾的照顾,帮助一家人走出了困境。每每提到这件事,他都为自己的徒弟们感到自豪。   但有一件事,至今让他面上无光。他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错收了三个徒弟。那三个徒弟刚人门时,各方面表现得还不错,要求上进的心非常强烈。但是后来颜景祥发现,他们三人拜他为师,并不是真正为了学得厨艺,而是想借师傅的名声谋取私利。善良的他曾规劝过,但他们根本不听招呼,而且和师兄弟们也基本不联络。最终,他将这三个无情无义的徒弟逐出师门。
  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三个徒弟也给颜景祥上了一课。从此,他收徒对人品的要求更加严格。
  
  暗流在涌动
  
  颜景祥从参加工作进入燕喜堂,一直在那里工作了20年,后来又到另一家鲁菜老字号“汇泉楼”工作了10年。
  在这30年里,他的厨艺越来越高:1978年获得山东第一届烹饪大赛第一名,1983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届全国烹饪技术表彰鉴定会上荣获“全国优秀厨师”称号;事业越来越好,从最初的学徒逐渐干到厨师长,副总经理。
  “那30年鲁菜非常红火,每天生意都很好,人满为患,不用愁客源,也感受不到市场竞争。”山东人的性格本来就保守求稳,而且在那种红火的景象之下,山东餐饮业一直紧闭大门,享受着一家独大的喜悦。颜景祥说,那个时候,山东厨师很少走出省外去学习交流,求稳的鲁菜一直按着固有的步伐蠕动着。
  眼光决定一切。走出家门,才知道江湖有多大,才清楚自己有多渺小。在这一点上,颜景祥是山东厨师中的先行者之一。在1983年那次首届全国烹饪技术表彰鉴定会上,原本认为鲁莱已做得相当精致的他,吃惊地发现,与南方菜相比,鲁菜看起来粗糙不少,从相“上就先输了人家一截。这让他看到了差距,对鲁菜有了一丝担忧。
  平静江湖,其实暗流涌动,其他菜系都在暗自用力,鲁菜红火的背后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鲁莱被“黑”
  
  江湖风云,瞬息万变。20世纪80年代开始,粤菜,川菜等,再到后来的西餐陆续挤进了鲁菜的领地,而且很快占到了一定市场,鲁菜遭受了严重冲击。
  1985年,鲁菜开始陷入低谷。在这一年,颜景祥离开汇泉饭店,到了济南老字号鲁菜馆孔膳堂。在孔膳堂待的几年中,颜景祥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市场的残酷。孔膳堂几次停业又开业,鲁菜馆坐等顾客的日子永远过去了。
  那些年,鲁莱还背负上了一些误解。“鲁菜烹饪过程中,厨师手不松酱油瓶”“鲁菜的特点就是咸乎乎,黑糊糊、油乎乎”,这是不少人对鲁莱的评价。
  其实了解鲁菜的人应该知道,鲁菜博大精深,也是所有菜系中最讲究的。鲁菜有粗犷的一面,也有精细高档的一面,只不过这些细致的东西不是所有的鲁菜厨师有能力表现出来的,也无法在大众消费层面上全部展现出来。
  被贴上“傻大黑粗”的标签,想揭掉它岂是易事?鲁菜逐渐陷入更加糟糕的境地,不少鲁菜馆纷纷关门,或改换门面做起了其他菜系。
  
  在振兴路上
  
  颜景祥此时意识到,缺乏宣传包装、菜系创新不够,人才青黄不接,这些是阻碍鲁菜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重振鲁菜,他开始在这些方面上做努力。
  他越来越重视与外菜系的交流,他参加了至今已达16届的全国厨师节,将鲁菜推向全国。他利用自己国家级评委的身份,在比赛中鼓励、引导选手创新。他办鲁菜培训中心,成为几所学校的客座教授,为了传授自己的技艺,发掘更多的人才。
  这几年,早已退休的颜景祥开始整理出版梁师傅留下的珍贵资料,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让鲁菜文化传承下去。目前已出版了40万字的《中华鲁菜》一书,下一本《全羊大席》(暂定名)正在筹备中。
  在各方努力下,鲁菜早已开始复苏,而且不断推陈出新。时至今日,鲁菜虽然还没有完全恢复元气,但济南街头一家家新开业的鲁菜馆,至少告诉我们鲁菜正走在振兴的路上。
其他文献
冰与火的融合,是如何的“清凉”碰撞,创意的激情在每个月都不会减少,尤其是这个让人躁动的月份本期让我们品一品这7月的“火热”心情。    荷香水果奇妙虾  用料:泰虾150克各种水果共150克,鲑荷叶克  做法:泰虾过油成型月自制的沙拉酱翻炒均匀配上各种新鲜的水果球。  创意点:这道菜最大特点就是可热可凉  用蛋黄自制调制的沙拉酱搭配法国黄芥末,比普通的酱汁味道更浓,配上各种新鲜水果使沙拉酱口味不再
期刊
新西兰,一个被称为白云的故乡的国度,一个拥有最新鲜食材的美食之都,一个融合多国菜系的烹饪王国,在这样的国家的西餐厅从厨会是什么样的情景?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了在新西兰西餐厅从厨16年的李浩先生给我们讲述他在新西兰的从厨生活。人物简介:  李浩haollee,新西兰西餐艺术家,美食专栏作家,西点教师。曾任职于欧洲许多高级西餐厅,贵族酒店担任高级西餐厨师,甜点主厨,目前在北京创办李浩西餐艺术(北京)工作室
期刊
所谓最好吃的菜,未必一定要朱自金碧辉煌的高雅餐厅;恰恰相反,如果你问关食老饕们心目中最好吃的菜,他们多半除了回答自家做的之外,一定是充满“土菜”自然韵味的、在很难寻觅的小摊小馆里的关味;确实,唯有充满“自然韵味”的东西,才是久吃不腻的东西。    广东的饮食文化一向得天独厚,“食在广州”并非虚名。然而,过去一提起粤菜,不明就里的人们总是跟价格不菲的燕鲍翅参和奇杂大胆的山珍野味联系在一起。甚至在相当
期刊
清凉双笋  主料:鲜冬笋200克芦笋300克  辅料:红尖椒  调料:盐3克,味精2克、糖12克,美极5克:橄榄油  做法:  1.将冬笋去皮切成薄片,芦笋改刀,保留上半部,  2.将冬笋和芦笋焯水至熟;  3.用调味混台原材料:  4.码出造型即可。  特点:利用冬笋本身的纹路,作为盘底的装饰:芦笋井式的码放让整个菜肴立体起来。    杏仁双心  主料杏仁、穿心莲、养心菜  辅料:红黄彩椒  调
期刊
正运通酒店采用的食材是自己的生态园种的有机蔬、养殖的家禽,新鲜和健康的理念,让人向往。所以,一到这里就急着鉴定这个生态园是不是真正的绿色,有机。这里的青菜不给施化肥也不打农药,黑色的土壤来自东北,常用的只有农家肥。发现长虫子时,园丁们甚至会弯下腰用手去捉虫,他们把青菜当成自家“宠物”一样来养,青菜又怎么会长得不好呢?来正运通吃的是绿色放心菜,临走,也可以买些出产的青菜,鸡鸭肉送给亲朋,把“绿色”带
期刊
8月2日,中国太湖明珠一无锡、又一场餐饮业的盛事即将开j历2011年中国餐饮业名厨新莱交流会暨小春产品推介会在无锡即将开幕。为了让中国餐饮原材料的供应商、调味品商以及食品厂商形成更好的具有竞争意识的团体,同时为了推广无锡美食,加强华东地区的厨师的交流和合作,小春副食品配送携手名厨网、名厨杂志,  同在无锡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名厨新菜交流会。  届时,众多名厨将推出最新流行菜肴,中国烹饪大师现场演绎最
期刊
C春卷  每年立春日,有吃“春饼”的民俗,名日“咬春”,这“春饼”,在民间也叫“春卷”,大概是用薄饼将青菜卷起来吃的形象说法。  吃春饼的习俗,历史悠久。而它的由来则据说是有个书生,为了温书应试,整天埋头攻读,常常废寝忘食。他的妻子三番五次劝他也没用,就想了个办法:把米磨制成薄饼,以菜肉为馅包成卷筒形,既当饭,又当莱。这种小吃后来定名为春卷,并逐渐流行于城乡各地。  唐代人“于立春日作春饼,以春蒿
期刊
是的,外地厨师准备要回家过年了,整个厨房一半以上是外地厨师,都走了,谁干活呀。在放与不放之间,我们几个管理者真是左右为难,尽管酒楼关于带薪年假的通知早就下发下来,可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就怕一时慈悲酿成无法收拾的结果。  申请歇年假者的理由也很充分:年夜饭的订单不是客人早就预订好了吗,我们就买大年三十夜间的车票,什么都不会耽误。话是这么说,可没人能确定初一到初七的生意会不会疯忙,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也
期刊
宽大的阳台上,80岁高龄的郭文彬安详地坐在夕阳的余晖中,南方人白皙细腻的面孔,像一面洁净的明镜  他徐徐摊开厚厚的一摞照片,一幅幅美轮美奂的面点作品,在他的解说下,立刻进发出火一般的生命力,也带着记者步入老人神奇的一生    把面点做成艺术t品——为厨    郭文彬1933年出生在广州,1938年随家人到上海,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为生活所迫放弃了学业,到一家糖果厂学做糖果,这也为他以后做糖活打下
期刊
新农庄的古香古色不是故意做旧的矫情而是实实在在在雅致.新农庄将婺源老宅的家什如宝贝般不远千里运送上海只为还原梦想中的江南水乡。  还未进去,便被新农庄的餐厅招牌吸引.大大的“新农庄”三个字远远地招呼着即将踏八的这片私宅般的老院子。刚一进、鸟笼里窜出你好二字,惊喜之余开始逗起了这只可人的“鹦鹉”不知是客人逗它还是被逗,总之.客人从迈入餐厅之前总会在这里逗留 番 酝酿几分怀日,冉依次踏八小桥流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