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发挥与开发。身为音乐教师,要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那样去保护每个孩子的心灵。巧妙地应对课堂,化弊为利,架起师生间的桥梁,为课堂添彩。
关键词:音乐 课堂 小事 因势利导
一、案例背景
音乐课堂是一个充满着活力的大舞台,是一个发展着的、开放的体系,时刻演绎着不同的“故事”。学生们正值青春期,思想比较活跃,经常会“突发奇想、灵机一现”,干扰你的教学计划。因此,教师单凭“完美”的教学设计是不够的,还得具备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音乐课堂无小事,我们应抓住这些“突发奇想”,巧妙的因势利导,坏事变好事,使得教学内容得到延伸,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更大的收获,何乐而不为?
二、案例描述
“啦……啦……小小的一阵风呀慢慢地走过来,请你嘛歇歇脚呀暂时停下来。海上的浪花开呀我才到海边来,原来嘛你也爱浪花才到海边来。啦……啦……”七(五)班的学生伴随着这首校园民谣《踏浪》高兴地走进了音乐教室……
“同学们,你们到过大海,看过大海吗?”
“没有!”“有!”“……”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
“那,你能模仿大海的声音吗?”
学生在座位上纷纷的模拟着大海的波涛声“哗——哗——”,突然,传来一阵尖叫“呕——呕——”,使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谁啊?”“又是杨国宇”……尖叫声,埋怨声使得课堂一片狼藉。瞧瞧,这个“肇事者”丝毫没有歉意,还正得意着呢!同学们都用诧异的眼神注视着他,然后又看了看我。眼见着课是无法按正常程序进行了,马上强制着安静下来也没那么轻而易举。看着这一幕,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怎么办?怎么办?今天可是上公开课啊!”我心里轻声的嘀咕着:“怎么课刚开始就给我捣乱?”我深吸了一口气,努力的使自己平静下来。顿时,我想起了《森林狂想曲》那一课,作品中录入自然界的“蛙、鸟、虫”等声音,使得作品更生动,更形象。“同学们,刚刚的尖叫声像是什么鸟的叫声?”我努力地美化刚刚的尖叫声“呕——呕——呕——”
同学们一致回答道:“海——鸥”!学生在我绘声绘色的模仿声中安静了下来。
我调侃着说:“太有创意了,‘杨大师’!可是老师想知道,你怎么会给出与同学们不同的答案呢?”在同学们的注视下,他吱吱唔唔的说:“老师,你多媒体投影的是大海的画面,我觉得在大海上应该有美丽勇敢的海鸥在自由的歌唱、飞翔!”“嗯,爱动脑筋,善于观察,说的好!接下来,老师就代表全班同学邀请你扮演海鸥,模仿海鸥的声音,为今天歌曲《大海啊,故乡》伴唱,但是声音不是随便发出来的,更不能尖叫,这样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明白吗?”我亲切的说道。他微笑着淡了点头坐下了。伴奏音乐响起,部分同学模仿海浪声,杨同学模拟海鸥的叫声,还创意地加入海鸥飞翔的动作,在他的感染下,同学们都不再拘谨了,课堂上又恢复温馨的场面,有序的进行着……
三、教学反思
这节课给我的触动非常大,我庆幸自己没有对学生“突发奇想”听而不闻,置之不理,更没有予以否定,而是因势利导,宽容地对待。使用得当的言辞进行引导,维护孩子的爱表现的“自尊心”,给他们“台阶”下,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同时,也让老师在学生中树立了威信。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在音乐课堂这个大舞台上的表演是丰富多彩的,学生今天扮演“海鸥”,明天可能扮演其他角色。那么如何抓住这只古灵精怪的“海鸥”,因势利导,让它唱得响亮,飞得更高,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都该思考的问题。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不仅要完成计划中的教学内容,还要不断的尝试应运用新的思想和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
(一)适当地宽容,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处罚更强烈。教育的确如此。假设这节课,我对杨同学的尖叫予以否定或强行制止,表现出一些不理智的情绪,那只能是暂时安静下来,可也按计划有序地进行着,失去的却是充满灵性的课堂,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和探索。因此宽容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倾听美每一位学生的声音。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里,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爱和尊重,乐观自信,积极地表现自己,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我们音乐老师何不机智地利用突如其来的“海鸥”,为我们的课堂添彩呢?
(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创造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他们在接受和感知音乐时候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和体验。在这节课上,我尊重了杨同学的独特体验,给他营造了创新思维的发展空间,并把这种创新引导到教学活动中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音乐教师应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积极引导其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对今后的学习找到更有力的支撑点。
(三)保持良好的心态,用“爱”去感染、引导
音乐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的了解、分析、观察学生的情况,做到随机应变,也许正是这些突如其来的“海鸥”帮助我们发现某个同学身上的闪光点,或是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反之,一句犀利的挖苦、一句刻意的批评都会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因此,我们要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那样去保护每个孩子的心灵,让我们的教育少几分尴尬。
音乐课堂教学是充满活力的、开放的、不断发展的体系,不能按照既定的情节来上演。更重要的是主角是个性鲜明的学生,有着独特的灵魂和思维。课堂无小事,他们突发奇想,会时不时地扰乱你的教学计划,对课堂教学造成困扰和挑战。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海鸥”,我们音乐教师要做的不是一句简单的批评,或是刻意回避,视而不见,而要且行且珍惜,在学生、教材和教师三者间寻求共鸣点,巧妙的处理,化弊为利,架起师生间的友谊桥梁,为课堂添彩!
关键词:音乐 课堂 小事 因势利导
一、案例背景
音乐课堂是一个充满着活力的大舞台,是一个发展着的、开放的体系,时刻演绎着不同的“故事”。学生们正值青春期,思想比较活跃,经常会“突发奇想、灵机一现”,干扰你的教学计划。因此,教师单凭“完美”的教学设计是不够的,还得具备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音乐课堂无小事,我们应抓住这些“突发奇想”,巧妙的因势利导,坏事变好事,使得教学内容得到延伸,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更大的收获,何乐而不为?
二、案例描述
“啦……啦……小小的一阵风呀慢慢地走过来,请你嘛歇歇脚呀暂时停下来。海上的浪花开呀我才到海边来,原来嘛你也爱浪花才到海边来。啦……啦……”七(五)班的学生伴随着这首校园民谣《踏浪》高兴地走进了音乐教室……
“同学们,你们到过大海,看过大海吗?”
“没有!”“有!”“……”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
“那,你能模仿大海的声音吗?”
学生在座位上纷纷的模拟着大海的波涛声“哗——哗——”,突然,传来一阵尖叫“呕——呕——”,使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谁啊?”“又是杨国宇”……尖叫声,埋怨声使得课堂一片狼藉。瞧瞧,这个“肇事者”丝毫没有歉意,还正得意着呢!同学们都用诧异的眼神注视着他,然后又看了看我。眼见着课是无法按正常程序进行了,马上强制着安静下来也没那么轻而易举。看着这一幕,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怎么办?怎么办?今天可是上公开课啊!”我心里轻声的嘀咕着:“怎么课刚开始就给我捣乱?”我深吸了一口气,努力的使自己平静下来。顿时,我想起了《森林狂想曲》那一课,作品中录入自然界的“蛙、鸟、虫”等声音,使得作品更生动,更形象。“同学们,刚刚的尖叫声像是什么鸟的叫声?”我努力地美化刚刚的尖叫声“呕——呕——呕——”
同学们一致回答道:“海——鸥”!学生在我绘声绘色的模仿声中安静了下来。
我调侃着说:“太有创意了,‘杨大师’!可是老师想知道,你怎么会给出与同学们不同的答案呢?”在同学们的注视下,他吱吱唔唔的说:“老师,你多媒体投影的是大海的画面,我觉得在大海上应该有美丽勇敢的海鸥在自由的歌唱、飞翔!”“嗯,爱动脑筋,善于观察,说的好!接下来,老师就代表全班同学邀请你扮演海鸥,模仿海鸥的声音,为今天歌曲《大海啊,故乡》伴唱,但是声音不是随便发出来的,更不能尖叫,这样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明白吗?”我亲切的说道。他微笑着淡了点头坐下了。伴奏音乐响起,部分同学模仿海浪声,杨同学模拟海鸥的叫声,还创意地加入海鸥飞翔的动作,在他的感染下,同学们都不再拘谨了,课堂上又恢复温馨的场面,有序的进行着……
三、教学反思
这节课给我的触动非常大,我庆幸自己没有对学生“突发奇想”听而不闻,置之不理,更没有予以否定,而是因势利导,宽容地对待。使用得当的言辞进行引导,维护孩子的爱表现的“自尊心”,给他们“台阶”下,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同时,也让老师在学生中树立了威信。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在音乐课堂这个大舞台上的表演是丰富多彩的,学生今天扮演“海鸥”,明天可能扮演其他角色。那么如何抓住这只古灵精怪的“海鸥”,因势利导,让它唱得响亮,飞得更高,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都该思考的问题。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不仅要完成计划中的教学内容,还要不断的尝试应运用新的思想和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
(一)适当地宽容,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处罚更强烈。教育的确如此。假设这节课,我对杨同学的尖叫予以否定或强行制止,表现出一些不理智的情绪,那只能是暂时安静下来,可也按计划有序地进行着,失去的却是充满灵性的课堂,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和探索。因此宽容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倾听美每一位学生的声音。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里,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爱和尊重,乐观自信,积极地表现自己,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我们音乐老师何不机智地利用突如其来的“海鸥”,为我们的课堂添彩呢?
(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创造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他们在接受和感知音乐时候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和体验。在这节课上,我尊重了杨同学的独特体验,给他营造了创新思维的发展空间,并把这种创新引导到教学活动中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音乐教师应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积极引导其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对今后的学习找到更有力的支撑点。
(三)保持良好的心态,用“爱”去感染、引导
音乐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的了解、分析、观察学生的情况,做到随机应变,也许正是这些突如其来的“海鸥”帮助我们发现某个同学身上的闪光点,或是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反之,一句犀利的挖苦、一句刻意的批评都会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因此,我们要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那样去保护每个孩子的心灵,让我们的教育少几分尴尬。
音乐课堂教学是充满活力的、开放的、不断发展的体系,不能按照既定的情节来上演。更重要的是主角是个性鲜明的学生,有着独特的灵魂和思维。课堂无小事,他们突发奇想,会时不时地扰乱你的教学计划,对课堂教学造成困扰和挑战。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海鸥”,我们音乐教师要做的不是一句简单的批评,或是刻意回避,视而不见,而要且行且珍惜,在学生、教材和教师三者间寻求共鸣点,巧妙的处理,化弊为利,架起师生间的友谊桥梁,为课堂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