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unsk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的背景
  (一) 为什么要研究课堂教学行动
  1、.课堂教学行动的涵义
  课堂教学行动,是指教师受教育思想支配而在课堂教学现场表现出来的外显的实践活动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现场表现出来的外显的实践活动方式。为什么是教师的教学行动?因为教师的“教”的方式仍然主导学生的学的方式。为什么是外显的实践活动方式?因为思想是内隐的,行动是外显的。教师的教可以支配学生学的活动。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是以可观察的行动指令进行的。
  这也是将课堂教学行动研究视为外显的行动方式的原因。
  2、.教师行动是一种 “ 临场 ”
  教师最先的反应就是采取行动解决问题,而不是先运用理论进行分析和解释。教师教学行动的“临场”体现以下两点:
  在· 时间上的 “ 紧迫感 ”
  ·和 空间上的 “ 当下性 ”。
  这就排除了许多在理论上可能的行动路线和方式、方法 ( 法国哲学家布迪厄 )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动有以下 4 个特点:
  · “ 在场 ” :在场的是行为,不在场的是教育观念
  · “ 此在 ” :时间上的紧迫感,空间上的方向性
  · “共时性”:教师和学生都处于当下的时间节点
  · “ 惯习 ” :教师在临场外显的活动方式,其反映多为习惯的方式
  教师的活动行为具有不可预测性,教师的行为也不可以事先进行计算和安排。教师的课堂更多地体现一种动态行为,需要教师具备教育的机智。
  3 、.教师行动受情境制约
  教师的工作受制于各种现实条件,所处的 “ 场域 ” 规定了其行动的类型和范圍。教师很难从情境中抽身出来,系统地、理智地、理想化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4 、.教师工作的对象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
  教师面对的学生具有极大差异性和可塑性,教师很难将理论与每一个学生相对应。
  教师工作的对象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生成性和特殊性。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不同的、正在发展着的人,他们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和可塑性。教师很难将理论准确地一一对应于学生的培养,而更多地使用英国学者施瓦布所说的 “ 熟虑术 ” (根据具体情境多义地解读已知理论及其应用范围)和 “ 折中术 ” (直面问题解决而综合使用多种理论)。
  5、教师课堂实践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
  再好的教育思想要体现到行动效果上来。在逻辑上有四种教师,也就是有四种类型的教师:
  · 说得好,做得好;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 说得好,做不好;这种老师的教育思想先进,但是难以表现在行动上。
  · 说不好,做得好;教师的行为是潜意识的,是隐蔽的。
  · 说不好,做不好。
  ( 二 ) 社会变革对教育提出新要求
  1、.沧海桑田的心路历程 ------—— 剧巨变中的心灵慰籍
  改革开放 30 年,新中国的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物质世界的丰富和极具变化,使得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个物质和精神极具变化的时代。家庭问题、社会问题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记得莫言在一部小说的结尾处说:中国在 20-30 年间走过了西方社会近百年的历程,可谓沧海桑田。因此中国人也积聚了许多复杂而曲折的心路历程。
  2、.社会时尚挑战学校生活 ------—— 如何让学校生活有魅力
  过去家庭无电视机,只有在学校,课堂学生才能找到快乐。而当今社会,约了项目丰富多彩,网吧,大型超市,约了场所。多学生产生极大的诱惑。此时,课堂可能会失去其往日的魅力。
  ( 三 ) 素质教育受到怎样的挑战?
  在此,就素质教育受到的挑战有四个观点,具体如下:
  1、. 政治背景
  ( 1 )素质教育的社会阶层土壤分析。
  (清华大学的 孙丽萍 教授提出)阶层的存在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需求。中产阶级以上的阶层,需要素质教育;而中产阶级以下的阶层需要应试教育,他们需要通过考试改变自己的生活境况。目前,中产以下阶层是中国的主要阶层。因此,对应试教育的需求者仍是一个大群体。如今,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确有其阶层背景。
  ( 2 )教育成为社会阶层流变的重要机制。
  中下阶层上升到中上阶层是社会流变的正常发展,正常的阶层社会流变是维系社会安定和谐、持久发展的重要条件。今天,能够引发中国大规模的社会流变的重要机制之一即为教育。从此角度上讲,意味着高考在社会流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意味着教育与政治的联系紧密,同时会为素质教育的推进带来巨大阻力。
  2、. 经济背景
  中国的产业在世界经济中处于末端,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中国要转变为能力强国、科技教育强国,提升教育是关键。可见,素质教育的推进是必要之举。
  3、. 社会背景
  中国要实现从人力大国向科技大国的转变,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是变革的力量。迈克 、 富兰在《变革的力量》中呼吁,我们每一个参与者都应是变革者。 教育要向着好的方向变化,我们每一个教师不能置身事外,不可能等到教育条件变好了,再参与其中。每一个参与者在变革中使用的力量也决定了课程改革的进程。
  二、课堂教学行动的有效性
  ( 一 ) 对课堂教学行动的反思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福柯曾言:“反思是对熟习的东西再次陌生化。”熟悉既能够提供经验,同时能够提供制约。反思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1、. 价值性反思 ------—— 高度
  中国学生掌握知识最扎实,但是缺乏创新精神。因此,要从人才培养方式的高度看待教学,进行改革。
  2、. 情境性反思 ------—— 温度
  提供可以操作的载体,情境性是一种载体,为教师提供反思的平台。
  3、. 技术性反思 ------—— 力度
  技术性反思即教学反思,是让细节操作更完善。
  通过以上三个反思,对我们的教学价值观提出两个叩问:
  · 一要问学生在成绩提高的同时是否感到愉快? ------ 成绩固然重要,但要关注成绩是如何获得的,学习兴趣的丧失,比低分更可怕!
  · 二要问学生进入高学段后是否有潜力?今天与明天,谁更诱人? ------ 分数重要,视野与能力难道不重要?没有分数,今天过不了关,只有分数,明天过不了关;只有分数,个人过得了关,能力的丧失,国家过不了大关!
  ( 二 ) 课堂教学行动的有效性
  1、1. 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首先对课堂进行三效分析,所谓三效是指:“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教学效益”。
  2、. “三维度”分析
  知识三维度包括知识的本体论、知识的认识论和知识的价值论。
  (1) (1) 第一维度,可以叫做“物的秩序”
  ( 知识本体论 )
  康德所说的“物自在”,它独立于人类的精神世界之外,即“主客两分”。没有“主客两分”就既不会有清晰的世界,也不会有知识本身,这就是波普尔所说的“世界 3 ” -----—— 知识世界。这个维度,就要求教师要清晰地传授知识
  (2) 第二维度,不妨命名为“人际关系”
  主体间必须经由对话才可能把握知识。也就是说,第一维度上的任何关于“物的秩序”的知识都只能从主体间的社会交往中呈现给主体。主体经由社会交往而认知世界与自身,知识的第二维度,也是个体获得知识的社会化条件,命名为“人际关系” ( 知识认识论 ) 。 在此,要求教师要有效地传授知识。
  ( 3 )知识的第三个维度, “ 价值判断 ( 知识价值论 )”
  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下获得的价值,并且反过来支持特定的人际关系。这便涉及到了知识的第三个维度, “ 价值判断 ( 知识价值论 )” ,价值判断指主体喜欢和需要怎样的知识。知识必须有意义,才可能吸引主体的注意力、才能被主体选择并被存入长期记忆、并且被传递给其它主体,从而进入知识传统。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要多元化、多样化,这一维度告诉教师要力图使学生喜欢获得审美的知识。
  ( 三 ) 教师经历的课程开发行动
  教师应经历的课程开发行动,详情见下图: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主动参与课程改革,课程开发也成为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为教师带来了巨大挑战。
  1、. 课程的五种形态 :
  (1) 观念的课程 ;
  (2) 正式的课程 ;
  (3) 学校的课程 ;
  (4) 教学的课程 ;
  (5) 经验的课程。
  课程经历了由观念向经验;由抽象向具体转变的过程,逐渐走向课堂,被学生所接收。
  2、.课程开发的六种策略:
  ( 1 )选择策略 ;
  ( 2 )改编策略 ;
  ( 3 )删除策略 ;
  ( 4 )补充策略 ;
  ( 5 )拓展策略 ;
  ( 6 )重组策略。
  三、学案课堂教学行动探索
  “学案”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教案”教学而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所谓“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与传统的教案不同,学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是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会了什么。学习不仅依靠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依靠非智力因素。学案教学主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勤奋、踏实等性格。《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
  · “学案”学习方式的实验依据
  美国缅因州国家实验室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依据,学生学习方式的金字塔。
  (二)“学案”模块
  “学案”模块各个学校有所不同。以下介绍学案主要包括的模块:
  1、. 学习目标:向学生交代学习目标
  2、. 学习重点与难点
  3、.学法指导
  4、.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包括三个问题:首先,学习过程要从问题开始;其次学习过程应该设计能够引领全局的关键性问题;再次,学习过程中注重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如何让课堂动起来。包括学生自主和小组间活动。
  5、. 当堂检测
  6、 拓展延伸
  (三)学案特点
  1、. 长程两段:将课内与课外看成一个相互联系完整的主题。让学生能够课外独立学习,课内合作学习。
  2、. 学生主体回归:减少过度依赖教师,使得学生从被动转向主动;从探究开始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习惯养成。
  3、. 师生关系:由多讲到多学;教师从前台到身后;学生由配角到主体。
  (四)课堂五环节
  1、 独学预习: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中。
  2、; 互动探究 ;
  3、 全员展示 ;
  4、 精讲点拨 ;
  5、 省学检测。
  (五)学案课结构
  (六)学案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
  1、. 教案搬家:对学案不理解,直接将教案用于学案学堂。
  2、. 沦为作业练习题:要求教师具备问题意识,能够依据知识为学生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
  3、. 完不成教学任务:刚接触学案,教师往往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的原有觀念,教师既想多讲,又想让学生多学,因此会导致教师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要克制自己,尽量少将,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应学会精讲。
  4、. 模式化:教师要通过学模、融模和创模三个阶段逐渐学会学案。教师应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大胆创新,突破模式。
  5、. 时间是常量
其他文献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梦是幻境,梦是航标。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人生如梦,眨眼间,自己已年过半百,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师。在夜深人静,偶尔失眠时,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得大于失,之所以从事教书育人的职业,我得感激在我成长中的几位老师,是在他们的热心、真心、耐心、诚心地教育下、帮助下,使我慢慢地明白了一些人生道理,学会学习、学习做人、学习工作、学会生活,今天能站在三尺讲台
期刊
由于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好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
期刊
在小学阶段,如何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单词,是英语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没有一定词汇量的积累,就不可能顺利进行的拥有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知识的识记主要以机械记忆为主。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上,因此,极易产生厌烦、倦怠等诸多负面情绪,从而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的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还要结合所教
期刊
当今世界,高碳发展危机四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低碳发展是人类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一场革命,是关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将低碳理念从幼儿抓起,利用废旧低碳材料来进行幼儿艺术活动,从而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是我们研究幼儿园低碳艺术活动的目的。另外,还可以通过对低碳工具材料及艺术表现方式的开发,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指南》在艺术领域中写
期刊
一、本知识团的核心内容与核心素养  1.数学核心内容分析(多边形的面积)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转化思想 ;空间观念 ;应用意识。  2.数学核心素养----——(“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  ⑴课标中的描述与理解:  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
期刊
刚升上三年级的同学,学生刚刚接触写记叙文,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作为语文老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呢?一直困扰着我,为此我也经常有经验老师一起讨论,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摸索出如何写好记叙文的一些方法,在此笔者愿意抛砖引玉。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写好作文打下基础,放飞学生写作的翅膀,给学生在作文中寻找到写作的乐趣。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着重要的位置,可以说作文是语文的半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原本落后的农村地区,也因此受益。这时出现了一种基础建设高于农村又低于城市的区域。人们称它“新兴城镇”,我们称它为“新城”。近年来教育新举措的逐步的实施,“新城”小学有其特殊的情况,首先是其管理工作负有较重的职责,其次其工作难度要大于城市学校,还有其工作人员数量严重缺乏,因此进行与新课改相适合的教育改革既具有重大的意义,也是不小的考验。外来的打工子弟逐渐增多“新城”
期刊
摘要:  2017年起,上海英語高考将听说部分纳入了总分,而英语的总课时不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探究新型的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刻不容缓。同时,移动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在日趋发展中,它的广泛性和时代性为英语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本文在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移动学习和混合式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作者本身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经验,探究基于移动技术的高中英语混合式的听说教学模式。  关键词:听说教学;移动技
期刊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尤其是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过形式多样、富于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图呈现数学信息,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因此我在平时的数学教学就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读图、理解图意,使之成为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谈谈我个人看法。  
期刊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小学语文教学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采用各种方法,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