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其过程,是一个不断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作文心理品质,发展语言意识性,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然而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作文的批改由语文老师说了算,语文教师总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作文。这些传统的评改方式会使学生迷失了作文的方向,无形中把学生的自主性给剥夺了,同时强调了学生共性的发展,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小学语文“新大纲”中指出:對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激励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对小学生作文的评价是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重要一环,如何在评价中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呢?这是在落实新大纲中亟待研究的一个课题。小学作文评改要从单一走向开放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成功激励
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小学生作文,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创造。他们成文一篇,也非易事。在他们看来,花力气写了,已达到了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批改,指望有所肯定与指出,以便看到成绩并从中获取力量与启示。因此,教师批改作文,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所修改的情况,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看到自己是有能力写好作文的。换言之,要让学生获得作文的自信心。信心对小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修改过多,持过多否定态度,不仅无此必要,也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给予成功能导出更大的成功。过多否定,只能使学生丧失信心,抑制创造潜力,或者对教师的修改产生误解甚至反感。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哪怕是点滴进步,他都会欢欣鼓舞,大加褒奖,“这个词用得妙极了”“这句话把……写得十分具体、形象”“你这篇作文词通句顺,我为你的进步高兴,愿你再接再励”,如此等等,学生读之身心愉悦,真切地感受了作文的快乐。对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应坚持鼓励性原则,婉转地指出,使“忠言”也能“顺耳”。如“言之无物,语言罗嗦”改为“孩子,你若能把文章写得再细致些,再具体些,就会更加充实、动人。如果从中能多挤些水分,语言就更简洁了。”这样的评语,学生不仅乐于接受,也便于修改。总之,教师的作文评语要动真情、有魅力、富有创造性。而要写出不是程式化、具有个性特色的作文评语,除了教师要有较好的文学修养之外,关键是教师要谙熟学生的心理,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感,使自己对学生、对学生的习作有着真诚的爱。
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文批改中这种效应尤其明显。评讲中也要注意这一点。两者结合效果更好。
二、亲身体验
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事实上作文过程的本身就是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使用着自改的手段,让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析,能使他们"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肃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只有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身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欲望。因此,在习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自评与互评,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更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
三、多标准评价
教育十分强调对其对象——人的极度关注,在教学中我们要适度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避免单一的作文评价模式,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创新人格,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认知水平等因素的不同而实施差异评价,优化作文评改,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为此我改变了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方法,根据学生的作文水平分成甲、乙、丙几个层次,(可命名为飞船组、火箭组、飞机组……)根据每个层次学生作文水平的不同起点进行特定的阶段性评价,给予进步性评价或特色性评价(在评价作文时,由挑毛病变为找"闪光点"),这样孩子们在尝到成功的喜悦时,写作的兴趣愈来愈高,写出来的作文更是“五花八门”。以前我班有一学生特别害怕写作文,一听说布置作文就头痛不已。我听美术老师说他画画特别棒,为此我灵机一动,让他把美术与作文结合,让他自己构思画的内容,让他根据自己构思的步骤、内容画画,然后给每一幅画写上几句话,结果没有一句是病句,内容丰富,真是一本生动的连环画。在评改作文课时,我特别表扬了他的创作,说是“最有创意的作文”。在我的鼓励下,他逐渐喜欢了语文课,写作水平也在逐渐进步。这样的结果不正是教师们的期望吗?
除了以上所述的几点以外,我们也要重视对学生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
一、成功激励
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小学生作文,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创造。他们成文一篇,也非易事。在他们看来,花力气写了,已达到了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批改,指望有所肯定与指出,以便看到成绩并从中获取力量与启示。因此,教师批改作文,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所修改的情况,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看到自己是有能力写好作文的。换言之,要让学生获得作文的自信心。信心对小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修改过多,持过多否定态度,不仅无此必要,也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给予成功能导出更大的成功。过多否定,只能使学生丧失信心,抑制创造潜力,或者对教师的修改产生误解甚至反感。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哪怕是点滴进步,他都会欢欣鼓舞,大加褒奖,“这个词用得妙极了”“这句话把……写得十分具体、形象”“你这篇作文词通句顺,我为你的进步高兴,愿你再接再励”,如此等等,学生读之身心愉悦,真切地感受了作文的快乐。对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应坚持鼓励性原则,婉转地指出,使“忠言”也能“顺耳”。如“言之无物,语言罗嗦”改为“孩子,你若能把文章写得再细致些,再具体些,就会更加充实、动人。如果从中能多挤些水分,语言就更简洁了。”这样的评语,学生不仅乐于接受,也便于修改。总之,教师的作文评语要动真情、有魅力、富有创造性。而要写出不是程式化、具有个性特色的作文评语,除了教师要有较好的文学修养之外,关键是教师要谙熟学生的心理,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感,使自己对学生、对学生的习作有着真诚的爱。
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文批改中这种效应尤其明显。评讲中也要注意这一点。两者结合效果更好。
二、亲身体验
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事实上作文过程的本身就是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使用着自改的手段,让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析,能使他们"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肃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只有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身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欲望。因此,在习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自评与互评,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更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
三、多标准评价
教育十分强调对其对象——人的极度关注,在教学中我们要适度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避免单一的作文评价模式,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创新人格,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认知水平等因素的不同而实施差异评价,优化作文评改,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为此我改变了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方法,根据学生的作文水平分成甲、乙、丙几个层次,(可命名为飞船组、火箭组、飞机组……)根据每个层次学生作文水平的不同起点进行特定的阶段性评价,给予进步性评价或特色性评价(在评价作文时,由挑毛病变为找"闪光点"),这样孩子们在尝到成功的喜悦时,写作的兴趣愈来愈高,写出来的作文更是“五花八门”。以前我班有一学生特别害怕写作文,一听说布置作文就头痛不已。我听美术老师说他画画特别棒,为此我灵机一动,让他把美术与作文结合,让他自己构思画的内容,让他根据自己构思的步骤、内容画画,然后给每一幅画写上几句话,结果没有一句是病句,内容丰富,真是一本生动的连环画。在评改作文课时,我特别表扬了他的创作,说是“最有创意的作文”。在我的鼓励下,他逐渐喜欢了语文课,写作水平也在逐渐进步。这样的结果不正是教师们的期望吗?
除了以上所述的几点以外,我们也要重视对学生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