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情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x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在家里总是很严肃、认真、执拗,不苟言笑。我跟父亲的关系一直不怎么好,直到我成年之后情况才有所改变。
  在姊妹三人中我排行老大,父亲对我们要求极其严格,对我尤甚。记忆中父亲几乎没有表扬过我,最多的是批评。我考试得了第一名,他仅仅是“嗯”一声表示知道了。我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兴冲冲地把奖状给他看,他还是轻轻地“嗯”一声,随手把奖状放到一边,对我说:“去做作业吧。”我上高一那年获全县数学竞赛奖,为学校获得了荣誉,他也只是淡淡地对我说一句:“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你还差得很远。”
  如果我做错了什么事,父亲每次都很会严厉地斥责我,甚至还会揍我一顿。记得我上初一的时候,有一次跟同学发生了一点小摩擦,同学跟我父亲说了,父亲二话没说抓住我就打,边打边训斥我。父亲下手很重,那一次打得我腿上青一块紫一块,第二天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我躲在一个没人的地方,伤心地痛哭了一场,心里对父亲充满怨恨。
  父亲是中学老师,他对学生总是和颜悦色,十分耐心。父亲当班主任的时候,有一年班上一个学生因為家庭困难辍学了,他心急如焚,走了十几里山路到那个学生的家里,做学生父母的工作。父亲跟他们说这个孩子学习很刻苦,成绩也很好,将来一定能够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会很有出息的。父亲说以后他每个月借一点钱给那个学生,等学生毕业挣到钱了再还。在父亲的关心和帮助下,那个学生重新回到了学校,后来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很多年以后还担任了地方领导,主政一方。
  我想不通为什么父亲对我那么严厉,甚至是无情,难道是他所有的微笑、关心、耐心和全部的爱都给他的学生了吗?
  我15岁那年考上了西南交通大学,父亲拿着录取通知书翻来覆去地看,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从家里到大学的路上要转两次车,父亲担心我在路上出什么事,跟我说开学的时候他请假送我去学校。我不让他送,是不想跟他长时间单独待一起。但父亲以他一贯严肃坚定、毋庸置疑的语气说:“就这么定了。”
  去学校的路上两个人很少说话,我要么看窗外,要么看书,尽量避免跟父亲对视。父亲跟我说话,我也只是简短地应一声,大多数时间他只好闭目养神。
  把我安顿好之后,父亲马上就往回赶,他要急着回去给学生上课。我送他去学校外坐公共汽车,远远看见公共汽车正在进站,父亲转头跟我说:“我去赶车,你回去吧。”话音未落就飞快地朝公共汽车站跑,一边跑一边挥手以引起司机的注意。父亲瘦小的身影摇摇晃晃,宽阔的公路和庞大的公共汽车让他显得那么渺小。望着远去的汽车,我的眼睛突然模糊了,泪水忍不住掉下来。
  每年寒暑假回家,我跟父亲的关系还是老样子,有时候父亲主动跟我说话,我却有意保持不亲不疏的距离。大三那年寒假回家过春节,我与父亲的关系跟以往也没什么不同,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春节将成为我生命中刻骨铭心的记忆。
  除夕吃年夜饭时父亲兴致很高,喝了几杯白酒,他平时几乎不喝酒。临睡前父亲跟我有一次简短的谈话,那甚至都不能算是谈话,只是我听父亲跟我说了几句话。
  “过了年你就满18岁了,就是成年人了,未来的路得你自己一步步走。这些年我对你要求太严格,甚至是很严苛,你哪里做得不好,我都会严厉地批评你、惩罚你,甚至打你。你是弟弟妹妹的大哥,我希望你给他们做表率,因为你身上承担着更多的责任,我想现在你应该懂得并理解了。十多年来你受委屈了,今天我要跟你说声对不起,请你原谅我。”
  刹那间,我的眼泪夺眶而出,什么话都说不出来!父亲从来没因为自己的过错向家里人道过歉,更何况是向他的儿子。我对他所有的不理解和内心的怨怼,顷刻之间全都烟消云散。我任由眼泪流下来,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那是我第一次真正认识我的父亲。
  我参加工作后,父亲一如既往在学校里教书育人,我则长期在铁路建设工地上疲于奔命,我们一年也难得见一次。后来,父亲罹患癌症,与病魔苦斗多年,四年前不幸去世,但我始终觉得他依然在我身边。我对父亲一直心存愧疚,不仅仅是因为那时我在国外忙于“一带一路”铁路项目,父亲临终前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更因为从离家求学到父亲去世,我都没能为他做点什么,陪他好好聊聊天。
  与父亲本来就不多的相聚,如今成为我难以忘怀的记忆。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一  那鱼儿祼着身子,从青海湖的深处向通往大河的河口集结。  是的。它光溜溜的,近似纺锤的身子裸露着,几乎无一鳞片,连鱼儿的嘴两旁该有的长须,那在水里可以飘动摇荡的须都没有。为了在这高原上生存,它除了留下背部的颜色,朴素的与这泥土相近的黄褐色,或者更为低调的灰褐色,把自己身体外在的华美全都舍去了。  原本是有鳞的。在很久很久以前,它的祖先黄河鲤鱼在青海湖与流向黄河的倒淌河之间游动的时候,曾披甲带褂
期刊
小窝棚  我们地质队因流动性大,以前条件也不好,住的十分简陋——小窝棚而已。小窝棚仅4米多高,呈长方形,以毛竹为架,四边再用略带拱形的毛竹支撑,撼之不动,非常牢固;四周围以粗篾编成的竹篱,约15平方米间一个小房间(可摊两张铺),亦用竹篱,竹篱两面均糊以一层薄黄泥,“屋”顶上铺一层薄篾织就的竹篱,再盖一层油毛毡,压条钉紧;门、窗是木板钉的,四周都有指大的缝,冬天寒风呼呼往里钻,因为工作了一天很疲劳,
期刊
一、雪:肇东先民  我在聆听:北风蹑手蹑脚地挤进肇东房门报信——雪来了!  顿时,那些吊着威亚的鹅毛大雪遮天蔽日,浩浩荡荡,飘摇着,欢笑着,出发无迹,落地有声。冰清玉洁的请阑诚邀宾朋到肇东来。  这些雪是肇东先民,900年前他们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后来,子孙密集,房屋拥挤,先民们离开八里城到另一个时空居住,乡情不了,相思难耐,他们便以游走的方式看望子孙家园。  雪啊,我的祖先,思念化作喜欢,装
期刊
姨夫的家,在离市区几十里外的一个小山村。与姨夫一起去放夹子捕猎,是那个小山村留给我童年最美好的美好回憶。  姨夫是个勤劳、朴实的山里汉子,劳作之余,放铁夹子是他的业余爱好。铁夹子是指由粗钢丝制成的捕猎工具,有两个平面组成,合起时口部有锯齿般的夹齿。两个平面中间有轴连接,轴中安置有两只弹簧,克服弹簧的阻力,拉开夹子后,由一卡子卡住,使其保持张开的姿态。卡子中间有小孔,小孔中间则有一根如鱼线般的铁丝扣
期刊
有人喜欢牡丹的富贵,有人喜欢玫瑰的芬芳,有人喜欢莲花的清雅,有人喜欢梅花的傲骨,而我却十分喜爱君子兰朴实无华的品质和它那谦谦君子的风范。  几年前,大哥从广州来到上海与朋友合作开了一家公司,新办公室就在陆家嘴的一座写字楼上。乔迁之际,我想送他一件礼物。妻子提议送鲜花,我觉得非常好,但转念一想还不如送一盆活的花,四季常青,长开不谢,预祝大哥在上海的创业能开出绚丽的花朵。  于是,专门去了花鸟市场。面
期刊
和父母拉了一晚上话,无非是东家长西家短。我不时应和着,让父母拉话的兴致不减弱。一晚上,父亲和母亲的脸上始终洋溢着不可掩饰的笑容。父母几乎同时告诉我,他们今半年收入可观,不仅能自力更生,还时不时能接济一下乡下的舅舅。天虽然黑了下来,父亲还是坐在阳台上,一边扭头和我们说话,一边扫视着窗外。  我们这个小区不算太大,一共八栋楼,二百六十多户,全是小高层,没电梯,无论一楼上六楼,还是六楼下一楼,全靠双脚。
期刊
看了2021年的春晚相声《如此家长》,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面对一道数学题“100-70=?”孩子说等于“50”,气得爸爸当场暴跳如雷,要举报爷爷卖海鲜偷秤的事。最后发出感叹:“爸爸,你卖海鲜的时候为什么要偷秤啊?弄得你孙子现在连数学题都不会做了……”  有人说:诚信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气。不管你嘴上再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做一个正直诚信的人,但作为家长,如果不身体力行,不做出榜样,孩子如何能做到?  曾子
期刊
农历大年初七,夜深了,小雨不止,阳台上的花倒是开出了几朵,不知道从何处传来一阵男子的哭喊声:“妈妈,妈妈!”我隔着窗子向外看,四处都黑黢黢的,终究一无所见——这是武汉因为瘟疫而封城的第八天,我早已足不出户,所以,我注定了只能听见哭声,却看不见哭声背后的脸。临睡之前,在一连多日的骇人安静之中,我又看了一个视频:一位感染上瘟疫而死去的母亲被殡葬车运走,她的女儿一边追着车向前跑,一边哭喊:“妈妈,妈妈!
期刊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那女子是谁?她究竟有着何等魅力,可以让贺梅子一见就不能释怀?那一刻,诗人驻足横塘亭子桥旁,望着远去的倩影,直到那一缕香魂,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一川烟草,滿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之中。  美的逝去,总令人扼腕痛惜,被激起的涟漪挥之不去。同在横塘,曾经酒楼林立、商贾来往之中,有过一只凤凰,彩衣艳光,傲视八荒。可惜她也是“但目送,芳尘去”,蓝天白云空悠
期刊
黄馍馍也称“黄米馍馍”,是年关将近,被陕北农村老百姓亲切地认定“闻年味儿”的领头美食,即只要家家户户都为蒸黄米馍馍忙碌,意味着马上就要过年了,孩子们将在大人们的剪窗花、写对联等忙碌中疯玩嬉戏,等待着新的一年到来。  黄馍馍面色金黄鲜艳,味道甜而不腻,如果在大冬天自然冷冻后再放窑里自然消融,这时不妨冷吃一个黄馍馍,那种新收的黄米清香沁人心脾,像吃新鲜的水果一样甜甜蜜蜜,加上红枣豇豆馅的搭配,那香香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