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涵盖了听、说、读、写等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更是联结了语文和其他学科,语文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关系。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将新媒介与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有效结合的新方法新路子,努力拓展学生的跨媒介视野,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实践,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鉴于此,本文对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的开展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1、教学方式不同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对媒介手段的整合利用。它继承了传统阅读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借助新媒介丰富和完善教学方法,使之更加符合当代学生的学情及时代特点。与传统阅读教学相比,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更“偏向”于学生,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包括利用多种媒介融合单篇教学、群文教学,配合自主、合作和探究,使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等多种教学活动融为一体,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教学目标不同
跨媒介阅读教学不仅要达到传统阅读教学的目标,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所谓媒介素养,是指在面对错综复杂的信息时所具备的筛选、分析、批判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各种媒介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媒介素养既是信息时代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课程标准要求实现的基本目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
3、教学内容不同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也在传统阅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合乎学生学情和时代要求的内容。课程标准中,“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大致包括四个方面:了解和认识媒介特点;理性辨识媒体立场和态度;理解不同媒介的表达,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建设跨媒介学习共同体。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教学内容还包括让学生学会运用媒介技术制作媒介信息,如制作PPT进行学习汇报、建立和运营个人微信公众号平台、制作网页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媒介对生活、学习的影响,培养学生负责任的文化传播态度,全面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
二、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的开展策略
1、丰富阅读文本类型
将单一的文字形式变成丰富的多形态的阅读“文本”。相比于单调的文字,画面、色彩、音乐、动作更具有表现力和辨识度,更容易激发阅读者的情感共鸣,提升阅读体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语言或者文字的形式去解读不同的画面,进入情境,进一步感悟作者在这些形象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相较于单一文本形式,汉语本身的音韵和乐曲节奏相结合的形式更能感染我们,聆听一些古风歌曲的时候不妨把歌词里情景交融的手法作为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就歌词、音乐营造的意境写写“听后感”,因为它贴近学生生活,契合学生兴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电影、电视、广告、纪录片、舞台剧等动态影像类利用视听结合的手段,准确“还原”现实世界,进而给观者更为真实、直观的感受,亦可作为阅读对象。同时,创新阅读方式,增强阅读愉悦感,会带来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比如可以利用VR技术让平面的读物瞬间立体、生动起来,通过VR全景把读者带入阅读的环境之中,将虚拟技术与传统的科教读物结合起来。这种跨媒介阅读场景所带来的“现场感”是传统的纸质文本不能企及的。
2、重视阅读情境创设
将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和交流等语文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或者模拟的情境中学习和感悟,是这一任务群的特色和魅力。教师要减少枯燥的讲解,创造贴合学习任务的活动情境,培养学生面对不同情境时必备的品格、关键能力和思想观念;将整个学习内容放入情境中,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更具综合性和开放性。
例如,围绕社会热点话题,可以设计新闻发布会现场,让学生利用媒介搜集信息,筛选判断、整合。从不同的身份和角度对新闻事件进行评判,培养理性精神,提高对社会的关注度和思考的深度。利用《奇葩说》等谈话类节目进行话题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借鉴媒体谈话类的形式,开启阅读沙龙,借助一些舞台场景,通过精心的设计,创设阅读情境。通过对话嘉宾、分角色朗诵,情景剧表演等新媒介形式,把书或文章中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核心观念,形象特色、细节、技巧等展现在读者面前。总之,形式可以多样,但都要服务于内容,应创设融合重要的学科知识和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让学生走向更为深度的阅读与学习。
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教学实践的突破提供了可能性。但傳播手段的多样化,信息量的增加,也会导致学生对同一个文本进行不同的解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限制学生思想,教学思想要具有包容性,支持学生对文章多样化的解读,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真正引导学生构建现代化的阅读视野。
3、结合多元评价
在开展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如果仅以试卷形式对学生进行考评,无法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跨媒介学习水平。因此,教师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将考评贯穿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课程当中。教师需要在学生开展跨媒介学习的过程当中,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学生的阅读和交流情况,并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对学生进行最终评价时,需要对学生在开展跨媒介学习时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帮助学生改正学习过程当中的错误,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过程中,需要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包含的文字魅力和阅读魅力,合理地使用音视频表达的方式,加大其中的实践性和现实性建设。因此,教师需要加大跨媒介阅读建设,扩大对应的视野,丰厚对应的文化底蕴,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巧,丰富教学内容,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教学建议[J]. 广西教育,2019(8):60.
[2] 刘梅. 基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高中语文教学[J]. 语文教学通讯,2019(30):233.
关键词: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1、教学方式不同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对媒介手段的整合利用。它继承了传统阅读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借助新媒介丰富和完善教学方法,使之更加符合当代学生的学情及时代特点。与传统阅读教学相比,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更“偏向”于学生,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包括利用多种媒介融合单篇教学、群文教学,配合自主、合作和探究,使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等多种教学活动融为一体,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教学目标不同
跨媒介阅读教学不仅要达到传统阅读教学的目标,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所谓媒介素养,是指在面对错综复杂的信息时所具备的筛选、分析、批判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各种媒介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媒介素养既是信息时代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课程标准要求实现的基本目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
3、教学内容不同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也在传统阅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合乎学生学情和时代要求的内容。课程标准中,“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大致包括四个方面:了解和认识媒介特点;理性辨识媒体立场和态度;理解不同媒介的表达,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建设跨媒介学习共同体。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教学内容还包括让学生学会运用媒介技术制作媒介信息,如制作PPT进行学习汇报、建立和运营个人微信公众号平台、制作网页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媒介对生活、学习的影响,培养学生负责任的文化传播态度,全面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
二、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的开展策略
1、丰富阅读文本类型
将单一的文字形式变成丰富的多形态的阅读“文本”。相比于单调的文字,画面、色彩、音乐、动作更具有表现力和辨识度,更容易激发阅读者的情感共鸣,提升阅读体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语言或者文字的形式去解读不同的画面,进入情境,进一步感悟作者在这些形象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相较于单一文本形式,汉语本身的音韵和乐曲节奏相结合的形式更能感染我们,聆听一些古风歌曲的时候不妨把歌词里情景交融的手法作为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就歌词、音乐营造的意境写写“听后感”,因为它贴近学生生活,契合学生兴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电影、电视、广告、纪录片、舞台剧等动态影像类利用视听结合的手段,准确“还原”现实世界,进而给观者更为真实、直观的感受,亦可作为阅读对象。同时,创新阅读方式,增强阅读愉悦感,会带来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比如可以利用VR技术让平面的读物瞬间立体、生动起来,通过VR全景把读者带入阅读的环境之中,将虚拟技术与传统的科教读物结合起来。这种跨媒介阅读场景所带来的“现场感”是传统的纸质文本不能企及的。
2、重视阅读情境创设
将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和交流等语文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或者模拟的情境中学习和感悟,是这一任务群的特色和魅力。教师要减少枯燥的讲解,创造贴合学习任务的活动情境,培养学生面对不同情境时必备的品格、关键能力和思想观念;将整个学习内容放入情境中,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更具综合性和开放性。
例如,围绕社会热点话题,可以设计新闻发布会现场,让学生利用媒介搜集信息,筛选判断、整合。从不同的身份和角度对新闻事件进行评判,培养理性精神,提高对社会的关注度和思考的深度。利用《奇葩说》等谈话类节目进行话题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借鉴媒体谈话类的形式,开启阅读沙龙,借助一些舞台场景,通过精心的设计,创设阅读情境。通过对话嘉宾、分角色朗诵,情景剧表演等新媒介形式,把书或文章中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核心观念,形象特色、细节、技巧等展现在读者面前。总之,形式可以多样,但都要服务于内容,应创设融合重要的学科知识和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让学生走向更为深度的阅读与学习。
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教学实践的突破提供了可能性。但傳播手段的多样化,信息量的增加,也会导致学生对同一个文本进行不同的解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限制学生思想,教学思想要具有包容性,支持学生对文章多样化的解读,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真正引导学生构建现代化的阅读视野。
3、结合多元评价
在开展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如果仅以试卷形式对学生进行考评,无法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跨媒介学习水平。因此,教师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将考评贯穿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课程当中。教师需要在学生开展跨媒介学习的过程当中,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学生的阅读和交流情况,并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对学生进行最终评价时,需要对学生在开展跨媒介学习时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帮助学生改正学习过程当中的错误,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过程中,需要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包含的文字魅力和阅读魅力,合理地使用音视频表达的方式,加大其中的实践性和现实性建设。因此,教师需要加大跨媒介阅读建设,扩大对应的视野,丰厚对应的文化底蕴,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巧,丰富教学内容,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教学建议[J]. 广西教育,2019(8):60.
[2] 刘梅. 基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高中语文教学[J]. 语文教学通讯,2019(3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