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怕别人见笑,当年我娘家别说是书柜,连个橱柜都没有;至于我婆家,也没有书柜。
到了我们这辈,家里日日夜夜萦绕着浓浓的书香,可谓名副其实的书香之家了。在那琳琅满目的书山书海之中,摆着我爱人高国镜出版的近20本书和他主编的9期《顺文学选粹》,并1000余份各类刊有他作品的样报和样刊,他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证也栖身在此。我的两本书也来凑热闹,我的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证和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证也隐藏其间。书柜里矗立着一座书形水晶奖杯,那可是少有的北京市“家庭藏书状元户”的荣誉证书。
我和高国镜出生在北京远郊的大山里。那个时候的山民糊口不易,读书更难;能够念几本书,就算秀才了;作为山里人家,如能藏几本书,就可称书香之家。至于书柜,山里人家一般是不可能有的。听高国镜说,当年他积攒了100多本小人书,却没处放,没办法,这些书有些被小朋友拿走了,有些则被他送给了小朋友。这让当时的他产生了拥有一个书柜的愿望。虽然他姥爷是个木匠,各种柜子都打过,却从没做过书柜。高国镜儿时就爱上了文学,每晚于油灯下写至小半夜,然后把稿子收将起来,装在一个篮子里,挂到椽头上;待到第二天晚上再摘下来,继续心血来潮地写小说。那悠然在房上的篮子,就成了高国镜圆作家梦的摇篮和他的书柜。
靠着诗文的缘分,我和高国镜成了一对志同道合的伴侣。我第一次到他家,发现他的书不少,但都装在两个木箱子里。他还有一个很小的木箱子,是他自己钉的,上面糊满了花花绿绿的样板戏剧照。这箱子给我的印象挺深。当年的高国镜就是在那个箱子的小桌前,没完没了地写稿。
我们在顺义成家后,高国镜就将那两个大箱子弄到顺义来了,里面全是书和稿子。要在里面找书、找稿,翻腾起来很麻烦。
成家后,我们买的第一件家具便是一个书柜,栗色的。这书柜花了130元钱。是我用手推车,高国镜在后面扶着,一步步走了八九里地,才推到家里去的。这个书柜跟着我们搬了三次家后,我们才自己动手,盖了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这书柜自然就搬到了新房里。随之,我们的书也渐渐增多了。我们买了一套大组合柜,也成了书柜。由于那个家离单位太远,于是在1997年,又盖了现在这个家——高芳园。有人戏称这里为庄园、别墅、高府。实际上,我不过是沾了农民的光,在县城边的小村买了一个农家院,自己盖了一套房子而已。当然,如今我们不应该再冒充农家了。我和高国镜已经是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了。我们在烟台龙口还拥有了自己的海景房。退休后,我们已在那里创作了两部中篇小说。但那里真的还没有书柜,因为还没顾得上买书柜,所以只得将书先摆到了窗台上。
这些年我们家最大的变化就是书柜在不断增加。那年添置的一套书柜,材料是老榆木的,做工也很讲究。书柜的门上雕刻着梅兰竹菊的浮雕图案。这书柜的价格不菲。想想当年用一个小箱子充当书柜,而现在家里却拥有好几排琳琅满目的书柜,令人欣慰。
我们家可以说真成了书山、书海。不管是我们家的客厅、书房,还是卧室,甚至厨房,几乎每个屋子都有书柜,弥漫着书香。有人称我们为:书香之家。
2001年秋天,著名作家浩然到我们的农家院里看望我们,他非常高兴。在我们家的二门楼上,一幅金光闪闪的铜牌镶嵌在上面,满门生辉。那遒劲有力的大字就是浩然先生写的:胸怀浩然正气,笔抒苍生真情;横批为:艳阳高照。有这十几个字镌刻在我们家的门楼上,也镌刻在我们的心头上,督促着我们在文学之路上不断前进。好好写一点东西,看一点书,让我们这个并非传承下来的书香之家,传得更久远;让我们那些书不光成为摆设,也能化作更多的精神食粮,不光滋养我们,也去滋养我们的后人。
知识改变命运,书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我们从京西那个小山村走来,从那个堆满玉米秸和麦秸的农家院走来,能够走到今天,能够拥有这个名为高芳园的农家院和冠名“诗闻轩”的书房,是踏着改革开放的路走来的,是踏着那书化作的台阶走来的。
早在2004年,马坡镇和白各庄村的有关领导,亲自捧着一座书形水晶奖杯——北京市“家庭藏书状元户”的奖杯送到了我们家。这荣誉让我们自豪。
我们不光藏书、看书,也自己写书。望着书柜里那弥漫着木香之气和墨香之气的一本本、一排排、一层层、一摞摞、一溜溜的书籍,人与书也可谓相看两不厌了。
我们家不光是书香之家,还被顺义区和马坡镇多次评为五好文明家庭标兵等称号。2013年12月被順义区妇女联合会和顺义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评为“顺义区文化引领家庭”。由于儿子是复员军人,2019年春天,门楼上被挂上了“光荣之家”的牌子,这可是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
我们虽然已经退休了,但还是在不断地创作和发表作品。2018年3月号的《中国作家》,发表了高国镜编剧的电影文学剧本《门神》。我们夫妻合作为房山区第一医院撰写的、几十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逐梦无涯》,已经编辑出书。2019年,高国镜还将有几部书出版,其中包括当代著名作家诗歌选《地球,花的家园》,冰心散文奖作家美文精选《心头挂着中国结》等。我们的书柜里又要多出几本书了。但我们不想再多买书柜了,因为屋子里已经摆不下了。我们打算把不少的藏书捐赠出去。在这之前,我们也数十次地向农村、学校、机关、个人等等捐赠过数千本的图书。书不但要摆在书柜里,书的主要作用还是让人们阅读。
或许是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吧,我们的小孙子会背很多诗词,很小就抱着书读。他回来后,总是爱在我们的书柜前流连忘返;有时候还坐在老板台前,比划着要写小说,照他说是“写稿费”。望着隔辈人也那么爱书、爱“写作”,我们从心里感到欣慰。
饮水思源。想想我们的祖辈和父辈,在旧社会的时候,住的是土坯房、茅草屋,甚至是山洞,家里连个橱柜都没有,哪里谈得上书柜?可现在我们不光拥有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和弥漫着书香的一排排书柜,还出版了多本自己的书。这有赖于我们的勤奋和努力,但更因为我们生长在红旗下、赶上了好时代。前人不曾有过的梦想,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实现着;相信我们的下一代,日子会过得比我们这一代人更好。愿我们家的书香,永远流传。
到了我们这辈,家里日日夜夜萦绕着浓浓的书香,可谓名副其实的书香之家了。在那琳琅满目的书山书海之中,摆着我爱人高国镜出版的近20本书和他主编的9期《顺文学选粹》,并1000余份各类刊有他作品的样报和样刊,他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证也栖身在此。我的两本书也来凑热闹,我的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证和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证也隐藏其间。书柜里矗立着一座书形水晶奖杯,那可是少有的北京市“家庭藏书状元户”的荣誉证书。
第一个“书柜”:椽头上的篮子
我和高国镜出生在北京远郊的大山里。那个时候的山民糊口不易,读书更难;能够念几本书,就算秀才了;作为山里人家,如能藏几本书,就可称书香之家。至于书柜,山里人家一般是不可能有的。听高国镜说,当年他积攒了100多本小人书,却没处放,没办法,这些书有些被小朋友拿走了,有些则被他送给了小朋友。这让当时的他产生了拥有一个书柜的愿望。虽然他姥爷是个木匠,各种柜子都打过,却从没做过书柜。高国镜儿时就爱上了文学,每晚于油灯下写至小半夜,然后把稿子收将起来,装在一个篮子里,挂到椽头上;待到第二天晚上再摘下来,继续心血来潮地写小说。那悠然在房上的篮子,就成了高国镜圆作家梦的摇篮和他的书柜。
靠着诗文的缘分,我和高国镜成了一对志同道合的伴侣。我第一次到他家,发现他的书不少,但都装在两个木箱子里。他还有一个很小的木箱子,是他自己钉的,上面糊满了花花绿绿的样板戏剧照。这箱子给我的印象挺深。当年的高国镜就是在那个箱子的小桌前,没完没了地写稿。
我们在顺义成家后,高国镜就将那两个大箱子弄到顺义来了,里面全是书和稿子。要在里面找书、找稿,翻腾起来很麻烦。
第一件家具:书柜
成家后,我们买的第一件家具便是一个书柜,栗色的。这书柜花了130元钱。是我用手推车,高国镜在后面扶着,一步步走了八九里地,才推到家里去的。这个书柜跟着我们搬了三次家后,我们才自己动手,盖了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这书柜自然就搬到了新房里。随之,我们的书也渐渐增多了。我们买了一套大组合柜,也成了书柜。由于那个家离单位太远,于是在1997年,又盖了现在这个家——高芳园。有人戏称这里为庄园、别墅、高府。实际上,我不过是沾了农民的光,在县城边的小村买了一个农家院,自己盖了一套房子而已。当然,如今我们不应该再冒充农家了。我和高国镜已经是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了。我们在烟台龙口还拥有了自己的海景房。退休后,我们已在那里创作了两部中篇小说。但那里真的还没有书柜,因为还没顾得上买书柜,所以只得将书先摆到了窗台上。
这些年我们家最大的变化就是书柜在不断增加。那年添置的一套书柜,材料是老榆木的,做工也很讲究。书柜的门上雕刻着梅兰竹菊的浮雕图案。这书柜的价格不菲。想想当年用一个小箱子充当书柜,而现在家里却拥有好几排琳琅满目的书柜,令人欣慰。
我们家可以说真成了书山、书海。不管是我们家的客厅、书房,还是卧室,甚至厨房,几乎每个屋子都有书柜,弥漫着书香。有人称我们为:书香之家。
2001年秋天,著名作家浩然到我们的农家院里看望我们,他非常高兴。在我们家的二门楼上,一幅金光闪闪的铜牌镶嵌在上面,满门生辉。那遒劲有力的大字就是浩然先生写的:胸怀浩然正气,笔抒苍生真情;横批为:艳阳高照。有这十几个字镌刻在我们家的门楼上,也镌刻在我们的心头上,督促着我们在文学之路上不断前进。好好写一点东西,看一点书,让我们这个并非传承下来的书香之家,传得更久远;让我们那些书不光成为摆设,也能化作更多的精神食粮,不光滋养我们,也去滋养我们的后人。
知识改变命运,书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我们从京西那个小山村走来,从那个堆满玉米秸和麦秸的农家院走来,能够走到今天,能够拥有这个名为高芳园的农家院和冠名“诗闻轩”的书房,是踏着改革开放的路走来的,是踏着那书化作的台阶走来的。
早在2004年,马坡镇和白各庄村的有关领导,亲自捧着一座书形水晶奖杯——北京市“家庭藏书状元户”的奖杯送到了我们家。这荣誉让我们自豪。
我们不光藏书、看书,也自己写书。望着书柜里那弥漫着木香之气和墨香之气的一本本、一排排、一层层、一摞摞、一溜溜的书籍,人与书也可谓相看两不厌了。
我们家不光是书香之家,还被顺义区和马坡镇多次评为五好文明家庭标兵等称号。2013年12月被順义区妇女联合会和顺义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评为“顺义区文化引领家庭”。由于儿子是复员军人,2019年春天,门楼上被挂上了“光荣之家”的牌子,这可是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
书香永流传
我们虽然已经退休了,但还是在不断地创作和发表作品。2018年3月号的《中国作家》,发表了高国镜编剧的电影文学剧本《门神》。我们夫妻合作为房山区第一医院撰写的、几十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逐梦无涯》,已经编辑出书。2019年,高国镜还将有几部书出版,其中包括当代著名作家诗歌选《地球,花的家园》,冰心散文奖作家美文精选《心头挂着中国结》等。我们的书柜里又要多出几本书了。但我们不想再多买书柜了,因为屋子里已经摆不下了。我们打算把不少的藏书捐赠出去。在这之前,我们也数十次地向农村、学校、机关、个人等等捐赠过数千本的图书。书不但要摆在书柜里,书的主要作用还是让人们阅读。
或许是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吧,我们的小孙子会背很多诗词,很小就抱着书读。他回来后,总是爱在我们的书柜前流连忘返;有时候还坐在老板台前,比划着要写小说,照他说是“写稿费”。望着隔辈人也那么爱书、爱“写作”,我们从心里感到欣慰。
饮水思源。想想我们的祖辈和父辈,在旧社会的时候,住的是土坯房、茅草屋,甚至是山洞,家里连个橱柜都没有,哪里谈得上书柜?可现在我们不光拥有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和弥漫着书香的一排排书柜,还出版了多本自己的书。这有赖于我们的勤奋和努力,但更因为我们生长在红旗下、赶上了好时代。前人不曾有过的梦想,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实现着;相信我们的下一代,日子会过得比我们这一代人更好。愿我们家的书香,永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