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难忘的出行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年前,我以开出租车为生。一天晚上,我接到了一位乘客的预约电话。当我赶到的时候,楼里漆黑一片,只有第一层窗户亮着一盏孤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司机会按一两下喇叭。等一会儿,然后就开车离开了。但我见过太多穷困的人們,他们把出租车作为唯一的交通工具。因此我走到门前,敲门。“请等一下。”应答的是一个虚弱而苍老的声音,我还能听到在地板上拖东西的声音。过了好一会儿,门开了,一位80多岁的瘦弱老妇人站在我面前。她穿着印花外套,戴着别有面纱的筒状女帽,就像是从20世纪40年代的电影里走出来的人。她身旁放着一个小型的尼龙手提箱。看上去这套公寓好像很多年没人住过了,所有的家具都用布蒙着,墙上没有挂钟,柜子上也没有任何装饰物或家用器具。墙角放着一个纸箱,里面堆满了照片和玻璃器皿。“你能帮我把箱子搬到車上吗?”她说。我把箱子放到车上,又回来搀扶老妇人,她挽住我的胳膊,我们慢慢走到车旁。她不停地感谢我。“没什么,”我说,“我想要让别人也这样对待我的母亲,所以我就得尽力这样对待我的乘客。”“哦,你真是个好孩子。”她说。
  当我们坐进车里时,她递给我一个地址,然后问道:“你能从市中心穿过去吗?”“那不是最近的路。”我回答。“哦,没关系,”她说,“我不急着赶路,我就要去救济院了。”
  我从后视镜看了看,她的眼睛闪着光。她继续说着:“在这个世界上我没有一个亲人了,医生说我活不了多长时间了。”我轻轻地伸手关掉了计价器。“您想让我走哪条路线?”我问。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我们穿过了整座城市。她指给我看了当年她在其中当电梯操作员的那座大厦、她和她的新婚丈夫当年生活过的小区;她让我在一家家具店前面停车,那儿以前是个舞厅,她还是个小姑娘时常去那儿跳舞。当第一缕阳光冲出地平线时,她突然说:“我累了,咱们现在走吧。”我默默地驾车向她给我的那个地址驶去。刚一停车,就有两个护理员朝我们走来,她们关切而又热心地注视着她的举动,看样子一定是在等待她的到来。我打开车的后备厢,把她的手提箱提到门口。
  “我该给你多少钱?”她边说边把手伸进钱包。“不用了。”我说。“你还得谋生呢。”她说。“我还有其他乘客。”我回答。我几乎想都没想就给了她一个拥抱,她也紧紧地抱住我。“你给了一个老太婆片刻的欢乐,”她说,“谢谢你。”说完,她松开我,走进了微弱的晨曦中。门在我身后关上了,那是生命关闭的声音。
  那天余下的时间我几乎说不出话来,我没有再拉其他乘客。我漫无目的地开着车,陷入了沉思。如果那位老妇人碰到一个狂暴的司机,或者急着交接班的司机,那会怎样呢?如果我拒绝跑这趟车,或者只是按一声喇叭便驱车离开,那又会怎样呢?匆忙回顾了一下,我认为我做了一件生命中再重要不过的事。
  摘自360图书馆
其他文献
暑假前夕,期末考试进入倒计时阶段,猴岛所有学校的学生都进入复习冲刺阶段。  一天上午,快乐学校三年级甲班教室里,老师胖胖猴正在指导数学复习。讲着讲着,它强调:“面积和小数是期末考试中最重要的考点。”这句话刚落音,只听很重的扑通一声,胖胖猴循声望去,学生们纷纷站起扫视。原来,坐在中间第一排的娇娇猴瘫倒在地上。娇娇猴是一个月前从岛外动物学校转来的,很快就与同学们熟络了,今天课前还与大伙比赛踢毽子呢。 
期刊
一  每天早上七点的班车上,夏子是我近乎固定的邻座。  日复一日好几个月,我已经习惯了在睡眼蒙眬中听到她努力压低声音背着英语,像一只小兔子一样坐着,后背绷得直直的,目光炯炯地盯着手中的课本,插着耳机嘴里念念有词。  “不是早就转正了么?小姑娘家家的怎么这么拼?”  “就因为我是个姑娘啊,”她几乎没有犹豫地回答我,“我想赶快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一点,才能坐到更高的职位,挣更多的钱。”  我对她毫不掩饰的
期刊
有一封湖广总督杨宗仁雍正元年三月初九日的请安折,没有事情要汇报,就是单纯的请安。雍正皇帝批了“朕安”,却把原折中的“奴才”二字涂掉,改为“臣”,并且批示:“向后称臣得体”。清朝满汉有别,满族人对皇上称奴才,汉人没资格。汉军的旗人,本来觉得可以同满人一体对待的,看曹寅的几份折子,都是称臣,年羹尧的亦然,不知规矩究竟如何。  史景迁在《曹寅与康熙——一个皇室宠臣的生涯揭秘》中说,同为皇家包衣的曹寅和李
期刊
在微信群里,有些人说话基本没人理,可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好冷场,果断发了几个红包,瞬间被领完了……为什么在群里说话没人理?  社会懈怠效应  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听着很蠢很愚昧,却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现象。心理学家把这种人多反而降低个体活动积极性的现象称为“社会懈怠效应”。  大约一个世纪以前,法国工程师林格曼发现:两匹
期刊
据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的一位不愿具名的同事透露,特雷莎·梅当内政大臣时,在会议上的举止是这样的:“内阁开会时,她就坐在那里,以一种雍容不迫的方式摆出恼怒的神情。”  读到这里,我立刻明白了这位女士是如何当上首相的。更重要的是,我发现她的策略是何等绝妙--开会时一脸恼怒而又雍容不迫的神情,简直再好不过。高人一等又不显得粗鲁无礼,强大有力又不显得虚伪……着实令人望而生畏,极富尊贵的气派,简直完美!  在
期刊
古人衣着打扮常常不只是一个人的个人标志,往往还是他的社会代号。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棉花传入我国之前,古人的衣料只有丝织品和麻葛织品。丝织品总称为“帛”,分类细,种类多,如绫、罗、绸、缎、锦、纨、绡、绢、缟、素、缣、绮等,这些只有统治者才能穿。因此,宋代诗人张俞在《蚕妇》中写道:“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一般平民百姓只能穿麻布和葛布衣,所以“布衣”就成了平民庶人的代称。后来一般读书人在没
期刊
85岁那一年,我离开了办公室,不再参加社会活动,回到家里,以看书、写杂文为消遣。  我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又经历北洋政府时期、国民党政府时期、1949年后的新中国时期,友人戏称我“四朝元老”。这百余年间,遇到许多大风大浪,最大的风浪是抗日战争和十年“文化大革命”,颠沛流离20多年。  抗日战争时期,我在重庆,日本人的一枚炸弹在我身边爆炸,旁边的人死了,我竟没有受伤。“文化大革命”时期
期刊
贾谊写得一手锦绣文章,比如他的不朽之作《过秦论》、《治安策》等,仍然收录于现在的教科书,让大中学生作为范文去研读去背诵。几千年了,贾谊这名字还没有萎缩,仍然挺立在学术的殿堂里,供人来“瞻仰”与“朝拜”。当然,他也是一位少见的散文家,从其散文集《新书》中,可以读到他横溢的才华,以及诡奇的文采。  贾谊的政论文有着对官场政治深邃的洞察力与卓越的见解。这与他的履历有关。在历史上,贾谊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
期刊
應该说,陈子昂是个了不起的文人。他24岁中从四川进士,任右拾遗,颇受武则天的赏识,后来在她的凤冠霞帔里,陈子昂跻身军界,任右安王武筱宜的参军,东征契丹,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个集文韬武略的才子常在武则天面前“恳词国是,谏多言直”,一副飞扬跋扈的样子,招来奸党们的嫉恨。于是,有人便常向武则天反映陈子昂写的诗有“政治问题”,含沙射影攻击女皇。有人告知陈子昂,叫他小心点,因为有人在皇帝面前说他写诗的坏话,叫
期刊
马周出生于一個贫寒的农民家庭,幼时父母双亡,靠寄居在亲戚家长大,童年的苦难经历令马周刻骨铭心,他立志奋发图强,改变自己的命运。马周知道,穷人家的孩子要想翻身,唯一的出路就是拼命地读书。为此,他夜以继日地攻读诗书,不到二十岁便学富五车,胸有甲兵。可是,马周生性狂放不羁,又有些恃才傲物,周围的人都不太喜欢他,因而一直郁郁不得志。  武德初年,马周终于在邻郡谋得了一个职位,然而他并不满意,认为这是大材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