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j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根本意义上说,学习地理是为了了解人类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和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周围的生活现象,并适时地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并在现实生活中领略地理知识。
  1. 利用生活素材,拓展学习时空
  教学过程生活化是知识化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要使一堂课具有生长性,就必须使课堂的生活案例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信息,并把它转化为教学材料。
  有句俗话说:社会生活才是真正的大课堂。所以,作为与社会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地理课堂,在平常的教学中,就要求地理教师要适时引入一些生活中的相关素材,并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对于八年级“水资源”的教学,我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本镇的5个水库分别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蓄水和放水情况,再上网搜索一些关于东莞水资源利用的资料,然后分析东莞水资源在利用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白我市的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同时污染也比较严重,特别是工业废水的污染。所以,最后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要节约用水,杜绝浪费用水的现象。这一过程就因势利导地引导了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爱护资源、节约和保护资源。
  2. 通过开展调查研究,进行体验性学习
  体验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观察、实践、调查、研究感知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以及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体验性学习,最为有效的方式便是为学生营造体验性的教学情境,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某种事实、体验某个问题、体验某项过程、体验某一结论并且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活动,由切身的活动生发出体验性的学习,并由此感知地理,最终产生对地理知识个性化的、独特的认识。
  
  例如,在轰轰烈烈的“限塑令”颁布之初,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校园使用塑料袋的问卷调查研究”(抽样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0份)。 (调查问卷附表)
  经过我们调查得出全校平均每人每周要扔塑料袋5个,全校约有学生1900人,则全校每周要扔塑料袋约9500个。再上网搜查,按每个塑料袋2克计算,全校每年要扔塑料袋约重1000千克。一间小小的学校就要扔掉那么多塑料袋,全国有十三亿多人,那要扔掉多少塑料袋呀?目前,对于塑料袋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填埋在地里;二是焚烧。据了解,填埋在地里的塑料袋,需要约300年以上才能腐烂,这将破坏多少宝贵的土地资源呀,会对土地带来极大的危害;如焚烧,将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气体混入空气中,就会形成酸雨,直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通过这次的调查研究,学生们亲身体验到几个事实:①校园内存在比较严重的白色污染,治理白色污染刻不容缓;②学校也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地去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培养同学们的环保意识;③在社会上适时宣传环保意识,从而使全社会的人都有环保观念。这正是我们的教育目的所在。
  3. 利用学科知识在生活的衍生性,引导探究学习
  地理是一门具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双重特征的边缘学科,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生活衍生性。这种衍生性,为学生提供了质疑和思考的广阔空间。当我们引导学生把研究的视野定格在地理学科与生活案例边缘地带的时候,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并可通过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间的渗透与综合,培养学生创造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 “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时,我设计了一个探究性问题“随着珠三角经济的迅猛发展,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让学生分组进行探讨(教师适时引导)。最后学生得出了两个结论:①珠三角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对工人的技能要求提高了;②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可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减少了,珠三角已经逐渐丧失了丰富的土地和廉价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了。所以只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可以展现给我们无限的潜能,接着我提问第二个问题:当珠三角的优势不再处于绝对地位时,港澳的产业扩散目标应选向哪里?为什么?学生又马上投入到新问题的探索和研究讨论中去了。
  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学会了依托现有知识,设计和实施简单的调查研究方法来检验课本知识,检验他人的观点;同时,通过探究活动,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和实践能力,以及思维品质。
  4. 利用“新闻联播”,掌握生活中的地理
  在应试教育阶段,教师常常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来鼓励学生要专心读书,但是,这种理念很难适应当今的素质教育了。所以,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还要渗透一些新鲜的东西,例如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内容,若能适时地纳入到地理教学中,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开发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有积极意义。因为“新闻联播”中的许多事情都和一定的地理环境相联系,更因为“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它贵在“新”,有较强的时效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普遍关注。
  如中东是个长期的热点地区,“南水北调”工程已开始动工,“西气东输”已开始向上海、郑州等地市送气,世界最大的水电站——长江三峡水电站建成并开始发电,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的建成并通车,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 发射成功,“汶川”大地震的发生,第十六届亚运会吉祥物的揭晓和会徽的发布,神舟七号载人出仓飞船成功发射并按预定地点安全着陆,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地区的胜利建成,我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预计今年开工,等等。
  还有那些经济、科技建设成就的报道,既壮国威,又鼓舞人心,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了主动,而且使学生养成自觉关心国家大事、世界热点的习惯。
   责任编辑 罗 峰
其他文献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机统一体。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得益于教师的引导,教学生会学习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新课程如何导入才能引导学生乐学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多媒体教学的精髓  教学手段多样化,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把教学由黑板转向屏幕,使静态变成了动态,把抽象变成了具体,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教学容量和效果,而且开辟了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我在充分理解课程内容的
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高数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高等数学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改革中,本着积极、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扩大视野,进行创造性学
科研促教,科研兴校,科研强校。近几年,我校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统筹学校全面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提升学校日常工作管理水平中的推动作用,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有序发展。   一、落实校长课题负责制度,发挥行政推动作用  校长是学校的行政负责人,对学校的整体工作起全面的策划、协调、组织、引领等作用。我们认识到,科研工作若由校长亲自主抓,对人、财、物的整合、调控就主动多了。因此,在我校开展“和乐教育研
我以广州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学期MODULE 3的课文为蓝本设计了一堂写人的写作课“The Famous People”。本课以阅读为辅、写作为主,逐步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技巧。同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段,归纳整理自己的写作思路,培养想象创造的写作能力。  一、Warming up and pre-reading  我与学生进行free talk,提问前两课的知识,通过小组竞
在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就是引导学生解答各式各样物理题.因此解题思维的培养就在教学中显特别重要.解题思维并不是一种单一思维形式,而是直觉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优化结合.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学生解题思维的培养.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疏通与整合,培养学生的解题直觉思维  解题的直觉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更不是胡猜乱估.它必须建立在扎实基础知识之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对各知识点
1.债务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主要以内债为主。包括由地方政府财政部门举债偿还的直接债务和地方政府其他部门举债财政担保的间接债务以及地方各职能部门所属实体负债形成的隐
作为一名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除了应具备良好的师德,还要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较高的教学水平。互动探究方式要求教师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原理及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来设计和运用教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努力策划各种教学的情境,将学生放在互动探究的位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活动来获取知识。若干年来的探究和实践。我在高中物理互动探究式教学方面总结了一些做法和经验。有如下几种。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以富有审美价值的独特的方式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使教与学双边活动协调进行,使学生积极高效地学习,并感受语言的美。而现实教学中往往由于教师教学方法的陈旧单调,使语文课堂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文字的组合”,丧失了语文课堂的艺术魅力,也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激情。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
本文从筒体强度计算方法入手,详细地对影响筒体强度的诸因素进行分析,给筒体强度计算找出最合适的设计条件,为筒体的优化设计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考虑到怎样教,同时又要关注到学生如何学,要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构建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教学过程,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从“教”的方面分析  1. 从认识论看。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基本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基本上依赖于感性直观材料,判断常带有具体性和片面性。思维处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我们经常听到教师埋怨学生,“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不出来!”殊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