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稀之年,像个少年人一样对什么事都感兴趣,都跃跃欲试,真的不像是个老人。”作家铁凝曾这样评价王蒙。提起王蒙,大家不由地会想起他那张孩童般质朴的笑脸,是那么真诚、那么明媚、那么清澈。
“阳光男孩”学到老
生活中的王蒙的确和多数同龄人不太一样。王蒙手举着儿子买的智能手机讲起了自己的“掌上时代”。从最初打电话、发短信,到现在微信、彩信样样都能来,“我就觉得一个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很有意思,学习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那个事情本身,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很少有人知道,作家王蒙学起外语更是堪称“学霸”,回忆这些往事更是快乐的源泉。
多年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作家海因利希-伯尔邀请王蒙到其家中住6个月,但王蒙只在海因利希-伯尔的别墅里住了6个星期,“我报名参加了德语学习班,每天晚上学德语,我当然知道6个星期不可能学什么,我反复去德国的可能性也很小,但是我脑子里有点德语的概念,也不是什么坏事。”
1980年去美国4个月,王蒙办理飞机转机手续非常困难,他看不懂一个单词,尴尬得要命。“我想我在离开美国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换飞机票,我一天背30个生词,我做到了,我临走的时候,已经能在小会上结结巴巴地发言了。”多年的学习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
2012年的伦敦书展上,王蒙跟英国女作家玛格丽特·德拉伯尔的对话足有半小时,而全部采用英语对话正是他自己的主意,“其实我讲的时候有点出汗,我英语并没有那么过关,但是我经常主动争取说英语的机会。”王蒙像孩子一样哈哈笑了。
英语、德语、俄语、法语、日语、波斯语,王蒙都自学过、发音也过得去,“为什么我愿意学外语?我愿意接近每一个人,洋人是人,他们也希望过美好的生活,也想多挣钱,住好房子。”王蒙揭秘道,他不是专门的翻译家、外交家,但学习不同的语言,让他觉得生活越来越可爱了,对生活的陌生感、距离感越来越少了,“大街上都是人,你和谁都没有距离,你写起小说来多有把握呀。”
一位德国汉学家翻译了王蒙大量作品,但他完全无法理解王蒙当年曾被打成“右派”这段经历,“你怎么能够忍受这种状况,如果是我的话,要么自杀,要么发疯”。而王蒙暗自想,“与其发疯、自杀,还不如自己好好学习,做个‘阳光男孩’。”
不服老,做“最浪漫的事”
至今,80岁的王蒙还在不停地写作。从1953年开始创作《青春万岁》起,他的文学生涯已经跨越了61个春秋,45卷约1600万字的《王蒙文集》正是岁月的见证。
除去写作,王蒙最大的爱好就是游泳,一次能游七百到一千米,在海水里泡四十多分钟。“如果说有什么最高的享受,那就是上午能写作,下午能游泳。”王蒙说。
谈及写作,王蒙笑着说:“精力不如过去,视力也下降了很多。但我就是要和衰老抗争,现在的写作量不小,讲课的量也不少,暂时没有特别吃不消,相反,真担心一下子放弃了,再也游不了也写不了了。”
1956年,王蒙因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被错划为右派,直到1979年才得到平反。即使在当右派期间,王蒙也没有停止写作。“虽然很久都没有平反,但我的生活并不空虚。我在新疆学习了另一种文化、语言,完全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在下放新疆劳动改造期间,王蒙创作了长篇小说《这边风景》,这本书2013年出版,又成为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的入选篇目。感叹这些年的经历,王蒙很释然,“生活和我之间,我们扯平啦!”
提到浪漫的事儿,王蒙眼神中泛出了光芒。“在新疆,我从山顶跳到五米多深的水库中,那种刺激至今还记得,浪漫不?我喜欢听音乐,听到动情之处,就把宿舍所有的灯关掉,你说我浪漫不?”王蒙连连举例,“调皮”地连续反问,“其实,我写了一辈子小说,这才是我最浪漫的事喽!”
年岁渐长,王蒙却从未停下对公共事务的关注,言论一多,争议便也不少。在谈及是否担心负面的解讀和评价时,他很坦然:“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没有一个人能拿自己做标尺。我就是我,敢说话、说真话,至于各种评价,太多了,我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觉得这辈子获得的正面评价、帮助、支持已经够多了,不可能妄想所有的人给你鼓掌。”
“阳光男孩”学到老
生活中的王蒙的确和多数同龄人不太一样。王蒙手举着儿子买的智能手机讲起了自己的“掌上时代”。从最初打电话、发短信,到现在微信、彩信样样都能来,“我就觉得一个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很有意思,学习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那个事情本身,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很少有人知道,作家王蒙学起外语更是堪称“学霸”,回忆这些往事更是快乐的源泉。
多年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作家海因利希-伯尔邀请王蒙到其家中住6个月,但王蒙只在海因利希-伯尔的别墅里住了6个星期,“我报名参加了德语学习班,每天晚上学德语,我当然知道6个星期不可能学什么,我反复去德国的可能性也很小,但是我脑子里有点德语的概念,也不是什么坏事。”
1980年去美国4个月,王蒙办理飞机转机手续非常困难,他看不懂一个单词,尴尬得要命。“我想我在离开美国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换飞机票,我一天背30个生词,我做到了,我临走的时候,已经能在小会上结结巴巴地发言了。”多年的学习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
2012年的伦敦书展上,王蒙跟英国女作家玛格丽特·德拉伯尔的对话足有半小时,而全部采用英语对话正是他自己的主意,“其实我讲的时候有点出汗,我英语并没有那么过关,但是我经常主动争取说英语的机会。”王蒙像孩子一样哈哈笑了。
英语、德语、俄语、法语、日语、波斯语,王蒙都自学过、发音也过得去,“为什么我愿意学外语?我愿意接近每一个人,洋人是人,他们也希望过美好的生活,也想多挣钱,住好房子。”王蒙揭秘道,他不是专门的翻译家、外交家,但学习不同的语言,让他觉得生活越来越可爱了,对生活的陌生感、距离感越来越少了,“大街上都是人,你和谁都没有距离,你写起小说来多有把握呀。”
一位德国汉学家翻译了王蒙大量作品,但他完全无法理解王蒙当年曾被打成“右派”这段经历,“你怎么能够忍受这种状况,如果是我的话,要么自杀,要么发疯”。而王蒙暗自想,“与其发疯、自杀,还不如自己好好学习,做个‘阳光男孩’。”
不服老,做“最浪漫的事”
至今,80岁的王蒙还在不停地写作。从1953年开始创作《青春万岁》起,他的文学生涯已经跨越了61个春秋,45卷约1600万字的《王蒙文集》正是岁月的见证。
除去写作,王蒙最大的爱好就是游泳,一次能游七百到一千米,在海水里泡四十多分钟。“如果说有什么最高的享受,那就是上午能写作,下午能游泳。”王蒙说。
谈及写作,王蒙笑着说:“精力不如过去,视力也下降了很多。但我就是要和衰老抗争,现在的写作量不小,讲课的量也不少,暂时没有特别吃不消,相反,真担心一下子放弃了,再也游不了也写不了了。”
1956年,王蒙因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被错划为右派,直到1979年才得到平反。即使在当右派期间,王蒙也没有停止写作。“虽然很久都没有平反,但我的生活并不空虚。我在新疆学习了另一种文化、语言,完全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在下放新疆劳动改造期间,王蒙创作了长篇小说《这边风景》,这本书2013年出版,又成为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的入选篇目。感叹这些年的经历,王蒙很释然,“生活和我之间,我们扯平啦!”
提到浪漫的事儿,王蒙眼神中泛出了光芒。“在新疆,我从山顶跳到五米多深的水库中,那种刺激至今还记得,浪漫不?我喜欢听音乐,听到动情之处,就把宿舍所有的灯关掉,你说我浪漫不?”王蒙连连举例,“调皮”地连续反问,“其实,我写了一辈子小说,这才是我最浪漫的事喽!”
年岁渐长,王蒙却从未停下对公共事务的关注,言论一多,争议便也不少。在谈及是否担心负面的解讀和评价时,他很坦然:“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没有一个人能拿自己做标尺。我就是我,敢说话、说真话,至于各种评价,太多了,我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觉得这辈子获得的正面评价、帮助、支持已经够多了,不可能妄想所有的人给你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