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如意的『磁场养成记』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一把好的如意,它的“兰心蕙质”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原因,让人们在看到如意的那一瞬间“合”对“眼缘”?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来听听专业人士是如何评述的。
  采访嘉宾:何欣(北京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副研究员)
  判断一把如意的好与不好,最为简单而直观的方法,我认为是观其整体是否令人感觉舒服。正所谓一饱眼福,我们在欣赏和把玩一件如意的时候,这个眼福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工艺与造型。
  现在人们所能看到的产生时代最早的如意实物,几乎都是集中在明清时期,尤以清代为盛,北京故宫博物院就收藏有几千柄风姿各异的如意。必须承认,在评价一件艺术品的时候,单纯从一两个方面来定论未免欠妥,所以不大好完全抛开材质来判断一件如意的好坏。但纯粹以材质来比较其贵重与否也不对,比如同一时代的如意,有人可能会觉得,黃金制作的如意一定最贵重!实际上,像黄花梨、小叶紫檀这些材料,一样也是很珍稀的。同理,你说究竟是长条形的如意好,还是流线形的如意优美?云头、灵芝头,哪个更好看?不能这么简单地去比较。
  相对来说,明代的如意,造型简约、曲线很流畅;而清代的如意,则胜在丰富繁复、琳琅满目上,毕竟如意的制作发展到这一时期,人们认为只有在工艺上下工夫,做得好,才能超越之前。因此,清代的如意整体上看更重工艺。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如意的发展,与统治者的重视分不开,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化史就不难发现,例如乾隆皇帝,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如意的狂热爱好者,甚至将其嵌入到统治理念当中。这印证了文化理念与政治理念是分不开的,从如意这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元素身上,清朝统治者努力向中原文化靠拢,借助文化的融合来巩固“江山”的思想不难窥见一斑。
  有的时候,人们看到一把明清时代的如意,譬如用竹制作的如意,第一眼感觉很素,可能会觉得不起眼,说不出什么好。殊不知,这种看似普通的背后,蕴含了工匠们无数心血。竹制的如意,明清宫廷用得比较多,这跟对其工艺水平要求高有很大关系。大家都知道,竹子容易裂,尤其是南方的竹子运到北方后很容易发干。鉴于此,用竹子制作如意,需要经过浸泡、处理、贴黄等多道工序,每一道都有着精准的要求和讲究,要做成一把好的竹制如意,不是一般人轻松就能完成的。
  早在唐代,人们对于如意就有了明确的概念,而这些文化概念流传到明清时期,产生了一种固定模式的器型,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如意。它是由如意、吉祥等文化概念所催生出的产物,是多种传统文化的集合。由此,对一把好如意的判断,工艺、时代,包括其背后的故事,应当是置之首位的。
  清乾隆 紫檀三镶古玉御题诗如意
  清乾隆 铜鎏金镶料石冰梅纹嵌表如意
其他文献
4月中旬,一则消息搅动了原本有些平静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和收藏圈——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对外宣布,对公司结构作出战略部署,成立“嘉德文化集团”。作为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先行者和重要开拓者,嘉德此举是继2012年迈出国际化道路后又一重要举措。这家中国拍卖业的“老字号”的新布局,无疑将再度推进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  为何要走集团化  4月16日,中国嘉德正式对外宣布成立嘉德文化集团。组建中的“嘉德文
期刊
王世襄先生并不『承认』自己是书法家,但他的书法却有着很多『书法家』都没有的风神、气度。他曾多次为友人书,从遣词造句,到构思落笔,可谓精心竭力。这每一件作品,不仅提供了书法审美的范本,还记录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更承载着王先生与友朋间的深厚情谊。  1992年春节,王伯身边的很多晚辈都获得了一件意外珍贵的礼物,就是每个人名字嵌在联语之中的王伯墨宝。  我获得的字联是:本固邦甯宁有日,介尔景福福无疆。
期刊
是“舶来品”还是“土生土长”?在筹备之初,我们突发奇想,“如意”用英文该如何表达?咨询几位英语“高手”,竟然沒能得出肯定的答案。最后,还是通过登录国外博物馆官方网站查询相关藏品时,才确定了——“Ruyi”。这也不难看出,跟唐三彩等由拼音直译的词汇一样,如意无疑被浓缩为了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  然而可惜的是,现在它早已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对于一种渐行渐远的事物,如果不能了解和走近它的世界,
期刊
话说“如意”在汉朝可是个很流行的土生土长的吉祥词语,从起名上便可窥见一斑。遇有嘉名,大家都争着采用,从《汉书》中可见,西汉刘氏宗室几代不避重名,名为“刘如意”的就有四位。而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佛经翻译家借用“如意”这个现成的词语来翻译梵文中的某些词语,并赋与了它更多、更丰富的词义。  译 经 中 的“如 意”  Atta-mazi,这个词语的意思大致与汉语的原意接近,表示“称心如意”。例如北凉“中印
期刊
从三国时期到五代,如意的形制只有手爪型一种,它通行于上层社会,每每制造成华丽贵重的形态。它还作击节称赏用、作打击用,因而研究宋朝史的文物鉴赏家认为古人是拿它当防身利器的,未免求之过深。  而自打如意形制二水分流后,爪形如意身价一落千丈,完全恢复了原来挠痒痒的原始功能,重新成为老头儿、老太太的爱物;那云头如意等新品种则身价十倍,并且演化出一些新用途来——这种发展,大约在明清两代完成。  现在我们见到
期刊
回顾2013年秋拍,高价位拍品依然是这个秋季最引人眼球的所在。曾梵志、黄胄纷纷跻身亿元俱乐部,让这个秋季的艺术品市场分外热闹。从2012年下半年进入调整期后,在阔别两季后,亿元拍品此番重现市场,无疑起到了提振市场信心的作用。  除了高价拍品外,要说这个秋季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一个个小而精的私人收藏专场。面对持续处于调整中的市场,各大拍卖公司都纷纷使出了应对之策。而力推私人收藏专场无疑成为中国嘉德、北
期刊
我的岳父,我习惯顺着我孩子那辈的称呼称呼他“姥爷”,只有我俩对谈之时,才改口“爸”或“您”。  姥爷是去年十一月过世的,享年八十八岁,旁人见我们哀伤,便安慰说“八十八,算喜丧了”。我也知道,姥爷四十几岁患脑梗,导致左半身偏瘫,不到五十就退休了,能活到八十八,不容易的,也算难得了,可是人死,总归是件坏事。说起姥爷的死因,更是让我心有不甘,他老人家本来是能够活着看到第八十九个春天的。  姥爷的遗物里有
期刊
象征吉祥,是如意自上而下、深入人心的整体意蕴。不过,无论是皇宫贵族、还是才子佳人,抑或是大户人家、平民百姓,以情感、心理暗示的角度分析,在不同的社会阶层眼中,究竟是要“如”什么样的“意”,却又多少有着细微区别、滋味不一。在本篇中,我们且大体以3种不同阶层为例,以图赏说话,看看同为如意,不同的关键词又是什么?  明 骨雕三多小如意 表现多福多寿多子的美好意愿。  晚清如意 犹如实物灵一般,或置于案头
期刊
众人排队抢“马”的场面着实令人意外,这股热情在寒冷的冬日里也让人感到温暖。那么,这枚一马当先、飞奔而来的马票能否也给颇为冷清的邮市带来一丝温暖?  缘何爱马?  虽然刚刚步入三九的京城再次迎来了寒潮的袭击,但是即便如此,凛冽的寒风和冰点的温度依然没能阻挡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如火热情。据北京集邮爱好者郭永胜介绍,他自己集邮也有二十余年,此前生肖邮票发行时他也曾在第一时间到发售点购票,但其场面似乎都没有今
期刊
如意在民间有着相当广泛的运用,而且,随着历史的变迁,如意的用法也有着发展演变的过程。无论是作为摆设装饰,还是拿来把玩,化器型融入日常生活是民间如意使用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千百年的斗转星移之中,一声“如意”,不仅是一代又一代人心中“千千结”的凝聚,也涵尽了数不清的祥瑞祈求和美好心愿。  不 乏 实 用  有观点认为,如意最早就是一个搔痒的工具。在魏晋时候,如意相当流行,起初可能和魏晋人爱服食长生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