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数学一直都是学校学科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因为它在教育学生,陶冶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能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顺应了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要求,汲取了诸如人本主义教育的理念、教育民主的理念、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性教育的理念、个性发展理念等.但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数学教师的观念能否真正转变.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新课程的教学观,才能使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能够深入下去,使新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能够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问题链;方法串;思维模块
一、探究“问题链”的形成方式,落实问题链教学
在现有的新课程教材中,各知识有许多方面保留着较大余地,对形成“问题链”较为有利,只要做一位“有心人”,在教学中,对教材上的例题、习题加以改编,挖掘同一领域内容之间的相互关联,知识与系统之间的相互支撑,利用学生思维习惯与生活经验,在数学核心概念、法则的内涵或外延处,形成递进或突变式的“问题链”;在“链”的魅力下,实现新课程所强调的“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的特征与理念,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思维平台,更好地提高课堂单位效益.
二、把握“问题链”的思想内涵,加强思想方法教学
数学“问题链”的形成,实施中往往会于问题的解决中,揭示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其思想方法产生、同化的过程.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问题解决或构建所做的整体性考虑,它来源于现实原型又高于现实原型,往往借助现实原型使数学思想方法得以生动地表现,有利于对数学问题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但是大量的思想方法却蕴含于表层知识之中,处于潜形态.作为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深层知识揭示出来,将这些深层知识由“潜形态”转变为“显形态”,让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朦胧感受转变为明晰、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适当措施去体现思想方法的教学.但是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数学教师应适时地利用“问题链”,用简朴、易懂的范例,不断地渗透、烘托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提升教师自身数学素养的同时,也为学生打开探究数学问题、掌握数学地思考本原的窗户,让窗户外的风景更好地纳入学生的视野范围.
三、发挥“问题链”的教学功能,加强分层教学
新课程提出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是不容置疑的,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加强分层教学,即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课堂上做好这件事,按现有班级授课方式,其艰难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不过,“问题链”是一个值得一试的方法.如果教师能通过合适的机会,搭建恰当的平台,还是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学生甚至还可以理解到高一级的基础知识,进而反过来推动对旧知识的深刻理解.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问题链”强化分层教学意识,为学生搭建好共同学习的平台的同时,发挥“问题链”递进层次分明、选择性强和灵活性大的功能,将不同学生的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储备同时激活,充分地利用初中数学中隐含着的现代数学的一些原始生长点,能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名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名学生的智慧潜能.而且,从面向每一名学生出发,也能為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真正地落实好新课程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四、利用“问题链”的趋近模式,加强初高中衔接内容的研究
初中教材中有些内容特别是探究活动课的内容,是新课标的延续,也是高中内容的奠基.将这些奠基用“问题链”的形式与探究活动“串联”起来,在学生学习方法上给予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学会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懂得知识间的来龙去脉,从而更好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观、学习观,加深对初中知识本原的理解.当然,在此实施过程中,初中教师除了关注初中本身的教学内容外,还应该关注高中的有关数学内容,要知道初中哪些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的生长点与奠基石.如,初中“几何体的三视图”将为高中“立体几何”的学习打基础,我们就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变换的能力为本;初中概率统计方面是高中进一步学习统计内容的基础,因而,在教学生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时,我们就要加强基本的训练,侧重于思想方法的渗透;初中函数与方程知识,将是高中学习其他基本初等函数与平面解析几何的坚实基础,我们就应该通过螺旋上升的方法,不失时机地加以强化.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每年的中考试卷中总有一些以高中数学知识为背景或素材的试题出现.总之,我们要加强初高中衔接内容的研究,对衔接点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地利用“问题链”的趋近模式开展衔接教学,形成众多的“知识链”“方法串”和“思维模块”,有利于学生的今后学习,从而也提高学生对现有知识的理解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部.中学新课标资源库·数学卷[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罗增儒.解题分析,应该有“第二过程”的暴露——写在《数学解题学引论》第5次印刷[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半月·高中),2008(9):22-24.
[3]徐文彬.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理解、设计与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9(1):52-55.
【关键词】问题链;方法串;思维模块
一、探究“问题链”的形成方式,落实问题链教学
在现有的新课程教材中,各知识有许多方面保留着较大余地,对形成“问题链”较为有利,只要做一位“有心人”,在教学中,对教材上的例题、习题加以改编,挖掘同一领域内容之间的相互关联,知识与系统之间的相互支撑,利用学生思维习惯与生活经验,在数学核心概念、法则的内涵或外延处,形成递进或突变式的“问题链”;在“链”的魅力下,实现新课程所强调的“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的特征与理念,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思维平台,更好地提高课堂单位效益.
二、把握“问题链”的思想内涵,加强思想方法教学
数学“问题链”的形成,实施中往往会于问题的解决中,揭示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其思想方法产生、同化的过程.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问题解决或构建所做的整体性考虑,它来源于现实原型又高于现实原型,往往借助现实原型使数学思想方法得以生动地表现,有利于对数学问题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但是大量的思想方法却蕴含于表层知识之中,处于潜形态.作为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深层知识揭示出来,将这些深层知识由“潜形态”转变为“显形态”,让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朦胧感受转变为明晰、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适当措施去体现思想方法的教学.但是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数学教师应适时地利用“问题链”,用简朴、易懂的范例,不断地渗透、烘托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提升教师自身数学素养的同时,也为学生打开探究数学问题、掌握数学地思考本原的窗户,让窗户外的风景更好地纳入学生的视野范围.
三、发挥“问题链”的教学功能,加强分层教学
新课程提出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是不容置疑的,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加强分层教学,即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课堂上做好这件事,按现有班级授课方式,其艰难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不过,“问题链”是一个值得一试的方法.如果教师能通过合适的机会,搭建恰当的平台,还是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学生甚至还可以理解到高一级的基础知识,进而反过来推动对旧知识的深刻理解.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问题链”强化分层教学意识,为学生搭建好共同学习的平台的同时,发挥“问题链”递进层次分明、选择性强和灵活性大的功能,将不同学生的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储备同时激活,充分地利用初中数学中隐含着的现代数学的一些原始生长点,能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名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名学生的智慧潜能.而且,从面向每一名学生出发,也能為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真正地落实好新课程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四、利用“问题链”的趋近模式,加强初高中衔接内容的研究
初中教材中有些内容特别是探究活动课的内容,是新课标的延续,也是高中内容的奠基.将这些奠基用“问题链”的形式与探究活动“串联”起来,在学生学习方法上给予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学会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懂得知识间的来龙去脉,从而更好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观、学习观,加深对初中知识本原的理解.当然,在此实施过程中,初中教师除了关注初中本身的教学内容外,还应该关注高中的有关数学内容,要知道初中哪些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的生长点与奠基石.如,初中“几何体的三视图”将为高中“立体几何”的学习打基础,我们就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变换的能力为本;初中概率统计方面是高中进一步学习统计内容的基础,因而,在教学生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时,我们就要加强基本的训练,侧重于思想方法的渗透;初中函数与方程知识,将是高中学习其他基本初等函数与平面解析几何的坚实基础,我们就应该通过螺旋上升的方法,不失时机地加以强化.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每年的中考试卷中总有一些以高中数学知识为背景或素材的试题出现.总之,我们要加强初高中衔接内容的研究,对衔接点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地利用“问题链”的趋近模式开展衔接教学,形成众多的“知识链”“方法串”和“思维模块”,有利于学生的今后学习,从而也提高学生对现有知识的理解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部.中学新课标资源库·数学卷[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罗增儒.解题分析,应该有“第二过程”的暴露——写在《数学解题学引论》第5次印刷[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半月·高中),2008(9):22-24.
[3]徐文彬.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理解、设计与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9(1):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