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月初,基金公司陆续交出2012年业绩,整体盈利水平下降呈不同程度下滑。
这是基金最好的时期。2012年全年行情结束,上证指数上涨3.17%,但最好的股票型基金却实现了31.70%的收益。而QDII基金则大打翻身仗,一改“赔钱货”的形象。
这是基金最坏的时期。尽管A股市场年末终迎来了一波“吃饭”行情,但已无力挽救基金行业去年收入和利润双降的局面,公募基金大部分陷入“规模上升利润减少”的尴尬境地。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去年新基金发行数量增多,基金公司营销费用增大,而新基金难有赚钱效应,最终导致基金公司整体盈利水平下降。”
愁云惨淡
基金利润的不断下降,与两年之前的辉煌相比,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就风云突变。
随着上市公司年报的披露,已经有6家基金公司2012年营收情况得以曝光。
6家基金公司2012年业绩一增两降三亏,透露出基金业去年遭遇“寒冬”,其中,金鹰基金、浦银安盛基金、长安基金2012年业绩亏损;兴业全球基金、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净利润同比下降;而建信基金净利润同比增长15.93%。
除了上述两家基金公司去年净利润同比下降外,还有十几家基金公司亏损。而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公司则是凤毛麟角。
上述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自身利润下滑,2012年底以来,不少金融机构已经搬离金融街核心区域,其中不乏一批中小型券商系基金公司。事实上,这类公司近年来发展状况可谓命途多舛,2011年券商年报披露的基金公司财务数据可见一斑。
北京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感叹:“券商系基金公司‘搬家’只是行业整体生存现状的一个折射,由于整体市场表现低迷,大多数券商2012年收入和利润数据悲观。”
证券业协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证券行业主要经营指标持续下滑,114家证券公司整体营业总收入1295亿元,同比下降5%。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甚至有个别证券公司已将办公地址从金融街迁出二环甚至相对更加僻远的住所。
基金难卖
一家券商经纪业务人员说:“基金难卖,不仅困扰着基金公司,也困扰着基金销售人员。为了完成销售任务,除了免申购费外,还会给予投资者现金返点。”
一般来说,申赎费用是由销售渠道收取,是对销售渠道劳动的报酬。如果完不成指定的任务,还要扣奖金,因此对于销售人员与其完不成销售任务,倒不如把钱直接给客户。并且,如果总部下达的基金销售任务不是太重,就不向客户推荐基金,自己申购,一旦打开申购马上赎回,反反复复地申赎新基金。
据了解,这种现金返点是阶梯形的,对基金规模越有帮助的份额返点越高。1年后赎回的现金返点,要明显高于3个月赎回的份额,3个月赎回的现金返点要高于1个月赎回的。
有业内人士认为,最终这些返点都是由基金公司承担,新发基金几乎是为渠道打工。上海的一家基金公司工作人员则说:“为了冲规模,基金公司就要有所牺牲。”
很多人将基金产品难卖归结为证券市场的疲态,投资人信心不足。不过,同样的市场背景下也可以看到:某小基金公司专户产品还未发行就预约不断,销售数字令业界注目。种种迹象表明,基金产品不是难卖,而是符合大众需求的基金产品太少,基金产品设计和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的风格错配,导致销售端压力重重。
前几年,由于新基金审批周期长,新基金额度稀缺,基金公司对产品部门的考核往往是以“只数”论功绩,新产品数量关乎着年终奖的多寡。现在,一只新产品从上报到批出不超过20个工作日,再以数量论英雄已不合时宜。这样的考核体制,最终造成产品部只追求数量不考虑销售的结果。
一组值得注意的数据是,2013年1月份,基金发行份额总计高达1027.09亿份,其中,股票型基金仅有70多亿,占比7%,其他均为债券基金等固定收益类基金。发行总量之大、股票基金占比之小在十多年公募基金发展史上都很少见。而在2007年上半年,股票基金发行不断创天量,几个月之后A股就陷入漫漫熊途。
风光无限
目前,在资产管理领域雄踞霸主地位的公募基金,生存环境已大为改变,威胁就来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规模的井喷。
数据显示,自去年10月券商资管新政实施以来,券商理财产品规模狂飙,2012年10月22日至2013年2月22日成立的集合理财产品达245只,上年同期只成立了42只产品,同比增长超过4倍。
“随着券商资管新政红利逐步释放,将会有更多券商创新产品推出,预计这种密集发行的状态还会持续下去。”一券商旗下的基金公司经理表示。
Wind 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7日,2013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共发行174只,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成立数量,超过了去年前11个月成立数量。去年全年,券商资管产品共成立208只。2012年10月22日至2013年2月22日成立的集合理财产品已达245只,同比增长超过4倍。
从产品首发规模看,今年以来发行的产品份额共计398.71亿份,而去年全年成立总份额为967亿份。从产品类型看,债券型产品比重最大,年内共成立79只债券型产品;其次是混合型产品,共有45只;股票型产品仅成立7只,其余为货币性产品。
“资产管理业务未来将会成为证券公司收入增长中最具潜力的一项业务。”此前,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储晓明表示,资产管理业务作为证券公司总体创新的最重要平台,它的创新将带动整个公司的业务创新。
在资管混业经营的背景之下,除了资产管理能力以外,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成发行成功的重要因素。“为应对竞争,券商资管纷纷开发创新型产品,不仅包括固定收益类的低风险产品,还涉及高杠杆金融衍生产品;部分券商为了增加产品流动性,还推出交易功能,让投资者在合同未到期时就能转让产品份额。”通过资管平台的创新产品,能够发挥券商产品设计与定价的专业优势,与现有的通道业务相比是更长远的价值增长点。
这是基金最好的时期。2012年全年行情结束,上证指数上涨3.17%,但最好的股票型基金却实现了31.70%的收益。而QDII基金则大打翻身仗,一改“赔钱货”的形象。
这是基金最坏的时期。尽管A股市场年末终迎来了一波“吃饭”行情,但已无力挽救基金行业去年收入和利润双降的局面,公募基金大部分陷入“规模上升利润减少”的尴尬境地。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去年新基金发行数量增多,基金公司营销费用增大,而新基金难有赚钱效应,最终导致基金公司整体盈利水平下降。”
愁云惨淡
基金利润的不断下降,与两年之前的辉煌相比,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就风云突变。
随着上市公司年报的披露,已经有6家基金公司2012年营收情况得以曝光。
6家基金公司2012年业绩一增两降三亏,透露出基金业去年遭遇“寒冬”,其中,金鹰基金、浦银安盛基金、长安基金2012年业绩亏损;兴业全球基金、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净利润同比下降;而建信基金净利润同比增长15.93%。
除了上述两家基金公司去年净利润同比下降外,还有十几家基金公司亏损。而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公司则是凤毛麟角。
上述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自身利润下滑,2012年底以来,不少金融机构已经搬离金融街核心区域,其中不乏一批中小型券商系基金公司。事实上,这类公司近年来发展状况可谓命途多舛,2011年券商年报披露的基金公司财务数据可见一斑。
北京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感叹:“券商系基金公司‘搬家’只是行业整体生存现状的一个折射,由于整体市场表现低迷,大多数券商2012年收入和利润数据悲观。”
证券业协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证券行业主要经营指标持续下滑,114家证券公司整体营业总收入1295亿元,同比下降5%。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甚至有个别证券公司已将办公地址从金融街迁出二环甚至相对更加僻远的住所。
基金难卖
一家券商经纪业务人员说:“基金难卖,不仅困扰着基金公司,也困扰着基金销售人员。为了完成销售任务,除了免申购费外,还会给予投资者现金返点。”
一般来说,申赎费用是由销售渠道收取,是对销售渠道劳动的报酬。如果完不成指定的任务,还要扣奖金,因此对于销售人员与其完不成销售任务,倒不如把钱直接给客户。并且,如果总部下达的基金销售任务不是太重,就不向客户推荐基金,自己申购,一旦打开申购马上赎回,反反复复地申赎新基金。
据了解,这种现金返点是阶梯形的,对基金规模越有帮助的份额返点越高。1年后赎回的现金返点,要明显高于3个月赎回的份额,3个月赎回的现金返点要高于1个月赎回的。
有业内人士认为,最终这些返点都是由基金公司承担,新发基金几乎是为渠道打工。上海的一家基金公司工作人员则说:“为了冲规模,基金公司就要有所牺牲。”
很多人将基金产品难卖归结为证券市场的疲态,投资人信心不足。不过,同样的市场背景下也可以看到:某小基金公司专户产品还未发行就预约不断,销售数字令业界注目。种种迹象表明,基金产品不是难卖,而是符合大众需求的基金产品太少,基金产品设计和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的风格错配,导致销售端压力重重。
前几年,由于新基金审批周期长,新基金额度稀缺,基金公司对产品部门的考核往往是以“只数”论功绩,新产品数量关乎着年终奖的多寡。现在,一只新产品从上报到批出不超过20个工作日,再以数量论英雄已不合时宜。这样的考核体制,最终造成产品部只追求数量不考虑销售的结果。
一组值得注意的数据是,2013年1月份,基金发行份额总计高达1027.09亿份,其中,股票型基金仅有70多亿,占比7%,其他均为债券基金等固定收益类基金。发行总量之大、股票基金占比之小在十多年公募基金发展史上都很少见。而在2007年上半年,股票基金发行不断创天量,几个月之后A股就陷入漫漫熊途。
风光无限
目前,在资产管理领域雄踞霸主地位的公募基金,生存环境已大为改变,威胁就来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规模的井喷。
数据显示,自去年10月券商资管新政实施以来,券商理财产品规模狂飙,2012年10月22日至2013年2月22日成立的集合理财产品达245只,上年同期只成立了42只产品,同比增长超过4倍。
“随着券商资管新政红利逐步释放,将会有更多券商创新产品推出,预计这种密集发行的状态还会持续下去。”一券商旗下的基金公司经理表示。
Wind 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7日,2013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共发行174只,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成立数量,超过了去年前11个月成立数量。去年全年,券商资管产品共成立208只。2012年10月22日至2013年2月22日成立的集合理财产品已达245只,同比增长超过4倍。
从产品首发规模看,今年以来发行的产品份额共计398.71亿份,而去年全年成立总份额为967亿份。从产品类型看,债券型产品比重最大,年内共成立79只债券型产品;其次是混合型产品,共有45只;股票型产品仅成立7只,其余为货币性产品。
“资产管理业务未来将会成为证券公司收入增长中最具潜力的一项业务。”此前,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储晓明表示,资产管理业务作为证券公司总体创新的最重要平台,它的创新将带动整个公司的业务创新。
在资管混业经营的背景之下,除了资产管理能力以外,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成发行成功的重要因素。“为应对竞争,券商资管纷纷开发创新型产品,不仅包括固定收益类的低风险产品,还涉及高杠杆金融衍生产品;部分券商为了增加产品流动性,还推出交易功能,让投资者在合同未到期时就能转让产品份额。”通过资管平台的创新产品,能够发挥券商产品设计与定价的专业优势,与现有的通道业务相比是更长远的价值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