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过了小寒节气,湖南就迎来了2009年的第一场雪,全省34个县市出现雨雪冰冻天气,省气象台同时拉响了2009年首个暴雪橙色预警和2009年首个道路结冰红色预警。而此前的2008年12月3日~5日,中国大部地区遭受近年来罕见的寒潮天气。
不确定性是最大的困难
2008年1月10日~2月2日,我国大部尤其南方地区连续四次出现低温雨雪冷冻天气过程,灾害影响范围之广、强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为历史罕见,至今让人心有余悸。而这次严重低温雨雪冷冻灾害的发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对灾害的预报和预警不是很准确,二是对灾害的严重性估计不足,防灾抗灾的准备不充分。
而对低温灾害预报不太准确又是因为气候变化的复杂造成的。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李维京认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冰雪灾害成灾因素复杂,对雨雪预测预报难度也在不断增加。不过,从既往的灾害原因和预报中,也许能找到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2008年初春中国遭受低温雨雪冷冻天气后,有关专家总结了这一冷冻天气形成的自然原因。一是受拉尼娜事件的影响。自2007年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进入拉尼娜状态后迅速发展,至2008年1月,连续6个月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0.5℃以上。这种情况是我国东部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大气环流异常。2008年1月以来,中高纬度欧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呈现西高东低分布,这种环流异常型持续了19天(1月气候平均值为6天),是多年气候状况的3倍以上,为1951年以来该环流型持续最长的一次,有利于冷空气自西北方向沿河西走廊连续不断入侵中国。
三是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低压槽活跃,促使西南方向暖湿空气沿云贵高原向中国输送。
四是由于冷暖空气交汇区,暖湿空气在上,在对流层中低层形成稳定的逆温层,是大范围冻雨出现的主要原因。
到了2008年年底,上述四种原因还会不会成为中国冷冻天气形成的重要成因,需要气象和防灾部门的精心研究,并做到尽可能准确地预报和预警。
局部寒冷与全球变暖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与历史同期相比出现较少的小概率天气气候事件。全球气候变暖是造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中国和世界一些局部地区反而可能遭受冷冻天气灾害,这便是一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而这一情况又与拉尼娜等气候因素有关。
厄尔尼诺现象指的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是一种异常气候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海面水温低于往年的现象被称为拉尼娜现象。由于拉尼娜现象正好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所以又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一般紧随在厄尔尼诺之后出现,是由于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庞大冷水区域在东太平洋浮出水面后形成的,是大自然修正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气候失衡的一种方式。拉尼娜现象的出现也是全球气候系统异常的一个强信号。从近50年的统计来看,拉尼娜现象的发生频率少于厄尔尼诺,强度也比厄尔尼诺弱,持续时间则大多数偏长。
然而,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拉尼娜造成的冷冻极端天气气候却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它对2008年初中国的低温雨雪冷冻天气有重要作用。不过,2007年年底和2008年年初,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IPCC)和环境方面的一些专家就提出,尽管全球气候在持续变暖,但2008年将是自2000年以来最为寒冷的一年,全球的平均气温将达到14.3摄氏度。英国气象办公室的专家认为,这一平均温度比2001年至2007年的全球平均温度低了0.14摄氏度。
而造成这种在全球变暖大环境下寒冷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拉尼娜现象,这也是全球某些地区,如中国的一些地区局部变得更为寒冷的原因。但是,英国气象办公室的皮特·斯哥特博士说,尽管2008年全球平均温度下降,变得相对寒冷。但这并不是全球变暖正在缓和的证据。相反,全球变暖还在持续。
中国气象和环境方面的专家也意识到了这种情况,认为要提高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报能力。建立10~30天延伸预报业务和重大气象灾害影响评估业务,以应对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发展。
预防冷冻天气灾害
2008年初的雨雪冷冻灾害天气过程正值春运高峰,主要发生地域又是中国交通、电力、煤炭和其他物资运送的重要通道和人口稠密地区,几乎影响到各行各业,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建立各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御重大气象灾害的机制也刻不容缓。
尽管预报和预警冷冻天气灾害有着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但做好应急准备是抗御灾害的基础。监测、预报、预警是防御极端气象灾害的三个重要环节。首先是国家和地方气象部门要及时预报和预警冷冻灾害天气。而气象灾害按照影响区域、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分为特别重大气象灾害(Ⅰ级)、重大气象灾害(Ⅱ级)、较大气象灾害(Ⅲ级)和一般气象灾害(Ⅳ级)。
社会各部门和公民个人都应当响应这些预报和预警,在个人生活、工农业生产等方面以各种有效的防范措施加以应对,把灾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例如,在个人生活方面,要留意有关媒体报道大风降温和降雪降雨的最新信息,注意添衣保暖,及时贮存食物、蔬菜并添置生活日用品,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同时,个人还需要学习和了解气象灾害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知识。
而在生产和社会生活方面,要及时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电话、报纸、显示屏、网络等方式向社会发布灾害性天气气候监测、预报预测、警报信息。政府相关部门要随时准备启动应急方案,如供电、供暖、供水、急救、消防等要进入应急状态。而且,各政府部门要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抗御灾害。例如,公安、交通、交警、民政、农业、水电、林业、商业等部门要成立专门工作班子,落实防雪防冻工作责任,实行24小时值班、全员上阵抗灾救灾。
特别重要的是,需要汲取2008年初低温冷冻天气的教训,及早贮备人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应急物质。例如,如果由于暴风雪电力和交通中断,在紧急维修期间,人们应当获得足够的衣物、食品和蜡烛等照明设备;如果煤气中断,应当有煤、柴火等能源以供生活和生产之需;如果电力中断电气机车不能运行,交通部门应当有足够的内燃机车提供应急,以恢复交通。
对于房屋和基础设施的防灾,还需要固紧门窗、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大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而生产人员,如高空、水上以及户外作业人员应停止作业。对于农业和水产养殖业也要采取相应的防寒和防风措施。例如,黄河以北地区冬小麦陆续进入越冬期,强降温过程会威胁小麦安全越冬,须加强麦田管理以提高麦苗的抗寒力。南方地区须注意对喜温作物和热带水果的保暖工作。牧区继续加强牲畜的防寒保暖工作,以免牲畜被冻死、冻伤。
当然,如果2009年初再次发生低温雨雪冷冻天气灾害,也,应当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应当辩证地看待这种灾害天气。如果这种天气持续10天,对农业生产是有利无害的,因为低温可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同时雨雪可改善土壤墒情。但是,如果这样的天气过程持续10天以上(2008年初的低温天气持续了22天),就会发生本质的变化,从对农业生产有利变为有害,而且对工业生产和公众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责任编辑] 张田勘
不确定性是最大的困难
2008年1月10日~2月2日,我国大部尤其南方地区连续四次出现低温雨雪冷冻天气过程,灾害影响范围之广、强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为历史罕见,至今让人心有余悸。而这次严重低温雨雪冷冻灾害的发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对灾害的预报和预警不是很准确,二是对灾害的严重性估计不足,防灾抗灾的准备不充分。
而对低温灾害预报不太准确又是因为气候变化的复杂造成的。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李维京认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冰雪灾害成灾因素复杂,对雨雪预测预报难度也在不断增加。不过,从既往的灾害原因和预报中,也许能找到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2008年初春中国遭受低温雨雪冷冻天气后,有关专家总结了这一冷冻天气形成的自然原因。一是受拉尼娜事件的影响。自2007年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进入拉尼娜状态后迅速发展,至2008年1月,连续6个月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0.5℃以上。这种情况是我国东部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大气环流异常。2008年1月以来,中高纬度欧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呈现西高东低分布,这种环流异常型持续了19天(1月气候平均值为6天),是多年气候状况的3倍以上,为1951年以来该环流型持续最长的一次,有利于冷空气自西北方向沿河西走廊连续不断入侵中国。
三是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低压槽活跃,促使西南方向暖湿空气沿云贵高原向中国输送。
四是由于冷暖空气交汇区,暖湿空气在上,在对流层中低层形成稳定的逆温层,是大范围冻雨出现的主要原因。
到了2008年年底,上述四种原因还会不会成为中国冷冻天气形成的重要成因,需要气象和防灾部门的精心研究,并做到尽可能准确地预报和预警。
局部寒冷与全球变暖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与历史同期相比出现较少的小概率天气气候事件。全球气候变暖是造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中国和世界一些局部地区反而可能遭受冷冻天气灾害,这便是一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而这一情况又与拉尼娜等气候因素有关。
厄尔尼诺现象指的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是一种异常气候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海面水温低于往年的现象被称为拉尼娜现象。由于拉尼娜现象正好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所以又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一般紧随在厄尔尼诺之后出现,是由于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庞大冷水区域在东太平洋浮出水面后形成的,是大自然修正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气候失衡的一种方式。拉尼娜现象的出现也是全球气候系统异常的一个强信号。从近50年的统计来看,拉尼娜现象的发生频率少于厄尔尼诺,强度也比厄尔尼诺弱,持续时间则大多数偏长。
然而,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拉尼娜造成的冷冻极端天气气候却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它对2008年初中国的低温雨雪冷冻天气有重要作用。不过,2007年年底和2008年年初,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IPCC)和环境方面的一些专家就提出,尽管全球气候在持续变暖,但2008年将是自2000年以来最为寒冷的一年,全球的平均气温将达到14.3摄氏度。英国气象办公室的专家认为,这一平均温度比2001年至2007年的全球平均温度低了0.14摄氏度。
而造成这种在全球变暖大环境下寒冷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拉尼娜现象,这也是全球某些地区,如中国的一些地区局部变得更为寒冷的原因。但是,英国气象办公室的皮特·斯哥特博士说,尽管2008年全球平均温度下降,变得相对寒冷。但这并不是全球变暖正在缓和的证据。相反,全球变暖还在持续。
中国气象和环境方面的专家也意识到了这种情况,认为要提高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报能力。建立10~30天延伸预报业务和重大气象灾害影响评估业务,以应对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发展。
预防冷冻天气灾害
2008年初的雨雪冷冻灾害天气过程正值春运高峰,主要发生地域又是中国交通、电力、煤炭和其他物资运送的重要通道和人口稠密地区,几乎影响到各行各业,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建立各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御重大气象灾害的机制也刻不容缓。
尽管预报和预警冷冻天气灾害有着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但做好应急准备是抗御灾害的基础。监测、预报、预警是防御极端气象灾害的三个重要环节。首先是国家和地方气象部门要及时预报和预警冷冻灾害天气。而气象灾害按照影响区域、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分为特别重大气象灾害(Ⅰ级)、重大气象灾害(Ⅱ级)、较大气象灾害(Ⅲ级)和一般气象灾害(Ⅳ级)。
社会各部门和公民个人都应当响应这些预报和预警,在个人生活、工农业生产等方面以各种有效的防范措施加以应对,把灾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例如,在个人生活方面,要留意有关媒体报道大风降温和降雪降雨的最新信息,注意添衣保暖,及时贮存食物、蔬菜并添置生活日用品,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同时,个人还需要学习和了解气象灾害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知识。
而在生产和社会生活方面,要及时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电话、报纸、显示屏、网络等方式向社会发布灾害性天气气候监测、预报预测、警报信息。政府相关部门要随时准备启动应急方案,如供电、供暖、供水、急救、消防等要进入应急状态。而且,各政府部门要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抗御灾害。例如,公安、交通、交警、民政、农业、水电、林业、商业等部门要成立专门工作班子,落实防雪防冻工作责任,实行24小时值班、全员上阵抗灾救灾。
特别重要的是,需要汲取2008年初低温冷冻天气的教训,及早贮备人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应急物质。例如,如果由于暴风雪电力和交通中断,在紧急维修期间,人们应当获得足够的衣物、食品和蜡烛等照明设备;如果煤气中断,应当有煤、柴火等能源以供生活和生产之需;如果电力中断电气机车不能运行,交通部门应当有足够的内燃机车提供应急,以恢复交通。
对于房屋和基础设施的防灾,还需要固紧门窗、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大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而生产人员,如高空、水上以及户外作业人员应停止作业。对于农业和水产养殖业也要采取相应的防寒和防风措施。例如,黄河以北地区冬小麦陆续进入越冬期,强降温过程会威胁小麦安全越冬,须加强麦田管理以提高麦苗的抗寒力。南方地区须注意对喜温作物和热带水果的保暖工作。牧区继续加强牲畜的防寒保暖工作,以免牲畜被冻死、冻伤。
当然,如果2009年初再次发生低温雨雪冷冻天气灾害,也,应当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应当辩证地看待这种灾害天气。如果这种天气持续10天,对农业生产是有利无害的,因为低温可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同时雨雪可改善土壤墒情。但是,如果这样的天气过程持续10天以上(2008年初的低温天气持续了22天),就会发生本质的变化,从对农业生产有利变为有害,而且对工业生产和公众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责任编辑] 张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