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提升电视新闻报道的趣味性

来源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ven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做新闻也可以与时俱进,尝试用一些新的方法架构新闻内容,铺设与受众间信息顺利传播的桥梁,不断开辟电视新闻创作的新空间、新领域。
  
  [关键词]电视新闻、故事性、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1)04—0084—02
  电视新闻讲究“用事实说话”,是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做客观真实的报道。但这并不意味着做新闻一定要一本正经、不苟言笑,新闻也可以做得生动有趣、富有人情味,这也就是新闻的“趣味性”表现。并不是所有的新闻都能够做到生动有趣,但“趣味性”却是提升新闻价值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新闻价值具有若干要素,可以概括为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虽然“趣味性”位列最后,但趣味性加入到新闻中,或者新闻中的趣味性被放大,都可以使受众更乐于接受,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近几年社会的发展,新闻创作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新闻工作者已经越来越意识到“趣味性”对于提升新闻价值,拉近与观众之间距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那么如何提高电视新闻的“趣味性”,方法见仁见智。其中,笔者在近几年的电视新闻报道中发现,很多新闻报道开始尝试用故事的框架搭建、切入新闻事实,特别是对于一些时政、经济类新闻的报道,大大提升了新闻的可视性,丰富了新闻内容,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最终起到了极佳的宣传效果。如某年春节前夕,辽宁电视台《辽宁新闻》播出的一条新闻,主要报道节日商品琳琅满目,百姓采购年货这一信息。新闻以一个普通百姓的购物故事切入,再画龙点睛地配上一首网络红曲《我赚钱了》,在“我赚钱啦,赚钱啦!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花……”的歌声中,通过主人公的购物故事,引出老百姓腰包鼓了,红红火火过大年的主题,有效地提升了这则新闻的感染力。
  用故事做新闻,并不是说要改变新闻的本体,而是指用故事的形式将新闻做得更具可看性。学者苏田冰曾经提出电视新闻故事化创作的观念,即“记者在新闻写作中运用文学的表现手法,借鉴故事的写作方法,将新闻事实以叙述故事的方式展现给受众,增强新闻报道的趣味性与可看性,赋予新闻以一定审美效应的新闻表现形式。”笔者认为,故事的创作技巧十分多样,新闻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合理汲取这些创作技巧,将新闻信息用另外一种独特的方式传播出去,实现传播效果。实际上,当前很多电视媒体在新闻创作上已经采用了这种故事化的创作方式,传播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一、用故事做新闻,从小事切入,以小见大
  写故事重在开头、结尾,做新闻亦是如此。新闻讲究“用事实说话”,报道内容需客观真实,但为达到吸引人注意、实现传播效果的目的,在写作和报道方式上,也要讲究生动,给观众以真实之感。这就要求新闻要有小而精的切入点,以小见大,用吸引人的小故事巧妙地引出大的新闻背景,具体、生动、让人信服。
  日前,湖南卫视一条新闻给我们做了生动的示范。某地的城市环境问题一直以“差”著称,但随着近几年的综合治理,城市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在报道中,记者出镜后连一句有关环境治理的话都没提,而是拿一户渔民王大爷说事,“现在的王大爷每天爱干不干,一年还能挣三四万块钱,但是5年前,起早贪黑、摸爬滚打,一年下来还可能只赔不赚……”然后进入新闻画面和人物采访,再往下说才引入正题,原来以前不赚钱是因为水黑、环境极其恶劣,现在赚钱是因为水清,环境整治得当。实际上,这条时政新闻之所以能够吸引观众的兴趣,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巧妙之处就在于新闻的开头以一个小故事引入,用观众群中一户人家的生活变化、切身体验,承载了城市综合治理这一大的新闻内容,实现了“以小见大”的新闻主题。
  在新闻中添加故事性,这也正是新闻“趣味性”的显著表现。新闻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本身,无论对于传者还是受众而言,生活都是多姿多彩的。如何讲新闻,如何讲故事?二者在大多数时候是可以相通的。即使对于一些时政新闻而言,也可以恰当地融入故事性,有效地提高新闻的生活质感,提升新闻报道的综合价值。
  二、用故事做新闻,采用平民视角,以情动人
  做电视节目,要想提高感染力,无不关乎一个“情”字。说到底,电视终归是一门艺术,而艺术区别于科学、哲学、道德和宗教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艺术具有形象和情感,电视新闻在保证真实的前提下,亦不例外。故事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中各种大事、小事进行提炼和艺术创作的结果。新闻也来源于生活。从这一点上看,二者具有共通性。故事容易让人接受,那么新闻又为何不可披上故事的外衣,贴近平民的视角,以情动人,走进观众的内心呢?
  想起十几年前鲁豫“说新闻”的方式对国内业界的影响,许多人都记忆犹新。过去,我国的新闻报道基本上采用“播报”的方式,新闻内容也多以时政要闻为主,严肃却呆板,始终有一种凌驾于观众之上的感觉。凤凰卫视早间新闻主播鲁豫,不播报而改用“讲”新闻的方式,像讲故事一样将新闻娓娓道来,极大地吸引了受众的兴趣,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取得了巨大反响。
  几年前,《辽宁新闻》有一组获得辽宁新闻奖的系列报道《小人物铸就大文章》,采用人物系列的方式,记录了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历程。报道避开理论说教、宏观视角这种大而空的方式,而将摄像机对准了一个个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建设默默牺牲、无私奉献的普通人,用他们的真实故事诠释主题,用他们的真实事迹感动观众,用他们的奋斗精神彰显振兴主题。整部系列真实感人,新闻效果突出,堪称一部优秀的新闻作品。
  打百姓视角的“情感牌”,是新闻“趣味性”的重要表现。新闻传播的目的不仅要让受众了解信息的内容,最重要的是使受众产生心理的认同,接受信息。应该说,“情感”是保证新闻最大限度地实现传播效果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三、用故事做新闻,“讲”故事的技巧,引人入胜
  讲故事有3大要素:情节、悬念和矛盾冲突。做新闻虽然不能靠主观臆想凭空加上花边和噱头,但在保证新闻内容完整真实的基础上,如何去“讲”、去“说”,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着实需要借鉴“讲”故事的技巧,出奇制胜。
  我国目前新闻报道主要有两种方式:消息类报道和深度报道。对于后者而言,借鉴“讲”故事的技巧尤为重要。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有连续报道、系列报道、新闻评论等几种,以时间长、内容多、篇幅大为特征。目前,国内各电视台在深度报道中使用较多的技法就是套用讲故事的模式,倒叙、悬念、矛盾,一层层抽丝剥茧,最后将新闻事实公之于众。当然,不是所有的题材都适合采用故事技巧,但毋庸置疑的是,这种手法有奇效,百姓接受的程度很高,大大提升了报道的趣味性和可视性,使电视新闻具有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效应。
  辽宁卫视《新北方之正在行动》就是一突出的例证。《新北方》做的是新闻,《正在行动》做的是新闻的深度报道。《正在行动》虽然做的是新闻,但为了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在组织新闻结构、介绍新闻人物、讲述新闻事件等方面都采用了很多技巧,同时利用声画结合的视听效果,营造新闻环境,渲染气氛,刺激观众的眼球,最终实现传播效果。
  当然,这种手法不能以偏概全,解释所有的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方式。做新闻节目还要针对节目的内容,秉承真实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综上所述,用故事做新闻,既提高新闻的趣味性,又保证新闻的真实性,能够深入挖掘新闻的综合价值,全面实现新闻的传播目的。对于电视创作观念快速发展的今天,做新闻也可以与时俱进,尝试用一些新的方法架构新闻内容,铺设与受众间信息顺利传播的桥梁,不断开辟电视新闻创作的新空间、新领域。
  责任编辑/汪 洋
其他文献
泰国曼谷有家专门经营儿童玩具的商店,有一次购进了两种造型相似的玩具小鹿,一种来自日本,一种来自中国,标价都是五点五元。
<正>食品工业生产中常遇水—油混合液需要分离或定量分层的场合.以往分离操作一般是采用多个沉降槽间歇地轮换使用进行,存在诸多弊端有待更新改进.典型的定量分层例如新兴的
7月30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九届敦煌行&#183;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金融助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论坛
绍兴县拥有中国轻纺城,纺织印染产业发展势头强猛,印染布产量占全省半壁江山,是全国有名的纺织强县。雄厚的产业基础产生了巨大的物流量,绍兴县现代物流业也迅猛发展。文章通
文章以临夏州金融扶贫为例,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金融减贫的非线性效应作了实证检验,发现了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间,金融发展有利于贫困减缓,但影响效果有差异,存在双重加速门
假名、匿名账户是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重要作案平台,文章以宝鸡地区为例,分析了101个被冒名客户的地域分布、年龄结构、性别占比等特征,以及冒名开户者的特征、所开立账户的特
5月24日,第二届甘肃&#183;祁连山高峰论坛在兰州宁卧庄宾馆举办,本届论坛以“新机遇、新作为、新形象”为主题,聚焦甘肃绿色发展转型。此次论坛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
<正>所谓“仿生饮料”是指在果汁饮料的基础上,加入人工制造的颗粒并使颗粒在果汁中均匀悬浮的一种含颗粒的新型饮料.饮料中的颗粒不同于桔瓤果汁中的桔瓤,或其它果粒,它是利
文章介绍了西安市2016-2017年房地产调控的背景,梳理了四次调控政策的内容,并就调控政策对西安市房价和房地产供给、银行信贷、房地产企业资金状况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选取我国16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并对其2017年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各指标计算出各个银行的综合排名,分析得出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具有资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