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带抗阻训练在老年冠心病人群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am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心病是临床多发疾病,随着医学水平的提升,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已成为冠心病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冠心病患者的康复过程较长.近年来以运动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心脏康复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预后康复中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笔者发现将弹力带抗阻训练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康复训练中具有积极意义.故本研究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弹力带抗阻训练的临床疗效予以综述,为后续开展弹力带抗阻训练在老年冠心病中临床价值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借鉴.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急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化急救护理流程.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负性情绪打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得分;对比两组患者的应激水平(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差异较小(P>0.05),干预后研究组心
目的 探究系统化的心脏康复干预对介入后急性心梗患者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2016年9月至2020年9月诊治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06例急性心梗患者,划分到两个组别,分别包含53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应用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分析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疗效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及术后SF-36评分.结果 观察组超声心动图LVEF指数高于参照组,LVESD、LVEDD指数低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升高,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的严重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针对PAH发病机制而研发的多种靶向药物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该类患者的病情进展,但其远期预后形式仍相当严峻.因此,寻找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能对疾病近期及远期预后做出准确预测的生物标记物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为止,血浆脑钠肽(BNP)和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被证明能在相当程度上反应疾病严重程度及评估预后.但可溶性肿瘤
目的 探讨互动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依从性、生活质量及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40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进行分组,对符合纳入条件的受试者纳入互动式教育组.同时期相同医生主管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按1:1的比例设为传统教育组.由指定人员对互动式教育组和传统教育组进行相应的健康宣教.分别在入组时、干预3个月时,由接受过相关培训的专科护士使用专业量表分别对患者血压控制依从性、生活质量及情绪进行评定.结果 教育前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异统计学无明显意义(P>0.05),教育后发现互动式教育组
目的 探究萧式双C护理模式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自护能力、疾病控制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接诊的9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开展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例数为46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萧式双C护理模式,通过观察社会支持、自我护理能力、疾病控制、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变化,全面评价萧式双C护理模式的价值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SRS总评分、ESCA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控控制水平92.86%高
目的 分析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心肺康复护理对感知控制态度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筛选280例作为对象研究,通过随机综合平衡法将患者平均划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纳入140例后实施研究.予以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予以观察组心肺康复护理,分析心功能、感知控制态度、生活质量等.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较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较低,生活质量(SF-36)评分较高,修订版控制态度(CA
目的 分析老年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择2018年8月到2020年11月间收治的68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康复护理.就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作对比.结果 观察组在护理后其心功能指标各项数值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14.71%比对照组41.18%低(χ2=6.629,P=0.010);观察组在护理后其MBI值比对照组上升幅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康复护理措施应用于老年AMI患者临床中,可优化预后情况和最终效果,患者接
目的 探讨基于7天心脏康复运动程序的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54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给予常规术后康复指导,观察组2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7天心脏康复运动程序的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能力以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最大氧脉搏(VO2max/HR)、最大代谢当量(METmax)以及峰值千克摄氧量(VO2peak/kg)均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门诊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收治的14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案例,案例收集时间为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根据随机等额划分法将其分作两组,其中对照组73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73例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就其血压及生活质量应用效果指标予以观察,并分析其对提高护理满意度的作用.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评价分值高于对照组患者,而收缩压与舒张压指标较对照组患者有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价89.0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评价71.
目的 探究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效果.方法 研究时段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抽选出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抽选出80例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常规急诊护理,而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并对比两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使用时间、抢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大于对照组,而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