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开展,情感因素成为英语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从探讨如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非情感因素方面开始转变为讨论情感因素方面。本文从兴趣、动机等方面论述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优化的启示。
关键词:情感因素;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5-0205-01
笔者选择兴趣和动机两点来阐述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如下:
一、兴趣的作用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兴趣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作用
心理学家认为,在认知过程中,兴趣是影响其的关键因素。我国也有一句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人们会有很好的情绪去接受它学习它,学的时候心情轻松,也会记忆牢固。相反,如果欠缺兴趣,则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表现出消极的情绪。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情、声音等方面来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兴趣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既然兴趣如此重要,那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1、手段一:教材应该生动鲜活。
教材是课堂教学极为关键的要素之一,在选取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注意学生的关注热点,剔除一些陈旧的内容,并保证有必要的深度和广度。否则,若是教材都是过时的内容,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学生接触到的新事物越多,就越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2、手段二:理论必须联系实际
英语是一门实用的语言。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将语言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而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应试而是为了更好地交际和使用。所以,在教授学生必要的英语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也是必要的。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采用一些新的课堂授课方式。教师可多在教学手段中加入问答互动、分组讨论、情景扮演等方式,这些教学方式都有良好的参与性,是改良现代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方法。
3、手段三:环境应该轻松自然
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常会表现有两种,要么放弃不学,要么是焦虑不安无从下手。在课堂中,后者则常常担心受怕,怕被老师提问而使一堂课在焦虑不安中度过,学习效果自然不好。所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然地环境则尤为必要。如果课堂气氛轻松,学生便不会有焦虑感,这样在一个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便更容易有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从而产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学习环境。
二、动机的作用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动机的作用
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是一种使某人采取某一特定行动的内在驱动力、冲动力或欲望。在语言学习中,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也称融合型动机,即学习者自发地对学习的语言产生的兴趣,从而主动学习该门语言;外在动机也称工具型动机,即学习者在学习该语言时带有某种强烈的目的。只要有动机,都会对学习英语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若能让学习者对两种动机兼而有之,学习英语则能事半功倍。
(二)动机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1、启示一:有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制定一个长期目标和多个短期目标,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明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大纲。这样在教师的监督下,学生会根据每个短期目标学习知识,会有比较明确系统的知识体系。在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会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动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启示二:为学生营造学习的成就感
通过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结合,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多个任务来完成目标。当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学生就会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为学生把握好满足感的度,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教师还应对完成的认为进行适当的讲评,提出改进意见。
3、启示三:发挥教师的激励作用
研究表明,相比批评指责,表扬和鼓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漫长的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遇到一些挫折,从而产生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教师则是在学生产生负面情绪时最好的“医生”。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做全面的了解,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不吝惜赞美,这样学生会对自己有信心,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结束语:正如在上文中所研究论述的,情感因素在外语的教与学中,有很大的作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多加利用情感因素,改良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效果。上述的优化措施只是笔者的一些建议,希望可以为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学工作者有一些启示。
作者单位: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
作者简介:薛小莹,女,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君.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湘潮.2007,10:85-86.
[2]张鑫.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中国电力教育.2011,04:191-192.
[3]项茂英.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03:23-26.
[4]邹虹萍.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J].教学与管理,2009,12:90-91.
关键词:情感因素;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5-0205-01
笔者选择兴趣和动机两点来阐述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如下:
一、兴趣的作用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兴趣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作用
心理学家认为,在认知过程中,兴趣是影响其的关键因素。我国也有一句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人们会有很好的情绪去接受它学习它,学的时候心情轻松,也会记忆牢固。相反,如果欠缺兴趣,则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表现出消极的情绪。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情、声音等方面来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兴趣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既然兴趣如此重要,那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1、手段一:教材应该生动鲜活。
教材是课堂教学极为关键的要素之一,在选取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注意学生的关注热点,剔除一些陈旧的内容,并保证有必要的深度和广度。否则,若是教材都是过时的内容,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学生接触到的新事物越多,就越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2、手段二:理论必须联系实际
英语是一门实用的语言。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将语言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而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应试而是为了更好地交际和使用。所以,在教授学生必要的英语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也是必要的。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采用一些新的课堂授课方式。教师可多在教学手段中加入问答互动、分组讨论、情景扮演等方式,这些教学方式都有良好的参与性,是改良现代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方法。
3、手段三:环境应该轻松自然
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常会表现有两种,要么放弃不学,要么是焦虑不安无从下手。在课堂中,后者则常常担心受怕,怕被老师提问而使一堂课在焦虑不安中度过,学习效果自然不好。所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然地环境则尤为必要。如果课堂气氛轻松,学生便不会有焦虑感,这样在一个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便更容易有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从而产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学习环境。
二、动机的作用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动机的作用
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是一种使某人采取某一特定行动的内在驱动力、冲动力或欲望。在语言学习中,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也称融合型动机,即学习者自发地对学习的语言产生的兴趣,从而主动学习该门语言;外在动机也称工具型动机,即学习者在学习该语言时带有某种强烈的目的。只要有动机,都会对学习英语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若能让学习者对两种动机兼而有之,学习英语则能事半功倍。
(二)动机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1、启示一:有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制定一个长期目标和多个短期目标,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明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大纲。这样在教师的监督下,学生会根据每个短期目标学习知识,会有比较明确系统的知识体系。在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会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动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启示二:为学生营造学习的成就感
通过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结合,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多个任务来完成目标。当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学生就会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为学生把握好满足感的度,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教师还应对完成的认为进行适当的讲评,提出改进意见。
3、启示三:发挥教师的激励作用
研究表明,相比批评指责,表扬和鼓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漫长的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遇到一些挫折,从而产生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教师则是在学生产生负面情绪时最好的“医生”。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做全面的了解,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不吝惜赞美,这样学生会对自己有信心,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结束语:正如在上文中所研究论述的,情感因素在外语的教与学中,有很大的作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多加利用情感因素,改良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效果。上述的优化措施只是笔者的一些建议,希望可以为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学工作者有一些启示。
作者单位: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
作者简介:薛小莹,女,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君.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湘潮.2007,10:85-86.
[2]张鑫.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中国电力教育.2011,04:191-192.
[3]项茂英.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03:23-26.
[4]邹虹萍.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J].教学与管理,2009,12: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