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ic5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重要的双向教学形式,教师应该要注意课堂提问的目的性、层次性、开放性和探索性,这也是提问艺术的真谛所在,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语文教学;提问艺术
  教师的提问艺术就像包装精美的商品能激发顾客的购买欲一样,在提问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触及学生情感和意志领域的情境,有意识的把学生引入一种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提问情境与学生心理情境的共鸣和最佳融合。
  一、要注意提问的目的性
  课堂提问不是随意的,而是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教室应该对教材进行分析,明确新课标的要求,明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与难点,并以此作为设计依据。
  案例1:
  一位老师执教《我躺在波浪上读书》,虽然课文篇幅很长,但是她整体把握,大胆取舍。在透彻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她就设计了三个大问题:
  (1)死海名称的由来?
  (2)为什么人躺在波浪上读书?
  (3)躺在波浪上读书的感觉是如何的?
  这三个问题中,第一个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死海的特点,通过找句子、读句子,圈圈画画等理解“任何生物都不能在这样的水中生存”,“死海”因此得名。
  第二个问题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通过一个“鸡蛋浮起来”的小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水中的含盐量高,产生的浮力也大”。
  第三个问题是让学生感受在波浪上读书的那份乐趣与惬意。教师采用积累书中的语句和看图介绍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理解能力。
  因此,这三个问题切合学生与课文实际,有效的引领学生直切文本主旨,有助于点燃学生思想火花,掀起感情波澜,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很快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要注意提问的层次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筹划的课堂提问必须抓住教材的整体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掌握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来,也不能是简单的 “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摸得着”。
  难度大的问题要注意设计铺垫性问题。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太浅白,索然无味,反而挫伤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
  案例2:
  一位老师执教的《鹬蚌相争》中,
  (1)说说故事中出现那些角色?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在相争的过程中,它们是怎么互不相让的。
  (3)从鹬蚌相争的结果,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从上述的教师提问中不难看出: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一个问题上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故事的大概。
  第二个问题是在前面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找句子,读句子,比较句子等方法感受鹬和蚌是怎样互不相让的。
  第三个问题是让学生在了解鹬蚌相争的过程与结果的基础上,概括寓意。这一问题的设置难度较大,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这些问题层层递进,后一问题都以前一问题为基础,环环相扣,它们犹如一艘帆船,载着教师和学生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
  三、要注意提问的开放性
  教学中一个巧妙的开放性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奔腾向前,有所发现和领悟,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标准性和唯一性答案的,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对同一问题准备多种不同的答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
  案例3:
  《我和狮子》这一课,一开始,王老师在第一部分设计了问题“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狮子?”可是,没想到这个问题的概括度很高,对于刚进四年级的学生,再默读课文后马上作出解答,显然有些难度,其语言组织能力和概括能力还较难使他们达到这一要求。所以,在试教的时候,一下子卡住的学生很多,课堂气氛并不理想。后来,经过反复的研究,把这一问题调整为“你喜欢这头狮子吗?”那学生的反应就大不一样,学生分分举手要求表达自己对狮子的感受。有的说可爱,有的说顽皮,有的说懂事等,思维活跃,气氛也活跃,课堂上充满着勃勃的生机。
  由此可见,教师的开放性提问,可以在课的开始,也可以在课的结尾,当然,还可以在课的中间。教师的巧妙设问能大大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让他们的思维迸射出耀眼的火花来。
  四、要注意提问的探索性
  “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如果不动脑,怎能期望有收获?然而,对于涉世未深,社会阅历和理论修养都不甚丰厚的小学生而言,期望教材文本短时期内直接激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自觉得到美的享受和知识上的教益是不切实际、这就亟须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实践证明,切合学生与课文实际、引入深思的教学提问,有助于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掀起感情波澜,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4:
  有一位教師上《坐井观天》一课,在突破重难点时,教师引导的第一步是让学生体验交流。老师问:“假如你是一只小鸟在蓝天下飞翔,看到什么?”学生踊跃回答:“我看到了高山、大海、草地、房屋……”老师又问,青蛙生活在井底只能看到什么。学生大声地说:“青蛙只能看到井口大的天。”第二步是在实践中感悟。让学生观察教室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神气地说:“我看到了黑板、天花板、投影仪、电视机……”教师又让学生把一张纸卷成喇叭状后观察教室,再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说:“我们只看到天花板的一小块、黑板的一只角……”第三步,在感悟中提高。师问:“你们为什么看不到教室的全貌?”学生经过小组讨论以后说:“视线被纸的边挡住了。”教师鼓励大家说:“因为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青蛙的活动范围小,它的见识就很少。”学生对寓意理解是在教师的启发下,激发了主观能动性,有意识让孩子们从中认识到青蛙的错误,进而探究了“坐井观天”的含义。
  总之,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双向教学形式。实践证明:切合学生与课文实际、引人深思的教学提问,有助于撞击出学生思想火花,打开学生思想闸门,使其思潮翻滚,有所发现和领悟,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作者简介:刘升(1985.7-),女,湖北英山人,黄冈市英山县温泉小学任教,小学一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大力推行教学改革的今天,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创设温馨和谐的教学情境,坚持创新的原则,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提问,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提问技巧  初中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彻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提问教学,创设民主和谐
期刊
【摘 要】听力是获得语言信息和语言感受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其它技能的基础,因此,通过课内听力技巧训练、听力常规教学训练以及策略能力提高,课外进行精听、泛听和盲听等各种各样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  【关键词】技巧训练;常规教学训练;策略能力提高;捕捉信息  一、注重心理辅导,因材施教  英语,对一个农村初中校学生而言,英语基础较差,缺乏学习英语的信心。 带着恐慌焦虑的心态上课,容易走神
期刊
【摘 要】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下,对初中的英语教学模式的优化也比较重要,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适应当前教学发展要求,通过新的教学模式应用就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和分层教学法的应用重要性加以分析,然后对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理论和应用策略进行详细探究,希望能对实际教学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英语;应用  引 言  初中的英语教学过程中
期刊
【摘 要】口算是指不借助于任何计算工具,只凭思维和语言而进行的计算。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口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对于如何加强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成为摆在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 要】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并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其主动思考、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类教学行为。  【关键词】初中;数学;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技能,更是调动学生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开发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何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课前预习在初中语文生命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深入研究了初中语文生命课堂中的课前预习策略,唯有激发了学生对预习的兴趣,并科学合理地指导其完成了对课文的预习,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进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命课堂;课前预习策略  “生命课堂”就是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学生能以饱满的情绪学习语文知识,进而提升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初中语文生命课堂的教学必须引
期刊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目的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语文教师也应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小学生作文写作兴趣。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创新  小学语文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小学作文写作效果如何也影响了以后文章写作水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提高小学生写作兴趣,锻炼小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思考等能力。而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根据新课改的目的改进小
期刊
【摘 要】阅读,是人们通过眼睛、耳朵等媒介,将看到或听到的信息传入大脑,然后转化为意识形态的过程,是人们接受间接经验、获取知识、传播有用信息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是指人们提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人们认识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能力。阅读能力强的人,其接受能力就强,收获的知识也越多,世界观就越明确,社会活动量就会越大,反之则不然。  【关键词】阅读;教学;培养  “世界上并不是没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面对小学生这样好奇心较强的群体,网络对学生生活、学习的影响更为突出。网络问题对小学生的教育产生了影响,也对传统的教育产生了挑战。本文将简要分析网络对小学教育的影响,并根据当代的教学现状对网络的负面影响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教育;网络;教学对策  一、小学教育与网络  小学生处于心智不成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小学生对事物缺乏准确
期刊
一、案例描述:  每个教师都应该有着自己一定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事先所没有料到的事件和问题。当这些不确定因素真的出现时,考验我们课堂应变能力的时刻也就来临了。如何妥善、机敏的化解这些问题,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只有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才能慢慢掌握它。  在2015年春季初三数学总复习的一堂课中,我有过这样的经历:  课堂上,当我复习完“一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