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理解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gqq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当代各国宪法普遍的原则,该原则是法律适用上的平等、是一项宪法原则,是机会平等和实质平等的统一体。
  关键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宪法
  所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指法律确认和保护公民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时处于平等的地位,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表示任何人不论其身分地位为何,在法律之前皆平等,而不会因为其身分地位而获有差别待遇。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为本原则的具体规定。世界人权宣言乃是联合国于1948年12月10日第217A(III)号决议通过的一份世界性人权保障文件,其中的第7条规定: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并有权享受法律的平等保护,不受任何歧视。人人有权享受平等保护,以免受违反本宣言的任何歧视行为以及煽动这种歧视的任何行为之害。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点,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曾经提出过,但作为法制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来的。1776年7月4日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9年8月27日法国的《人权宣言》,都提及了这一原则。资产阶级确立这一法治原则,是对封建阶级特权的否定,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巨大的进步。但是,资产阶级的法律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它的所谓的法律上的平等,掩盖着实际存在的人们经济上和社会地位上的不平等。
  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理解可以从三个个方面进行: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适用法律上的平等而不是立法上的平等
  法律适用上的平等是指公民在遵守法律和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立法上的平等是指制定法律本身的内容必须贯彻公民一律平等的原则。对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究竟是指法律适用上的平等,还是立法上的平等,或者是既指法律适用上的平等,同时也包括立法上的平等,一直存在不同观点。从历史上看,法律面前的平等所指的应当是法律适用上的平等。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是最初将平等原则作为宪法原则确定下来的。值得注意的是,《人权宣言》第6条的全部规定是:“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者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这个规定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关于法律的性质问题(即法律是公意的体现);二是关于公民在立法上的途径问题;三是关于公民适用法律上的平等问题。其中,所谓法律面前平等的原则,单纯是指适用法律上的平等,而不包括立法上的平等,因为既然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而且法律又是由公民亲身或者经由其代表制定,其内容的平等就是不言而喻的。
  1982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个规定就将公民的平等限定于法律适用上的平等,而不包括立法内容上的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有以下几层含义:(1)所有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适用于全体公民,全体公民都依据同样的条件享有这些权利。比如,公民的人身自由权不受侵犯就属于这一权利。二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只适用于特定范围的公民,在这一特定的范围内的公民都平等地享有这些权利。比如,宪法第51条规定,国家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这些权利和利益的范围仅限于华侨、归侨和侨眷。(2)所有公民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也有两种情况,一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适用于全体公民,任何人都必须履行。比如,宪法第5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这一义务就适用于全体公民。二是某些义务只适用于特定的人群。比如,宪法规定公民有依照法律服兵役和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年龄和身体条件的公民才履行服兵役的义务,只有依照法律规定达到一定的收入标准的公民才有纳税的义务。(3)国家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予以保护,对所有公民违法和犯罪的行为,都平等地追究法律责任;(4)任何公民个人或者组织都不得享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一项宪法原则而不是具体权利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一条重要的宪法原则,而不是具体的公民基本权利,也不具有既是宪法原则又是具体权利的双重性质。因为第一,宪法关于权利和自由方面的用语是十分慎重的,凡是属于权利和自由的都明确使用“权利”、“权”和“自由”的称谓。对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既没有称之为权利,也没有称之为自由。第二,从宪法的结构来看,宪法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容放在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第1条予以规定,实际体现了平等是一项具有普遍性和统领性的原则。第三,上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为适用法律上的平等的四层含义也表明,平等是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方面的一项抽象的宪法原则。第四,平等原则实际上是从各项具体权利和义务中抽象出来的精神。公民的各项具体权利和义务中已经包含了平等的精神。平等是各种权利的普遍性而不是特殊性,各种权利本身才是特殊性。第五,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任何一项权利如果受到侵害,公民都可以以这项权利受到侵害为由提起诉讼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救济,而不应单独以平等权受到侵犯为由请求救济,因为在这个时候,公民要实现的是一项具体的权利,而不是抽象的平等权,平等只是其实现该项具体权利的必备条件,而不是这项权利本身。第六,平等不仅是一种权利原则,还是一种义务原则,要求全体公民或者特定范围的公民共同遵守和履行一项义务,所以,如果将平等视为一项单独的权利称之为平等权,就不够全面。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既包括机会的平等,也包括实质的平等
  作为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平等包括实质上的平等和机会上的平等两个方面。人在出生、性别、资质、财产和能力等方面存在先天和后天的差别。这是实质上的不平等。但是,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中,为实现自身的利益和价值,又需要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现代宪法在平等观念就是在继续肯定机会平等的基础上,对实质上平等的追求作出适当的肯定,这主要体现在宪法对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作出保障性规定。1982年宪法有关公民平等的规定,既包含了公民享有机会上的平等,也包含了公民享有实质上的平等。机会上的平等是指公民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都享有平等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张千帆 .宪法(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韩大元 .李元起 .宪法(第5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刘茂林.中国宪法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合同应该采取书面形式。而现实的复杂性,使得很多口头合同形式的存在,如果忽略口头合同,将无法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和权益。本文拟对口头合同效力问题进行研究,并呼吁对口头合同的效力进行认定。  关键词:劳动合同;劳动者;书面合同;口头合同  一、法律关于劳动合同形式的相关规定  我国于2008 年 1 月 1 日开始实施《劳动合同法》第 11 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
期刊
根植于陕西华阴、发萌于西汉时期,以当地民间说书艺术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一种皮影戏曲剧种的华阴“老腔”,随着北京人艺话剧《白鹿原》在首都剧场的热演,“老腔”也以其奔放激越、气吞山河的独特艺术魅力,以其原始质朴、不加修饰的艺术张力,震撼并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在华阴“老腔”被文化部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后,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剧种,被誉为华阴之名片、渭南之符号、陕西之亮点的“老腔”,如何借十七
期刊
摘 要:重婚罪的规定体现在我国《刑法》第第二百五十八条。但是该条文内容较少,因此,在实际涉及重婚罪的案件时,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该条文非常重要。本文将从重婚罪的概念、犯罪构成、对事实婚姻的认定、重婚罪与罪与非罪,以及与其他罪名的区分,以及重婚罪个人救济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重婚罪;事实婚姻;配偶  一、重婚罪概述  关于重婚罪的规定,体现在《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
期刊
摘 要:引渡是现代社会一项常见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形式,死刑不引渡原则则是引渡活动的限制。文中在对死刑不引渡原则的概念及其产生介绍的基础上,对中国和西方国家关于死刑不引渡原则的规定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死刑;引渡;不引渡;原则  一、死刑不引渡原则的概念  引渡是现代社会一项常见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形式,死刑不引渡原则则是随着人权保护潮流的兴起而产生的,是对引渡活动的限制。所谓死刑不引渡原则是指,当
期刊
摘 要:国家质检总局对检验机构的管理越来越严格规范,2012年3月20日开始实施《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工作质量分类监管办法》,在体系运作、检验资源与技术能力、业务管理网络化与信息化、应付突发事件能力等十二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网络化方面要求检验业务管理实现电子网络信息化,信息处理,协同工作,方便查询。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实验室管理中,有利于实验室朝多样化、现代化、网络化以及信息化等方向发展,本文将对
期刊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在实践中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向全党全国人民宣示:党的群众路线这个传家宝永远不能丢。文章分析了新时期领导干部坚持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并根据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为民务实清廉”要求,提出新时期领导干部践行群众路线必须做到四个方面:常怀亲民之心,始终保持与人
期刊
摘 要:单位犯罪是我国刑法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单位所实施的具有刑事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不同。本文通过对单位犯罪的概念、特征、类型以及单位犯罪与共同犯罪的区别进行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单位犯罪;刑法;共同犯罪  一、单位犯罪的概念及其《刑法》中的规定  所谓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
期刊
摘 要:合同诈骗罪是诈骗罪的一种特殊形态。市场经济条件下, 合同诈骗假借合同的合法形式,掩盖合同诈骗目的,具有隐蔽性和及大的危害性。本文将对合同诈骗罪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种犯罪形式的警惕性和处理能力。  关键词:合同诈骗罪;诈骗罪;犯罪构成  一、合同诈骗罪概述  所谓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
期刊
摘 要:现在的组织开始对雇员的职业生涯进行管理以期提高组织的整体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自我职业生涯管理越来越重要,现在的员工不但追求工作方面的发展,同时也在寻求家庭方面的稳定和发展,家庭对职业生涯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本文通过对工作-家庭、家庭因素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的研究进行整理与归纳,强调家庭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并进行总结评述及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家庭;职业生涯规划;家庭工作关
期刊
摘 要:我国《婚姻法》对于禁止结婚的条件进行了规定,即基于一定的血亲关系和患某种类疾病而禁止结婚。本文拟对禁止结婚的条件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提高在司法实践中对此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婚姻法;禁止结婚;血亲;疾病  我国《婚姻法》对于禁止结婚的条件的规定,体现在《婚姻法》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二)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根据本条规定,法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