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来,父亲角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受到了研究者们的重视,尤其是对父亲缺失儿童的研究,日益显示出了父爱缺失的弊端。从性别角色来讲,由于男性和女性在思维方式、气质类型、社会认知、对子女的教养方式的不同,造成了父亲、母亲对孩子成长的不同方面的影响。人们常常认为母亲是孩子的主要照顾者,孩子也往往更依恋自己的母亲,但是,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父亲角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不止在于智力和语言的发展上,还涉及到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情绪情感的培养、个性品质的形成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一、父亲的角色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是指儿童形成与自己的生理性别相同的社会期望的性别认知和性别行为过程。①在儿童的性别化过程中,父亲角色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由于父亲独特的教养方式、性别特征、气质类型、思维方式、社会角色,能够更好地帮助儿童确定自己的性别角色。一般来讲,父亲作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在孩子眼里是社会力量的象征,是家庭和社会的联系纽带。随着儿童的体质的增长及思维的发展,他们开始意识到父亲的统治权威和影响力,便无意识地对父亲产生既敬又怕的心理,并且模仿父亲的行为,进而掌握社会规范。这也是弗洛伊德所提出的“奥底甫斯”情结。而父亲通常提供给儿童的是一种男人的基本模式,从父亲的身上,儿童开始懂得男人与女人的不同,特别是性别特征、话语系统、待人接物和处理问题等方面,因而在日常生活中渐渐确定了自己的性别角色。有人对男孩的研究表明:没有一个固定的父亲的形象,孩子会缺乏角色认同感和男性特征,变得软弱,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及目标的持久性,形成男孩女性化的倾向,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力差,不能适应男性的独立生活,更难为人夫、为人父。②而对女孩的研究则表明:5岁前失去父亲的女性,难以了解男性如何生活及其与女性的区别,并且在青春期与男性交往时,常常会表现出焦虑、羞怯、无所适从。③由此可见,父亲的性别角色会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与发展,也会影响儿童一生的成长。
二、父亲角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
儿童早期智力培养特别重要,但是目前对于什么是“智力”,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公认的定义,虽说众说纷纭,但却有一些共同之处。我国学者刘金花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一书中把智力概括为“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学习的能力;是抽象思维和推理的能力,是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④可见,智力是用合理思维来处理生活事件的一种能力。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儿童来讲,智力发展对他一生的生长是特别重要的。幼儿从出生到3岁左右,绝大部分时间在家庭中度过,是在父母的养育和教育中接触到周围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所以,当一个小生命诞生时,在给家庭、父母带来了无限的喜悦和希望的同时,也让家庭和父母从此担起了一份永远的沉甸甸的抚养和教育的责任。由于父亲性格、能力的独特特点,特别是与儿童的不同交往方式,对儿童的思维、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一定影响。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专家对北京、山东、江苏、广西与新疆五省市区2100多名在校中学生性格行为特征问卷分析后,认为“父亲的文化素质对子女的自制力、思维灵活性产生影响 。”⑤美国耶鲁大学连续进行了一项12年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从小由爸爸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更聪明,他们在学校易取得好成绩,在社会上更容易成功。心理学家麦克·闵尼的研究也表明,一天中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孩子,比那些一星期之内接触不到6小时的孩子智商更高。⑥由此可见,儿童从父亲那里学到了更多的知识、经验、独立性,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自信心、创造性等多方面的潜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三、父亲角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一般认为,从出生到一岁左右儿童已经有学习说话的准备,随后通过父母的强化,使儿童渐渐掌握一些字词。通常我们认为母亲在儿童的语言培养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据中国教育新闻网报道:在幼儿最初获得语言能力的过程中父亲的作用比母亲更大。因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将模仿对象转向父亲,而这种模仿所获得的词汇大于与母亲交流所得词汇,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在与母亲交往中大多数词是重复出现的,而对孩子来讲,父亲的语言特别不同于母亲的,产生了好奇,从而产生了模仿,这就极大地丰富了孩子的词汇。Gleason考察了学前阶段孩子的父亲是否像母亲那样调整自己的言语以适应孩子的言语能力,结果发现尽管父亲使用以儿童为指导的言语,但是偶尔还要使用一些孩子不理解的词汇,如:“恶化”。⑦这就无意中强调了儿童的言语技巧,把儿童引向社会。其次,父亲的社会地位及职业特点也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父亲社会中的地位及职业决定了他有一定的话语系统,这是有别于家常用语的,这种语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而且儿童通过父亲掌握的词汇越多其语言发展能力就越快,思维及智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再次,对于一个健康和睦的家庭,语言交流的文明程度也决定着儿童的语言发展,甚至是人格品质。特别对一个父亲来讲语言特别要注意,如果父亲对妻子和家庭成员的说话文雅、得体,孩子眼中高大的父亲形象会长久地保持,并且将作为孩子一生所追求的形象;如果父亲说话随便,不分场合,胡言乱语,张口脏话,那么在这种语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语言发展必定有负面影响。因此,家庭中一定要营造和睦的、文明的氛围,建立最佳的亲子关系,特别是父亲,要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交流、游戏,这有助于儿童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 父亲角色对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影响
从儿童整个心理发展成长过程来看,情绪情感是个体对外部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是一个不断趋向成熟稳定的过程。作为正在成长中的儿童来讲,培养良好健康的情绪情感,洞察儿童的心理需要,是早期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对孩子的情绪情感、意志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专家们研究发现,父亲不经常给婴儿洗澡或穿衣,那么当婴儿与陌生人单独呆在一起时间越长,哭泣的时间便越长。婴儿的父亲如果是积极的育儿者,那么孩子对陌生人的态度就比较好。⑧而且据笔者观察儿童出生不久就会显出早期的情绪现象,如:哭、笑,随后会出现悲伤、恐惧、羞耻和害羞等情绪。尽管有些儿童还不会用言语表达自己,但是他们还是能用声音和姿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从近几年来的研究来看,父亲与儿童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依恋不同于母亲与孩子的交往,无论从父亲与子女的交往方式,交往内容,还是从交往游戏的性质上来看,父亲角色在儿童成长中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是对儿童社会性情感,认知行为方面会有重要的他人无法替代的影响。通常在与父亲的共同游戏中儿童会感到更大的满足、兴奋与快乐,情绪情感更愉快,活跃开朗。有专家研究单亲家庭幼儿时得出结论:父亲缺失的儿童特别易怒,有的有明显的恐惧感、自卑感,他们为父母分离或死亡而感到自责,觉得自己与别的孩子不一样,性格孤僻,交往能力欠缺,精神负担重,学习成绩不理想;有的儿童主观偏激、暗恨埋怨,把自己的不满投射到别人身上,自我怜惜,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有的儿童情绪很不稳定,经常激动、烦躁,对家庭及周围的一切采取猜疑、蔑视的态度,甚至发生攻击性行为;还有的儿童心理活动比较内隐,这类儿童易惊慌失措,情绪消沉,沮丧失望,少言寡语,缺乏自信心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经常处于警觉状态,严重时可能会发生自虐行为。⑨可见,父亲对孩子的情绪情感的稳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父亲角色影响儿童个性品质的发展
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其可塑性、模仿性是与生俱有的,而在这个时期,多数儿童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父母的行为、言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发展,特别对儿童个性品质的发展至关重要。教育家卢梭早在《爱弥尔》中就提出:“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是不够的,应该教他们成人后怎么保护自己,教他经受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⑩因此要教育孩子适应生活的顺境和逆境,使儿童学会面对挫折和苦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信心。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亲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不同个性的形成。一般来讲,父亲更多地通过身体运动方式、触觉、肢体运动游戏,做一些剧烈的、冒险性的活动;而母亲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对他的活动做较多的限制。11
Edward F·zigler(1982)的研究表明,常与父亲接触玩耍的孩子更多的表现出勇敢、自信、意志坚强等良好的人格品质,有更高的生命激情。12而另一项研究表明:男孩在生命的头6年中与父亲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男孩通过与父亲的亲子活动和模仿父亲的性别行为,得到现实社会的激励,而学会适当的男性品质,有父亲的家庭男孩的男性化品质如男子气、坚强、勇敢、独立自主等比父亲缺失的家庭中的男孩的男性化品质更显著,而父亲缺失家庭中的男孩在自卑、攻击性等负面人格品质方面表现更明显;对于女孩来讲,在与父亲的交往和玩耍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对异性的基本看法,并且能发展出更加坚韧、果断、和乐观自信的人格特征,而在父亲缺失家庭中的女孩在成长过程中,更可能发展孤独、自卑、敏感、焦虑等消极的情绪情感特征以及对待男性不健康的态度和看法,并且可能会影响她们以后的婚姻状况。14 13美国专家用30项社会行为指标对生活在没有父亲的家庭儿童进行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他们发现这类儿童抑郁、孤独、任性与依赖的行为较为普遍,称之为“缺乏父爱综合症”。14由此可见,儿童常与父亲接触,不仅有利于孩子良好人格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同时,和父亲一起了解社会活动,能够获得丰富的社会信息,有利于新观念的形成。
六、父亲角色影响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
父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还表现社会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在家庭教养中,父亲主要是通过行为示范,共同活动,感情交流等方式来影响儿童。Forehand& Nousisinea(1993)的一项调查中发现,青少年与父亲的亲密关系与他们的交往能力呈正相关;而Spivack(2001)的一项对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发现,父亲缺失家庭中的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缺失。16这些研究结果都体现了父亲角色的重要性,与父亲相处多的儿童,在与人际交往方面显示了优势,父亲与孩子为伴往往能扩大儿童社会交往活动的范围和交往内容,影响孩子社会兴趣和需要,有利于儿童积累社会经验,同时儿童也明白了一些社会行为规范和交往技能。因此,要做好一个好父亲就必须常常倾听孩子的心声,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调适,帮助鼓励孩子与人相处,增强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父爱,如同母爱一样伟大,正如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17而德国哲学家E·弗罗姆在《爱的艺术》中也同样指出了父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他说:“父亲虽不能代表自然界,却代表人类存在的另一极,那就是思想的世界,科学技术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风纪的世界,阅历和冒险的世界。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18可见,父亲的存在和父爱是孩子成长的助推器。孩子需要父亲的关爱,父亲需要孩子的依恋。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应尽可能抽出时间,在儿童成长的道路上科学指导,细心教育,与孩子真诚相待。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河西学院教育系)
注释:
① 12 13 14邓李薇.亲子依恋中父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及其角色建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7,(1).
②14孟育群,宋学文.父亲淡出家庭教育与父爱的作用[J].教育科学.1998,(4).
③周玲.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影响力及现状分析[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第6卷.(2).
④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83—184.
⑤杨丽珠,董光恒.父亲缺失对儿童发展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5,(03).260-266.
⑥⑧李霞.父亲角色在孩子人格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7,(6).
⑦周素珍.学前儿童父亲教养行为的研究综述[J].前沿.2007,(3).
⑨沈阳,罗飞.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状况及教育策略[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4).
⑩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M].商务印书馆.1978,北京:14页.
11钟立新.父亲独有的作用[J].宁夏教育.2003,(10).
16李哲天.父亲是孩子最好的玩伴[J].学前教育研究.2001,(6).
17王莉.国外父亲教养方式研究的现状和趋势[J].心理科学进展.2005,(3).296页
18卢清,曾彬.对当前子女教育中“父亲缺位”现象的思考[J].西华大学学报.2004,(6).
一、父亲的角色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是指儿童形成与自己的生理性别相同的社会期望的性别认知和性别行为过程。①在儿童的性别化过程中,父亲角色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由于父亲独特的教养方式、性别特征、气质类型、思维方式、社会角色,能够更好地帮助儿童确定自己的性别角色。一般来讲,父亲作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在孩子眼里是社会力量的象征,是家庭和社会的联系纽带。随着儿童的体质的增长及思维的发展,他们开始意识到父亲的统治权威和影响力,便无意识地对父亲产生既敬又怕的心理,并且模仿父亲的行为,进而掌握社会规范。这也是弗洛伊德所提出的“奥底甫斯”情结。而父亲通常提供给儿童的是一种男人的基本模式,从父亲的身上,儿童开始懂得男人与女人的不同,特别是性别特征、话语系统、待人接物和处理问题等方面,因而在日常生活中渐渐确定了自己的性别角色。有人对男孩的研究表明:没有一个固定的父亲的形象,孩子会缺乏角色认同感和男性特征,变得软弱,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及目标的持久性,形成男孩女性化的倾向,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力差,不能适应男性的独立生活,更难为人夫、为人父。②而对女孩的研究则表明:5岁前失去父亲的女性,难以了解男性如何生活及其与女性的区别,并且在青春期与男性交往时,常常会表现出焦虑、羞怯、无所适从。③由此可见,父亲的性别角色会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与发展,也会影响儿童一生的成长。
二、父亲角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
儿童早期智力培养特别重要,但是目前对于什么是“智力”,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公认的定义,虽说众说纷纭,但却有一些共同之处。我国学者刘金花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一书中把智力概括为“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学习的能力;是抽象思维和推理的能力,是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④可见,智力是用合理思维来处理生活事件的一种能力。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儿童来讲,智力发展对他一生的生长是特别重要的。幼儿从出生到3岁左右,绝大部分时间在家庭中度过,是在父母的养育和教育中接触到周围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所以,当一个小生命诞生时,在给家庭、父母带来了无限的喜悦和希望的同时,也让家庭和父母从此担起了一份永远的沉甸甸的抚养和教育的责任。由于父亲性格、能力的独特特点,特别是与儿童的不同交往方式,对儿童的思维、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一定影响。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专家对北京、山东、江苏、广西与新疆五省市区2100多名在校中学生性格行为特征问卷分析后,认为“父亲的文化素质对子女的自制力、思维灵活性产生影响 。”⑤美国耶鲁大学连续进行了一项12年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从小由爸爸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更聪明,他们在学校易取得好成绩,在社会上更容易成功。心理学家麦克·闵尼的研究也表明,一天中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孩子,比那些一星期之内接触不到6小时的孩子智商更高。⑥由此可见,儿童从父亲那里学到了更多的知识、经验、独立性,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自信心、创造性等多方面的潜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三、父亲角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一般认为,从出生到一岁左右儿童已经有学习说话的准备,随后通过父母的强化,使儿童渐渐掌握一些字词。通常我们认为母亲在儿童的语言培养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据中国教育新闻网报道:在幼儿最初获得语言能力的过程中父亲的作用比母亲更大。因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将模仿对象转向父亲,而这种模仿所获得的词汇大于与母亲交流所得词汇,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在与母亲交往中大多数词是重复出现的,而对孩子来讲,父亲的语言特别不同于母亲的,产生了好奇,从而产生了模仿,这就极大地丰富了孩子的词汇。Gleason考察了学前阶段孩子的父亲是否像母亲那样调整自己的言语以适应孩子的言语能力,结果发现尽管父亲使用以儿童为指导的言语,但是偶尔还要使用一些孩子不理解的词汇,如:“恶化”。⑦这就无意中强调了儿童的言语技巧,把儿童引向社会。其次,父亲的社会地位及职业特点也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父亲社会中的地位及职业决定了他有一定的话语系统,这是有别于家常用语的,这种语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而且儿童通过父亲掌握的词汇越多其语言发展能力就越快,思维及智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再次,对于一个健康和睦的家庭,语言交流的文明程度也决定着儿童的语言发展,甚至是人格品质。特别对一个父亲来讲语言特别要注意,如果父亲对妻子和家庭成员的说话文雅、得体,孩子眼中高大的父亲形象会长久地保持,并且将作为孩子一生所追求的形象;如果父亲说话随便,不分场合,胡言乱语,张口脏话,那么在这种语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语言发展必定有负面影响。因此,家庭中一定要营造和睦的、文明的氛围,建立最佳的亲子关系,特别是父亲,要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交流、游戏,这有助于儿童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 父亲角色对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影响
从儿童整个心理发展成长过程来看,情绪情感是个体对外部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是一个不断趋向成熟稳定的过程。作为正在成长中的儿童来讲,培养良好健康的情绪情感,洞察儿童的心理需要,是早期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对孩子的情绪情感、意志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专家们研究发现,父亲不经常给婴儿洗澡或穿衣,那么当婴儿与陌生人单独呆在一起时间越长,哭泣的时间便越长。婴儿的父亲如果是积极的育儿者,那么孩子对陌生人的态度就比较好。⑧而且据笔者观察儿童出生不久就会显出早期的情绪现象,如:哭、笑,随后会出现悲伤、恐惧、羞耻和害羞等情绪。尽管有些儿童还不会用言语表达自己,但是他们还是能用声音和姿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从近几年来的研究来看,父亲与儿童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依恋不同于母亲与孩子的交往,无论从父亲与子女的交往方式,交往内容,还是从交往游戏的性质上来看,父亲角色在儿童成长中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是对儿童社会性情感,认知行为方面会有重要的他人无法替代的影响。通常在与父亲的共同游戏中儿童会感到更大的满足、兴奋与快乐,情绪情感更愉快,活跃开朗。有专家研究单亲家庭幼儿时得出结论:父亲缺失的儿童特别易怒,有的有明显的恐惧感、自卑感,他们为父母分离或死亡而感到自责,觉得自己与别的孩子不一样,性格孤僻,交往能力欠缺,精神负担重,学习成绩不理想;有的儿童主观偏激、暗恨埋怨,把自己的不满投射到别人身上,自我怜惜,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有的儿童情绪很不稳定,经常激动、烦躁,对家庭及周围的一切采取猜疑、蔑视的态度,甚至发生攻击性行为;还有的儿童心理活动比较内隐,这类儿童易惊慌失措,情绪消沉,沮丧失望,少言寡语,缺乏自信心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经常处于警觉状态,严重时可能会发生自虐行为。⑨可见,父亲对孩子的情绪情感的稳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父亲角色影响儿童个性品质的发展
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其可塑性、模仿性是与生俱有的,而在这个时期,多数儿童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父母的行为、言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发展,特别对儿童个性品质的发展至关重要。教育家卢梭早在《爱弥尔》中就提出:“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是不够的,应该教他们成人后怎么保护自己,教他经受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⑩因此要教育孩子适应生活的顺境和逆境,使儿童学会面对挫折和苦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信心。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亲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不同个性的形成。一般来讲,父亲更多地通过身体运动方式、触觉、肢体运动游戏,做一些剧烈的、冒险性的活动;而母亲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对他的活动做较多的限制。11
Edward F·zigler(1982)的研究表明,常与父亲接触玩耍的孩子更多的表现出勇敢、自信、意志坚强等良好的人格品质,有更高的生命激情。12而另一项研究表明:男孩在生命的头6年中与父亲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男孩通过与父亲的亲子活动和模仿父亲的性别行为,得到现实社会的激励,而学会适当的男性品质,有父亲的家庭男孩的男性化品质如男子气、坚强、勇敢、独立自主等比父亲缺失的家庭中的男孩的男性化品质更显著,而父亲缺失家庭中的男孩在自卑、攻击性等负面人格品质方面表现更明显;对于女孩来讲,在与父亲的交往和玩耍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对异性的基本看法,并且能发展出更加坚韧、果断、和乐观自信的人格特征,而在父亲缺失家庭中的女孩在成长过程中,更可能发展孤独、自卑、敏感、焦虑等消极的情绪情感特征以及对待男性不健康的态度和看法,并且可能会影响她们以后的婚姻状况。14 13美国专家用30项社会行为指标对生活在没有父亲的家庭儿童进行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他们发现这类儿童抑郁、孤独、任性与依赖的行为较为普遍,称之为“缺乏父爱综合症”。14由此可见,儿童常与父亲接触,不仅有利于孩子良好人格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同时,和父亲一起了解社会活动,能够获得丰富的社会信息,有利于新观念的形成。
六、父亲角色影响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
父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还表现社会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在家庭教养中,父亲主要是通过行为示范,共同活动,感情交流等方式来影响儿童。Forehand& Nousisinea(1993)的一项调查中发现,青少年与父亲的亲密关系与他们的交往能力呈正相关;而Spivack(2001)的一项对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发现,父亲缺失家庭中的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缺失。16这些研究结果都体现了父亲角色的重要性,与父亲相处多的儿童,在与人际交往方面显示了优势,父亲与孩子为伴往往能扩大儿童社会交往活动的范围和交往内容,影响孩子社会兴趣和需要,有利于儿童积累社会经验,同时儿童也明白了一些社会行为规范和交往技能。因此,要做好一个好父亲就必须常常倾听孩子的心声,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调适,帮助鼓励孩子与人相处,增强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父爱,如同母爱一样伟大,正如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17而德国哲学家E·弗罗姆在《爱的艺术》中也同样指出了父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他说:“父亲虽不能代表自然界,却代表人类存在的另一极,那就是思想的世界,科学技术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风纪的世界,阅历和冒险的世界。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18可见,父亲的存在和父爱是孩子成长的助推器。孩子需要父亲的关爱,父亲需要孩子的依恋。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应尽可能抽出时间,在儿童成长的道路上科学指导,细心教育,与孩子真诚相待。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河西学院教育系)
注释:
① 12 13 14邓李薇.亲子依恋中父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及其角色建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7,(1).
②14孟育群,宋学文.父亲淡出家庭教育与父爱的作用[J].教育科学.1998,(4).
③周玲.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影响力及现状分析[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第6卷.(2).
④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83—184.
⑤杨丽珠,董光恒.父亲缺失对儿童发展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5,(03).260-266.
⑥⑧李霞.父亲角色在孩子人格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7,(6).
⑦周素珍.学前儿童父亲教养行为的研究综述[J].前沿.2007,(3).
⑨沈阳,罗飞.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状况及教育策略[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4).
⑩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M].商务印书馆.1978,北京:14页.
11钟立新.父亲独有的作用[J].宁夏教育.2003,(10).
16李哲天.父亲是孩子最好的玩伴[J].学前教育研究.2001,(6).
17王莉.国外父亲教养方式研究的现状和趋势[J].心理科学进展.2005,(3).296页
18卢清,曾彬.对当前子女教育中“父亲缺位”现象的思考[J].西华大学学报.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