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地方戏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主要载体。宁化地方戏曲是客家文化与地方文化结合的产物,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客家人的喜爱,是客家人节日喜庆和休闲娱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本文结合初中音乐课堂与地方特色音乐传承的需要,探讨宁化地方戏曲的分类,以及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意义和策略。让宁化地方戏曲进入中学音乐课堂,不仅丰富了中学音乐课程内容,而且让传统优秀地方文化得以很好地传承和发扬光大。
【关键词】 宁化戏曲 分类 意义 策略
戏曲是我们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本土气息和深邃的底蕴,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是综合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武术等艺术的形式。在民间,戏曲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也是我们民族发展的镜子。在现用的音乐教材中,戏曲内容也编入其中,学生从而有了走进戏曲的机会,在教学的实践探索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对戏曲有一定的学习兴趣。这让我想到了本土的戏曲文化,宁化是客家祖地,客家的摇篮,拥有大量优秀、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宁化地方戏曲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如果把它们带入课堂,可以丰富音乐课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音乐,增进学生对家乡文化更全面的了解,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提升音乐素养的极佳方式。
一、宁化民间戏曲的分类
宁化历史上曾经是北方南迁移民的中转地。外来汉人带来的文化在这里交融,发展成为具有多元特色的客家文化。然而,宁化并没有本地原生的地方戏剧种,现有剧种基本是从外地传入的。但是,宁化人对戏曲的钟爱程度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在宁化民间戏曲的发展史上,祁剧、采茶戏、木偶剧曾有过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
1. 祁剧。宁化人称湖南戏,原是湖南省的一个地方剧种。唱腔主要有二黄、西皮、高腔、昆腔、四平调、安春调等,其念白采用湖南土官话,与宁化客家话有许多相通之处,所以很快在宁化传播发展。
2. 采茶戏。这是一种戏曲类别的统称。最初是茶农采茶时所唱的采茶歌、采茶灯,在后来的发展中与民间舞蹈形成“三角戏”“半班戏”,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表现。剧目大多表现民间生活,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3. 木偶戏。又称傀儡戏。是几种宁化流传的戏曲中最“年轻”的一种。但是它以宗家族传承和师徒式的传承,让宁化木偶戏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我县还有多个业余木偶剧团。
二、将宁化民间戏曲引入课堂的意义
1. 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需要
宁化民间戏曲是宁化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体现。在网络时代,人们的信息源主要来自网络。传统的休闲娱乐项目,如民间戏曲,自然就慢慢被人们淡忘,甚至后继无人。为了拯救民间戏曲日益衰微的趋势,将传统民间戏曲发扬光大,很有必要将其引入课堂,推介给年轻一代。其实,在网络信息时代,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细细品味一下传统民间戏曲,也是很有时代意义的。
2.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需要
宁化民间戏曲有其独特的艺术追求与艺术形式,也有其独特的审美取向。是客家人南迁后将中原戏曲与地方戏曲融合后的产物。宁化民间戏曲传承了很多中原文化特色,是研究古代中原文化的“活化石”。另外,它融汇了中原文化与地方文化的优点,因此,传承好这一艺术形式,既是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发展地方特色文化的需要。将它引进课堂是将更好地培育形式的家国情怀,也是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
3. 提升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需要
地方戏曲在唱腔、念白、曲牌、锣鼓等方面都很有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将它引进音乐课堂,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艺术的生命力始终是扎根于地方传统艺术形式的,否则,艺术的生命力就会枯萎。只有让年轻一代彻底了解、掌握优秀的传统艺术,才能更好地传承好这一艺术奇葩,并使其发扬光大。教学中,学生通过聆听、演唱、模仿和记忆,可以逐步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最终达到传承、保护和发扬的目的。
三、将宁化民间戏曲引入课堂的策略
1. 慎重选择,辅助教学,将经典引入课堂
戲曲在流传过程中,虽然传承了许多的经典,但是,有些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或一些内容不适合带入课堂,教师要慎重选择,必要时可对戏文、唱词做适当改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现用统编教材,在合适的时机,充分利用多媒体条件,以多形式生动呈现。使宁化地方戏曲的引入,真正达到丰富音乐课堂的目的。
2. 注重方法,激发兴趣,提升音乐素养
单一戏曲的学习也难免枯燥乏味。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策略,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要符合现代中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让他们真正开始关注家乡戏曲文化、其他音乐文化。真正达到提升音乐学习兴趣的目的,并在学习中提升音乐素养。
3. 关注生活,点滴汇海,做好课堂延伸
除了音乐课堂,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现场观看地方戏曲演出,有条件的可以将民间艺人请入校园,让学生现场感受民间戏曲的魅力。还可以鼓励学生学习唱段、模仿戏曲表演。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并且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习的过程,也许需要长久的时间,但是在点滴积累中,一定会让学生了解家乡戏曲文化,开拓视野,增强爱家乡的情怀,提升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修养。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有必要将本土的音乐文化带入音乐课堂,为学生创设更加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音乐中成为爱家乡、爱生活、爱音乐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张文玲.把传统戏曲引入课堂,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6):56-58.
[2] 钟宁平,李根水,王建和.宁化民间戏曲[M].三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2.
[3] 刘善群,吴来林.宁化客家传统文化大观[M].中国文化出版社,2012(11).
* 本文系三明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度立项课题《宁化客家音乐文化与音乐教学融合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JYKT-19079。
【关键词】 宁化戏曲 分类 意义 策略
戏曲是我们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本土气息和深邃的底蕴,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是综合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武术等艺术的形式。在民间,戏曲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也是我们民族发展的镜子。在现用的音乐教材中,戏曲内容也编入其中,学生从而有了走进戏曲的机会,在教学的实践探索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对戏曲有一定的学习兴趣。这让我想到了本土的戏曲文化,宁化是客家祖地,客家的摇篮,拥有大量优秀、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宁化地方戏曲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如果把它们带入课堂,可以丰富音乐课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音乐,增进学生对家乡文化更全面的了解,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提升音乐素养的极佳方式。
一、宁化民间戏曲的分类
宁化历史上曾经是北方南迁移民的中转地。外来汉人带来的文化在这里交融,发展成为具有多元特色的客家文化。然而,宁化并没有本地原生的地方戏剧种,现有剧种基本是从外地传入的。但是,宁化人对戏曲的钟爱程度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在宁化民间戏曲的发展史上,祁剧、采茶戏、木偶剧曾有过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
1. 祁剧。宁化人称湖南戏,原是湖南省的一个地方剧种。唱腔主要有二黄、西皮、高腔、昆腔、四平调、安春调等,其念白采用湖南土官话,与宁化客家话有许多相通之处,所以很快在宁化传播发展。
2. 采茶戏。这是一种戏曲类别的统称。最初是茶农采茶时所唱的采茶歌、采茶灯,在后来的发展中与民间舞蹈形成“三角戏”“半班戏”,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表现。剧目大多表现民间生活,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3. 木偶戏。又称傀儡戏。是几种宁化流传的戏曲中最“年轻”的一种。但是它以宗家族传承和师徒式的传承,让宁化木偶戏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我县还有多个业余木偶剧团。
二、将宁化民间戏曲引入课堂的意义
1. 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需要
宁化民间戏曲是宁化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体现。在网络时代,人们的信息源主要来自网络。传统的休闲娱乐项目,如民间戏曲,自然就慢慢被人们淡忘,甚至后继无人。为了拯救民间戏曲日益衰微的趋势,将传统民间戏曲发扬光大,很有必要将其引入课堂,推介给年轻一代。其实,在网络信息时代,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细细品味一下传统民间戏曲,也是很有时代意义的。
2.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需要
宁化民间戏曲有其独特的艺术追求与艺术形式,也有其独特的审美取向。是客家人南迁后将中原戏曲与地方戏曲融合后的产物。宁化民间戏曲传承了很多中原文化特色,是研究古代中原文化的“活化石”。另外,它融汇了中原文化与地方文化的优点,因此,传承好这一艺术形式,既是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发展地方特色文化的需要。将它引进课堂是将更好地培育形式的家国情怀,也是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
3. 提升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需要
地方戏曲在唱腔、念白、曲牌、锣鼓等方面都很有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将它引进音乐课堂,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艺术的生命力始终是扎根于地方传统艺术形式的,否则,艺术的生命力就会枯萎。只有让年轻一代彻底了解、掌握优秀的传统艺术,才能更好地传承好这一艺术奇葩,并使其发扬光大。教学中,学生通过聆听、演唱、模仿和记忆,可以逐步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最终达到传承、保护和发扬的目的。
三、将宁化民间戏曲引入课堂的策略
1. 慎重选择,辅助教学,将经典引入课堂
戲曲在流传过程中,虽然传承了许多的经典,但是,有些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或一些内容不适合带入课堂,教师要慎重选择,必要时可对戏文、唱词做适当改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现用统编教材,在合适的时机,充分利用多媒体条件,以多形式生动呈现。使宁化地方戏曲的引入,真正达到丰富音乐课堂的目的。
2. 注重方法,激发兴趣,提升音乐素养
单一戏曲的学习也难免枯燥乏味。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策略,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要符合现代中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让他们真正开始关注家乡戏曲文化、其他音乐文化。真正达到提升音乐学习兴趣的目的,并在学习中提升音乐素养。
3. 关注生活,点滴汇海,做好课堂延伸
除了音乐课堂,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现场观看地方戏曲演出,有条件的可以将民间艺人请入校园,让学生现场感受民间戏曲的魅力。还可以鼓励学生学习唱段、模仿戏曲表演。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并且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习的过程,也许需要长久的时间,但是在点滴积累中,一定会让学生了解家乡戏曲文化,开拓视野,增强爱家乡的情怀,提升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修养。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有必要将本土的音乐文化带入音乐课堂,为学生创设更加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音乐中成为爱家乡、爱生活、爱音乐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张文玲.把传统戏曲引入课堂,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6):56-58.
[2] 钟宁平,李根水,王建和.宁化民间戏曲[M].三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2.
[3] 刘善群,吴来林.宁化客家传统文化大观[M].中国文化出版社,2012(11).
* 本文系三明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度立项课题《宁化客家音乐文化与音乐教学融合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JYKT-19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