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抗体分型检测和被动颗粒凝集检测结果比较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pei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酶联免疫法(ELISA)抗体分型检测与被动颗粒凝集法(凝集法)检测结果间的一致性,并探讨两种检测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

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间,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集19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疑似患者的血清。采用凝集法检测标本中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滴度水平,ELISA对肺炎支原体IgM、IgG、IgA抗体进行分型检测。Kappa检验评价两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各抗体亚型在凝集法滴度组间和患者年龄组间的分布差异。通过抗体分型分析各滴度组标本所处的病程,并结合临床诊断评价凝集法高滴度标本中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诊断价值。

结果

191例患者中,两种方法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测总符合率为84.3%,Kappa=0.642,P<0.01。凝集法不同滴度组间IgM及IgA的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IgM在幼儿及青少年患者中检出率较高,而IgG及IgA在老年患者中检出率较高。抗体分型结果提示,凝集法阳性组中75例(58.1%)为现症感染,其中高滴度组中27例(96.4%)为现症感染,与该组的临床诊断相符。

结论

凝集法与ELISA法的一致性较好;ELISA法检测IgM、IgG、IgA亚型可提示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639-642)

其他文献
WHO报道2005年全球有880万结核病新发病例,死亡病例160万[1],而且,这种情况随着艾滋病和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流行而日趋严峻[1-3]。监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是控制耐多药菌株流行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目前所用方法受到检测费用高和检测时间长等不利因素的限制,因此,急需发展快速价廉的检测方法。近年来,国外学者报道用硝酸盐还原试验(nitrate reductase assay,NRA)在固体
期刊
测定人血清免疫球蛋白多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该方法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其缺陷是若标本中免疫球蛋白含量过高,易因抗原过量而导致假性低值(后带现象)。倘若出现此种情况,而检测者未发现,则会发出错误报告,从而延误患者疾病诊断和治疗。2011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发现1例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 IgA)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标本因后带现象引起IgA假性低值,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探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可溶性(sB7-H4)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ELISA测定102例NSCLC患者、6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和9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sB7-H4水平,并用t检验分析其与NSCLC患者不同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NSCLC组血清sB7-H4水平高达(45.61±5.67) μg/L,良性肺部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0.14±3.51)、(28.52±4.7
大部分临床抗肿瘤药的药效和毒性与体液或组织中的母体药物或其代谢物的浓度有关,因此监测临床抗肿瘤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 elimination, ADME),即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进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变得非常重要。此外,抗肿瘤药物治疗谱窄,且患者自身和患者间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的变异性高,为了达到安全有效治疗肿瘤,对使用临床常
期刊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技术建立简便有效的血友病B(HB)基因诊断的方法。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就诊于上海瑞金医院的55例HB患者的外周血标本,抽提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结合测序的方法对40例HB患者进行F9基因突变检测,利用其中21例带有F9基因1~7号外显子突变的HB患者标本建立相应的HRM突变筛查方法。采用F9基因1~7号外显子的PCR-HRM突变筛查方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3年12月至2008年8月期间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11份正常、6份肝炎、20份肝硬化、60份HCC组织(高分化21份、中分化23份、低分化16份),及其癌旁0、1、2、3 cm组织(N0、N1、N2、N3)各24、21、54和43份。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RT)-PCR分析不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人类基因组中最为常见的一类遗传变异,依据其发展起来的候选基因策略、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及外显子组测序等已经在鉴定肿瘤易感性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技术手段的发展和应用,SNP在阐述肿瘤发生的作用机制,肿瘤的预防、诊断乃至靶向治疗中都有重要的作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579-584)
临床微生物室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对感染性疾病进行病原学诊断,同时为临床提供正确的药敏结果。及时、准确的病原学诊断能够帮助临床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但是目前常规病原学检测手段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主要受限于以下因素:(1)常规培养和药敏试验至少需要48 h,对于分枝杆菌、厌氧菌等,需要更长时间;(2)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极大地降低了培养的阳性率;(3)许多苛养菌和不常见菌,体外常规
期刊
目的建立一种能够简便、灵敏地检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外周血MPL515突变的方法,探讨我国ET和PMF患者的MPL515突变频率及JAK2V617F突变情况。方法选取2008至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ET患者261例和PMF患者25例,提取患者外周血DNA。使用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标本的JAK2V617F突变。分别采用针对MPL51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分层、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3]。目前在各医院使用的心肌标志物检测仪器和试剂有几十种,并且检测方法不一。各种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可能存在差异。为更加准确和及时地向临床提供检验结果,我们对现用的2种检测3项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钙蛋白Ⅰ (cardiac t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