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生活情景,丰富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78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我们应关注生活情境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撷生活实例,感悟知识内涵;重组生活情景,培养应用意识;开展数学活动,提高实践能力。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生活情景再加工,进一步提炼,让它成为我们教学有用的材料。
  生活情景的改编应当能够让学生容易理解,应该适应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对不同的年龄段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改编方式。因为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理解也不同。他們能够理解吗?他们经历过这样的情景吗?学生面对情境,是否能促进数学思考,去想象、去推理等数学活动呢?所以教师不能将自己的经历强加给学生,否则任何的改编都是没有价值的。
  1.从认识身边的事物开始
  例如,学生在学习“24时记时法”时,我让学生去了解生活中的一些例子:银行或商店的营业时间、汽车票或电影票上的时间、课程表上的时间,课后让学生用24时记时法对自己周末一天的生活进行安排,让他们设计一个时间表。
  又如学生学习“数字与信息”时,我让他们写出邮政编码、身份证、自己的学籍卡等。
  2.根据不同的对象来设计
  这里所说的对象,包括生活情景的材料、教学目标、学生,要综合考虑这三个对象之间的关系来设计教学情景。
  例如生活情景的一些材料:
  (1)全世界大约有14000种蝴蝶,最大的蝴蝶展翅可达24厘米,最小的只有1.6厘米。
  (2)我国的嫦娥一号卫星的有关数据,如运行高度距地球的高度是远地点38万千米,近地点是35万千米。
  (3)受强降雨影响,目前太湖水位已达3.83米,超警戒水位0.33米。
  对这些原始的材料如何加以使用和改编呢?教师应该研究它们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还要考虑教学目标,更要研究你的教学对象。材料①可以使用在三年级的教学中;材料②如果用在三年级的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应该放在高年级的教学中;材料③可以放在两位小数加减法的教学中。
  3.在经历中感知,在实践中理解
  数学中的概念教学有时是一个难点,学生容易被已经接受了的概念所影响。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时候,三年级的学生首次接触到这样的概念,难以理解。有一次在听课的时候,我看到老师叫所有的学生用手摸一摸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摸一摸自己课桌面的大小,让他们去感知什么是面,体会什么是面的大小。学生在生活中这样的感知的经历已经很多了,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再摸一摸呢?就是要摸,而且要摸得恰到好处,因为平时的感知还没有上升到理性思考的层次,在这里连续摸了几下,他们正好又“听”到了无数这样感知的“回音”。这里的生活情景稍作改编就变成了一种数学情景,在这个情景里他们通过体验和思考理解了面积的概念。
  用到的生活情景材料是可以用来即时体验或模拟的,可以是一个实践活动、一个游戏,有时即使是想象也可以生成一个教学情景。
  (1)设计一个生活经历,并加以改编。
  有些生活情景是可以用来即时体验的。例如,在教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我想到了身边的教学资源,如“放风筝”和“剪纸”,让学生观察风筝,让他们通过剪纸得出轴对称的图案,这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印象是深刻的。又如在教“千米和吨” 、“1平方厘米”等概念时,学生有些难以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这些概念,我设计了几个活动:
  ①让学生利用课余或体育课的时间在操场上走两圈,并想一想走了多少米?
  ②称一下自己的体重。
  ③到超市去了解一袋牛奶有多重?并用手感知一下。
  ④画一个边长1分米和一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
  并相应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
  ①学校操场上的跑道一圈有400米,走两圈,一共走了多少米?走3圈呢?
  ②某位学生的体重是24千克,45个这样的学生体重大约有多少重?
  ③一袋牛奶200克,5袋这样的牛奶有多少克?合多少千克?
  ④根据学生画的边长1分米和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的图,介绍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的概念,举例说一说生活中那些物体的一个面的大小差不多是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例如手掌心面积的大小差不多是1平方分米,大拇指指甲的面积的大小差不多是1平方厘米。
  生活情境通过这样的改编后,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因为有了先前的感性的认识,所以理解起来就没有那么困难了。
  (2)设计一个课堂活动。
  又如,在教学生认识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和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这两课时,我分别让学生带长方体盒子和有商标纸的圆柱形状的罐头,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剪刀剪开盒子和商标纸。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深刻地理解了这两个知识点。
  (3)从游戏开始。
  许多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因为游戏让人放松,还具有思考性和挑战性,如“七巧板”游戏、摸球游戏、猜数游戏等。
  有一次我设计了一个和学生的互动游戏:“将你的年龄乘以2减去3,然后把结果告诉老师,老师就知道你的年龄了。”学生觉得既好玩又好奇,几次下来他们就开始思考了:老师是怎样想的呢?里面有什么规律呢?
  (4)虚拟的情景。
  有些生活情境难以即时体验,但是可以模拟或想象。例如有一道题目: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使50千米,乙每小时行使60千米,2小时后相遇,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老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还可以让两位学生代表两辆汽车进行模拟,让他们到讲台上来走一走,学生会感到既有趣又形象。这样生活情境的改编虽然是模拟的,却能形成一个很好的教学情景,促使他们进行数学思考,更好地让他们去解决问题。
  所以生活情境的改编是可以预设的,是可以动态生成的,还可以模拟或想象。
  问题情境的恰当选择与运用,有助于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用的过程中理解数学,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动力,使他们爱学数学,在用的过程中产生信心和自信,促进他们更好地去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唐彩斌.数学教学情境的理性思考与实践策略.
  [2]对话数学情境教学.新世纪小学数学教师.
  [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安徽电视网抓住纵贯线来合肥做演唱会这个事件,并利用频率较高的推广手段,台网联动,抢占了媒体活动竞争的制高点,在2009年又打了一个漂亮的战役。 Anhui TV seize the verti
探讨叶面喷施和土施外源硒对芒果叶片和果实硒含量、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富硒芒果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以“桂热82号”芒果为试材,叶面喷
我在长期的执教生涯中,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是:学生能听懂课,课本上的练习题、习题都会解,可遇到课外资料或考试中的题目时就傻眼了。针对这种状况,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变式教学,在变式教学中习题的引申尤为重要。  “引申”主要是指对例题、习题进行变通推广,重新认识。恰当合理的引申能营造出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情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能使学生学会举一反
面对全社会一致要求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呼声,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减负”的政策。在减负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怎样实施课堂教学?下面我就数学课堂教学的备课环节谈谈在实践中的一些思考。  1.正确理解“减负”,备理念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是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的,这显然是片面的。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江泽民曾提出:“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数学教学中,改进教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才干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是发明创造的前提,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引导和训练的过程。创新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
创新是适应形势发展,变被动为主动的一种方式和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推动国家和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随着新课标要求在学校学科教学中的
长期以来,许多初中数学教师在“中考”大棒的指挥下,一味追求“高分、高成绩”,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单一教学方式——注入式教学,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重要环节。虽然这种教学方法有时也能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但学生没有有效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能力,形成了“重教轻学”的单一教学模式。新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建立新型教学模式,注重学习技能、学习习惯、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曾经说过:“教学效果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学校是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发展、素质培养的重要阵地和载体。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的对象,各种能力品质的养成和树立,不是在简短的时间内和短暂的过程中就能形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知识过程中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传授。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由此可见,学法指导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向之一,是教学
新课程自实施改革以来,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进行课堂有效教学,使课堂教学有效化,教师就必需弄清楚什么是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花了很多精力,但不得法,原因何在?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此谈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