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经过几年的数学教学后,作者进行了教学反思并思考了以后如何构建有效教学策略,主要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致力于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关键词: 新教材 学习兴趣 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
传统教育观念下编的旧教材的特点是: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非常强,但是也非常抽象,多数学生难于理解,学生自学的难度相当大,就算在有教师的指导下的某些知识点也难于理解,甚至有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自己也要消化一段时间才能给学生讲解,更不排除有些教师把知识通过教材硬塞给学生,再通过题海战术达到对知识点的巩固,使得多数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的新教材注重将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和数学家推导定理与公式所经历的故事融入到教材中,使教师很容易能发掘新教材所突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教师转变教学思路,对于学生的自学也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很轻松,一举两得。
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和普及,关键是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一场重大的变革,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材不但能指导教师如何更好地教,还能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新课程理念指导我们理想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地探究、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的过程,是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探究习惯互相统一的过程,新课程教学理念能把它们完美地整合在一起。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一、通过教材实例,让学生喜欢数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不但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更要遵照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教材每一章节的开始,都是一个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例子,能体现整章的核心知识点,而每一节的开始,也会安排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关的例子。
例如:在学习“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这一节时,教材创设了三种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也很熟悉,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时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地进行引导、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更高。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打造探索、创新的平台
新教材编排的每一节内容都留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究时间,也为教师创设教学环节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和素材,进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这一节时,教材设计了“在铁轨上,夹在两根铁轨之间的枕木是否同样长”。此时教师不应该急着下结论,而是借助这个问题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探究的平台。部分学生会认为不一样长,因为当铁轨的宽度不一样时,它们之间的枕木就会不一样长了;部分学生会认为,铁轨是帮助火车行驶的,火车的两边的铁轮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它们的距离是固定不变的,如果铁轨宽度不一样,在火车行驶的时候就会发生事故。此时课堂就成为学生展示观点的舞台,教师再适时地做适当引导,学生就会明确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个过程也体现了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的教学理念。再如:“议一议”举出生活中的几个实例,能反映出“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相等”的事实。这个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放手让学生合作讨论,既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表观点,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意识,学生在举出多种多样的例子的同时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三、使抽象的知识点更直观地展示在教师和学生面前,教师容易教,学生更容易学
旧版本的数学教材经常会使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么深奥的数学知识为什么要学?学它们有用吗?”新教材会举很多与孩子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例子,学生在兴致盎然地阅读这些材料的同时,就会产生学习兴趣,不用老师和家长督促就能在阅读教材的同时感觉到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提高学习热情。例如:九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应用”这一节内容,它的实质是利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本来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但是因为教材中举了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货轮继续向东航行途中是否会有触礁的危险呢?”,并配上了美丽的实物图,这就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师来说,好处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了,学生更容易和愿意理解,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一举两得。
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教材中“读一读”的环节有的是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深入思考,有的是介绍数学知识点的由来,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投影”这部分内容时,在课后设计的“读一读”的内容是皮影戏,这正是投影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会非常感兴趣,也能充分激发学生自学和阅读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利用这一素材和学生一起探究其原因,那么在共同提高的同时还能促进师生感情。
新课标指导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的过程。当然教材还有很多有待发掘发掘的资源,需要我们一起探索发现。教师能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取决于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的深度和广度的高低,要求广大教师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相信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能早日探究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关键词: 新教材 学习兴趣 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
传统教育观念下编的旧教材的特点是: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非常强,但是也非常抽象,多数学生难于理解,学生自学的难度相当大,就算在有教师的指导下的某些知识点也难于理解,甚至有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自己也要消化一段时间才能给学生讲解,更不排除有些教师把知识通过教材硬塞给学生,再通过题海战术达到对知识点的巩固,使得多数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的新教材注重将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和数学家推导定理与公式所经历的故事融入到教材中,使教师很容易能发掘新教材所突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教师转变教学思路,对于学生的自学也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很轻松,一举两得。
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和普及,关键是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一场重大的变革,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材不但能指导教师如何更好地教,还能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新课程理念指导我们理想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地探究、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的过程,是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探究习惯互相统一的过程,新课程教学理念能把它们完美地整合在一起。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一、通过教材实例,让学生喜欢数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不但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更要遵照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教材每一章节的开始,都是一个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例子,能体现整章的核心知识点,而每一节的开始,也会安排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关的例子。
例如:在学习“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这一节时,教材创设了三种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也很熟悉,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时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地进行引导、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更高。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打造探索、创新的平台
新教材编排的每一节内容都留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究时间,也为教师创设教学环节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和素材,进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这一节时,教材设计了“在铁轨上,夹在两根铁轨之间的枕木是否同样长”。此时教师不应该急着下结论,而是借助这个问题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探究的平台。部分学生会认为不一样长,因为当铁轨的宽度不一样时,它们之间的枕木就会不一样长了;部分学生会认为,铁轨是帮助火车行驶的,火车的两边的铁轮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它们的距离是固定不变的,如果铁轨宽度不一样,在火车行驶的时候就会发生事故。此时课堂就成为学生展示观点的舞台,教师再适时地做适当引导,学生就会明确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个过程也体现了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的教学理念。再如:“议一议”举出生活中的几个实例,能反映出“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相等”的事实。这个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放手让学生合作讨论,既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表观点,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意识,学生在举出多种多样的例子的同时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三、使抽象的知识点更直观地展示在教师和学生面前,教师容易教,学生更容易学
旧版本的数学教材经常会使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么深奥的数学知识为什么要学?学它们有用吗?”新教材会举很多与孩子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例子,学生在兴致盎然地阅读这些材料的同时,就会产生学习兴趣,不用老师和家长督促就能在阅读教材的同时感觉到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提高学习热情。例如:九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应用”这一节内容,它的实质是利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本来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但是因为教材中举了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货轮继续向东航行途中是否会有触礁的危险呢?”,并配上了美丽的实物图,这就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师来说,好处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了,学生更容易和愿意理解,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一举两得。
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教材中“读一读”的环节有的是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深入思考,有的是介绍数学知识点的由来,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投影”这部分内容时,在课后设计的“读一读”的内容是皮影戏,这正是投影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会非常感兴趣,也能充分激发学生自学和阅读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利用这一素材和学生一起探究其原因,那么在共同提高的同时还能促进师生感情。
新课标指导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的过程。当然教材还有很多有待发掘发掘的资源,需要我们一起探索发现。教师能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取决于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的深度和广度的高低,要求广大教师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相信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能早日探究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