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从个人的发展还是从社会的进步看,学好历史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目前学生对历史学习却普遍缺乏兴趣,特别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在此,笔者主要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分析
1.教材编写不尽如人意。在现行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内容繁杂,结构松散,语言干瘪,难度颇深,只见事件不见人物。实际上“当祖先创造历史的鲜活形象被人为分割成历史概念的时候,历史本身即被窒息了,教育实践者的主体也被窒息了”。教材枯燥的叙述,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更不要说调动学生的兴趣了。
2.教学方法陈旧。造成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僵化、陈旧。在现实教学中,一些历史教师不注意自身素质和教学方法的提高,照本宣科,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和结论,教师成为了主角,忽视了学生,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形成了“听与不听一个样”的错误意识。另外,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能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充分挖掘历史事件的背景、深刻分析其历史影响,但是淡化事件的经过。这种“重两头、轻中间,重结论、轻史实”的做法势必让学生感到索然寡味。
3.重理轻文、重主科轻副科思想的影响。自初中到高中,语文、英语和数理化就是学哥的主科,而历史处在副科的位置上,这或多或少影响了历史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当今社会和学校也普遍重视理科轻视文科,社会上流传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对家长及学生都有影响。因此,大部分高一学生自高中学习开始,就订下了将来要学习理科的目标,所以没有重视历史学习,只把应付毕业会考作为学习目标。
4.功利主义的影响。在商品经济大潮下,功利主义日益盛行,表现在学生的学习上也是如此。据对笔者所在学校高一年级900多名学生的调查,有超过70%的学生认为学了历史知识对以后的工作没有用处,可以不学。即使在高二、高三的文科班,也有很多学生认为是为高考而学,历史只是学生通向大学的一块敲门砖。到社会上(特别是学生家长中)去进行调查,认为历史不必学的比例会更高。这种功利主义的思想,使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缺乏兴趣。
二、应对策略
1.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改变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兴趣缺乏问题,笔者认为必须首先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2.教师要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素质。目前,历史教育问题的症结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教师本身的历史功底限制了教学的深度和力度,是教师的知识视野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是教师的历史素质制约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自我学习和自身提高的重要性。在教学之余,要涉猎各方面书籍,增长自己的知识量。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另外,历史教师要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注重历史教学的语言艺术。历史事实本来是非常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生动性是历史学科最大的特点。但是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注重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的分析,这就使得我们的教科书变得非常枯燥乏味。因此,笔者在平时的历史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历史教学的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3.挖掘教材。充实内容。历史教材虽有诸多不足,但如果教师能深入研究,努力挖掘其中的闪光点,也能使教材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穿插历史人物的事迹,把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光辉业绩引入课堂,让原本枯燥的历史课成为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的故事。同时,还要十分重视挖掘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把当今时代人们关心的话题与历史相对照。历史课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真实性。条件允许的话,历史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也不失为学习历史的好办法。城市里的博物馆,乡村的历史遗迹、遗址等,都是学习历史知识的好去处。要使学生能感知人类生生不息的思想、行动的轨迹,受到政治的、伦理的、审美的思想教育,从而深化历史学科的内涵。
4.恰当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应恰当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只要恰当,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多多益善。因为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逼真地再现历史事件,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责编 雷 靖)
一、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分析
1.教材编写不尽如人意。在现行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内容繁杂,结构松散,语言干瘪,难度颇深,只见事件不见人物。实际上“当祖先创造历史的鲜活形象被人为分割成历史概念的时候,历史本身即被窒息了,教育实践者的主体也被窒息了”。教材枯燥的叙述,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更不要说调动学生的兴趣了。
2.教学方法陈旧。造成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僵化、陈旧。在现实教学中,一些历史教师不注意自身素质和教学方法的提高,照本宣科,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和结论,教师成为了主角,忽视了学生,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形成了“听与不听一个样”的错误意识。另外,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能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充分挖掘历史事件的背景、深刻分析其历史影响,但是淡化事件的经过。这种“重两头、轻中间,重结论、轻史实”的做法势必让学生感到索然寡味。
3.重理轻文、重主科轻副科思想的影响。自初中到高中,语文、英语和数理化就是学哥的主科,而历史处在副科的位置上,这或多或少影响了历史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当今社会和学校也普遍重视理科轻视文科,社会上流传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对家长及学生都有影响。因此,大部分高一学生自高中学习开始,就订下了将来要学习理科的目标,所以没有重视历史学习,只把应付毕业会考作为学习目标。
4.功利主义的影响。在商品经济大潮下,功利主义日益盛行,表现在学生的学习上也是如此。据对笔者所在学校高一年级900多名学生的调查,有超过70%的学生认为学了历史知识对以后的工作没有用处,可以不学。即使在高二、高三的文科班,也有很多学生认为是为高考而学,历史只是学生通向大学的一块敲门砖。到社会上(特别是学生家长中)去进行调查,认为历史不必学的比例会更高。这种功利主义的思想,使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缺乏兴趣。
二、应对策略
1.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改变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兴趣缺乏问题,笔者认为必须首先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2.教师要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素质。目前,历史教育问题的症结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教师本身的历史功底限制了教学的深度和力度,是教师的知识视野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是教师的历史素质制约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自我学习和自身提高的重要性。在教学之余,要涉猎各方面书籍,增长自己的知识量。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另外,历史教师要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注重历史教学的语言艺术。历史事实本来是非常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生动性是历史学科最大的特点。但是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注重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的分析,这就使得我们的教科书变得非常枯燥乏味。因此,笔者在平时的历史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历史教学的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3.挖掘教材。充实内容。历史教材虽有诸多不足,但如果教师能深入研究,努力挖掘其中的闪光点,也能使教材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穿插历史人物的事迹,把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光辉业绩引入课堂,让原本枯燥的历史课成为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的故事。同时,还要十分重视挖掘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把当今时代人们关心的话题与历史相对照。历史课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真实性。条件允许的话,历史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也不失为学习历史的好办法。城市里的博物馆,乡村的历史遗迹、遗址等,都是学习历史知识的好去处。要使学生能感知人类生生不息的思想、行动的轨迹,受到政治的、伦理的、审美的思想教育,从而深化历史学科的内涵。
4.恰当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应恰当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只要恰当,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多多益善。因为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逼真地再现历史事件,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责编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