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首尾呼应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g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法导入】
   首尾呼应是指文章开头出现的事物或语句在结尾处再次出现,使全文形成一个首尾圆合的整体,从而使内容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使用首尾呼应法写作,才能增强作文的回环美呢?
   首尾呼应主要有以下两种常见形式:
   一、运用倒叙法的记叙文,首尾呼应在结构上,可以增强文章的完整性。如吴伯箫《记一辆纺车》就运用了倒叙法,首尾呼应很是严密。
   开头:“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后来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结尾:“就因为这些,我常常想起那辆纺车。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和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围绕着这种怀念,也想起延安的种种生活……”
   这两段文字不管是内容、感情、修辞,还是时间、地点、表达方式,几乎都是相同的。前者放在开头,领起全篇,揭示主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后者放在结尾,总结全文,回扣开头。这样,既强调了作者与纺车的密切关系,又深化了纺车的不平凡意义。
   二、运用顺叙法的记叙文,首尾呼应在内容上,强调某种思想感情,以加深读者印象。如莫怀戚的《散步》就运用了这种方法。
   开头:“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结尾:“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这两段文字的呼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情节的呼应,即“散步”;二是人物的呼应,即“我”、母亲、妻子、儿子这四个人。而且呼应的顺序也很有讲究,开头是“散步”总括,结尾是具体的“散步”;开头由“我”到“母亲”到“妻子”再到“儿子”,结尾依然是这样的顺序。总而言之,这种呼应既有序,又有物;既合理,又严密。
   运用首尾呼应法写作,有以下误区需要引起同学们的警示——
   1.呼应的语句要有所变化,不能只是简单地重复,否则会显得呆板。
   2.开头和结尾的文字要有明显的适应性,不能互换使用。
   3.开头、结尾的内容和精神实质应保持一致。
  【我写我秀】
  美好的记忆
  ◎郭心茹
   记忆里的阳光,最温暖,最明亮,最灿烂。
  ——题记
   “斗斗飞,斗斗飞,山里的羊儿快如飞,乡里的玫瑰又摘了一回……”(以歌谣开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记忆里,那个如阳光般灿烂的笑容一直镌刻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开门见山,引出下文。)
   又是一年春,万物复苏。(点明时令)门外那棵粗壮的老香椿树又冒出了新芽,在微风的吹拂下,舞动着它的身姿。一束阳光照射下来,我的心仿佛融化了。(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香椿树在微风下的身姿。)
   记忆里,满头银发、满脸慈祥、弓着腰的您,仿佛又出现在我的眼前……
   迎着和煦的春风,您拎着大麻袋,扛着大镰刀,带着我出发了。走在一条崎岖的小路上,您把我护在内侧,一只粗糙的手牵着另一只稚嫩的手,在阳光的照射下,温馨和谐。您常常哼着朴素的民谣,伴着我的笑声穿过这条小路。然后,我们便来到一个大的院落,里面长着一棵高大的香椿树,枝繁叶茂的,有一大枝还伸出栅栏外,调皮得像一个小孩。
   就见您灵活地攀上屋顶,勾住一根枝条,用力一掰,一簇簇嫩绿的香椿芽就“飘落”下来,我赶忙撑起大麻袋,一棵、两棵、三棵……下起了一場纷纷扬扬的香椿雨。(第一件事:带“我”摘香椿芽。小作者以精妙的动词,将“摘”的过程写得生动细腻,使人身临其境)脸颊上滴落一颗颗晶莹的汗珠,但我感觉不到累,依旧高兴地干着手里的活。等我们扛着麻袋准备回家时,已是黄昏时分。
   夕阳温柔祥和,就像一个老人。您布满皱纹的脸被镀上了一层金色,伴着您的笑容,真是美极了!
   您一手牵着我,一手指着夕阳下的香椿树,说:“孩子,你看!那棵香椿树虽然老了,但它仍怀有自己的梦想——在春天再一次吐露新绿。其实树和人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是要伸入黑暗的土地,你长大了也要像它一样……”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回到家,您将香椿芽洗净,放在大木桶里,里面放上许多盐,然后再封上口,扣上盖子。我每天都忍不住要掀开盖子看一看。每次我偷看时,您就会笑着摸我的头,轻声说:“真是个小馋猫!”我只好怏怏地盖上盖子。(第二件事:腌香椿芽。写出了“我”的馋劲儿。)
   香椿芽终于腌好了。品尝着浓浓的家乡美味,我真的很满足,您也总是笑着跟我说:“慢点儿吃,没人和你抢。”那时的生活,分分秒秒都是美好的记忆。(点明题目,照应开头。)
   啊,老奶奶!虽然您已经不在了,但我依然想念着您,想念着您的笑容和您腌制的香椿。
   阳光下,那棵高大的香椿树微微摇曳,仿佛在冲我微笑点头。
   清风湿润,茶香清扬,重温旧事,心潮澎湃。(抒情语句结尾,升华主题。)
  (山东平阴县实验学校七·3班,指导老师:庞玉静)
  点评
   习作以摘香椿芽、腌香椿芽为叙事线索,写出了小作者对老奶奶的深切怀念,感人至深。全文多处紧扣“阳光”,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读后令人回味。
  (张明常)
  【课下训练】
   1.请以“碰钉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注意首尾照应,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题目可写的内容有很多,涉及社会、家庭、学校等方方面面。同学们可写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也可写在家里的经历,还可写在学校的经历。写作时,务必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去写。
   2.“酷”,原指“残酷”“程度深”“极”等。可如今,在中小学生中也流行起“酷”来:长相英俊的“酷”,打扮时髦的“酷”,冷峻阴沉的“酷”,模仿歌星的“酷”,学习优秀的“酷”……那么,你是如何理解“酷”的呢?你周围有哪些“酷”的人或事呢?你又有哪些“酷”的经历或感受呢?
   请以“酷”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思路点拨:现实中的“酷”人“酷”事,写成记叙文会很新鲜生动,读来让人兴味盎然;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表达自己对这种现象的看法。但不管怎么写,都要注意开头和结尾相呼应。
   有以下角度可供大家借鉴:(1)“酷”与时代的关系——时代推动着“酷”的标准发生改变。(2)“酷”与观念的关系——不同年龄、阶层对“酷”的不同认识。(3)“酷”与认识的关系——对“酷”的认识不同可能造成不同的影响。(4)“酷”与流行的关系——“酷”的暂时流行或是具有生命力的价值观念。(5)“酷”与创新的关系——“酷”的个性化特征对时代的影响及时代对“酷”的包容。
其他文献
写特定时间、地点内人们的情绪或活动,创造出具有强烈现场感的场面,可以推动情节发展,使读者伴随着你的描述,走进画面,或轻松愉悦,或紧张愤怒……这,就是所谓的场面描写。  【左读名家经典】  一   这时候,他们远远望见郊野里有三四十架风车。堂吉诃德一见就对他的侍从说:“运道的安排,比咱们要求的还好。你瞧,那边出现了三十多个大得出奇的巨人。我打算去跟他们交手,把他们一个个杀死,咱们得了胜利品,可以发财
期刊
【文题展示】  你曾因何事为他人点赞?或许,他只是随手捡起一片废纸;或许,他只是为你抵住一扇即将关闭的门……许多细小的瞬间,让我们感受到了平凡的美好,让我们获得了付出的快乐。这个世界,相信也会因赞美而变得更加美好。   请以“点赞”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题目自拟,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期刊
树叶凋零,秋风瑟瑟,空气中传来淡淡的菊花香,萧杀是这个季节的主调。每每这时,我就想起您。我的外婆,曾给予我浓郁芳香和温暖真情的您。如今,您走了,留给我的是幸福的回忆和无尽的想念。①银汉迢迢,明月皎皎。还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工作忙,每天送我去学校的都是您。我拉着您温暖的大手,阳光折射出五彩的光芒,调皮的我加快脚步飞奔向前,您拼命地抓紧我,唯恐我跑丢了。直到看着我欢快地跑进学校的大门才放心。多少次,您
期刊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也就是说,题目是一篇文章的前额和眼睛。“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在紧扣主题、审题明晰的基础上,拟一个准确、简洁、醒目、新颖、别致的标题,确实能够引人注目,发人深省。  郑板桥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文章的标题如同一个人的眼睛,应该有着传神的魅力及画龙点睛的功效。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往往凭着标题,就能基本判断出这篇作文
期刊
清晨的时光往往是最惬意的。我伸了个懒腰从床上爬起来,去迎接那明媚的阳光。空气中飘散着浓浓的饭香,我知道,一定是妈妈又在做好吃的了。   穿著舒适的睡衣,我踱步到厨房,那里,每天的味道都不会重样,一样的只有妈妈忙忙碌碌的身影。此时的她,正双手沾满了洁白的面粉,一只手摊开,上面放着一个面团,另一只手在一个白花瓷盆里挖一团枣红色的豆沙。我暗自兴奋,今天的早饭是豆沙包。   正想着,风从纱窗外钻进来,调皮
期刊
【文题亮相】   请以“与 的邂逅”为题,写一篇与动物有关的作文。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课文导入】   例1: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
期刊
【媒体关注】  传统文物“飞入寻常百姓家”   《遇见天坛》是天坛首次以电视综艺节目的形式,最大限度向媒体和公众开放资源的尝试。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天坛不仅首次开放祈年殿殿内、皇穹宇殿内、文物库、斋宫寝宫、神乐署、显佑殿、南宰牲亭等区域,还为节目成立专门的文化专家组,参与节目文化内容的前期策划,对节目内容进行把关,并授权北京电视台进行关于天坛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等等。随着《遇见天坛》的热播,观众
期刊
乍一看,动物与发明这两者间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人们却在探索动物世界的奥秘中,得到了一定的启示。许多科技发明也与动物结下了不解之缘。  海鲎与电视摄像机   海鲎的背壳上长着两只眼睛,两侧还有由1000只左右的小眼组成的复眼。当它发现鱼的身影时,就用突出眼眶的办法增大目标的清晰度,从而获得鱼体的轮廓。发明家模仿鲎眼的原理,研制出了电视摄像机。  鸵鸟、袋鼠与智能仿生靴   這款靴子模仿的是鸵鸟与
期刊
时间如流水般从我眼前逝去,不留一丁点儿痕迹。转眼间,我已是一名初中生了,成长的痕迹留在了相册里……   翻开相册,第一张照片映入我眼帘。照片上,一群小朋友们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正举起右手,大声宣誓着……那天,我们站成整齐的两排,仔细地聆听老师的讲话,一想到自己马上就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少先队员了,我就无法平复内心的喜悦。我们大声地朗读着誓言:我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我决心遵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好好学
期刊
【人物名片】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29年进入山东省立济南高中,其国文老师董秋芳是鲁迅的朋友,也是著名翻译家。季羡林之所以五六十年来笔耕不辍,均拜董老师所赐。  季羡林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