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股外侧血管束组合股动脉两非共干穿支的股前外侧皮瓣切取一例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kf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股前外侧皮瓣的切取过程中,我们曾遇到1例血管变异情况,即皮瓣两穿支源于股动脉且不共干,血管蒂短、口径小,难以与供区血管直接吻合。我们在同一切口内将一节段游离的旋股外侧动、静脉束组合股动脉两非共干穿支,重新组装成一股前外侧皮瓣,顺利解决血管问题并修复创面。此方法可作为股前外侧皮瓣血管变异或皮支误伤后寻找新穿支时解决血管问题的一种策略。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手、足皮肤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9月至2017年6月,收治手、足皮肤撕脱伤患者22例,采用吻合血管进行回植,在撕脱皮下放置多孔引流管结合改良VSD处理;术后门诊及电话随访观察撕脱皮肤成活情况、质地、肢体瘢痕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7例手部撕脱伤中15例皮肤完全成活,5例足部撕脱伤中4例皮肤完全成活;2例手部及1例足部撕脱伤皮肤部分坏死,范围1.0 cm×1.5
在肢体离断合并组织缺损的复杂再植中,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切取简单,创面一次修复,供区隐蔽,创伤小,血供可靠,符合创伤修复原则,临床效果满意。通过此方法于2012年6月-2018年5月治疗9例前臂离断伤、11例足踝离断合并复合组织缺损。20例皮瓣及肢体均成活,其中4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门诊随访3~24个月。肢体功能恢复满意,12例皮瓣臃肿,二期手术整形,效果均满意。
目的研究小型猪隐动脉(SA)及其穿支的解剖学特点,为穿支皮瓣相关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动物模型。方法2018年5月至2018年8月,将6头7月龄、体质量约25 kg的活体小型猪麻醉后放血处死。在髂前上棘水平离断躯干,于左、右髂外动脉分别灌注乳胶-氧化铅混悬液后冷冻固定,CT扫描三维重建双后肢的动脉。显微解剖观测双侧SA及其穿支的起源、外径、走行、分布等。结果1侧后肢因灌注液渗漏较多舍弃,余11侧后肢灌注
异体复合组织移植是外科修复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整形科、骨科、普通外科、眼科等多个临床学科均有开展,近些年也获得了相关基础实验和临床病例上的重要成就。其中基础实验中动物模型也种类繁多。本文仅针对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实验中动物模型的选择进行了回顾,主要分为实验中较常见的主要模型(其中又分为皮瓣、肢体、颜面、耳廓等4种模型)以及比较专科、少见的其他模型(眼球、带血运骨、腹壁模型),以期望对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
目的探讨拇指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大鱼际皮瓣修复拇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0月至2018年8月,共收治拇指掌侧软组织缺损伴肌腱或骨外露5例,缺损面积0.8 cm×1.5 cm~2.0 cm×5.0 cm,根据创面大小及形状设计桡侧籽骨部拇指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大鱼际皮瓣转移修复,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所有病例门诊定期随访。结果本组5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4~12个月,平均7个月,皮
目的探讨手指筋膜蒂指掌侧固有动脉皮支链皮瓣治疗手指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8月-2016年10月,应用皮下筋膜为蒂的手指背侧皮支链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13例,皮瓣面积1.0 cm×1.0 cm~3.0 cm×2.5 cm。供区取同侧臂内侧全厚皮片植皮,打包加压包扎。术后门诊定期随访。结果本组皮瓣13例,11例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自行愈合。术后随访5~12个
目的总结分析外院转诊失败皮瓣病例的原因并提出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78例外院转诊皮瓣失败病例,将坏死原因归纳为3类:①皮瓣移植术后血供障碍造成部分或全部坏死,不包括皮瓣皮缘的坏死,在清创后可直接缝合者21例。②感染造成皮瓣部分坏死,皮瓣术后深部感染再次发生及皮瓣术后窦道形成者46例。③皮瓣设计缺陷造成术后张力过大,皮缘坏死,拆线后再次皮瓣下重要组织外露者11例。针对不同
目的探讨垂体细胞瘤显微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例垂体细胞瘤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内分泌测定、MRI影像、术中情况及结果进行总结,通过门诊或电话方式随访。结果8例患者中,表现为头晕、头痛或视物障碍者4例,尿崩2例,月经紊乱2例,库欣综合征1例,肢端肥大症1例。MRI显示为鞍内或鞍上病变,特征各异。术中发现7例肿瘤与周围组织有明显边界,血供一般或丰
目的探讨显微削薄的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手术设计、切取方法和其在复杂的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针对复杂的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选择显微削薄处理的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不同类型的四肢软组织缺损共计12例,皮瓣均在阔筋膜浅层切取,不携带阔筋膜。供区均直接缝合关闭。采用门诊、电话及微信视频随访,观察记录皮瓣外观、感觉恢复、供区瘢痕及评定受区肢体功能恢复
目的探讨神经移植与移位手术对早期新生儿臂丛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37例臂丛损伤患儿于出生后3~17个月行臂丛探查手术并根据损伤情况采取合适的神经修复方式;术后定期门诊随访,采用Gilbert肩、肘关节和Raimondi手功能评定系统进行手术前后功能评价的量化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9.05个月,1例Tassin I型患儿的肩、肘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