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品格教育 深化德育工作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haikun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针对现阶段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分析品格教育的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实施品格教育的经验,从发挥课堂德育教学,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采用心理咨询的指导方式,优化品格教育的环境,创造品格教育家庭、学校、社会参与等方面出发,就如何将品格教育渗透于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品格教育渗透
  [作者简介]成少钧(1972- ),女,河北武安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历史教育、比较教育;陈俊岭(1963- ),女,河北沧州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邯郸056001)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0-0080-02
  
  加强青年学生的品格教育,是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德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 随着经济多元化的趋势不断发展,高校德育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具体地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德育目标定位难以实现。尽管我们早已承认我们总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并在这个基础上使其中一部分先进分子成为共产主义者。但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的进程中这一分层次的目标实际上越来越难得到很好的落实。二是学校德育课程衔接不当,重复仍然较多。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就号称是“德育的主渠道”,但是我国现行思想政治课从1998年开始就已经没有了直接道德教育的内容。学生进入大学后,德育课程虽然也开始采取螺旋式逐步提升的课程模式,但内容仍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上,从根本上难以被大学生接受。三是教育方式、方法的运用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简单化的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级各类院校在德育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探索和尝试越来越多,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虽然使得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但在内容上的“灌输式”并没有太大改变。一方面,我们不顾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将成人社会想当然认为“重要”和“符合学生实际”的内容强加给了高校德育;另一方面,进入大学阶段后,大学生急需解决的道德问题不是变少,而是越来越复杂。如性健康问题、职业道德问题、全球伦理和文化冲突等问题,因为缺乏足够的理解和讨论的时间空间,结果也只能是采取强制灌输的教育方式。
  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伴随着世界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文化冲突、价值混乱和精神危机等问题在大学生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如何在原有德育工作的基础上,塑造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具有中华民族基本品格的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品格教育运动”,对美国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实施品格教育作为加强大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来抓。本文就从品格教育的内涵特点出发,结合国外品格教育的经验,就如何在我国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品格塑造提出一些建议。
  
  一、品格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对于什么是品格,什么是品格教育,在教育理论界实际上一直没有一致的看法。对于品格,牛津英语词典定义为 “品德和心理品质的总和”。把品格作为教育的目标之一,早在亚里士多德的年代就已经存在。亚里士多德曾提出,美德不能仅仅是教,还要通过表现美德的行为来形成习惯。这一原则实际上仍然是今天我们德育教育所坚持的指导性原则。一般讲,品格教育包括教育者采用各种方法,如榜样示范、区分正误、阅读文献和说服教育等,帮助学生理解、尊重和执行道德决定。它的综合内容包括团体服务、合作学习、同伴调解、使用技能、冲突解决方案、阻止暴力等。其主要特点如下:
  1.加强民族精神的培养是品格教育的基石。尽管人们对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很多方面都有分歧,但却都认为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青年具有合乎本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要求的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行为,明确公民的权利和责任,做一个忠诚服务于国家的、适应本国文化的、合格的、社会的好公民。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民族精神就没有民族和国家。在任何一个国家,爱国主义精神都被视为合格公民的最基本的素质,就连号称是“自由乐土”和“民族熔炉”的多民族国家美国,也特别注重加强德育教育中民族精神的培养,其德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体国民的“美国精神”。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许多教改方案中都反复强调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爱国精神、能对国家尽责任和义务的“责任公民”。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也特别强调指出,学校应培养美国人的“国民精神”,主要指爱国、修养,如恢复道德、纪律性等,以适应美国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可见,爱国是所有国家对公民的最基本要求,而民族精神,则是体现人类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需要。因此,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是高校实施品格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只有把民族精神的培养作为学生品格教育的基石,高校德育工作才能有成效,国家才能培育出有希望的一代。
  2.关爱和尊重学生的个体成长是品格教育的关键。加强对大学生的品格教育强调的是关爱和尊重个体成长。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开发每个人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实现个人的价值。要把青年培养成既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又符合社会需要的个性成熟的人,对他的关爱和尊重是促进大学生品格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学生的生活中别人怎样对待他,对学生的品格发展影响非常大。当代大学生虽然有自己主观的看法,但在学校里如果能够和成人或同伴产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则可以使他获得积极的内心体验。所以,要想使大学生形成尊重他人的态度,他们自己首先就必须要得到他人的尊重,要想促进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和积极的价值观的形成,他自己首先就要感受得到来自他人的关爱。近年来,很多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归属感是理解学生行为的重要因素,因为当一个人感到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不仅是安全的,而且经常体验到自己受到别人的关爱和尊重,他就会产生积极的归属感。学校如果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归属感,就表明学生与学校保持良好的联系,学生的品格发展就能健康进行。因此,促进大学生的品格发展不是简单的道德说教,而是要创造关爱和尊重学生成长的氛围,只有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处在一种良好的相互尊重的氛围中,才能真正促进大学生健康品格的养成。
  3.强调自治教育和实践锻炼是实现品格教育的主要途径。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困境之一就是始终难以摆脱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方式。被动的接受教育方式基本上是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自治教育则是相对于接受教育而言的,是把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施教的前提,认为人的成长取决于个体的特性,取决于潜能的发挥和人的自我实现。它强调的是给学生提供更充分的、自由的发展空间,尊重和信任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在学校里,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要把学生当成独立的个体对待,尊重学生的权利和人格,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教师只是担当协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协助和引导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自治教育主张学校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劳动、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模拟创造等各种实践锻炼的机会,来施展学生的个人才华,发掘个人潜能。如现阶段在我国大学生中越来越成功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促进学生品格养成的良好方式。虽然是无偿的实践活动,但学生可以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发现自己的潜能,对大学生忠诚、责任、诚实等品格的养成具有积极作用。
  
  二、将品格教育渗透于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
  
  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品格养成教育,并将其渗透于高校德育工作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对今后高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把以爱国主义、培养民族精神为基石的品格教育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随着高校学分制的实施与不断完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工作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单纯依靠增加课时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已不再可能,效果也越来越差,唯一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挥公共课和专业课的载道作用、渗透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品格教育内容,实施全面的德育教育方式,即便不专门开设德育课程,也可以将品格教育课程融合在各种专业教学中,减少学生对德育的“抵触”心理,提高高校德育教育的效果。
  2.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塑造学生优秀品格的养成。有一些学者认为,道德伦理规范的教条式灌输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品格的提高无济于事,真正的实现途径应该是在轻松愉快的实际生活中来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增强公民的责任感,培养大学生诚实、负责、合作的品格。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品格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突出启发诱导。高校应尽可能避免采取直接讲授规则或强迫灌输某种知识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而是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各种社会服务,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及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自尊、自重、公平竞争和爱国爱校精神,树立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协作态度,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将道德原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信念。
  3.通过采用心理咨询等指导的方式将品格教育渗透于德育工作中。如果说很多国外高校实施品格教育设有专门机构的话,那么这种机构就是心理咨询类机构。如美国几乎所有大学都设有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类机构。这类咨询机构有固定的编制、行政拨款的经费和正规的工作制度与规则,工作人员都是卫生保健、精神治疗、心理咨询与社会工作方面的专家,大都有硕士或博士学位。这些机构除了开展日常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外,还十分注重开展各种形式的团体心理训练活动,如交朋友小组、敏感训练小组、心理剧疗法等。在美国,约有一半大学生在四年左右的大学生活中接受过这类服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不断深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剧,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把心理咨询与我们做个别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结合一起,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
  4.优化实施品格教育的环境。品格教育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教育环境的创造。一是要加强校园文明规划,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认知环境。不仅要注重外部社会环境渗透式的影响,更要注重学校内部环境渗透式的影响。如在校园悬挂宣传学校教育意图的标语,教室装饰鼓励诚实、责任、合作的壁挂等。要使个体在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刺激中,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价值观观念和生活方式。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一定要注意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在崇尚科学、求实创新、乐于进取、勇于奉献、团结友爱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促使学生个性的不断完善。二是高校要注重培育民主的教学环境。进入大学阶段,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关系的平等性更为突出,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建立平等的学校文化,营造适合大学生品格发展的校园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示范性行为来促进学生品格的形成,学校辅导员可以通过个人的咨询和建议、小组学习等方式来帮助有问题的学生,努力发展所有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合作和团队精神等优秀品格。三是高校要注重利用大众传媒和社会公共环境对学生进行品格熏陶、渲染。除了可以利用电影、电视等媒体手段外,学校的校刊、校报等都可以作为舆论工具,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存在,一点一滴沁人心脾,铸成学生成长中的灵魂。也可以通过社会公共环境的情境熏陶,进行渲染渗透,如开辟更多的博物馆、纪念堂、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集中表现新时代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风貌,宣扬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也是向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格教育的重要途径和生动教材,让广大青年学生在无形中陶冶品格。
  5.创造品格教育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由于品格的养成是在个体的全部经历与知识的积累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渐进、累积、由量变到质变的长期过程,因此,学生良好品格的养成,不仅要靠学校的教育,还有赖于家庭、社区的共同参与。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相结合、相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对学生的品格养成发挥积极作用。在我国,长期以来的德育工作主要是在政府推动下由学校独立进行,其他领域较少参与对大学生的品格教育。学生一方面在学校接受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又在社会上碰到一些因各种法律和制度的不规范而形成的腐化堕落、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和坑蒙拐骗等道德败坏现象,在理想与现实的反差面前,一些大学生轻而易举就抛弃了多年接受的道德观念,使数十年的道德教育功亏一篑。所以,借鉴国外品格教育的经验,在进行品格教育时,我们要努力做到学校、社区、家庭密切结合,发挥更大的系统功能,学校要为社区的进步、家庭的幸福服务,反过来,社区和家庭也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大学生的品格教育工作。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三下乡”“校区共建服务站”等活动,将社区活动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关心社会发展,在实践中锻炼才干,提高学生的行为修养。这种学校和社区间的互动,既是一种塑造学生品格的有效途径,反过来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丁锦宏.品格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檀传宝.第三次浪潮:美国品德教育述评[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2).
  [3]林洁.提高学校品格教育有效性的基本原则[J].当代教育科学,2003(10).
  [4]程翔.品格教育亟待加强[J].中国教育学刊,2008(2).
其他文献
Neurological abnormalities identified via neuroimaging are common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However,it is not yet possible to easily detect these ab
假如时光倒退300年,拥有制瓷工艺的景德镇就是全世界的"高科技中心"。工业革命之前,没有任何事物的科技含量超越制瓷工艺。制瓷的秘方曾经成为欧洲各大皇室倾注全力研究的项目
P2P与SIP相结合(简称P2P-SIP)的媒体会话与传输机制还没有广泛实际的应用,主要原因在于P2P节点不稳定性以及缺乏完整的P2P-SIP通信结构设计,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基于SIP和P2P相结
我国拥有一支逾百万人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却没有职业准入的专业化标准;虽然设有专门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部分高校的二级学院也开设了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但事实上,每年新增的职教师资中,只有极少部分毕业于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这导致了职业学校难以招聘到合格教师,职教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不高。  一般认为,职教师资需要具备“双师型”素质:既要掌握工程技术学科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又要掌握教育
[摘要]文章指出,坚持“以学生为本”,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坚持学生的可协调发展,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坚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高职院校 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许秀群(1966- ),女,广西靖西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
吴川雕民,是青年雕塑家潘康明的雅号。其中最为有趣就是"雕民"二字,此"雕民"非彼"刁民",上天没有给潘康明"刁"的秉性,却给了他"雕"的生计之道。"雕民"是一种自谦的叫法,隐喻自己很平凡,与
[摘要]当前,“教学工厂”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国高职教育可从师资队伍培训、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借鉴“教学工厂”理念,提高工学结合水平。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工厂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肖坤(1973- ),男,湖南郴州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教研科科长,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广东顺德528300)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
用10 kW CO2激光器,通过优化激光快速熔覆工艺参数,先在铜合金上制备镍基韧性过渡层,再在其表层采用同步送粉工艺,在上述镍基涂层表面制备了结合良好且组织细小致密、无缺陷
Bcl-xL is a pro-survival protein of the Bcl2 family found in the mitochondrial membrane.Bcl-xL supports growth,development,and maturation of neurons,and it also
“教育经费投入到底差不差钱?”这是近日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北京大学民办教育研究所等多家机构共同举办的“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系列研讨会上的主题,与会官员和专家认为,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已经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  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未达到4%。”但迄今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