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滤膜与混凝集成反应器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研究

来源 :中国给水排水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kn42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微滤膜与混凝集成反应器(简称膜混凝反应器,MCR)处理某湖水,规模为0.5m3/h。结果表明:当氯化铁投加量为30~50 mg/L、粉末炭投加量为20~30 mg/L时,MCR对微污染水中浊度、有机物和细菌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试验期间出水浊度和菌落总数分别低于0.3 NTU和30 CFU/mL;当原水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规定的Ⅴ类水时,出水水质基本可以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当原水是劣Ⅴ类水时,出水水质接近饮用水标准。
其他文献
通过模型试验考察了雨季合流污水水量冲击负荷对A2/O系统去除污染物效果的影响,以及冲击过后恢复初始状态时对各指标的去除效果和规律。当控制F/M值基本不变,且二沉池表面水力负荷较低时,水量提高至3倍对COD、SS和TP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小,出水COD、TN、TP浓度可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出水SS可达到一级B标准。随着水量冲击负荷的提高,对COD、SS和TP的去除率呈下降趋势,但降幅不大,从1倍负荷提高
期刊
采用预处理、生物氧化及化学Fenton氧化工艺处理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VAE)废水。工程运行表明,该联合氧化工艺处理效果稳定,生化系统C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Fenton工艺不仅可确保整体工艺出水达标排放,而且提高了出水BOD5/COD比值,有利于园区污水处理厂的进一步处理。
期刊
电脱水技术在污泥深度脱水领域中已经为人们所重视,并证明是非常有效的。直流平板电场下的污泥电脱水在实验室阶段以及理论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是由于其电场加载形式的缺陷,在实际工程中无法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提出一种新型电场形式——环状固定电场来弥补平板电场的不足。试验表明,污泥在环状固定电场下能有效进行脱水。当脱水时间为9 min、外加电压为40 V时,污泥含水率可由初始的84.5%下降至68.1%,单
期刊
在乙烯和炼油的精制过程中产生的废碱液含有高浓度硫化物和难降解的有机物,如何有效处理是目前石化行业的一个难题。采用全生物氧化技术建成的装置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实现了废碱液的高效处理和达标排放,并具有工艺流程简单、运行成本低、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对处理乙烯废碱液或含有高浓度硫化物和难降解有机物废水具有借鉴作用。
期刊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水平,《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联合湖南省九方环保机械有限公司、上海施维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威立雅水务工程(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博联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得利满水处理系统(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国家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国污泥处理处置促进会等单位,将于2014年9月11日—14日在长沙西雅国际大酒店共同
期刊
某公园人工湖水质富营养化严重,采用异位净化、原位修复和水力循环为主的技术体系进行水质改善,工程运行至今,除总氮外,其余人工湖湖水水质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Ⅴ类水体要求。实践证明,采用异位净化、原位修复和水力循环为主的技术体系对富营养化景观水体进行水质改善是可行的。
期刊
山东省某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采用IC/两级AO/外置超滤/纳滤/反渗透/浓缩液深度处理工艺,处理量为900 m3/d。介绍了该项目的设计概况、工艺流程,并对调试经验进行总结。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有效处理渗滤液中各种污染物,设施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7/535—2005)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期刊
浸没式膜过滤(SMF)工艺应用于天津纪庄子再生水厂砂滤站改造工程,在长期连续运行过程中考察其对污水深度处理效果以及系统的运行稳定性。结果表明:系统出水水质稳定,UF膜对浊度具有较高的去除率;膜系统跨膜压差(TMP)可长期维持在较稳定的范围;通过对冬季4种运行方式进行比较,在不影响水厂正常供水的情况下,尽量设定在较低滤水流量下运行,TMP波动更稳定。浸没式膜过滤系统运行电耗约为0.05 kW·h/m
期刊
针对春季嘉陵江重庆主城段水体中针杆藻突发增长、堵塞净水厂滤池的问题,采用硫酸铝或聚合氯化铝与聚合硫酸铁混合投加的强化混凝方法,研究了不同混凝剂联用条件下对针杆藻的去除效果,并根据取得的最佳投加量参数进行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联合投加20 mg/L的硫酸铝与30 mg/L的聚合硫酸铁能有效提高对针杆藻的去除效果,另外,实际生产中使用双层滤料相比单层滤料可以延长滤池的运行周期。
期刊
新疆准东五彩湾供水工程属于长距离、高扬程、多起伏、两级串联的水泵加压供水系统,从控制工况开始,以规范规定的水锤防护必须达到的要求为约束条件,分别对一级泵站与二级泵站依次进行空气阀设置、泵出口阀关闭程序优化、调压塔设置等水锤防护效果计算,最后对所有可能发生的工况进行校核,将水锤破坏影响力降到最低。针对工程实际情况,结合停泵水锤计算,最终找出合理、经济、有效的水锤防护措施。自2011年10月正式通水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