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松貂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q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果味十足的粪便
  大卫·巴文把一块粪便凑到鼻子边上,深深地对着它吸了一口气,然后说:“嗯,不错,腐烂中还带点苦味儿。嗯?好像还有点越桔的味道?”他又嗅了嗅:真的,霉味中的的确确有一股子水果的芬芳。
  大卫手里的这块扭曲的粪便来自于阿伯里斯特威斯以东10千米外的莱多尔峡谷,是从一棵布满苔藓的威尔士橡树上采集到的。现在,这块粪便成了大卫他们揭开一个野生动物之谜的关键线索——英国威尔士中部出现松貂了?
  食肉动物粪便中的果味可谓意义重大。虽然狐狸和臭鼬也会在这片林子里出没,但它们的粪便远没有这样果味十足。不像那些传统的肉食动物只靠些啮齿类、鸟、蛋和无脊椎动物过活,果子可是松貂这种神出鬼没的猎食者专属的大餐。
  不过,科学研究不能只靠人类的鼻子。大卫把粪便装好,写好采集的时间和地点。接下来,他将把粪便样品送到爱尔兰的一个实验室去测试。如果够幸运的话,粪便里的DNA就会回答它到底来自于哪个物种。
  大卫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之前一直都说松貂都在英国北部的苏格兰,那现在怎么又出现在南边的威尔士了?而这正是文森特野生动物基金会(VWT,旨在保护英国及爱尔兰地区的哺乳类动物)赞助的一项名为“威尔士的人与松貂”的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从2012年10月份开始,大卫就在莱多尔峡谷对松貂的行踪展开了持续的跟踪调查。
  2012年的一则报道称,在距离莱多尔峡谷30千米以外的纽顿镇上,发现了一只死掉的松貂。这是自2007年在莱多尔峡谷发现松貂粪便并被实验确认后,第一次出现如此明确的证据。这让大卫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大卫曾经在苏格兰花了两年时间学习松貂的相关知识。他认为现在这块栖息地很适合松貂生存。例如,威尔士橡树的树洞就很适合松貂躲藏,而且林下层还能给松貂提供丰富的食物——果子、无脊椎动物和啮齿类。他还认为,这里交错的灌木丛和林间溪流,能给松貂们提供重要的有利于扩散的生态走廊。因此,他完全可以想象出小松貂在这样的密林中穿梭的样子。
  直到最近,关于威尔士地区发现松貂的报道大多集中在北部的斯诺登尼亚和南部的卡马森郡。但是,科学家一直都猜测,威尔士中部地区也可能是一个松貂的生活区。这一猜测现在被一系列当地的目击者所证实,特别是一些自驾车爱好者和遛狗的当地人。这种被他们称为“不熟悉的动物”往往会从前车灯旁蹿出,或是从林间小径中穿过,从而留下惊鸿一瞥。在一个地方集中出现这样的目击事实,是不能不引起关注的。
  因此,能否找到更确凿的证据,特别是像纽顿镇的松貂尸体那样的证据,成了人们期盼的大新闻。松貂这种令人印象深刻的食肉动物,在5000年前的中石器时代,也即松貂的全盛时期,是仅次于山猫的英国第二大常见食肉动物,而在今天,它们已经成为英国第二大珍稀食肉动物。猖獗的森林砍伐以及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的系统性毁灭使这一物种几近灭绝,只在苏格兰高地还保留些许。不过,近几十年来,人们注意到,松貂种群在苏格兰地区开始恢复,而在威尔士与英格兰北部以南的交界地区,传类型),这一事实为之前科学家的分析提供了一些证据。然而,2011年的一篇报道称,并没有充分的遗传学证据可以说明这些个体来自本土种群,它们或者它们的祖先应该来自遥远的他方。也就是说,这些松貂很可能是逃跑的或者被放生的笼养个体。例如,在英格兰的汉普郡,一只被车不幸撞死的松貂长着捷克种群的眉毛;而在英格兰的伍斯特郡,一只被撞的松貂则披着厚厚的冬毛。
  事实真相仍然扑朔迷离。当然,放生笼养个体一直是存在的——一些人出于对动物保护的误解而私自解救了被违法贩卖的个体,另一些人则希望自己的领地成为濒危物种的庇佑之地。
  所有保护学家都有一个共识:重新引入已消失物种是极好的事情。它们属于这里,它们曾经在这里生活了千百万年,而我们人类正是它们从这里消失的原因,所以我们应该让它们回来。因此,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重新引入松貂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但英格兰和威尔士松貂的来源不明使人们陷入两难。
  一些科学家对物种的重新引入持审慎态度,他们认为:一方面,松貂种群似乎处在自然恢复之中;另一方面,过于快速地重新引入会影响对这一物种的长期保护,因为只有在导致一个物种数量下降的根本原因被消除之后,物种的重新引入才会有效果。
  如何才能更确切地了解威尔士中部地区的松貂的生存现状?最难的还是获得更多的证据。在目击报告层出不穷的同时,决定性的证据却寥寥无几。
  大卫他们将粪便采集好,继续向森林深处走去。任何人只要在森林里走上一段,就会明白寻找松貂并非易事。松貂神出鬼没,难以捉摸。就算是在数量较多的地区,比如苏格兰或者爱尔兰,松貂也很少被看见,除非用诱饵引诱。而在威尔士,松貂的种群密度低了很多,遇见的概率更是小之又小了。
  当然,寻找粪便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大卫他们顺着山坡向下走,沿途使用了各种方法。首先他们查看了一些用树干制作的人工巢穴。这些人工巢穴是仿造鬼鹗巢洞的结构和大小设计制作的(鬼鹗,鸟纲鸱鹗科的鸟类,身长23~26厘米,主要栖息于草原、沼泽、苔原附近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内)。生活在东欧的松貂常常会利用鬼鹗的巢洞。很多动物都有将排泄物清理出巢的习性,所以人工巢穴上显眼的排泄物可以帮助人们了解里面到底居住着什么动物。大卫他们检查的第一个人工巢穴已经成了一只松鼠的家。大卫随后将其移除。如果顺利的话,这些人工巢穴有望在春天提高松貂的繁殖成功率。
  另一个方法是查看事先安装的毛发管。这种毛发管是将一个塑料的圆筒固定在树干上,内部粘上胶带,当动物钻进去取食固定在筒内的诱饵时,便会被粘下一些毛发。这些圆筒的大小是根据松貂的身材量身订做的。大卫从一个圆筒内取了一小撮毛并用袋子装好。这些毛发样品将被带回实验室,同粪便样品一起进行分析。
  还有一种最让人兴奋的方法,那就是“相机陷阱法”。这些小巧的拍摄装置被安装在精心挑选的地点,并放上沙丁鱼等诱饵。任何触发运动传感器的动物都将被拍摄一小段视频。   成功的微弱曙光
  沿着莱多尔河陡峭的河岸向下,大卫他们找到了一个这样的相机。河边的一棵倒下的大树搭到对岸,为松貂提供了绝佳的过河通道。一打开相机,大卫便发现,从他一周前检查过后,又有了18段新录制的视频。从相机上取出存储卡,插入笔记本电脑,他一条条检查新拍到的画面:晃动的树枝,还是晃动的树枝,一只松鼠……终于,一个稍大点的轮廓跑过!大卫他们屏住了呼吸……后退,快进,希望能有清晰的图像……肯定是个食肉类……看起来像个鼬科动物……但比臭鼬要大……呃,是只水獭。
  大卫有些失望,尽管水獭的视频片段棒极了,但毕竟不是他要找的松貂。
  目前的项目经费只能安装8个“相机陷阱”,而大卫渴望能有1000个,这样就会获取大量的证据。幸运的是,他并不是孤军奋战,一些学生志愿者正在帮助他进行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偶尔,一只拉布拉多犬也会成为他的援军,这只受训的狗可以利用嗅觉寻找松貂。
  此时,一只红鸢一直在大卫他们的头顶滑翔。这种猛禽在被重新引入之前,曾经只在中威尔士的山谷中被人发现。在这里,它们也许不会像在英国其他地方那样受到狩猎场主的虐待。臭鼬也是如此,这种貂的近亲和貂一样地神出鬼没。它们现在广泛分布在整个威尔士地区和大半个英格兰。这些成功的先例都预示着松貂的光明未来。
  然而,我们还没有过分乐观的理由。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松貂会导致松鸡数量下降的说法导致当地人提出了人工猎杀松貂的要求。确实,松貂十分爱劫掠这种肥大的林间肉鸡的巢。但事实上,这两个物种一直在以稳定的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协同进化着。这种标志性的鸟类大约在1785年从苏格兰消失,1837年又被重新引入。其实,最近它们数量下降的真正原因是栖息地丧失,以及气候变化。
  最新研究发现,松貂也许可以限制灰松鼠的扩散,从而为自己的远房亲戚——当地本土红色松貂种群的回归铺平道路。
  提高当地民众保护松貂的意识对威尔士松貂的未来十分重要。大卫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他组织公益演讲,请求民众将看到任何“毛茸茸的不明动物”的信息都提交上来,以期获得更多的目击报告。大卫认为,这种魅力十足的生物毫无疑问应该排在被保护动物的前列!
  两天后,大卫在2007年发现粪便样本的地方又发现了新的粪便。虽然DNA测试结果还没有出来,但大卫却很有信心:“也许,这次离成功真的不远了。”
其他文献
这是4月的一个寒冷的清晨,生物学家史蒂夫·埃尔本正和他的研究小组成员一道,驾驶着雪地摩托车驰骋在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上。斯瓦尔巴特群岛位于北极地区,是挪威最北界的国土范围。此时,埃尔本等人正驾驶着高速行驶的雪地车,拖着一张单间公寓大小的方形网,朝着他们前面的三只如山羊般大小的动物疾驰而去。  追踪斯瓦尔巴特驯鹿  这些毛茸茸的灰色或白色动物就是斯瓦尔巴特驯鹿。这是一种生活在斯瓦尔巴特群岛上的驯鹿亚种
本文以“未来课程”的发展为视角,以“智慧课堂”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中的构建实践应用为立足点,从课程设计、教学资源的创新开发、学习端平台的应用、实施效果、效果评价与改进几个方面展开,通过教育与技术的融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课堂的构建,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解决了中职声乐课堂发声技巧理论抽象化的实际问题。  一、研究背景   (一)时代背景   “人工智
一、研究背景  (一)国家引导发展数字经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中国网络经济年均增速30%,累计创造就业岗位超过1000万。广东省未来将加速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着力创新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跨境电商、智慧物流,推广新零售,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贸易中心,实现电子商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如图1所示。  (二)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
教師下企业实践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我校根据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双元育人模式,利用大湾区经济圈的有利资源,有效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现状  学校位于广州东部发展经济区,地处大湾区经济圈的中心位置,面向深港澳,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背景,但因为一些客观因素,“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仍存在一定的困惑。  (一
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因为它远在高高的“世界屋脊”之上,似乎离我们很遥远,所以许多人觉得它很神秘。究竟西藏的神秘之处是什么呢?跟着豆丁和阿美一起去瞧瞧吧!  神奇的自然风光  “林芝”和“灵芝”光看名字,只是“姓氏”有所不同,事实上它们所代表的事物也不一样,一个是风光秀丽的地名,一个是珍稀药材。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林芝”,这个是被誉为“西藏江南”的地方。西藏以冰川、雪山闻名天下。而林芝,
大型猫科动物——老虎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野生动物之一。为了挽救作为地球上最濒危动物之一的西伯利亚虎(在中国称“东北虎”),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科学家们正在煞费苦心地探索研究。他们一直在密切关注着一只雌性西伯利亚虎的情况,希望让这只名为“灰姑娘”的雌性幼虎最终成功回归野外。  营救“灰姑娘”    在俄罗斯的滨海边疆区,克罗诺夫卡河穿过长有柳树的红色山脉和贫瘠的草地,一路奔流,最终汇入拉兹多尔那亚河。这片
球形車胎——磁悬浮汽车
期刊
2010年4月,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宣布,研究人员通过红外望远镜观测发现,位于猎户座星云——著名的恒星诞生地——中的新近诞生的大质量恒星IRc2的周边大范围区域内(太阳系面积400倍以上)分布着圆偏振红外光。这是人类首次观测到如此大面积的圆偏振红外光,这一发现有可能为一种理论提供了证据。该理论认为,在太阳系形成时期,原始太阳系星云受到类似猎户座星云里的新生大质量恒星的圆偏振光红外线照射,致使原始太阳系
它们为什么独自行动  一声巨大的咆哮声打破了冬夜的静谧。听到这个声音,正在做大象行为研究的生物学家凯特琳·奥康纳·罗德维尔从睡袋里一跃而起,甚至都顾不得脑袋暴露在严寒中就冲出门去。在昼夜观测塔上,凯特琳往6米之下的水池俯看……  这里是凯特琳在野外进行象群研究工作的大本营。她在这里可以很好地对大象的行为进行昼夜观测。但此时,月亮几小时前就已下山了,四周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到。于是,她拿起了夜视镜。
这个美丽的乡村古镇留存着老旧的四合院,当然也少不了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快跟着阿玄一起来挑战吧。  第1关  山村里风景美如画,建筑更是古色古香。找找看,这些照片是阿玄在哪里拍摄的呢?  第2关  山村入口刻有一首诗,考考你,这首诗的詩句可以换一种排列方法,意思保持通顺吗?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在?  风景依稀似去年。  ——赵嘏  第3关  村中最古老的水井起源于